五、经过三年中专学习。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能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否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集中体现。表2—7的调查数据表明:一至三年级的中专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中专思想政治课是考查课,它不关系升学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由任课教师自行采用评价形式。从这不难看出,学校、教师尤其学生没有了升学的烦恼和担忧,学生的外在学习压力也就减轻了,再加上学生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想混文凭。另外,部分老师也放松教,或照本宣科,或敷衍了事,而不注意教育观念的渗透和科学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有,学校也不重视这门课,在课程安排中,尽可能地压缩其课时,让给专业课和其他被认为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重要帮助的基础课(如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其结果是经过三年中专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第二客观原因形成的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感到没兴趣、学习动力不足?或者说还有哪些客观原因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呢?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教师是否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学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或较重要素质,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观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如果中专师生在这一点不能达成共识,那么这次研究将没有任何意义。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或较重要素质,这说明大部分中专学生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调查还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这说明中专师生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育观念上基本达成共识;但不容忽视的是调查结果也表明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有少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这说明教师在思想中认真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观念仍需进一步加强,否则将无法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因为许多研究已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显著影响。
二、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我发现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有: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多,与实际联系少,学生难理解接受;内容枯燥,不吸引人;对就业没什么帮助;老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思想教育不能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选择人数最多的项依次是“理论知识多、与实际联系少、学生难理解接受”,“内容枯燥、不吸引人”,“环境不好”,“对就业没什么帮助”和“老师只教书不育人”。“环境不好”应该是任课教师个人暂时不能或无力改变的。
中是思想政治课功能的三项(B、D、F)比例之和为67.2%。中对该课程重视的两项(A、B)比例之和为63.2%,两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同一问题,得到的数据很相近;还有35%左右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这门课的功能把握不到位,他们在教学中也就不会注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施加教育和引导了。其他65%左右的教师,是否能做到呢?一般地说,能注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施加教育和引导,那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请看选题“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能否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只有55.6%(A、B两项比例之和)的教师而不是65%左右的教师能或基本能做到,这说明能做到的教师也不是太多。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少数教师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历史使命,缺乏政治责任感,对自己所讲的理论将信将疑,不仅存于心,而且流于言表,对学生思想教育也不能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2)部分教师理论修养不够高,不能系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某些社会现象。(3)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和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目标仅仅放在了知识的传播上,忽略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学习主动性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情感、意志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4)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感染力不强,不能够吸引住学生。表现为有的教师教学针对性不强,抓不住学生心理,学生所想的、所关注的思想领域的问题,得不到解惑;有的教师授课无重点,语言表达平乏,没有亲和力和凝聚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的教师授课内容层次不分明,缺乏内在的逻辑结构。(5)课程本身的不足。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多,比较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也较少,与自然学科相比,是不那么直观、生动具体、趣味、可操作性强,教师若不能很好地整合课程内容,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实中专思想政治课教材,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很难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不爱学等抵触情绪。
三、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影响不大,很难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其中思想政治课是形成因素之一,它在形成学生思想品德中起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学生在读书时,对政治理论书籍的阅读情况又如何呢?
认为从思想政治课中很受教育的人数仅占19.4%,感到开设思想政治课与个人觉悟提高及全面发展的关系是有必要、有收获的人数还不足一半,感到使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仅有7.22%。
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中专生进行思想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那么多教师上课,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而它却没有真正发挥出本身应具有的德育功能,影响力远不及模范人物的事迹,也不如文学艺术,仅仅和占时有限的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的影响力差不多,这显然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这门课。
四、学校德育工作及学生管理问题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而是整个学校的事。学校的教育工作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选题中,学生认为主要是“管理不严”、“方法陈旧”;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校道德教育与自己实际生活奉行的道德准则不一致。这说明由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一定程度造成了对学生思想和道德影响力不足、效果欠佳的状况。
五、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很受社会精神及文化道德风尚影响
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校园里,接受学校教育,但他们又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精神及文化道德风尚对学生亦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精神及文化道德风尚的主流是社会风气败坏或道德衰落。事实上,我们看到当今社会的确存在社会风气败坏或道德衰落等不良现象,但绝不是主流,精神及文化道德风尚的主流应该是朝气蓬勃,所以选项B应该是符合实际的;中专生年纪小,处在复杂的环境中,往往看问题、分析问题不全面,易于偏激,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容易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影响,如社会上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还有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或腐朽思想的影响,学生就对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思想政治课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