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95900000016

第16章 幕府生活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唐)杜甫

(一)

广德元年秋天,杜甫仍住在梓州。当时吐蕃入寇,又攻取了河西、陇右大片土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致使民不聊生。

重阳节后,杜甫动身前往阆州。此次阆州之行应与祭奠房琯有关。史载这年4月,汉州刺史房琯拜特进刑部尚书,赴京上任,途中不幸患病,并于8月死于阆州僧舍。杜甫得知噩耗后,定然会前往吊丧。

然而在临行前,天气突然下起了大雨,杜甫作了一首《对雨》诗云:

莽莽天涯雨,江边独立时。

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

雪岭防秋急,绳桥战胜迟。

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天降大雨,巴山道路必定十分难走。可敬的是,诗人并未为自己的行程忧愁,而是担心官军的旌旗被打湿,担心影响军队的士气。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种精神也是杜甫一贯所持有的。

9月,杜甫在阆州祭奠完房琯后,忽然收到家信,得知女儿病了,便赶紧又动身返回梓州。女儿的病稍好些后,杜甫又开始鞍前马后地应酬梓州刺史兼侍御史、留后东川章彝。此时国家危难,吐蕃入侵,蜀中形势正紧,可章彝却不想着练兵防卫,每天只饮酒打猎,这让杜甫心生不满。但章彝对杜甫又多有帮助,杜甫不便与之决裂,只得多次写诗规劝他。如《冬狩行》一诗就是规劝章彝的。

虽然章彝一直对杜甫不错,杜甫还是不愿继续留在梓州,而是打算到吴楚一带谋生。章彝送给杜甫两根紫光沉沉的桃竹拐杖,杜甫很喜欢,作诗《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表示感激。

章彝还特意为杜甫设宴饯行,宴会上来了许多客人,一席人杯觥交筹,杜甫与幕府诸公赋诗唱和,聊以话别。

冬末,杜甫携全家人从梓州迁到阆州。因为阆州位于嘉陵江边,他打算乘船沿江而下,入长江,出三峡。而且阆州的王刺史也比较随和,杜甫觉得应与其话别,同时还能得到王刺史及其幕府诸公的资助。

到达阆州已经是第二年(广德二年,764)的春天了,杜甫在《岁暮》一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动乱的忧虑: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同时,他还在《游子》一诗中写道: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诗人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东下的情景。

(二)

这年春天,杜甫积极地做着出三峡的准备,打算买船上路。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严武重来镇蜀的消息,杜甫于是取消了出蜀的计划,等候严武的到来。

史载,广德二年(764)正月,朝廷将剑南东、西川合为一道,并以黄门侍郎严武为节度使。这个消息让愁闷不安的杜甫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来。

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荆门去鹢催。

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

——《奉待严大夫》

应该说,杜甫是很了解严武的,对严武再次前来镇蜀也充满信心。他一直都希望朝廷能够派一位经验丰富、沉着果断的大臣来安定巴蜀,恢复秩序。所以像严武这样的“济世之才”出来,蜀中形势定能很快好转。

而事实也正如杜甫所料的那样,这年严武率领蜀军大破吐蕃7万余人;10月,严武又取盐川城,成功遏制了吐蕃的进犯,稳定了巴蜀的形势。由此,严武还被加检校礼部尚书,封郑国公。

杜甫收到严武到来的消息后,立即放弃既定的行程,携全家匆匆赶回成都。成都草堂一带的风物又在他的脑海中活跃起来,他一口气写下5首七律诗寄给严武。这些诗每首都写得兴奋而畅快,充满了喜悦之情。

赶了500多里的路,杜甫一家终于又回到了熟悉的草堂。小院里已经长满了杂草,暮春的小花遍地盛开,看着草堂边的小松树:“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岁,离立如人长。”(《四松》)门前的桃树也长得很茂盛:“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

虽然草堂已是一片没有主人的荒凉景象,但在人事方面却并不荒凉: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裙。

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芦。

大官(指严武)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草堂》

草堂经过一年零9个月的沉寂,忽然又活跃起来,有了生气。

这次回来,杜甫打算在草堂继续住下去,过他的耕种生活。但没多久,他就投入到一个与这种生活完全相反的环境之中。

一直以来,严肃对杜甫的报国之心是十分了解的,也希望他能投身仕途,结束草堂野老的生活。在征得杜甫同意后,严武于764年6月向朝廷上表,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并兼任节度使署中参谋。

不久,朝廷准奏,杜甫便来到严武幕府供职。早在天宝十三年(754),杜甫困居长安时,曾打算加入哥舒翰的幕府,便投诗给哥舒翰和幕中判官田梁秋,但未能如愿。不料10年后,他还是穿上了军装。

杜甫当上参谋后,便协同严武积极操练军队,力图收复被吐蕃占领的松、维、保三州。作为幕僚,杜甫还作《东西两川说》一诗,向严武提出了抵御吐蕃的建议和看法。杜甫认为,不是蜀兵不足以抵御吐蕃,而是因为没有设置领兵的兵马使,加上军粮不足,供给不继,才导致松、维、保三州失陷。所以,应从政府中派出兵马使统领汉兵和境内的羌兵。而军粮之所以不足,则与蜀中土地兼并严重的局面关系重大,因此应均田薄赋,养民以养兵。这些主张再次说明杜甫在军事和政治上所具有的才识和高见。

7月,完成军事部署之后,严武便亲自率兵出征西山了。他慷慨激昂,决心连吐蕃的一匹马都不放走。杜甫也被严武的这种情绪深深感染,唱起激昂的歌来。

严武果然骁勇,9月便取得大捷,击败吐蕃7万兵马,收复了一些失地,挫败了吐蕃的气焰,西蜀局势得以稳定。

(三)

唐代幕府的生活是很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杜甫就要入府办公,夜晚才能回来。由于家在城外,杜甫就长期住在府中,不但生活呆板无趣,西川节度使署里的人事也很复杂。这时的杜甫已经53岁了,满头白发,身体衰弱,每天还要在幕府中与一些相互猜疑、相互攻击的幕僚周旋,心中充满了难言的忧郁。他在《莫相疑行》里写道:

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

寄谢悠悠世上儿,不争好恶莫相疑!

杜甫一边拘于幕府的规条,过着呆板的生活;一边又被幕僚嫉妒,受到他们的攻击。同时,他的身体也渐渐难以支持。早年杜甫曾有肺病、疟疾,此时他又添新病:风痹。在办公时坐久了,四肢就会感到麻痹,非常痛苦。

在寂寥的夜半,老诗人独自住在府中,听着长夜不断的角声,望着中天月色,写出了一首悲凉的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这种境况让杜甫难以再继续下去了,因此他多次写诗给严武,请求严武解除他在幕府中的职务,让他回到草堂,去过农人的生活。到次年正月,严武终于答应了杜甫的请求。

在这之前,杜甫也曾几次请短假回草堂,并写过几首秋诗;如今归来,正当初春,他好像还未预感到不久他又会离开草堂,因此又开始修葺茅屋,准备长住下去。

在草堂和幕府两种极不相同的生活当中,也就是在农田耕作和与幕僚相互周旋的期间,杜甫的心中充满了悲愤。764年,据户部统计,全年经过10年丧乱,人口只剩下1690余万,比天宝十三年唐代人口最繁盛时减少了十分之七!所以,杜甫在送友人唐诚往东京的诗中说:

萧条四海内,人少豺虎多。

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过。

饥有易子食,兽独畏虞罗。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

这时,著名画家曹霸也流落到成都。曹霸于开元时代曾在南薰殿里重摹唐太宗时代的功臣,还给唐玄宗爱好的玉花骢写生。如今流落民间,他描画的对象也转为一般寻常的百姓,因而反受俗人们的轻视。

杜甫同情他的境遇,写成有名的《丹青引》,为曹霸立传,称曹霸的画技高超,并为他的遭遇感到不平。这首长歌是这样结束的:

涂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代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唐代的历史划出了一个界限。时代的转变,在杜甫的诗歌中留下了深刻的的痕迹,而朋友的不断丧亡也让杜甫感觉这一界限一天比一天鲜明。王维、李白、房琯都先后去世,到764年,郑虔死于台州,苏源明又饿死长安,杜甫得到这两个消息后,写出了沉痛的《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一诗,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的老友高适也在长安死去了,杜甫悲痛不已,作诗哀悼: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闻高常侍亡》

然而更令杜甫悲痛不已的,是这一年4月严武的突然病逝。严武的离世,让杜甫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居蜀的安全感。5月,朝廷任命郭英乂为剑南节度使、成都尹。郭英乂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刚到任几个月就导致蜀地战乱。杜甫感到郭氏难以依靠,便决定离开蜀地,东下荆楚。

经过一番准备后,永泰元年夏天,杜甫毅然决然地带着妻子儿女,乘船离开了居住6年之久的蜀中,沿岷江东下,打算由岷江进入长江,先到潇湘一带旅游揽胜。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到自己早年去过的吴中一游,再回到故乡去。

虽然心中这样打算,但此后的生活不可能再像在浣花溪草堂一样安定了,而是要靠人赈济,因此杜甫的每一种愿望都可能中途改辙,这一点他不是没有料到。然而后来一度生活过得那么悲惨,却是出乎杜甫意料的。

同类推荐
  •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描绘女主人公和三位罗马人交往的过程。这个让世界为之心动的女人不只是一段伟大爱情的完美化身。也是一位身兼多种角色——情人、母亲、战士和女王的不朽传奇。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希腊语意为“种族之光荣”,她比大多数女性更具有女人的气质。也比大多数男性更拥有力量和决心。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艳和智慧,保全埃及的独立,重现古老王朝的辉煌。由传记大师艾密尔·鲁特维克创作的这部传记。从古人质朴且细致入微的记录中探寻历史真相,并通过对与女王命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三个罗马男人——恺撒、安东尼和屋大维的描述与分析,厘清克娄巴特拉的生平轨迹。心理活动资料的缺失。
  • 毛泽东为什么能

    毛泽东为什么能

    这是一本所有怀揣理想、敬畏历史的人都应阅读的书。本书没有从时间线索梳理毛泽东的生平,而是独辟蹊径,从修身立志、文治武功、战略决策、用人艺术、文学情怀等十二个方面,分析毛泽东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缔造新中国,为什么能站立潮头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为什么能影响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什么能成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成功者。
  •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课堂:大先生的背影

    民国时期卓尔不群的大先生们彼此间是什么印象?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本书选取了两个视角:一是大先生们的他述。即民国时期大先生们相互记录、悼念或者回忆性的文字,这些第一手文字,提供了许多后人无法体味的细节,展现了大先生截然迥异的形象。二是大先生们的自况,亦即他们对自我的描述。这部分内容涉及大先生们自小成长或一生中重要经历的部分,都是极其珍贵的了解他们的材料。品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原来大先生们那么逗,那么可爱,却也那么不合时宜、不近人情……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 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秦淮十里扬媚香:李香君

    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整地描写“秦淮八艳”的人物传记小说。史上最具争议的“红颜祸水”,风骚各异才气俱佳。秦淮八艳皆是色艺双绝、惊才绝艳的女子,即使出自青楼,但无论容貌、才艺、性情和人生际遇都极具故事性和观赏性。一把寄满相思的桃花扇,见证了他与侯方域的凄苦爱情。孔尚任的《桃花扇》说的就是李香君的故事。也说明李香君是一个铮铮铁骨贞洁刚烈的传奇女子。
热门推荐
  • 辰霄拳刹

    辰霄拳刹

    热血少年成长之路,一代拳刹成长记,在广袤的现代异界大陆所向无敌!
  • 火影之重活一生

    火影之重活一生

    这是一个大四学生重活在火影世界一路向上的美好生活。在这里领略火影世界里的风景,见证不死小强们的成长,感受伙伴之间的羁绊,跟天才过招,美好生活。
  • 红恋依旧

    红恋依旧

    她曾经是特种兵转业的刑警队队长,一次以为穿越到十岁的小萝莉身上,母亲早亡,父亲抛弃,凭着自己的善良结交一个又一个的朋友。一次意外坠崖,三年归来后,开始了她最辉煌的郡主路
  • 重生:复仇千金奇遇记

    重生:复仇千金奇遇记

    七年前,她是众人艳羡的A市首富的女儿。七年后,她是刑满获释的杀人犯,在得知父亲惨死,继母继承父亲的财产,因经营不当而破产,等候多年的爱人要与自己当初要杀却没杀死的好朋友兼情敌结婚……这所有的一切让她难以接受,最终气急攻心而死……在醒来,发现重生到了17岁,这个年纪的她,所有的不幸都还没有发生,她决定要改变上辈子悲惨的命运,照顾爸爸,远离那些曾经伤害过,侮辱过,欺骗过的人……只是命运的齿轮,真能如她所想的那样因为她的出现而有所改变???读者若想知其终,收藏阅读日日明。精彩内容不错过,复仇千金归来了。
  • 恶禅

    恶禅

    江湖里,有刀光剑影。江湖里,有快意恩仇。江湖里,有酒有肉,还有许许多多的欲说还休...
  • 再次纵横

    再次纵横

    3010年,人类世界爆发了一场未知的病毒,逐渐传染,变成丧尸,而剩下的部分,则会获得一股能量,能量可以在丧尸中获取晶石。人类最后只有了一人,拯救了世界,可是,他失踪了。在哪?
  • 卡宾枪科技知识

    卡宾枪科技知识

    武器是用于攻击的工具,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军事枪械、弹药火炮、装甲战车、舰艇航母、航空航天、导弹武器、前沿武器等现代武器的各种类型和品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和系统性。
  • 中医藏象学说的奥秘

    中医藏象学说的奥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再爱难回头

    再爱难回头

    我们什么时候竟变成了这般模样?很多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够拥有的其实我也没有算和你在一起只是想能够喜欢你就好了但是上天给我了这个机会我一定会珍惜的可是阿苏昀哲你自己不珍惜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一生酷爱苏昀哲再爱难回头。致我的学校生活。
  • 霞笺记

    霞笺记

    《霞笺记》,又题《情楼迷史》,小说叙元朝松江书生李彦直与名妓张丽容相爱,两人作诗于霞笺之上,隔墙互掷霞笺传情,并各珍藏一幅以为他日联姻凭据。经历种种艰难,李彦直中状元,终与丽容完婚。小说描写才子与名妓苦恋之情,颂扬两人对爱情的忠真不渝,其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