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92800000014

第14章 新诗(2)

这首诗首先列举了通常的三种时间态度,然后以拟人化的手法让“时”代自己进行了否定,从而暗示了鲁迅的一种新的时间意识。

第一种,是“将来胜过现在”。当世俗之人不满现实时总会把希望寄托于将来,而在五四前后,由于进化论的影响,人们特别是青年人、革命者都相信时间的不断向前也就是历史的不断进步,今胜于昔,明胜于今,更是成为普遍信仰。而鲁迅从中国社会历史经验中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对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时间直线进步论表示了怀疑和修正,因此他反对不加思考的盲从“将来胜过现在”的肤浅乐观主义,提醒人们注意将来里面仍有黑暗、丑恶与倒退。但是,期盼将来毕竟存有希望,所以鲁迅说的是“跟我前去”,并未完全否定。

第二种,“现在远不及从前”,这是消极厌世或者复古主义的观念,这种态度对现实不满但采取逃避态度,显然于世无补。所以鲁迅说“自己回去”,其实又何曾回得去!

第三种,茫然的问“什么?”表明这种人对现状不加思考,浑浑噩噩,这是庸众的态度,是鲁迅最反感的奴隶性的精神麻木和灵魂虚空,所以鲁迅以“我不和你说什么”表示了自己的不屑。

那么,在否定了指望将来、留恋过去和满足现在的时间态度后,鲁迅的时间态度是什么呢?“时”说“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中的“现在”又怎么理解呢?

其实,理解鲁迅的时间意识与态度仍要从“现在”入手,执着于现在是鲁迅一贯的态度。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就曾说:“我看理想家,不是怀疑‘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两地书·四》)但鲁迅的“现在意识”不是庸众那样的满足于现状,停留于现在,臣服于现在;相反,是勇于正视现实生活中的缺陷、偏颇、弊病,勇于正视个体的生存困境与局限,并通过自己“绝望的抗战”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这就是鲁迅的“现在”,这就是鲁迅的时间意识与态度。

无数的“现在”绵延而成的时间的长河是人的唯一栖身之所,而人的全部意义只能在现在中得到确证,舍此别无他途,这就是鲁迅《人与时》提供给我们的哲学命题。这一命题将会在《野草》中得到更充分深入的展开,鲁迅的全部哲学就在他的《野草》中,当然这就不是本文的论述范围了。

“知了”不要叫了,他在房中睡着;

“知了”叫了,刻刻心头记着。

太阳去了,“知了”住了,——还没有见他,待打门叫他,——锈铁链子系着。

秋风起了,快吹开那家窗幕。

开了窗幕,会望见他的双靥。

窗幕开了,——一望全是粉墙,白吹下许多枯叶。

大雪下了,扫出路寻他;

这路连到山上,山上都是松柏,他是花一般,这里如何住得!

不如回去寻去他,——呵!回来还是我的家。

【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15日《新青年》第6卷4号,署名唐俟。后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解读】

这首诗以夏、秋、冬三种连贯性的场景展现追求新思想艰辛心路历程,将启蒙者鲁迅的复杂心态作了最含蓄而又最充分的展示。

诗中的“他”,也可作“她”(鲁迅之时,“她”字尚未创造,故他她不分)或“它”,总之,不是确切的某个人,而是一种理想、真理追求的象征。

第一节,开始是不愿唤醒睡着的“他”,后来又希望叫醒“他”,体现出鲁迅此一历史时期的矛盾心态。鲁迅早年是有理想追求的,有过许多的梦,然而都以失望告终,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呐喊·自序》),甘心使这些梦“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然而鲁迅的心并未真正的死去,只是化作地火在地下奔突,终有一天要复苏。“睡”与“醒”是鲁迅许多作品中的常见意象,在这一节由这一组意象可以看出鲁迅的复杂内心,但我们更应该将它视作那一时期所有先觉者追求新思想而不容于世的精神痛苦。

第二节和第三节被“锈铁链”禁锢已久,新思想已经消散,在秋风吹起窗幕时,已经难以找寻,仿佛朽烂在枯叶之中,又仿佛被埋葬在荒凉的雪山之上,这似乎暗示先觉者已豪情不再,意志消歇,或者新思想已在时间的流逝中被冲淡化为虚无。此诗发表十天后,鲁迅创作小说《药》,里面的主人公革命者夏瑜的种种努力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与此诗流露的寂寞虚无感形成富有意味的对应。

但是先驱的意义决非真的全为虚空。新思想既然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过,就必然会在青年心里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知了”拼命的叫证明人们并未忘却他们的存在,因此,“回去寻他”,也许“回来还是我家”。先驱的意义不能抹杀,抗争之后必有改变,《药》中的“坟”添了一个花环,不就是在无边的虚空中保留了一丝希望的亮光吗?

著名现代作家废名在《鲁迅的新诗》中认为《他》是坟的象征,是鲁迅说的“埋掉自己”,是抓住了鲁迅的灵魂的。对于诗中独不写春天一节,废名认为是有意为之,或因为伤悼失去而不愿再提,或因为充满深情而不愿使其在这首诗中蒙上“待死”的悲凉之气,也正揭示了鲁迅那种自我搏斗的心灵之苦。而废名由此品味出此诗有魏晋古风的苍凉,我们也心有戚戚焉!

《而已集》题辞

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

以上的八句话,是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夜里,编完那年那时为止的杂感集后,写在末尾的,现在便取来作为一九二七年的杂感集的题辞。

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日,鲁迅校讫记。

【注释】

[1]本篇最初写于1926年10月14日,是作者编完《华盖集续编》时所作。后来转收入《而已集》(1928年)作为题辞。

[2]屠伯:屠夫,宰杀牲口的从业者,引申为刽子手。《汉书·严延年传》中记载汉朝严延年做河南太守时,每年冬天杀人,往往流血几里,当时人称他为“屠伯”。这里指迫害和屠杀进步人士的反动派。

[3]软刀:比喻阴谋中伤、造谣诬陷等行为。明朝遗民贾凫西所作的《木皮散人鼓词》有关于周武王灭商纣王的一段:“多亏了散宜生定下胭粉计,献上个兴周灭商的女娇娃;……他爷们昼夜商量行仁政,那纣王胡里胡涂在黑影爬;几年家软刀子割头不觉死,只等得太白旗悬才知道命有差。”

[4]这里引用的是陈西滢在《致志摩》的通信中攻击鲁迅的话。可参见《无花的蔷薇》:“西滢教授曰:‘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构陷人家的罪状。……可是他的文章,我看过了就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说句体己话,我觉得它们就不应该从那里出来——手边却没有。”

【解读】

鲁迅的这首诗最初写于1926年底编《华盖集续编》之时。1926年里发生了许多让鲁迅不能忘怀的事情,因此鲁迅说:“还不满一年,所写的杂感的份量,已有去年一年的那么多了。”(《华盖集续编·小引》)其中最刺激鲁迅,令其悲愤不已的,莫过于“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冯玉祥国民军跟奉系军阀张作霖作战,封锁大沽口。日本帝国主义为支援奉军,于3月12日派军舰闯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亦开炮还击。于是日本联合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向当时的段祺瑞政府施压,要求停止津沽之间的军事行动和撤除防务军等等,并作四十八小时最后通牒。北京各界人民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干涉与侵犯,于3月18日上街请愿,遭到段政府开枪镇压,死47人,伤150多人。

本诗中“用钢刀的屠伯”,就是指镇压爱国民众的反动军阀。然而令鲁迅更加愤怒憎恨的是那些“用软刀的屠伯”,这就是以陈西滢为代表的一批无耻文人。陈西滢原名陈源,字通伯,江苏无锡人,是现代评论派的主要代表,时任北京大学教授。“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3卷68期(1926年3月27日)上发表《闲话》,说请愿群众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把杀人责任推在“民众领袖”身上,说他们“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此前,在《晨报》也有林学衡、陈渊泉等人散布类似的论调。这些无耻的流言深深激怒了鲁迅,鲁迅愤而写下《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淡淡的血痕》等系列文章,怒斥这些拿钢刀的屠伯和播弄阴险论调的下劣的流言家即拿软刀的屠伯,向死难者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鲁迅的这些文章像匕首投枪直刺黑暗现实,在这个“风雨如磐”的时代起到了和刀枪同样重要的作用,因而也遭到了拿软刀的人的压制和侮蔑,本诗的最后两句正是对这些无耻文人的愤慨和嘲讽。全诗感情饱满浓烈,深沉有力。

到了1928年10月校迄收录1927年杂感的集子时,想起1927年间发生的各种屠杀与流血、流言与中伤,历史与1926年又是何等的相似,鲁迅不由百感交集,便用1926年的这八句话作了新集子的题辞,并以“而已”两字命名该杂文集。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内心愤怒之深与久,而当时中国社会的无尽黑暗与鲁迅永不停歇的抗争也深深震撼了我们读者的心灵。

同类推荐
  •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三者的交织融合,既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婉丽,又有学者式的聪慧睿智,同时还隐含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忧时伤世情怀,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宁静与喧哗、婉约与雄浑、静态与动态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洪常青、阿庆嫂、李侠、严伟才、高老忠、赵虎、张嘎等等著名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早已为人所熟知。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创造的。那么,这些英雄人物的原型又是谁呢?他们当年是怎样战斗的?至今尚存的原型人物(也是英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命运如何?这是为大家所关心的。《寻找英雄》作者,经过长期。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极大的热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还附有实地拍摄的原型照片,让读者一睹英雄的风采,从中获得裨益和启迪。
  •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本书介绍了秦汉、六朝、唐代、宋代、明清的诗歌。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爱·教育

    爱·教育

    本书是成都市“爱心的传递——师德大比武”教师文集。收集了数十篇教师写教师、教师些学生、学生写教师的优美记实散文,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赞美了一个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正气,唱响了主旋律!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热门推荐
  • 乡村异事之大话风水

    乡村异事之大话风水

    在一个小山村里。一户姓李的人家。自从开了一家澡堂后,接二连三的出了人命。于是请来了附近的一位风水师,在调查中,他们不断遇到灵异之事。。。。。
  • 元朝征缅录

    元朝征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笨蛋狐狸的完美逆袭

    笨蛋狐狸的完美逆袭

    我叫墨白,是一只彩色的狐狸,经过两千年的修炼终于练成九尾,只要吃下“成妖果”就能化成人形。但是,突然来了个自称是“玉帝”的臭老头,没经过我同意就把我带走了【貌似他听不懂我的话。】。总之,那个臭老头臭老头臭老头臭·老·头!——by墨白日记
  • 牛皮卷

    牛皮卷

    本书从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如何停止忧虑,心灵快乐;如何向伟人学习领导艺术;如何从哲人金句中学得生活智慧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人生秘籍。
  • 创世仙侠传

    创世仙侠传

    “如果给你一个拯救世界的机会,你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一样的仙侠梦想,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征途。且看主人公,如何从一个江湖混混,成为受人敬仰的一代大侠。
  • 青春,触不可及

    青春,触不可及

    无玛丽苏,无反派的文,开头虐,后头甜,纯青春
  • 九州之至尊红颜

    九州之至尊红颜

    今生情未果,定种来世因。千年红尘梦,已为他世人。金龙被贬凡尘后,玉凤思念金龙,千年来凝泪成身。玉帝知道后,一怒之下,将其思念成果天使之泪赶下凡尘,不幸却生在帝王之家,担起天下苍生的使命。晓知业生诸因果,何言世间本无业。雪魄明知命运不可改变,而还坚持着和命运对抗。带领雪国征军,征战九州。有着不败神话的征军却关山大败,从没经历失败的雪魄信心崩溃于是独自到烟雨,了解有可能会是她未来的丈夫烟雨神话冷飞月,考虑是不是该和烟雨联姻,然而刚到烟雨就遇见了他……
  •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主持人提高与进修指南

    从初入主持行当要注意的问题到提高与进修的路径指南;从化妆上镜到吐字发声;从口语表达到临场应变;从参与节目策划到现场调度驾驭;从工作配合、关系处理艺术到走出声屏、主持各类文体活动等,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一套关于主持艺术的百科全书。
  • 爱你千万次老婆别跑

    爱你千万次老婆别跑

    本来因为心情郁闷去海边吹吹海风,谁知道看见美男搞自杀,然后冲上去美女救英雄。但是搞自杀得人不是应该弱弱得嘛,怎么这个没男这么腹黑。还说喂。女人谁叫你救我得,救啦我就想走,哪有这么容易!阿勒,那你想怎么样哼,既然你救啦我,我就是你得人了,休想扔下我跑那个虽然你很帅,但这样真的好吗?我不认识你哎美男邪邪一笑走咱们回家,然后深入了解了解你就认识我了
  • 世魂沉浮纪

    世魂沉浮纪

    时代的王座,轻步近道之路岂能及?活在当世下,谁又能给谁一次选择?篷山之外不可望,险阻重重向上登。一时代一故事,一大陆一世魂。善恶的一场交织,光暗的一回拍档。在充满奇迹的世魂大陆,沐易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努力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谁知因缘际会,无心世事的他,卷入了大陆势力的纷争洪流,奇迹、诡计、权谋、争夺,不断在他的人生历程上演……当血日并现于苍穹,劫难在时代的挽歌中孕成,又一次千年劫难即将降临大陆,沐易寒会是拯救大陆的救世主?且看沐易寒,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大陆之巅峰,依一己之力,成就【境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