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91800000012

第12章 用诗学的方式来研究诗:陆耀东先生的一次演

王本朝

(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这篇文章主要想记述陆先生的一次演讲,在进入论题以前,先绕个小弯子,说说认识陆先生的经过。还是在大学时代,就知道陆先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现代新诗研究名家,因为读过他的《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和《徐志摩评传》等著作。在一个杂志上还曾看见过陆先生讨论徐志摩小说的一篇文章,记忆非常深。当时的文学史老师和教材上都还以批评性的眼光告诉我们,徐志摩是一位诗人,当我从陆先生的文章里知晓他还是一位小说家时,惊讶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遗憾的是,我已经记不起发表文章的那个刊物的名字了。当时,陆老师的文章给我的印象是敏锐而持重的。

真正与陆先生见面是1987年的秋天。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四次年会在成都召开,那个时候的学术界似乎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大会期间研究生可以旁听会议,《丛刊》还专门组织了青年学者,主要是研究生的座谈会。记得当时以研究生身份去参加会议的,至少有20、30位,包括今天已是大名鼎鼎的程金城、王兆胜、吴俊、余斌等都还是以研究生身份出场。我也是以研究生身份去“混”会的,由于都是从武汉到成都,乘上同一列火车,陆先生在卧铺,我和另外的研究生则在硬座车厢,在李俊国老师的引荐下,认识了陆先生,和蔼可亲,满脸笑容。谈了些什么内容,我已无法回忆起来,只记得说到了徐志摩存放在凌叔华那里的书信,引出了人们的种种猜疑。从此开始了与陆先生的交往,真正接触比较多的是到他的门下攻读博士学位,亲炙他的教诲。所发生的故事清晰如昨,我想其他同门肯定会有详细而生动的记录。这里,我只记录陆先生在西南大学的一次演讲,从一个侧面见出陆先生的学问精神和研究方法。

时间是2004年9月中旬,陆先生到西南大学新诗所参加世界华文诗歌论坛,我邀请他在文学院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做了一次关于“新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演讲,在征求有关演讲论题的时候,他说他曾经也到中山大学做过同题讲座,内容非常熟悉,也想再次给研究生讲讲。我如获至宝,这应该是他最拿手,最有话说的题目。

他讲的题目本来是新诗中的几个问题,但在讲的过程中把范围扩大到整个文学领域。他首先讲到要多读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而言,古典诗话词话,其他艺术门类的书籍也应该有所涉猎,要有广博的知识。什么领域,什么流派都应该有所涉猎,特别是哲学,可以训练人的理论思维,并且认为学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的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强的人,肯定有学术潜力,而一个理论思维能力不好的人,即使他很用功,他的成就也有限,所以,人的理论思维能力非常关键。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应该多看书,多思考问题,不论哪一天,哪个时候,你的脑海中都应该存在一些问题,逼着你去思考,要是很长时间,人的头脑里没有问题,这也说明学习没有读进去。有问题,就会有文章,没有问题,那写的文章绝对是不行的。

这里,陆先生由学术思维进而谈到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要研究问题,除了要勤思考以外,还要多读书,快速阅读,要多写作。他说,你如果写了50篇文章,那我想你的文章肯定写的差不多了,平时每天都要写,你并不一定要写出文章,几十个字,几千字都可以,成文的不成文的都可以,但一定要每天都写,你如果每天不动笔,那你的笔怎么能快起来?他说他年轻的时候6000字的两篇文章,都只花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也就是不是一整天,6000字的文章就可以写完。这样快的速度,是因为平时有思考,有积累,另一个就是写的比较多,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平均每年至少发三四篇文章,写的比较多,手也就快了。怎么写好文章呢?他提出“三点论”,第一,要新一点,有一点新的见解,第二,深一点,也就是说观点并不新,但你说的比人家深,这也可以,最后是细一点,你的观点不一定新,也不一定深,但比较细,比较细也带有深的性质。他说,这三点能做到其中的一点,也就有点价值,如果这三点中一点也没有,那你的文章发不发也就无所谓,发了也没什么价值。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引出了听众的笑声,因他的口气里含有一种反讽。

接着,他讲到做学问的资料文献问题,说到他80年代初查阅、抄写资料的困难,以及全国一些有代表性的图书馆的藏书特色。认为现在全国资料的收集、藏书最多的几个单位一是北大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包括原来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和燕京大学图书馆,这是解放以前两个大学的图书馆合在一起的,它的藏书就现代文学来说可能还超过了现在的北京图书馆。第二家是文学研究所的资料室,第三家就是北京图书馆,但书借出来很困难。陆先生还回忆起他曾经和师母两个人去北图借书的艰难情景,一天只能借到两三本书,中午在那儿吃快餐,吃完后就再借,一天也只能借三四本,你去借来回就是半个钟头,你写了卡片出来,来回又是半个钟头,浪费很多时间。上海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另外还有一些大的图书馆,省级的像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还可以,其他的高等学校都差不多,各有所强,像北师大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的民族主义资料最完整。他特别强调写文学史资料的重要性,他以自己写新诗史为例,他说,资料没收集完一直不敢写,后来敢写了,是因为有百分之九十的资料已经收集到了,觉得写起来有把握了。他还提到李欧梵到他家里去,看见他收集的一些资料,在给孙玉石先生的信中说,陆先生收集的诗集之多,海外学者不能望其项背。

他讲到资料对研究的重要性,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的版本基本搞清楚了,但究竟是谁起草的还没有搞清楚,哪些是秘书写的,哪些是毛泽东自己的,都需要搞清楚,他举例说,有一段话肯定不是毛泽东的,而是秘书的,如文章中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毛主席说,……”如果是毛泽东,那他就会说“文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文学是从地上产生的吗,不是。”他不会使用这样一种理论的方式。“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反映的产物”,他绝对不会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你看在《毛泽东选集》里面,没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这些肯定是其他人的,不是毛泽东的,这都是可以研究的。另外像理论问题,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可以,比如说这个讲话,究竟是针对谁的,是针对张闻天的,还是针对胡风的,因为毛泽东发动一个运动,一般是针对党内的一些同志来的,张闻天的观点从30年代就和毛泽东不太一样,张闻天在20年代是文学研究会的会员,他是懂文学的,也搞翻译。一些基本的问题,好像很清楚,实际上是不太清楚的,似是而非的现象是存在的。

最后,他讲到研究文学的方法问题,特别是诗歌的研究方法。他主张用诗学的方式来研究诗,不是不能用其他研究诗的途径和方法,比如说政治学,也可以从文化学、心理学等角度来研究诗,但不能忘记了诗学,因为我们是在研究诗。并且,他提出研究诗要从诗歌文本特点入手,用适合它的理论来关照,研究文学作品研究诗都是一样的,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要是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那就非常简单了,我们可以办一个短期班,要求大家把这些规则都背下来,最多一个礼拜就可以了,那大家都成为了理论家,可问题不是这样,任何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没有独特的创造就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因此就不可能用一套固定的方式一套固定的条文来衡量它,因此你不能用现实主义的标准来评价现代主义的作品,也不能用浪漫主义的标准来评价现实主义的作品。每一个流派都有他不可替代的长处,也有他不可避免的短处,每一个流派都不能例外。后现代主义也不能例外,任何一个流派大多数作家都是平庸的,只有少数的才是优秀的,个别的才是伟大的,有一些甚至连伟大的都不能涌现,后现代主义现在至少还没有出现真正伟大的诗人吧,因此不能站在任何一个流派的立场来说话,而要超越他们,俯视它们,对研究对象我们要避免崇拜的感情,崇拜它就看不见它的真面目。他还幽默地说,你跪在我面前就只能看见我的下巴,就看不见我的头部,因为你是跪在地上,所有你看不见我的头,但如果你站在高处,那你就可以很容易看见我的头部,因为对任何对象,哪怕是伟大的对象,我们也不能崇拜他,我们都应该拉开距离,包括感情的距离。他说他自己和一些诗人、文学家都有一些接触,但害怕有很深的接触,很深的接触之后就下不了笔,因为从接触来看,有一些诗人确实很好,但还是有一些诗人希望你要怎样,这就令人很不舒服。一个研究者总应该冷静一点,不要太情绪化,至少太情绪化了不行。这是一个矛盾,一方面是要敏感,要有直感,另一方面要有冷静的理性,要有超越性,要俯视一切,过去我们强调立场,但更重要的是要超越,要对一切文学现象采取俯视的态度,不要把一部分情绪化,理想化,不要对任何一部分抱有成见和偏见。

时间过得快,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陆先生讲到激动的时候,还引发了咳嗽。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不得不控制时间。最后回答了学生的提问,其中有学生问到对未来诗歌和文学的看法。陆先生认为,恐怕今后诗歌的发展还是在交流和演变中发生蜕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是多样的,任何时候多样是主流,因为文学是最有创造性的,如果某一个理论反对文学的多样性,那这个理论肯定出了问题,如果是某一个社会流行这种看法,那这个社会就出了问题,如果是某一个权威人士说了,那就是权威出了问题,文学始终是多样的,没有多样就没有文学。

应该说,这次讲座带有漫谈性质,也没有完全让先生尽兴发挥。但先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几十年的人生体验和学术经验托盘而出,呈现出了一个文学史家的理性眼光,以及融合诗性激情和反思精神所升华而出的学术品格。

同类推荐
  • 铁血英雄

    铁血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武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官兵喜爱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多部图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确定的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些出版物在指导部队推动工作、引导官兵鼓舞士气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本书内容包括:汉语叙述的转型与文学的自觉(1901-1921)、在冲突与互补中发展的文学(1921-1937)、文学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的张扬(1937-1949)、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1949-1976)等共五编。
  •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爱河之源(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最早可能成为一名北大的学生,该在1966年。那年我高中毕业。我读中学的太原三中是省内重点中学,我是学校的高材生。我在全省统考曾获总分第二名;我认为自己考取中国任何一所名牌学府都易如反掌;我的首选目标是北大。我在毕业前夕已填好了报考志愿表;我的第一志愿以及第二志愿都是北大;我选了天体物理系以及飞行器系。考北京大学,要讲北京话怎么办?从高一起,我就学了一口太原“京腔”;袜子破了又怎么办?从高二起我开始学习做针线、打补丁。连补袜子这样的细节都考虑过了,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 花鸟风月的绝唱:日本汉诗中的四季歌咏

    花鸟风月的绝唱:日本汉诗中的四季歌咏

    从分析日本汉诗中吟诵四季景物花鸟风月的代表性作品入手,通过与中国诗歌的对照比较,展现日本汉诗特有的景观风貌及抒情特色,进而揭示日本之心的美妙奥秘。
热门推荐
  • 斩魔大圣

    斩魔大圣

    在我眼前,你们这群非人竟敢在地面上行走,修建城市,组织军队,并与人为敌……你们将不会感到恐惧,而是如同稻草一样被我收割。所拥有的,我必夺走,那得胜的,我必制伏!尔等繁衍茂盛,遍布大地,我却必用手中武器击碎尔等之繁荣,如同击碎窑户中的瓦器一般。不要颤抖拜服,因为你们必定死亡,我也必将所述的化为现实,凡为人者,都必当听!此时已经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起身!与我对抗,我将用铁血给予你们终末。
  • 这不是一个游戏

    这不是一个游戏

    一封匿名的游戏请帖,让尧姒步入死亡的世界,探索父亲死亡的真正原因。是杀人,还是被杀,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没有人能够因为自己的善良生存到最后,这个游戏注定只能一个人存活。那么,一起来玩游戏吧。
  • 暂无灵感

    暂无灵感

    我们很平凡但是我们都有故事。风吹过的.路依然远.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 说好的一生

    说好的一生

    我和同桌汪小妃,发生了一件件事情,到最后,我们终于................
  • 极界之颠

    极界之颠

    一个意外的穿越到了这片陌生的世界。究竟是逆了这片天地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还是在这异世中苟延残息。浩瀚的疆土,光怪陆离,神秘莫测。面对回家的渴望,一切艰难险阻迎刃而解…至此踏上一条逆天之路……
  • 寒缪无界

    寒缪无界

    罗存本是为宗门与家族决裂的宗门强者,与父亲对决时引出可以通往更高层次世界的通道,被父亲以消失的代价一掌打进通道重生。在新的世界,罗存带着前世记忆打出一片天地,这次不再是单枪匹马,有伙伴,有亲人,有师长。入绝世宗门,拥绝练功法,见惊天秘密!
  • 有位伊人很难追

    有位伊人很难追

    初遇宋伊人他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却只能旁观再遇宋伊人他想爱她宠她疼她却只能扭头离去三遇宋伊人他只知道自己如果放手就再也抓不住她“秦宇晟我说了我不想当灰姑娘,你也不是我的白马王子”“你不是喜欢路虎么?咱们明天就去买,你喜欢白的还是红的?”“你听见我说的没有如果你不理解我说的再清楚一点儿我不喜欢你这种类型的”“那你喜欢哪种类型的”“除了你这种的我都喜欢""..."
  • 重生之神级网商

    重生之神级网商

    一五年的购物狂欢节结束了,沈震却因意外回到了零八年。这个年代,电子商务正蓬勃发展,对未来趋势有方向性的沈震,开始了网商创业之旅。这一次,他将要彻底改写自己的命运!新人新书,求收藏,推荐票票,感谢大家!
  • 七宗爱之沉默爱

    七宗爱之沉默爱

    他是不知道如何去爱的男人。他是竭尽全力地在爱的男孩。太阳天下降的雨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狐狸雨。雨点并没有说话。可是滴答滴答。那便是沉默的声音。
  • 多幸运我能遇见你

    多幸运我能遇见你

    【最好的友谊和爱情,十六七岁的爱情不是叛逆,而是过早的遇见了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