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64100000056

第56章 我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冥冥中我感觉《清明上河图》和我有一种缘分。这大约来自初识它时给我 的震撼。一个画家敢于把一个城市画下来,我想古今中外唯有这位宋人张择端 。而且它无比精确和传神,庞博和深厚,他连街头上发情的驴、打盹的人和犄 角旮旯的茅厕也全部收入画中!当时我二十岁出头,气盛胆大,不知天高地厚, 居然发誓要把它临摹下来。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笔墨技术的一种传统。我的一位老师惠孝同先生是湖社 的画师,也是位书画的大藏家,私藏中不少国宝。他住在北京王府井的大甜水 井胡同。我上中学时逢到假期就跑到他家临摹古画。惠老师待我情同慈父,像 郭熙的《寒林图》和王诜的《渔村小雪图》这些绝世珍品,都肯拿出来,叫我 临摹真迹。临摹原作与印刷品是截然不同的,原作带着画家的生命气息,印刷 品却平面呆板,徒具其形——此中的道理暂且不说。然而,临摹《清明上河图 》是无法面对原作的,这幅画藏在故宫,只能一次次坐火车到北京故宫博物院 的绘画馆去看,常常一看就是两三天,随即带着读画时新鲜的感受跑回来伏案 临摹印刷品。然而故宫博物院也不是总展出这幅画。常常是一趟趟白跑腿,乘 兴而去,败兴而归。

我初次临摹是失败的。我自以为习画从宋人院体派入手,《清明上河图》 上的山石树木和城池楼阁都是我熟悉的画法,但动手临摹才知道画中大量的民 居、人物、舟车、店铺、家具、风俗杂物和生活百器的画法,在别人画里不曾 见过。它既是写意,也是工笔,洗练又精准,活脱脱活灵活现,这全是张择端 独自的笔法。画家的个性愈强,愈难临摹,而且张择端用的笔是秃锋,行笔时 还有些“战笔”,苍劲生动,又有韵致,仿效起来十分之难。偏偏在临摹时, 我选择从画中最复杂的一段——虹桥入手,以为拿下这一环节,便可包揽全卷 。谁料这不足两尺的画面上竟拥挤着上百个人物。各人各态,小不及寸,手脚 如同米粒。相互交错,彼此遮翳。倘若错位,哪怕差之分毫,也会乱了一片。 这一切只有经过临摹,才明白其中无比的高超。于是画过了虹桥这一段,我便 搁下笔,一时真有放弃的念头。

我被这幅画打败!

重新燃起临摹《清明上河图》的决心,是在“文革”期间。一是因为那时 候除去政治斗争,别无他事,天天有大把的时间;二是我已做好充分准备。先 自制一个玻璃台面的小桌,下置台灯。把用硫酸纸勾描下来的白描全图铺在玻 璃上,上边敷绢,电灯一开,画面清晰地照在绢上,这样再对照印刷品临摹就 不会错位了。至于秃笔,我琢磨出一个好办法,用火柴吹灭后的余烬烧去锋毫 的虚尖,这种人造秃笔画出来的线条,竟然像历时久矣的老笔一样苍劲。同时 对《清明上河图》的技法悉心揣摩,直到有了把握,才拉开阵势,再次临摹。 从卷尾始,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愈顺,感觉自己的画笔随同张择端穿街 入巷,游逛百店,待走出城门,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那些人群中……看来完成这 幅巨画的临摹应无问题。可是忽然出了件意外的事——

一天,我的邻居引来一位美籍华人说要看画。据说这位来访者是位作家。 我当时还没有从事文学,对作家心怀神秘又景仰,遂将临摹中的《清明上河图 》抻开给她看。画幅太长,画面低垂,我正想放在桌上,谁料她突然跪下来看 ,那种虔诚之态,如面对上帝。使我大吃一惊。像我这样的在计划经济中长大 的人,根本不知市场生活的种种作秀。当她说如果她有这样一幅画,就会什么 也不要。我被深深打动,以为真的遇到艺术上的知己和知音,当即说我给你画 一幅吧。她听了,那表情,好似到了天堂。

艺术的动力常常是被感动。于是我放下手中画了一小半的《清明上河图》 ,第二天就去买绢和裁绢,用红茶兑上胶矾,一遍遍把绢染黄染旧,再在屋中 架起竹竿,系上麻绳,那条五米多长的金黄的长绢,便折来折去晾在我小小房 间的半空中。我由于对这幅画临摹得正是得心应手,画起来很流畅对自己也很 满意。天天白日上班,夜里临摹,直至更深夜半。嘴里嚼着馒头咸菜,却把心 里的劲儿全给了这幅画。那年我三十二岁,精力充沛,一口气干下去,到了完 成那日,便和妻子买了一瓶通化的红葡萄酒庆祝一番,掐指一算居然用了一年 零三个月!

此间,那位美籍华人不断来信,说尽好话,尤其那句“恨不得一步就跨到 中国来”,叫我依然感动,期待着尽快把画给她。但不久唐山大地震来了,我 家被毁,墙倒屋塌,一家人差点被埋在里边。人爬出来后,心里犹然惦着那画 。地震后的几天,我钻进废墟寻找衣服和被褥时,冒险将它挖出来。所幸的是 我一直把它放在一个细长的装饼干的铁筒里,又搁在书桌抽屉最下一层,故而 完好无损。这画随我又一起逃过一劫。这画与我是一般寻常关系吗?

此后,一些朋友看了这幅无比繁复的巨画,劝我不要给那位美籍华人。我 执意说:“答应人家了,哪能说了不算?”

待到1978年,那美籍华人来到中国,从我手中拿过这幅画的一瞬,我真有 点舍不得。我觉得她是从我心里拿走的。她大概看出我的感受,说她一定请专 业摄影师拍一套照片给我。此后,她来信说这幅画已镶在她家纽约曼哈顿第五 大街客厅的墙上,还是请华盛顿一家博物馆制作的镜框呢。信中夹了几张这幅 画的照片,却是用傻瓜机拍的,光线很暗,而且也不完整。

1985年我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笔会,中间抽暇去纽约,去看她,也看我的 画。我的画的确堂而皇之被镶在一个巨大又讲究的镜框里,内装暗灯,柔和的 光照在画中那神态各异的五百多个人物的身上。每个人物我都熟悉,好似“熟 人”。虽是临摹,却觉得像是自己画的。我对她说别忘了给一套照片做纪念。 但她说这幅画被固定在镜框内,无法再取下拍照了。属于她的,她全有了;属 于我的,一点也没有。那时,中国的画家还不懂得画可以卖钱,无论求画与送 画,全凭情意。一时我有被掠夺的感觉,而且被掠得空空荡荡。它毕竟是我年 轻生命中一年零三个月换来的!

现在我手里还有小半卷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在我中断这幅而去画了 那幅之后,已经没有力量再继续这幅画了。我天性不喜欢重复,而临摹这幅画 又是太浩大、太累人的工程。况且此时我已走上文坛,我心中的血都化为文字 了。

写到这里,一定有人说,你很笨,叫人弄走这样一幅大画!

我想说,受骗多半缘自于一种信任或感动。但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也来 自信任和感动吗?你说应该守住它,还是放弃它?

我写过一句话:每受过一次骗,就会感受一次自己身上人性的美好与纯真 。

这便是《清明上河图》与我的故事。

同类推荐
  • 南下北上求学记

    南下北上求学记

    一对敢讲真话的作家经过深入调查,亲身体会,讲述孩子上学的那些事儿。中国父母必读——当我们对“应试教育”已经绝望的时候,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见识,为孩子寻找成长的出路。
  • 白杨风骨

    白杨风骨

    有些作者写人物通讯,往往见物不见人,或见人不见魂,人物多是有形无神,呆板、扁平。金菊同志状写人物,却能做到见人又见魂,既运笔筒妙地勾画出人物外貌,又能通过对典型细节、个性化语言、内心活动、环境衬托、日记条幅等等的描写和运用,真实地展示出入物的精神境界,凸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素养。见人又见魂,人物就自然有了立体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余光中诗书人生

    余光中诗书人生

    余光中是蜚声海峡两岸三地乃至全球的重量级作家,其创作生涯已超过半世纪,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本书以余光中的“读书生活”为线索,探幽入胜,既引导读者一窥文学大家的风雅人生,同时亦从一侧面反映出传主余光中的创作和治学之路。
  • 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一颗被冷落在文学深宫里的明珠,如今被大众捧在蓝天白云之下,明丽的阳光照耀着,它熠熠闪着动人的光芒——这颗明珠就是散文。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散文研究的叙述,她热爱散文研究散文,希望新散文的发展越加美好!大陆有一大批极优秀的散文大家,更有数不胜数的既有精神高度和实在内容,又有意境、气韵和文采的优秀散文作品,白纸黑字,这是留在文学史里面的客观存在,永远经得起历史和后世子孙的检验。
  •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莫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豆瓣超人气、嘴最贱、毒毒教大当家“毒舌奶奶CC”最辛辣观点。豆瓣上从未发表过的8万字内容首度面世。生活中的女汉子,写书时却是玻璃心,对于爱、背叛、受伤、柴米油盐霸气解读。言犀利却用轻轻的笔触修复你在社会丛林生活中遇到的伤。拒绝神秘主义,拒绝哄你开心,掏心窝地直言隐秘的生活真相,如果不能训练你内心更强大,至少给你安慰。天下万物来和去都有它时间,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也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只是需要自己慢慢等待。读这本书能静下自己的心,充满正能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热门推荐
  • 天君修仙传

    天君修仙传

    姜子牙封神几万年后,周王室仅存的后裔,揭开了封神之战的阴谋,由此开启了一段由血脉引发的、空前激烈的圣人之争!天君,天之君王。正在研制新书中。到时候请来捧场吧。太监无罪。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绝世傲娇妃:王爷王爷你别跑

    绝世傲娇妃:王爷王爷你别跑

    作为一个21世纪成功女性作家,某女表示各种傲娇,然而傲娇也是有报应的,于是她神奇的穿越到了她的小说里。她记得一开始的时候,庶妹会打她然而她就会接住!但当她无比振奋的想要接住庶妹的一个鞭子的时候,于是她被庶妹打的天地不知。于是她又想到了她温柔的大哥…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大哥大哥您喜欢我直说好不好…不要藏着啊!乖!虽然有些剧情不对但是大概还都是对的上头的,比如她碰到了美男…“王爷!你的节操呢?”(王爷王爷~)“突然想起来几天前被你吃完了。”“节操大拍卖!”“哔—”“的节操只要9毛9”(拿出来卖就有钱买男宠了!)“臭丫头!太想我了是不是!”“咳咳咳,奴婢知罪…先行告退…”(哼唧!那么傲娇干嘛!)
  • 别叫我小孩

    别叫我小孩

    本书是蒋晓博童年生活的真实记录,着重刻画一个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感受的幸福、快乐和烦恼。作者文笔流畅,语言丰富,每一篇文章都有着孩子对生活的别样感悟,虽简单朴实,却也充满童趣。也可作为大人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一个窗口,对于教育和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宠妻无下限:邪妃狠嚣张

    宠妻无下限:邪妃狠嚣张

    “哥哥,有人说我傻!”某女哭着回家,揪着墨君邪的衣袖,一脸委屈。“无邪,乖,不哭!”墨君邪一脸心疼,擦了擦无邪脸上的眼泪。无邪抽了抽鼻子,嘟着嘴,乖乖的停止哭泣。片刻,无邪抬起头来,脸上带着泪痕,委屈的说:“哥哥,我是不是真的很傻?”墨君邪皱了下眉,柔和的说:“没有啊!”无邪嘟着嘴,皱着眉头:“那为什么他们都说我傻?”墨君邪眼底过一抹危险的光“那是因为他们在羡慕你!”无邪歪着头,一脸不解。“好了,时间不早了,该用膳了!”墨君邪抱起无邪,往外厅走去。无邪眼睛一亮,兴奋的说:“我要吃水晶蒸饺,东坡肉,五花肉,还有桂花糕。”墨君邪……
  • 弃妃是个狠角色

    弃妃是个狠角色

    “今生今世,我们永不再见!”一纸休书,把她关到了偏院。她迎风落泪,对月长叹;他坐拥小妾,把酒言欢!他是南朝的王爷,却用情不专。她是受尽屈辱的休妃,情深不寿!他恨她薄幸,她恨他无情!兵临城下,他弃她而去,她成了俘虏。北朝的王爷,却对她一见钟情。战乱再起,两国交战之时,他赫然发现,那端坐在战车上,一脸冷笑的北朝王妃,竟是他的弃妃?!
  • 豹的世仇

    豹的世仇

    十八年前,狒狒杰瑞德和花豹卡罗莎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长大的伙伴。长大后,狩猎的冲突使它们疏远了彼此,唯恐对方侵入自己的领地。一个旱季的夜晚,为了采摘可以救命的猴面包树叶,狒狒杰瑞德爬上了花豹卡罗莎世代居住的巨大的猴面包树,不慎撞落了卡罗莎储藏在树上的猎物……为了报复狒狒杰瑞德,卡罗莎偷袭了杰瑞德狒狒家族,却惨败而归。杰瑞德率领庞大的狒狒家族,趁机抢占了花豹卡罗莎世代居住的猴面包树。为了争夺巨大的猴面包树,花豹家族和狒狒家族爆发了一次次血战。
  • 百业俏学生

    百业俏学生

    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有谁见过三百六十行,行行状元是一人。欲知具体事宜,且看月扬白塔笔下生风弄风骚。~~~~~~~~~~~~~~~~~~~~~~~~~~~~~~~~~~~~~~~~~~~~~~~~~~~~~本书使用第一人称手法,目前作品大多是第三人称也就是所谓的上帝视角。但其实无论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缺点。所以各位读者大大们不必纠结于此。另外YY无罪,但是作者要合理的YY,保证故事行云流水,没有瑕疵。如有瑕疵还请各位读者大大指正。~~~~~~~~~~~~~~~~~~~~~~~~~~~~~~~~~~~~~~~~~~~~~~~~~~~~~~~最后新人新书,急需大家的收藏和推荐。我保证我不断更,每天最少二章,专心码字。所以就请各位大大留下宝贵的票票,其实对您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我来说却是最大的鼓励。
  • 龙神霸世

    龙神霸世

    在这个充满玄气的世界,共十个阶段:玄气,玄者,玄师,玄王,玄皇,玄尊,玄宗,玄圣,玄帝与玄神,此外还有武者,一位魔王转世的帝空,以天龙王为骑,两大龙皇为师,破心魔,斩天神,开始了一场灭世之战
  • 血泪挽歌

    血泪挽歌

    命运的齿轮,推动历史的长河。沉睡了千年的大地,又将迎来一首血与泪的挽歌,人魔两族,宿命的争雄。魔皇的苏醒,龙牙剑的末路。是生存还是被屠戮?神兵的威严,魔器的凶光,给这片大陆带来希望还是毁灭?为了人族的生存,三王子的舍弃,是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 创世之灭魔屠仙

    创世之灭魔屠仙

    一个人要是倒霉,能够倒霉到什么程度?穿越一次够背的了吧,没想到还能卷进人魔仙的争霸阴谋里。一到异世就让老子当特工,你倒是给点资金给点能力啊,什么都不给?老子可要卖队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