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8200000014

第14章 个体心理常识(2)

生活中,人们常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其实,所谓后福,不过是所处于大难的绝境中,人的潜能被那种生死攸关的感觉激活,进而努力进取所取得的成就。在平常的挫折下,人们往往是恐惧和退缩,以求安于一隅。当真正的绝境来临,我们退无可退、避无可避,非生即死,这反而能让我们有所作为。因此,我们不妨像蝙蝠一样给自己一片危崖,置身于风口浪尖,在自己制造的绝境中,完成“浴火重生”的过程。

从众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

5名实验参与者保持一定距离,往前走。

第一个人走到指定地点后停了下来,抬头望着天空;接着第二个人、第三个人……都依次来到第一个人旁边,也都一言不发地望着天空。

心理学家想看看周围的路人对此情况会有何反应。结果,周围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朝那5个实验参与者望着的地方看去。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的本能冲动,而这个实验中,周围的人的行为现象就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它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那么,人为什么会具有从众心理呢?

心理学家迈尔斯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而采取改变行为与信念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倾向。也就是说,当个体感受到自己与群体格格不入时,他往往会对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产生质疑,进而调整自己的认知及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

人们的潜意识认为,从众是合乎他人心意的,是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引起灾祸。而大多数情况下,也的确如此,比如:一位反道行驶的汽车司机会引起众人的责难;万众屏气静观的剧场里,一个观众突然歇斯底里的大声喊叫,会被人讨厌,甚至撵出场去……公众几乎都讨厌越轨者,甚至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不辨是非。

他请大学生们对一组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并且告诉他们这是个针对人的视觉情况的研究,每个人有3次回答机会。

当然,阿希事先在每组被试者中安排了6名大学生,而这6名大学生占去每组人数的一多半。阿希让这6名“托儿”一致把两条明显不等长的线段硬说成是等长的,以此来影响真正的被试者。那么,还有多少人能够坚持住自己的正确答案呢?

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平均有33%的人改变初衷,从众到底;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

事后,阿希问那些发生从众行为的人,为什么会把根本不等长的线段说成是等长的?很多人回答说:“其实,我看出来了,那两条线段不等长,但大家都那么说,所以我也跟着说。我害怕大家认为我眼睛有问题,而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怀疑。”

压力是从众行为一个重要因素。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个体行为与众不同时,常常会成为其他成员孤立的对象,进而产生不安和心理压力。相反,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他成员的行为一致时,即使是“错”了,那也是“大家一起错”,心理上会有一种安全感。此外,没有信心,知识水平不够,掌握信息不够全面等原因也会导致从众行为。

从众的确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安全感,并且让我们变得受欢迎。然而,从众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它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个性,束缚了思维,扼杀了创造力。

有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他采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得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其结果比按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了数倍。由于两者之间差距太大,富尔顿担心如果公布这个结果,会受到众人的声讨,所以他就没有声张。

然而,不久以后,美国的一位年轻科学家,采用类似的方法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其结果与福尔顿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福尔顿听说后,追悔莫及地写道:如果当时我能少一些“从众心理”,多一些“创新”,那么我的荣誉就绝不可能被那个年轻人抢走。

福尔顿与年轻科学家成败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减少盲从行为,理性地分析问题。从众心理只会让我们一味地说老话、走老路,沿用老习惯,这势必会严重阻碍人们以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去寻求创新。

事实上,从众心理不仅阻碍了人们创新,而且还不利于人们取得卓越成就。那些卓越的人往往都是出类拔萃的、与众不同的人。

很多年以前,田径界的人们都认为要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1英里=1.6093千米)的路程是件绝对不可能的事。然而,这种说法只持续到了1954年5月6日这一天。

1954年5月6日,美国运动员班尼斯特一举打破了这项世界纪录。这使得业内的每一个人为之震惊,他们都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班尼斯特又被问及同样的问题,他回答说:“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要大声地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我有信心去实现这个梦想!’喊完这些后,我就会去训练场地,在教练库里顿博士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结果,我就真的实现了我的梦想:我用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1英里跑的世界纪录。”

班尼斯特摆脱了从众心理的束缚,向众人所谓的“不可能”发起了挑战,这才书写了自己人生辉煌的篇章。试问,如果他是一个从众的人,还有可能取得这样卓越的成就吗?

从众心理是一把双刃剑。在特定的条件下,比如作为判断依据的信息不充足或不准确,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有时,这种模仿策略还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避免风险和取得进步。然而,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消极的从众效应,是不可取的。

卢维斯效应

鹰王和鹰后打算在森林里定居下来,它们选了一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知道后,连忙告诉鹰王:“在这棵橡树上筑巢很不安全的,橡树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可能倒掉。你们最好还是重选一个地方。”

鹰王心想:“我的眼睛是何等锐利,就是飞翔在几千丈的高空,也可以把地面看得清清楚楚,哪里适合筑巢,哪里不适合筑巢,需要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来提醒我吗?”

鹰王依然故我地把家建在了那棵橡树上。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鹰王一家人幸福极了。

一天早晨,鹰王外出觅食回来,发现那棵橡树倒掉了,而它的鹰后和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面对眼前的变故,鹰王悲痛不已,放声大哭道:“天啊,为什么我要如此骄傲,为什么就不能谦虚一点,当初如果听从鼹鼠的劝告,也不至于如此。”

把自己想得太完美就容易骄傲,骄傲会让人听不进忠告,最后必然身受其害,就像鹰王一样。

谦虚的人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有自我超越的空间。反之,一个人太过自满,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也没有必要改进,进而自己堵死自己前进的道路。

有时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如今这个社会,谦虚那一套已经吃不开了,讲的就是“自我推销”。其实,“自我推销”和谦虚并不矛盾。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指出:谦虚是一种美德,真正的谦虚并不是把自己看得很低很糟,完全不想自己。真正的谦虚是不夸耀自己,把自己和别人都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盲目地夸大别人,否定自己的能力,或者盲目夸大自己,否定别人,都不是真正的谦虚。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卢维斯效应。

牛顿在发现了万有引力之后,人们把他称为科学巨人,然而,每当他听到这样的赞扬时,他总是说:“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才是真正的谦虚。既肯定自己的成就,也不否认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

只有拥有了谦虚的心,我们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看到环境的新变换,才会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实现自我的价值;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让他人接受我们。总之,就是古人说过的那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谦虚起来呢?

1.充分认识骄傲的危害和谦虚的好处。一位伟人曾说过:“人一定不能让骄傲支配自己。由于骄傲,我们会在应该妥协的场合固执起来。由于骄傲,我们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让成功从身边溜走。而且由于骄傲,我们会失掉客观的标准,迷失自己。由于骄傲,我们会让人失去身边人的友谊。”

2.超越自卑,树立自信。当一个人内心充满自卑而又渴望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的时候,就会对外表现为骄傲自满。2008年6月的美国《心理科学》杂志刊登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现实生活中,外在表现越是低调和谦虚,其内心越自信。因此自信是谦虚坚实的心理基础。

3.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汉武帝派遣使者寻找到达印度的通道时,路过夜郎国。夜郎国王对当时的各国形势没有客观全面的认识,自以为夜郎国是最富有、强大的国家,就非常自大地问汉使:“汉孰与我大?”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

4.正确面对批评建议。面对别人的批评建议时,我们一定要审慎,不能过于主观臆断,要去考察它的正确性,对合理的、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要接受采纳。即使别人提出了不正确的意见,我们也不能否定别人,要秉持“自勉”的态度。

一个人无论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只要生命还在继续,犯错误也在继续。而人也正是在犯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优秀。因此,即使我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应该谦虚谨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千万不能妄自尊大,要以真正谦虚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布利丹效应

14世纪,法国经院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关于自由问题的议论时,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非常饥饿的毛驴站在两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间,始终拿不定主意应该吃哪一捆,结果活活被饿死了。后来,心理学上将人这种因为害怕承担选择的后果而犹豫不定、优柔寡断的心理现象称为“布利丹效应”。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两个牧童在深山里发现一个狼窝,狼窝里有两只小狼崽,而老狼大概出外觅食去了,不在窝里。于是,他们俩一人抱了一只小狼分别爬到两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上。

不一会儿,老狼回来了。一棵树上的牧童开始掐小狼的耳朵,小狼疼得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到树下,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棵树上的牧童又开始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开始连声嗷叫,老狼又赶忙奔到另一棵树下。结果,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棵树之间,最后累得气绝身亡。

其实,这只狼只要死守在其中一棵树下,用不了多久就能至少救回一只小狼。虽然它舍不得失去其中任何一只小狼,但是,有的时候,即使再难抉择,我们也必须进行选择,否则就只会产生最坏的结果——什么都没有。

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也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往往对人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而人们都希望通过反复权衡、再三斟酌来做出最佳的抉择,因此也就难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生活并没有给我们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相反,它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否则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有个农民和自己的妻子、儿子一起生活在一个靠河的村子里。后来,河水泛滥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同时被洪水冲走。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妻子,而儿子却被淹死了。

对此,人们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农民做得对,只要妻子还在,儿子再生就可以了;有的又说农民做得不对,因为孩子小没有自保能力,而妻子有,即使农民不救妻子,妻子也未必会淹死……

为了了解农民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有位记者便去采访这个农民。想不到的是,农民告诉记者:“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洪水袭来时妻子就在身边,出于本能便先抓起妻子往边上游,可是等我再回来救孩子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试想,洪水袭来,是怎样的雷霆万钧之势,如果农民有片刻的犹豫,恐怕妻子和孩子就都被洪水冲走了,最后自己一个也救不了。“布利丹效应”是决策的大忌。当我们面对两难的选择时,或者“非理性地”跟着感觉做出选择,或者“有限理性地”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想象力、创新思维,做出选择,但一定不能不选择。

通常说来,我们在做出抉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采用稳健的决策方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

齐国有个女子长得非常漂亮。有两个人同时登门求亲。一个人很丑但家财万贯;一个人虽然穷但是相貌英俊。那女子的父母拿不定主意该将女儿嫁给谁。于是,就让女儿自己选,谁知女儿说:“我两个都嫁,在丑人家吃饭,在英俊的人家住。”

这个女子虽然闹了个大笑话,但其选择的态度却不失稳健。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种趋势出现时,我们没有必要过早地逼迫自己下决定,只要没有明确的二者择一的必要,不妨先求稳,看清形势再说。

2.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独立思考的人很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变得人云亦云,弄到最后也不知该听谁的,结果就让“布利丹效应”发挥作用了。我们必须明白,做选择的是我们自己,为选择承担后果的也是我们自己,最了解情况的还是我们自己,只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有可能做出最佳选择,而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3.严格执行一种决策纪律。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预先为自己规定一个选择的原则,以免受“布利丹效应”之害。然而,当遵守原则会损害到我们某些利益的时候,我们就又陷入了“布利丹效应”之中。其实,决策纪律是我们事先冷静思考而定下的,往往比较客观,我们应该严格执行才能跳出“布利丹效应”的陷阱。

4.不要总是试图获取最多利益。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而犹豫不决。比如:我们手上有一只股票,一直呈下跌趋势,可是,当我们准备把它卖出的时候,总会觉得再等等,说不定能会有转机的,结果往往是损失更多。当情况开始恶化时,依然紧抱着缥缈的幻想,当情况好的时候,又总是梦想着越来越好,无法客观分析状况,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致持续深陷。因此,我们做决策时,不能总希冀获得更多的利益,要“见好就收”。

5.在不利环境中不能逆势而动。当不利环境造成损失时,我们很容易就变得不理智、激进,甚至用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胡乱地做出选择。其实,情况越是不利的时候,我们越应该踏实、审慎,不要急于决策。看清形势,因势而动才是正确的做法。

同类推荐
  • 打开心理学之门

    打开心理学之门

    这是一本引领我们真正走入心理学世界的图书。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的基础领域、应用领域,以及心理学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等等。
  • 小心!软瘾

    小心!软瘾

    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能够以看似无关痛痒、一切正常的假象,诱惑人心,使人们无法自拔地沉迷其中,饱受犹如酒精、药物、毒品一般的麻醉之苦。现代人(尤其是职场白领族)正在上演欲望vs现实、行动vs心理的博弈战。摆脱软瘾的入侵是我们积极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条件。想要在这场战役中取胜,需要发现软瘾现象,重视软瘾问题,破译软瘾成因,克服软瘾心理,展开战瘾行动,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本书作者站在专业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充满内心斗争的软瘾世界,向读者传递了立即行动的“战瘾”技术,从而唤回被麻痹已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使每个人从容、高效地面对每一天!
  •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18岁后闯社会,你必须懂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18岁后认清自我必知的心理学常识,战胜世界的你,先从内心强大起来——18岁后要审视你的心理问题等。
  • 如何减轻压力

    如何减轻压力

    适度的压力可以挖掘人的潜能,一个普通人充其量也只不过使用了其潜能的十分之一。适度的压力是动力,对人大有益处。如果压力过度,就会千万生理方面的反应,心跳加快,骨肉紧张,血压升高,背痛,腹胀,失眠等等一系列症状。接着是各种各样的疾病蜂拥而至,比如心脏病,胃溃疡等。据调查75%的疾病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反应:忧虑、沮丧、恐惧、消沉、心悸、急躁......过度的压力像一个狰狞的魔鬼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心灵,生活甚至生命。所以减压刻不容缓;减压迫在眉睫;减压势在必行;减压十万火急!
  • 猛男情结剖析

    猛男情结剖析

    本书是一本为男性提供心理医疗借鉴的实用手册,不仅讨论了男性危机的惊人全貌及它的广泛影响程度,还列举了各种身体形象测试、生活案例供读者参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从医学及心理学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建议。
热门推荐
  • 极品女仙历劫手札

    极品女仙历劫手札

    请不要在作者的文下提到其他作者的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谢谢大家!求问:道侣不务正业,迷恋灵器法宝肿么破?高舒夜:护体天衣、流光盾、七星簪、双龙抹额。对了,师妹把这个衍天甲也带上!石璿:师兄,我有一剑在手,天下皆可去得!高舒夜:师妹,用这个噬天吞魔雷。保管一颗下去,叫他全家归西!石璿:……师兄,法宝灵器皆是外物,不可迷恋!还有,他全家就剩他一个了。L:我是撸主。谢谢大家的关心!八过,不用出主意了。突然发现,道侣还是很有担当哒!石璿:师兄要小心,此处十分凶险。高舒夜:那师妹跟在我后面,我来探路!石璿:师兄,我已……无力再战。高舒夜:别怕,我在!
  • 窥心

    窥心

    本书已停止更新,如果您还愿意继续支持东方的话,请关注东方的2010年都市医幻体裁新作《医仙》,谢谢!
  •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世英雄寂寞收

    一世英雄寂寞收

    少年任飞扬梦想成为英雄,在大漠偶遇一孤独老人,少年向老人讲述自己的英雄梦,并讲明江楚歌是自己梦想的英雄。老人向少年讲述了江楚歌的过往,告诉少年英雄并不是那么容易,最后可能就是一场梦,最终寂寥一生。少年最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心中姑娘的身边。
  • 重生之傲世修仙

    重生之傲世修仙

    剑圣剑辰,魂穿地球。踩小人泡女神!隐世宗门,家族斗争……
  • 气动乾坤

    气动乾坤

    气,天地本源,万象起始。天下修士引气入体,演化万千,各种传奇、神话、史诗一一出现。秦臻得到一块来历神秘的镜子,从此踏上了强者之路……
  • 在巂州遥叙封禅

    在巂州遥叙封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奇宝贝之小娜

    神奇宝贝之小娜

    一个梦境穿越至神奇宝贝世界的初中生女孩,却在这安逸享乐的世界遭受第二次遭受绝望。原本成为神奇宝贝大师的梦想也近乎破灭。在绝望的边缘选择了坚强地站起来,望着远处的一片黑暗,失掉了在自己年龄段应有的天真,等待她的是什么?她最终获得的又是什么?
  • 致那年即将毕业的我们

    致那年即将毕业的我们

    每到毕业季,眼前就不断的浮现出我们以前的影子。笑也好,哭也罢;第一次的毕业总会多多少少给予我们一些收获,即使爆笑,却也蕴含着淡淡的忧伤。回首望去,让那些只属于那个季节的回忆,至那年即将毕业的我们
  • 血色边际

    血色边际

    随着21世纪的到来,资源的匮乏,环境更加恶劣……人类的欲望更加膨胀,似乎是上帝的安排般不可避免地遇上了大灾变,让他们裸露的人性经历一场优胜劣态(自然灭减),一切都开始产生微妙效应:少女、巨富、医生、囚徒……,如何守住最初的美好还是在选择中放弃,他们会怎样面对这个时代独特的“馈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