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5600000033

第33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1)

第一次邀请自然不成功。

胡大海手下的总制孙炎便写信再邀老刘出山,但老刘依然不从。

孙炎再派人前往刘基处,老刘于是拿出一柄宝剑,让来人带了回去。那意思是:别逼我,否则我就死给你们看。

可是孙炎在接到宝剑后,便表示“剑当献天子,斩不顺命者,人臣不敢私”,于是便让人将剑送还了刘基。顺道还捎去了一封数千言的书信。那意思很明显:你老刘将来如果被斩,将是因不识时务而死,而绝不会得到一个忠臣的美名。岂不死得很可惜?

最后,威压之下的刘基总算是想通了,演戏应该见好就收,别真的弄到砸场。所以,他决定出山。

当然,刘基还谈不上是贪生怕死之辈,对元朝的绝望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儒家历来倡导“圣人革命”、严“华夷之辨”——朱元璋依据此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才真正击中了刘基的内心,使他为之倾服而愿意出山。

所以,朱元璋能成功,也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了民族矛盾,将自己领导的这场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加入了民族解放的内容。如名士朱升之流,正是冲着这杆大旗,才投身到朱元璋的队伍中来的。而单纯的农民造反,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往往是不屑于参与的,比如前代的黄巢起义、后世的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等,这类起义最终都会失败。

当刘基等人前往应天面见朱元璋时,朱元璋欣喜不已。一面命人赐坐,一面请教道:“余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争,何时定乎?”

章溢先谈了自己的看法。而早就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的刘基则献上了“时务十八策”,他着重指出:“我有两敌,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友谅包饶、信,跨荆、襄,几天下半,而士诚仅有边海地,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扬,首鼠窜伏,阴欲背元,阳则附之,此守虏耳,无能为也。友谅劫君而胁其下,下皆乖怨;……夫攫兽先猛,擒贼先强,今日之计,莫若先伐汉。汉地广大,得汉,天下之形成矣。”

话比较长,但意思很简单:你朱元璋目前就两个敌人——陈友谅与张士诚。在总体战略上,你最好先打强敌(陈友谅),再灭弱旅(张士诚)。

对此,朱老大深表赞同。事后,他将刘基留在身边做参谋,而且还建了一座礼贤馆来专门安顿刘基等人,以示宠遇。

对于朱老大遥奉小明王之举,刘基是不以为然的。他认为小明王不过一个放牛娃而已,何必尊奉他的年号呢?朱元璋对此有自己的主意,尽管自己已经足够强大,甚至根本不把元廷放在眼里,但树大招风,“缓称王”的策略还是不错的。

在刘基的辅助下,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整个战略规划是形成了,剩下的就是去执行。

朱元璋的大部队正对陈友谅部乘胜追击,而刘基则被允假一年回家“丁忧”。

盐贩子方国珍,对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一向不怎么服气,但十分畏惧老爷出身的刘基。出身是一方面的原因,更多的估计还是从前吃老刘的亏太多,下意识里就胆寒。听闻刘老爷“丁忧”在家,他连忙致书吊唁问候。老刘给方国珍写了回信,并把朱老大狠狠夸了一番。

刘老爷都欣赏的人,方国珍能不敬重么?于是,他决定向应天入贡。

“丁忧”刚完,返回应天的途中,老刘还顺手办了件事——协助李文忠击退了张士诚部的进攻。当时他途经浙江建德,正遇上张家军一部攻打建德,文忠准备奋起还击。可老刘认为正面应战代价太高,而对方是孤军深入,后援乏力,所以等几天后再反击不迟。三天后,敌方旌旗如故,但老刘看出这是为掩护撤退布置的假象,于是建议文忠出兵,终于将这股敌人全歼。

对于刘基,后世人总喜欢把他想像成一个小老头。智者嘛,肯定是殚精竭虑,形容枯槁,不早衰似乎对不起他。

其实,史书记载青年刘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一副豪爽大叔的形象。

朱老大对老刘一向“任以心膂”,每次召刘参谋来议事,总把身边的所有人都打发走,这样一来,二人的谋划大家也就无从得知。

在刘基看来,朱老大既对他知遇甚隆,因此也知无不言。

老刘这人,脑子转得飞快,“遇急难,勇气奋发,计画立定,人莫能测”。面对这样的猛人,朱老大更是欣赏加佩服,常呼之为“老先生”,而不是直接叫他的名字。

后人因此也将刘基跟张良、诸葛亮等并列。

但比之于有鲜明道家倾向的张良,刘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儒家士人;比之于儒法兼顾的诸葛亮,刘基似乎书生气更强烈些,也更理想化。

刘基投靠朱元璋,有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在里头,所以,凡遇现实问题,总喜欢讲原则,鄙视和稀泥。再加上为人刚直,嫉恶如仇,在有的人看来,反倒显得他心胸狭窄了。所以,大明开国后,刘基就退居了二线。

按现在的说法:刘基本事是有,但做人有点迂,容易得罪人。对比起来,本事平平的李善长则机灵得多,左右逢源,在人堆里很吃得开。

大明开国,刘基被封了一个诚意伯的爵位,食禄甚至比不上籍籍无名的汪广洋。其做人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还有其它原因:

第一,朱皇帝乡土观念很重,公、侯之类的爵位只会授予那些淮右系的功臣。

第二,朱皇帝“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之所以谢绝高官厚爵,估计是受了张良的启发,张良当年就专门挑贫瘠之地作为自己的封地,刘基也深恐功高震主,遗祸子孙。后来,老朱追封了刘基的先人,老刘答谢道:“陛下乃天授,臣何敢贪天之功。圣恩深厚,荣显先人足矣。”

第三,大明开国后,朱、刘二人的关系已开始疏远。毕竟猎物打完,猎狗也没用了,没宰了你下火锅就不错了。再加上刘基的硬脾气,多次触犯天颜,朱元璋已对他渐生嫌恶之心。有一次老刘祈雨不验,就这么点小事,朱皇帝都能找茬对他发火。

但无论如何,刘基的功劳都摆在那里的,对此,聪明人朱元璋心里有数。

所以,当老刘说到“处州青田县山多田少,百姓多于山上垒石作田耕种,农事甚难”时,朱皇帝居然下令:“刘基有功于我国,本县田亩,止是一等起科五合,使百姓知刘基之心。”特意减免了青田的赋税,算是给了老刘天大的面子。只是,这种恩遇以后越来越少了。

后世对于刘基的推崇也可谓无以复加,认为他超过了张良、房玄龄等人,因为“子房不见词章,玄龄仅办符檄”,无点墨留下,而老刘“勋业造邦,文章传世,可谓千古人豪”。这里面,有点过于夸大了。

祸不单行的日子

回过头继续说,老刘还在赶往应天的路上。

朱元璋却出事了。

朱老大的事业,在对阵陈友谅时,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量变的积累眼看就要形成质变了,很多以前积攒下来尚未解决的问题,到此时就免不了来次集中性爆发。这也算是革命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的震荡和调整吧。

老刘在回家“丁忧”之前就提醒过朱老大,让他对于江西和浙江的事注意点,可朱老大没太在意。

终于,浙江方面先出大事了。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驻扎于金华地区的苗军元帅蒋英、刘震、李福等突然发动叛乱,杀守臣参政胡大海及郎中王恺、总管高子玉等。

当初,胡大海拿下严州时,刘震等人来降,胡大海喜其骁勇,便将他们留置麾下,待之不疑。等到这帮人开始谋反时,刘震有点良心上过不去,觉得胡大海对自己不错,不忍痛下杀手。

但李福却对大伙说道:“胡参政待咱是不错,可是大权在主将手里,如果不杀掉主将,那么事情就很难成功。如今要举大事,就顾不得私恩了!”

大伙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便下了决心,又通知了衢州、处州的苗帅李佑之等,约定二月七日这天一同举兵。

到了这天,蒋英等人先是假装请胡大海到八咏楼下观弩。待到观看完出来时,老胡将要上马,蒋英的部下钟矮子突然跪在老胡马前,然后假装可怜地诉说道:“蒋英等欲杀我!”老胡于是转身想问问蒋英是怎么回事,只见蒋英从袖中拿出一柄铁锤,好像要砸钟矮子。可是这小子只是虚晃一招——他趁老胡不防,一锤就猛砸到老胡头上。老胡受伤倒地,蒋英立即上前,割下了老胡的首级。

可怜老胡如此将才,没死在战场上,却丧命于小人之手,真是令人扼腕。

接着,蒋英提着老胡的人头出示各处,胁迫同佥宁安庆、院判张斌等人就范。随后,叛军又袭杀了老胡的儿子胡关住,又擒住了郎中王恺。

王恺誓死不从叛贼,他正色道:“吾职居郎署,同守此土,义当死!宁从贼耶?”刘震再次心生恻隐,想要放了王恺,可是有人和王恺有仇,结果王恺等人皆被害。

当胡大海的死讯在金华地区传开后,“婺人莫不哀恸流涕,如丧父母”,可见这老胡人缘是多么好!

苗军反叛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坐镇浙东的朱文忠那里。他立即派出元帅何世明、掾史郭彦仁等率兵前往征讨。当征讨部队到达兰溪时,蒋英等畏惧起来,于是把城中劫掠一空,最后投降了张士诚。

老胡死难的噩耗传到朱元璋那里,朱元璋痛彻肝肺,痛定之余,追赠老胡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谥“武庄”。

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蒋英等人谋反成功的消息传到处州,处州苗军元帅李佑之、贺仁德等也闻风而动,作乱杀害了院判耿再成、都事孙炎、知府王道同及朱老大的养子朱文刚等人,并一举占据了处州城。

文忠得信,又派出元帅王佑等率兵屯缙云,以伺机收复处州。

当朱老大又听到处州的噩耗时,他再也坐不住了。即刻命令平章邵荣率大军前往征讨。

话说就在李佑之等作乱时,耿再成正陪一帮客人在吃饭,闻讯后他立即上马,还没来得及整顿兵马应敌,叛军就杀来了,耿同志便迎着他们骂道:“你们这帮贼奴!国家怎么辜负你们了,你们要造反?”但叛军一拥而上,耿同志招架不及,被刺中脖子,不久壮烈了。

之前为朱元璋招纳刘基出了大力的孙炎被生擒后,也是誓死不屈。被害时不过三十多岁。

胡大海一死,大局无人主持,而浙东重地,非心腹重臣不能镇守。

于是,朱元璋升同佥朱文忠为左丞,都事杨宪及胡深为左右司郎中,仍驻扎于金华,统领浙东军马。

也就是说,文忠已经基本接替了老胡的担子,成为了浙东地区的总负责人。

浙东动荡不安,张士诚也来浑水摸鱼,派其弟张士信率兵围攻诸全。诸全守将谢再兴率军迎敌,两军鏖战近一个月不分胜负。

后来,谢再兴设伏兵擒杀了张家军千余人。张士信大怒,增兵加紧攻城,谢再兴坚持不住了,赶紧向文忠告急。文忠派胡德济率军增援,但胡德济的援军也有限,谢再兴再请增援。

此时金华叛乱初定,而严州靠近敌境,处州又为叛苗所据,文忠一时为难了。正在犯难之际,他想到邵荣等讨伐处州的大军将到,于是便与都事史炳等定下先声而后实之计。

他们派人到处扬言徐达、邵荣等率领大军已到严州,不日就将进击诸全,而且文忠还派人到各处张贴榜文。

张士信的士兵见到榜文后,多半信以为真,于是人心开始骚动起来,很多人都想乘夜逃遁。胡德济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与谢再兴夜半突袭了张家军,结果张家军大败,诸全之围也因此化解。

不过话说回来,张家军的失败并不全是因为中计。张士信纨绔子弟一个,他随军必备的武器:女人、歌舞戏班、骰子,整天就玩这些个,没干过正事。手下诸将也跟着学,士兵也斗志全无。要不,小小的诸全至于一个多月都拿不下来?

此刻,邵荣率大军已到达处州,进展也非常顺利。他先是令院判张斌、王祐、胡深等分攻处州城四门,并焚烧了其东、北两门,军士登城而入。最终,李祐之自杀,贺仁德被擒获。处州复平,改任王祐守城。邵荣则即刻率大军返回应天。

浙江的局面算是稳定下来了,应天政权的一臂得以保全,朱元璋也稍稍安了几分心。

当初刘基所强调的除了浙江的问题外,也提到了江西方面。

不过,朱老大有点先见之明,从前血战太平的教训实在太深刻,所以,当朱家军入驻洪都城后,即刻便修筑加固城池。考虑到旧城西面临水,故特意将城墙向里移了约三十步;而东南方向空旷,便又向那边扩展了二十余里。

如此一来,洪都城就坚固多了。

邓愈不久被任命为江西行省参政,受命留守洪都,都事万思诚、知府叶琛等人辅助。而胡廷瑞、张民瞻、廖永坚等人,则跟随朱元璋回到了应天。

胡廷瑞不仅因避朱老大“国瑞”的讳而改名为胡美(也称胡廷美),他还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朱老大。出于巩固双方关系的目的,朱老大只好笑纳。

可是没多久,洪都就传来消息:祝宗、康泰叛乱,已攻陷洪都府。

当初献洪都投降时,祝宗、康泰二人就是心怀鬼胎的。他们时常挑胡廷瑞的不是,胡廷瑞反复安抚他们,他们才暂时安生下来。

等胡廷瑞到应天后,想到祝、康二人,惟恐他们再生乱子,于自己不利,便把实际情况告诉了朱元璋。朱老大于是下令:令祝、康二人带所部兵马前往湖广听从徐达调遣。二人感到情况不妙,于是仓促之间发动了叛乱。

因为事发突然,邓愈应变不及,只得带着数十骑出逃,与叛军几次遭遇,邓愈且战且走,跟随的人大都战死。幸亏他身经百战,再加上养子将马让与他骑,邓愈才侥幸得脱,没有重演胡大海的悲剧。

邓愈是捡回了条性命,可惜万思诚、叶琛皆死于这次叛乱。

洪都叛乱的消息传到应天,朱元璋当即命徐达等从湖广回军前往征讨。很快,徐达就攻破了洪都城,祝宗在逃亡中被杀,康泰被生擒。因为康泰是胡廷瑞的外甥,结果被从轻发落。

有人可能会说朱元璋这次徇私也太明显了。但对他来说,这是为了顾全大局,眼下的局面,实在不宜再多生动荡。待到后来胡廷瑞也犯到他手里时,就算是国丈,他一样照杀不误。

稳定江西的大局很重要,朱老大曾经说过:“得了江西,如同斩下陈友谅之膀臂。此地是故楚中心,应天的西南屏障。加之本地人喜诉讼而难以管制,贼寇甚多,非心腹干练之人不可守。”

至正二十二年五月,朱元璋便命亲侄朱文正为大都督府左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前往镇守江西。还特命儒士郭子章、刘仲服等参谋,另外,邓愈、赵德胜等人也一同前往协助镇守。

“文正既至,增浚城池,严为守备”,城防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另外,他还招谕山寨贼寇们来降,绝大多数的头目都表示归顺,对于那些好打官司的人,下令一律处死。如此一来,号令严肃,远近震慑。

可文正自己,一旦脱离老叔的管束,就如同脱了缰的野马,居然干出了一些荒淫的勾当。他任用卫达可等小人为心腹,帮着到处搜罗美女,宠幸个几十天,要么抛弃,要么干脆投到井里淹死,弄得民怨甚重。而老叔派的人到洪都巡视,他就重加贿赂,再说单凭他的身份,也没谁敢去举报。

单就这一点,文正跟文忠就没法比。不过新官上任,驻防的又是重地,他小子也不敢太得意忘形。

其实,远处的敌人倒并不可怕,身边的人反叛才是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朱老大对此一贯高度警惕。身边的人多次反水,也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他对待开国功臣的态度。

就在这年七月,平章邵荣、参政赵继祖等人谋反了。

同类推荐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记忆的碎片”、“回顾语言学界往事”、“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上)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曾国藩:官场第一完人

    曾国藩:官场第一完人

    《曾国藩官场第一完人》主人公誉之则为圣相,罪之则为元凶。他是清朝中兴名臣,又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出将入相,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纵横叱咤,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其内容包括最可怕的敌人、对手内部的变故、上阵亲兄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重回伤心之地等。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热门推荐
  • 一笑丑城

    一笑丑城

    她本是尊贵的公主,一夕之间却沦落为平民,一切都没了,没了疼爱的父皇和母后,没了倾世容貌,也没了他。
  • 情醉时

    情醉时

    墨念一朝重生,为母嫁了。府门深深,阴谋算尽,勾心斗角。且看她伪装成一副小女儿态,如何周旋于众人之间。亲情?爱情?阴谋?仇恨?还有一个个不解之迷正待她去探寻。一切,尽在《情醉时》!是谁临眸一眼的穿越,又是谁纷扰着谁一世的纠缠。前尘有几事,旧梦亦难寻。寻一何家郎,百首不相离。只道:“两相思,情醉时!”《情醉时》讨论群号:62366199敲门砖:书中任何人物名!
  • 夙月黛梦:宫若有情

    夙月黛梦:宫若有情

    沈毓秀,户部侍郎之女。初入宫门的她会在后宫掀起怎样的一场火花?千辛万苦为皇帝生下公主,却又屡次遭遇他人陷害,被打入冷宫,她将何去何从?
  • 一品狂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一品狂妃废材小姐要逆天

    逆天重生变身废材小姐,不曾想渣男渣女成堆袭来,渣父渣夫冷眼旁观!不过……谁敢说她是废材?笑话,她可是大天朝杀手第一人,说她不能契约魔兽?蠢货,你见过天才需要契约吗?想要娶她?丫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某日,某人看着磨刀嚯嚯霸气伶俐的某女归来,散开衣衫莞尔一笑:“你在上还是我在上?”某女甩刀之后欺身而上:“废话,当然是我在上!”
  • 金鳌岛门徒

    金鳌岛门徒

    带着圣人的成道法宝穿越附身一异世穷酸秀才,机缘巧合打开封印进入金鳌岛得万仙传承,坐拥金鳌岛圣人道场,待风雨际会,龙飞九天,重现万仙来朝之盛况!
  • 再战仙圣

    再战仙圣

    漫漫修仙路,人生多磨难。从巅峰战败到破灭轮回,从顶点跌落到东山再起。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缺少的正是盘古为了开天辟地而不小心打碎的众生道。盘古究竟是不小心还是另有所图?天道不全,无人能证道,无人能成圣,无人能不死,无人能不灭。究竟命运要如何安排才能完美收场?本书以故事情节为主,如果你也喜欢情节大戏就来看吧。新书新想法,新人新套路,不服你就来。
  • 喵,我成人了!

    喵,我成人了!

    本作品由卡哆喵提供!谢谢各位小金主能看!谢谢马化腾拔拔给的平台!mua!比心!
  • 净土疑辩

    净土疑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开半夏琉璃梦

    花开半夏琉璃梦

    第一次见面,是在晚宴上,吊带裙不小心掉在了他的脚上第二次见面,是在大街上,被石头绊倒,夺走了他的初吻第三次见面...“你敢娶我吗!”霸道的声音“你敢嫁,我就敢娶”声音温柔体贴,但又不失霸气婚后:“夫人在做什么”“不告诉你”“嗯?”“唔...”
  • 完美传说

    完美传说

    “来吧,我不管你是何方神圣,妖魔鬼怪,尽管的来吧,我绝对不会怕你们,我杨家绝对不会怕你们。老天爷,你给我睁开眼睛好好看着,我杨枫绝对不会向命运屈服,绝对不会。”这一刻,杨枫把十年埋藏在心底的激情全部宣泄出来,那惊天的吼声让天空大地都为之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