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5600000014

第14章 打过长江去(2)

这一看法出乎众人的意料。因为仅从地理位置上看,采石矶在今天的马鞍山市,离金陵有相当远的距离,需要先渡江到达采石矶,然后再由采石矶向金陵进发。表面上看,纯属迂回之举,不若强攻金陵来得直接。

但如果这么想,那就中了当年金陵城建造者的圈套。

金陵古称建业,又名石头城,依凭长江天险而建,居高临江,曾作为三国时吴国都城。“虎踞龙盘”一说,就是诸葛亮对金陵城险要的慨叹。

历代想直接进攻金陵城的军队,最终都遭到了同样命运:因为金陵城直接临江,根本没有大片开阔的滩涂,要想登陆根本无立足之地。即使你前军侥幸登岸成功,前方是高大的城墙,后方是滔滔长江,而且后援很容易被上游来敌截尾,进退不得。登陆的前军基本成为城上守军的箭靶子。几千年来,想跨江直击金陵者,几乎没有。

而如果先占据采石矶这块跳板,就方便多了。一来采石矶距离金陵有相当远的距离,金陵守敌鞭长莫及;二来登陆后,可以分兵阻断上游来敌;三还可以水陆并进,溯江而上,互相配合而攻占金陵。

所以,历代攻打金陵,胜败暂且不论,但几乎清一色的都是采石矶之战拉开序幕。如隋朝大将韩擒虎当年,便是先率军夜渡袭占采石矶,后直陷建康拿住了“躲猫猫”的陈后主。离元末最近的一次就是“宋金采石之战”,结果金国大败。这次王朝命运对决,直接改写了南宋的历史。

作为有意复制历史的朱元璋,对历代的金陵争夺战,想必早有所了解。就算他自己不清楚,身边的参谋也会及时把这些详情告之于他的。

如果鲤鱼终能跃过龙门,那么脱胎换骨的时刻就将来临。

计议妥当后,这年的六月初,朱元璋亲率徐达、冯国用、邵荣、汤和、李善长、常遇春、邓愈、耿君用(耿炳文之父)、毛广、廖永安等各引舟南下,以此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因为《明太祖实录》、《明史》中没提到郭天叙、张天祐等人的名字,所以无法断定他们参与了这场渡江之战。或者也有可能是,他们留守滁州、和阳,以便从后方策应这次重大行动。

事实上,当时很多人并不知晓朱老大是想在江南扎根,寻求长期发展,还以为是捞一票就回呢。要是知道朱老大真正的想法,估计大部分人都不敢同意这场近乎孤注一掷的冒险。

原因很简单,离元末最近的那场“宋金采石之战”,惨败的金国就是教训。

采石矶绝壁临空,扼长江要冲,地势险要不说,还水流湍急,光强渡登陆就是玩命了,更别说还要打仗。而且,历代都明白它对于金陵的重要性,派重兵把守于此是三岁小孩都会做的事。

登陆采石矶的成与败,基本就是一比九,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命运赐予的仅仅一成的机会。

而决心已定的朱元璋,做出了他此生最大的冒险。他命令所部倾巢而出,有进无退,因为这是关乎命运的决定性一战,无法选择失败。

打铁要趁热

借着夜幕的掩护,征南船队出长江口,准备向对岸进发。这时,只见船队后面几十里地处,黑云蔽天,没一会儿便雷电交加,大雨倾盆。于是,船队不得不暂时靠岸驻停。

这似乎不是什么好兆头,大家伙的心里不禁有些发虚!

朱元璋心里也暗暗着急,他向老天爷祈祷,希望赶快云销雨霁。不过,外表上,他努力让自己泰然处之,一如平常。众人见他这样,很快便安定了下来。

第二天,天气好多了。黎明时分,将要入江时,朱元璋特意把船队分成两支:一支右军由西南方向,一支左军由东北方向,以钳形攻势杀向牛渚矶(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北部突出部分即为采石矶)。

就在分派任务时,朱老大还特别强调:“采石是一个大镇、重镇,那里的守备一定相当严密。可是牛渚矶前临大江,防线过长,元军难为备御,而今我们兵发牛渚矶,其势必克!”

这既是给大家打气,也是要大家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当时西北风顺,舳舮齐发,云帆蔽江。见此盛壮,军士们无不深受鼓舞,顿时群情激昂。

朱元璋与廖永安等人是一路,当他们就快到达牛渚矶时,风力越发强劲,所以船只很快便冲向岸边。

离岸还只有三四丈时,元兵都在矶上严阵以待,弓弩齐张,他们头上的盔缨甚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船上的将士们一时之间竟也未敢轻动。

顷刻间,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静穆。

短暂的沉默后,突然,岸上一个元军小头目大喊一声,双方好似蓦然从梦中醒来。冲在最前头的船上射出了第一箭,霎时间,岸上一片箭雨铺天盖地而来,船上众人纷纷举起盾牌,急风暴雨般的声音响过之后,船头落了一地的箭杆。

这时,船上众将士爆发出了一阵阵呐喊,在一片喊杀声中,船阵顶着箭雨,快速向岸边冲去。

事不宜迟,利在速战!

如果不能一鼓作气拿下采石,那么,金国当年的命运将等待着自己。

元军虽有所准备,但没料到朱元璋部会倾巢而出,他们原先估计这只是试探性来袭,夺点战利品然后退回北岸的,所以暂时并未在此重兵布防。

就在这时,只见常遇春飞舸而至,朱元璋向他大喊道:“如今可不正是你一展身手之机,成败皆在此一举!”大船因为无法靠岸,小船要方便得多。

常同志应声而起,乃奋戈向前,他乘的小船第一个靠岸。

元军很快扑了上来,围住了常遇春这条船。常同志见状,奋起一跃跳到岸上,只见他身中数箭而浑然不觉,大呼着左冲右突,包围他的元军纷纷躲闪,顿时慌乱起来。

“好个常遇春,果然是个打先锋的料!”朱元璋在大船上看得真切,不禁赞叹道。

后军受此激励,纷纷下水登岸,一齐向矶上涌来,元军越发惊骇。

经过几个时辰的激战,元军终于溃退而去。大家乘胜追击,直扑采石,不到半天时间就将其攻占了。

元军的战斗力之弱出乎众人的意料。但朱元璋此刻的心并没有放下,因为,登陆成功,占领采石,只意味着初步站稳脚跟,金陵才是最终的目标。

采石不日失守的消息一经传出,沿江元军堡垒无不震动,竟有不少望风而逃,这一点出乎众人所料。看来,首战告捷的意义确实非同一般。

为了让手下将士努力向前,战前动员时,朱元璋告诉大伙,说眼前我们的粮食出现严重短缺,只有过江狠捞一把才能解决粮荒,否则都得饿肚子。肚子问题一向是中国历代起义的直接原因。大伙参加义军,十有八九都是被饥饿所驱使。所以,这比做多少思想工作都管用。因此,大多数将领都以为此次进占采石只是为了抢些粮食财物,等他们把能带走的东西都打包后,便嚷嚷着要起身返回。

自然,这不是朱元璋的本意。朱老大早就看中了江南岸的太平这一片富庶的土地:它南靠芜湖,东北接集庆路(今南京),地势开阔,又东倚丹阳湖,而湖周围的丹阳镇、高淳、宣城等皆物产丰富。若能据此以为根据地,那是再理想不过的。如果仅仅抢些粮草就回,那就等于拣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简直愚蠢透顶。

但话已经说出口,如果现在告诉大伙真相,闹不好会引起众人的犹疑害怕甚至抗命不从,那就把事情办糟了。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很多时候,领导人决策的真实意图是不应该完全让手下人知道的,手下只需按部就班,认真执行就是了。

朱老大心知诸将士多出自泥腿子,恋巢得紧,也大多没什么进取心,所以只能拿好话先哄他们。

他便转头对徐达等众将说道:“而今咱们举全军之力渡江,幸而初战告捷,不过这算不得什么,咱们还应乘胜直取太平……如若听任诸军抢取财物以归江北,元军摸清了咱们的实力,势必要加强防范,以后想再渡江抢取财物就不可能了。而且,从此江东之地也终不为咱们所有,这实在太可惜了……”说着,他竟面露悲凄之色。

老大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那便是“打铁要趁热”,宜将剩勇追穷寇!

幸好徐同志等人一贯坚决支持老大的主张,纷纷表示应该这样做。

既统一了思想,为防止有人中途动摇,朱元璋索性就学着项羽的样儿来了个“破釜沉舟”——全军“悉断舟缆,推置急流中,舟皆顺流东下”,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绑架”。

诸军见后大惊失色,连忙跑来问缘故,朱老大又哄着他们说道:“成大事者,不被小利蒙蔽了眼睛。这里距离富庶的太平城不远,舍此不取岂不亏得慌?”既有这般诱惑,诸军也就义无反顾了。

第二天,在犒劳了一番将士后,大军便又启程转向东南,朱老大仍旧亲自带队,由观渡经太平桥乃直趋太平城下。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别于以往各朝的郡县制,元朝将全国共划分为约十个行省,可谓是现在省的雏形。在行省下面,又分路、府、州、县四等,一个行省大概有数个或十数个不等的路,当时的南京就叫集庆路,属江浙行省。路设总管府,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同知各一员。根据至元二年(1265年)的定制: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民充同知,永为定制。

当时小小的太平也是路,可见其地位之高。

太平城里有元(江浙行省)平章完者不花、达鲁花赤普里罕忽里等,他们闭城拒守。

朱老大于是纵兵急攻,数万大军在山呼海啸的呐喊中,一举破城而入。结果完者不花与签事(官名)张旭等弃城逃走,万户纳哈出则被俘虏。

另有太平路总管靳义见大势已去,遂出东门投水而死,为元朝尽了忠。

朱老大听闻后便连连赞叹此人为“义士”,于是厚葬了靳总管。其实,这也不过是邀揽人心的一个法子罢了,表明自己也是敬慕忠义的正义之师,绝非寻常的流寇可比。

这一招到后来,连“打渔杀家”的陈友谅也学了去——政治场就是秀场。

朱老大想要个好名声,苦心到底没有白费。

就在将要入太平城时,著名的老儒士李习及他的得意弟子陶安等,率领着众父老纷纷出城迎接。这陶安也是当地名士,他后来还被朱元璋誉之为“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陶安虽然久慕朱元璋名声,但乍一见朱老大那般相貌,也着实吓了一跳:见过难看的,没见过这么难看的。

可待回过神儿来,便立时化成一脸的恭维,他赶紧对朱老大揖首道:“明公真是龙凤之姿,非常人也,我辈今日有主矣!”

为了鼓足众将士的干劲,朱元璋先前本是哄他们说,打下太平之后要好好地搜刮一番。可是他心里却明白,绝不能因莽撞、骄纵而失了人心,尤其这里是江南文明荟萃之地,一旦有疏忽,容易惹来儒士们的谤议。

别看这些人文弱不堪,但骨子里个个都是硬邦邦的,一旦民愤起来,这头比什么地方都难剃。

后世的清军入关,就在江浙一代遭遇到了最顽强的抗争,当地人宁可城毁人亡也绝不投降。这足以说明:用精神和信仰武装起来的人,远比空有一身蛮力者更难对付。

因此,还在进攻太平之前,他就先令李善长拟出了一张约束军士的榜文,即《戒戢军士榜》,等到一入太平城,老李就赶快将此榜张出。

只说这边将士们,大伙兴奋地一涌入城,跟打了鸡血似的,动手就要开抢,却忽见各处墙上贴满了禁抢的告示,触犯者一律处死!大伙一时竟都“愕然不敢动”了。

偏偏就有个不知轻重的愣头青,刚动手开抢便被人拿住,旋即就被砍头正法了。城中立马肃然起来。

但问题是,只一味强行禁止的话,那等于公开宣告朱老大说话不算数,忽悠了大家,如果引发了士兵们的愤怒,也不是好玩的。所以,必须得有人出头放点血,缓和一下众人的情绪。

富民陈迪等急众人之所急,赶紧献上了一干金帛财物。当下朱老大便命令分与众将士,这才稍稍让颇为不爽的将士们得了点安慰。

几天后,朱老大专门召集了陶安、李习等人谈话,一来集思广益,二来也可见见这几位的真才。

席间陶安献言道:“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互相雄长。然而考察其志向,无非都是贪图些子女玉帛之类,以取一时之快,并无拨乱救民、安定天下之心……而今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无不悦服,以此顺天应人,而行吊(民)伐(罪),则天下不足平也!”

陶参谋说的既是恭维,也是某种暗示,朱老大自然明白。于是便又问他:“如今我欲取金陵,足下以为如何?”

陶安停顿了片刻,便答道:“金陵,古帝王之都,龙蟠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明公取而有之,据其形胜,然后出兵以临四方,则何敌不克?”

这种看法与冯国用先前所言几无二致,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而且,这陶参谋身居太平,此处离金陵不远,对本地情况比较熟悉,故而他的看法更具说服力。

陶参谋一番话自然甚合朱老大的心意,于是他便相当礼遇陶安,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多找他来商议。

不久之后,经众人表决,就将太平路改为了太平府,并任命李习为知府;又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诸将皆恭奉朱元璋为大元帅。这“大元帅”就算是个前敌总指挥的衔,就目前来说,这个位置舍他其谁呢?

过了不久,朱元璋又任命了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潘庭坚为帅府教授,汪广洋为帅府令使,并以陶安参幕府事;又命诸将分守各门,修城浚濠以加强城池的守备。

几天之后便传来消息:元(江浙行省)右丞相阿鲁厌、副枢密使绊住马、中丞蛮子海牙等,以巨舟封锁住采石江面,封闭了附近的姑孰口,从而也就阻断了南渡将士们的归路。

虽然士兵们不免有些恐慌情绪,但朱老大反似吃了一颗定心丸,这回他可再不用发愁将士们会有动摇之心了。

几天后,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以数万之众来攻打太平城,其锋甚锐。“陈野先”这个名字,朱元璋也是久闻了,只可惜还没真正交过手。

朱老大先是上城观察了一番,细察之下,发现这陈野先用兵也很一般。于是他便派出徐达、邓愈、汤和等引兵出姑孰东以迎战,又派遣别将率领一支偏师悄悄绕到陈野先后面,见机行事。

当徐达等一路转战至太平城北时,忽然天空中出现了一番奇异的景象,具体是什么,史书上没有明载,估计就是火烧云一类的。陈野先的兵士们只顾着好奇,结果被徐达的队伍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慌作一团。这时,那支预伏在后面的偏师也杀了出来,陈野先部腹背受敌,顷刻全军大败,连老陈本人也被生擒。

看来,不懂学科学用科学,没搞科普宣传,害了老陈和部下。

朱老大命人把陈野先给提了来,亲自解去其绳索。

待坐定之后,他方对老陈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劝慰,那意思也很明显:你是汉人,何必为蒙古人卖命,总之,你最好投降算了。

陈野先低头想了一会儿,说自己愿意投降朱老大。

于是,便写信发往各处,叫他那帮留守四处的兄弟们都放下武器,前来归附。

信送出去第二天,就降众盈门了。

阿鲁厌、蛮子海牙等部,本来准备以陈野先为先头部队,牵制朱元璋众人,然后再调派人马,对其发动总攻的,现在见陈野先部已兵败投降,计划落空,就只好率部在峪溪口驻扎,观望等待。

他们是闲着了,但朱部可没闲着,大军已在为攻克金陵做积极准备了。

很快,前方传来徐达率众攻克溧水州的好消息,眼看外围已渐廓清,金陵越发近在眼前了。

这年的七月间,朱元璋和陈野先留守太平待命,而另一副帅张天祐则率诸军及陈部降众前往攻打金陵,也就是当时的集庆路。可是由于老张统兵不力,结果军队大败而还。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六)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翻阅赫本的生平,就此解读一个女性优雅魅力的极致。我们研究赫本,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研究赫本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高贵、行为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 力挽狂澜

    力挽狂澜

    本书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保罗·沃尔克,更是一套理论、一段历史。它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英雄沃尔克,以及他所推动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及其深远意义,较为清晰地介绍了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美国乃至世界金融、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
  •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中国十大文豪——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

    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德兰修女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闲人

    史上最强闲人

    流连花丛却是货真价实的修道者!一次修炼走火入魔改变了一生!从此开始了红颜的寻觅之旅!看他如何颠覆神界?争霸四方。温柔的大家闺秀,机灵的精灵,火辣的仙界使者,妩媚的妖女通通不是问题,他将一一纳入羽翼之下。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又不乏深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孤煞天星

    孤煞天星

    正亦或邪,沦为笑谈,煞星转世,注定无道。这个故事从天墉城开始说起。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天才崛起的故事。天才与道,演绎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传说。
  • 忧忧碎月,错听风木

    忧忧碎月,错听风木

    忧忧碎月,错听风木,人事更迭,我和南羽冥的故事早就结束……“木辛,事已至此,你还要怎样才肯放过自己?”“你滚吧!带着你的雨灵,这辈子不再见。”再温热也暖不到心血流那刻谁烟波相随着……“月挽离”人,我的良人会是他吗?
  • 最佳女神

    最佳女神

    严湘怡是有名的学霸。她就想好好读个书,毕业以后当个武学教练。怎料机遇来了也挡不住。涉足娱乐圈,严湘怡一路成神。出生于武学世家的严湘怡:“娱乐圈你这个小妖精,快放我出去!不然我爷爷,祖爷爷,祖爷爷的爷爷会打死我。”
  • 恶魔校草,请适可而止!

    恶魔校草,请适可而止!

    回家就是为了娃娃亲?娃娃亲也就算了,为什么他跟我喜欢的男声性格截然不同?!我不要,我不要!而且自从遇到他,我的好运变霉运!这么倒霉,没天理啊!
  • 秘社之暗度

    秘社之暗度

    唐朝贞观年间的士人顾承在发榜之日迷迷糊糊地穿越成了犯罪心理学的大四学生,还是一个正在刑侦科实习的实习生,那么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 隐香劫十世倾情

    隐香劫十世倾情

    ——时间冰冷无情,盗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可还记得望云台上,那一袭白衣,她为他背负了一切罪责,受尽一切刑罚,只是神魔相恋而已,她成了那个千古罪人。可还记得望云台上,女子那墨色般的三千青丝,被风轻轻吹乱,女子巧笑嫣然“白清绾罪孽深重,愿意十世轮回,只求主神原谅。”女子纵身跳下望云台。却不知一名黑衣男子,长袍如墨。随着女子一起跳下,十世轮回,他陪她一起受。人去楼空,神界再无生命女神,魔界再无魔君。第十世,她遇上重生,无意遇上故人,记忆追溯到十世之前。再回神界,她脸上再无那纯粹的笑容,那里沾满了她的鲜血。笙歌又起,秋风萧瑟。诉说着离愁,爱恨。风起,雾散。十世的苦难,又有几人经受的起。
  • 二次腐烂

    二次腐烂

    黑夜笼罩,罪恶蔓延,无数贪婪蠢蠢欲动。留神你的心,它正在活生生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