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7700000023

第23章 惩罚法则: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惩罚(1)

家庭教育虽然应以赞赏为主,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一直在赏识声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所以适当运用惩罚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惩罚必须有“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

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

从热炉规则中看惩罚法则

热炉规则(Hotstoverule)是教育心理学家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总结出的一套被频繁引用的规则。“热炉规则”是由于触摸热炉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而被命名。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

屋子中间生着炙热旺盛的火炉,如果围坐的人们只顾烤火而不小心翼翼,手脚就很有可能触碰并被烫伤。

首先,当你突然触摸到热炉时,你得到的是即时的反应。你在瞬间感受到灼痛,使大脑毫无疑问地在原因与结果之间形成联系。

其次,你在触碰中被给予充分警告,使你很清楚一旦接触热炉会发生什么问题。

第三,其结果具有共同性。每一次接触热炉,都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你被烫伤。

最后,其结果不针对某个具体人。无论你是谁,无论地位高低,只要接触热炉,都会被烫伤。

热炉规则形象地阐述了违法规则之后产生的后果:

炉子火红,不用手摸也很清楚是热烫的——警告原则。

每当你碰到热炉,绝对会被灼伤——必然原则。

只要碰到炉子,立即就被灼伤——即时原则。

不管谁碰到炉子,肯定会被烫伤——公平原则。

尽管在家庭教育中应以赞赏为主,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一直在赏识声中长大的孩子会很脆弱,因此适当运用惩罚来教育孩子,可以帮助孩子的成长。但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拙劣和负面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不规范的。

惩罚需要有“度”,最好是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发挥恰到好处的作用。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的事情,心甘情愿接受处罚,以此警戒下次不会做错。另外,惩罚方法也要合理,比如孩子做错了什么事,可以惩罚他几天不能看电视或上网,但决不能不允许孩子吃饭,或者罚站数小时,而是使用善意的惩罚方式。

一个关于惩罚的实验

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狗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先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里,里面还装有电击装置。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却不会伤害狗的身体。最后实验者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发觉还是没有办法逃脱,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

随后,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狗能轻易跳过去。隔板的一端有电击,另一端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边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它们除了在头一分钟充满惊慌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如此容易逃脱的环境,它却连试也不去试一下。

接下来把对照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发现它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一边。

塞里格曼又重新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研究:

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方法是先把它们放到可以逃避电击的那个笼子里,当它们接受电击时,只需轻轻一跳,就可以免受电击的痛苦。等到狗学会能轻易地从笼子一边跳到另一边时,再让它们做几次练习。再按照前面介绍的实验程序,对它们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它们不容易放弃。

改用那些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狗做实验,进行同样的处理,发现它们也不容易陷入绝望之中。

很多学者用其他动物对此进行反复试验,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实验中的狗在面对接二连三惩罚的时候,它们很快就放弃了挣扎,放弃了求生的希望,陷入沮丧和绝望之中。

同样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那些长期被家长以各种方式惩罚的孩子,当他发现无论如何努力,无论他做什么,都不能获得成功时,他会感觉到挫败感,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很容易倒塌,失去了斗志,最终会放弃一切努力,并陷入绝望的状态。

有一个女孩,她的童年很不幸,经常遭受父母残暴的殴打。有一次,她半夜不小心尿床,父亲就用尿湿的床单包住她的头,并且把她的头塞进马桶。父亲的行为严重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这种强烈、充满敌意、过分且出人意外的处罚,甚至严重影响了她对自我的看法。

合理的管教并不意味着就是惩罚。这将引起孩子的愤怒与怨恨,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从而导致更大的冲突。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灵,以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身体上的殴打和惩罚。

惩罚法则的应用

为了避免应用惩罚给孩子带来逆反和报复心理,在应用惩罚法则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父母要对孩子经常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事先要告知孩子违反规则后果的严重性,以劝诫和警告孩子不要触犯规则,否则会受到惩罚。

例如去购物的时候,商场的东西琳琅满目,孩子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常常会应接不暇,只要自己看到好的东西就想买。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和孩子约定好规则:没有特殊情况,每次去商场最多只能选择买一样或几样东西(根据实际情况约定),否则不会买任何东西。刚开始孩子可能不会适应,总会缠着父母买东西,这时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一定按约定规则行事。受过一次惩罚后(什么东西也不给孩子买),孩子便很自觉地执行原来的约定规则了。

——一旦孩子触犯了制定好的规则,一定会受到惩处,言出必行,决不含糊。

例如家长和孩子约定:自己事情自己做,包括自己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如果房间不整洁就一星期内不准看电视。这样,如果孩子房间乱了,在提醒了也不收拾的情况下便执行规则,以后孩子就会逐渐改掉坏习惯。

——批评要及时。在孩子的错误行为发生后应该立即进行惩罚,绝不能拖延时间,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发生,却不及时制止和批评,等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发展成坏习惯时,才觉得问题严重了,这时才着急去批评孩子,其效果可想而知。

比如孩子在商场喜欢好几种商品,他想全部买下,虽然很清楚只能买限定的一种或几种,却始终软磨硬缠着让家长买。这时,家长要马上启动惩罚规则——哪个东西都不买。立即执行的的惩罚会使孩子意识到违反规则的严重性。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轻易触犯规则。

——规则在家庭成员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因人而异。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只要违反规则都要受到惩处。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首先要自己遵守,这才能体现平等的原则,这样的教育效果才能更好。

例如家长和孩子约定好,每天要在11点之前休息睡觉。除特殊情况例外,家长就要自觉执行。如果家长违反了规则,因为想看精彩的电视剧,或者想看一部好电影而耽误了时间,作为父母的一方就要监督另一方执行规则,这样孩子也才能自觉遵守规则。

对于惩罚法则的以上几个方面,不能只顾其一而抛弃其他,只有全面兼顾,才能发挥惩罚法则的真正教育效用。

做赏罚分明的家长

有一天,一个被爷爷奶奶娇纵惯了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去逛百货公司。

当他们走到游乐区时,孩子一看到有旋转木马,便立刻一跃而上。游戏结束时,这孩子却像脚底粘了胶水一样,任凭家长怎样说,死活不肯下来。

正当父母和服务人员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位游客对另外一位游客说;“你不是儿童心理学的博士吗?现在全看你的啦!”

这位博士在众人的怂恿与期待下,走到孩子旁边,附耳向他说了些悄悄话,孩子二话不说乖乖地下了木马。

大伙儿在钦佩之余,不禁充满了疑问,于是纷纷向博士请教:你到底对那孩子说了些什么?怎么这么有效?”

“也没什么,我只是小声地对他说:‘如果你还不下来,我就狠狠打你一顿屁股,你想试试吗?’”博士平心静气地说。

众人一片愕然。

培养健康的味觉需要在平时尝各种味道,一味吃蜜的孩子对于蜜是没有什么感觉的,来一点其他的味道的才能对他的味觉起作用。同样,培养孩子从一开始就不能一味顺着他,应软硬兼施,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

斯特娜夫人在对女儿进行品德教育时,借助公正、美丽的“仙女”娃娃来奖励或惩罚女儿。假如女儿做了好事,第二天早起,“仙女”就会在她枕头旁边放上的好吃的点心。如果她做了坏事,第二天早上起来就不会得到任何东西。假如女儿晚上睡觉时把衣服折叠好,“仙女”就常常将这些衣服换成新的;如果女儿把玩具随便乱扔,“仙女”就会把玩具藏起来,让她几天之内不能用这一玩具做游戏。

有一次,女儿在草坪上玩一个漂亮的娃娃,回来时,把它扔在了那里。等到她找到娃娃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狗咬破了。因此,她哭叫着把受损的娃娃拿到妈妈面前。妈妈说着抱起小娃娃,轻轻地抚摸着它的“伤痕”,同情地说道:唉,它真可怜。”但是,却不说给女儿再买一个新的。

妈妈对女儿说:“你把这么漂亮的娃娃扔在草坪上是不对的,如果我把你放到野外,被狮子和老虎吃掉的话,我会多么伤心啊!”

一天,女儿想到同学家里去玩,母亲很快答应了,并规定她一定在12点之前回来,因为这天母亲要带女儿看电影。可是,女儿却迟到了10分钟才到家。

当女儿回到家里时,妈妈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她看了一下表。女儿知道是自己迟到了,低着头向妈妈道歉:我错了。”

吃完饭,她就赶紧换衣服。这时妈妈让女儿再看看表,说:今天太晚了,看不成电影了。”女儿哭了,吵闹着让妈妈带她去,但妈妈并没有被她打动,只是说了一句“真遗憾”。

斯特娜夫人还注意给女儿讲述伟大人物的故事,从而对孩子灌输进取勇敢的精神。有一次,新来的女佣把女儿花费了一周时间做的法语练习不小心丢掉了。当时她感到很灰心,就对妈妈说:我不会再做第二遍了。”妈妈马上给她讲述了一个故事:卡莱尔完成法国革命史的原稿差不多花费几年功夫,谁知却被不知情的女佣当引火纸烧掉了。她却没有责备女佣人,而是重新鼓足勇气再写,终于完成了那部巨著。

接着妈妈又给女儿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奥德邦先生花费20年心血制成的鸟类图被老鼠咬碎了。可他并没有消沉,又重新绘制。

听了这几个故事,女儿不再感到灰心了,而是又重新开始补做法语练习。

教育孩子也应该赏罚分明,孩子做得好,可以适当奖励一下,做得差,就要受到适当的“惩罚”,而且要教育孩子不能因为困难而灰心丧气,要勇于进取。

孩子的反抗心理往往源自过分惩罚

菲利不小心打碎了妈妈心爱的玻璃首饰盒,心里感到十分难过。他不知该怎么办。菲利是个诚实的孩子,即使妈妈并没有看见首饰盒是自己打碎的,但他还是准备等妈妈下班回来后告诉妈妈,并请求她的原谅。

妈妈终于下班了,可当她看见心爱的首饰盒变成了碎片时,忍不住开始责骂起菲利来。最初,菲利感觉妈妈应该责怪他,谁叫自己那么不小心。菲利愧疚地听着妈妈的批评,并决定省下两个月的零用钱,为妈妈买一个同样漂亮的首饰盒。

分钟过去了,妈妈仍然在骂他,菲利有点按捺不住了。他想,用一个月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一个类似的首饰盒就可以了,何必要买那么好的。

又过了10分钟,妈妈还没有骂完,菲利决定零花钱还是留给自己用,首饰盒碎了就碎了。

妈妈终于停了下来,等待菲利的忏悔。可菲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忏悔,反倒说道:骂够了吧!什么破首饰盒,我早就想把它摔了!”然后吹着口哨,毫不愧疚地走出了家门。

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就是说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都会引起接受者的不耐烦或逆反心理。成人常会出现超限反应,同样在孩子中也很常见,例如孩子犯错误了,父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孩子做出同样的批评,这些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到反感讨厌。甚至会出现反抗心理。

伯尼是父母和旁人眼里的“问题少年”。他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生活中对什么都不在乎、无所谓,不喜欢和其他人交流,平时朋友也很少。

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伯尼从不跟父母说,在家里,她和父母很少交流,几乎不存在亲子沟通。爸爸妈妈曾多次送他到各种培训班,并为他请家教,可他的成绩却毫无起色。

无奈之下,母亲带伯尼去看心理医生。

经过教育心理专家与伯尼沟通后才发现,导致他行为异常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内心充满了逆反,他对自己的母亲甚至表现出了一种近乎仇恨的反感。伯尼说,自己从小到大几乎没听过妈妈的表扬,一旦做错了事后,妈妈从来不想着帮助自己怎么去纠正错误,而是从不顾及场合地对他一味批评,一次、两次以至N次,让他感觉自己生活的没有价值。

原来是父母教育上出现的错误,导致了伯尼缺乏生活热情,没有奋斗目标,因而在学习上没有兴趣,人生观极端消极,对父母也产生了严重的反抗情绪。

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对孩子的教育中出现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有意识地逃避批评或者逃避可能导致被批评的环境。父母总是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殊不知,在他们的打骂下,孩子只会和父母走得越远。

例如说,父母经常批评孩子不敢下水游泳,到后来会让孩子产生惧怕游泳的心理,严重的连走近河边或池塘边也会惧怕;父母如果总是批评孩子的作文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有一种放弃写好的想法,严重者还会放弃其他科目的学习。

一位父亲说:“我叫7岁的儿子接住我投过去的垒球,但是他害怕球弹起来打着他,就往后退或是往旁边躲。我很生气,就说他像个女孩子。他哭着跑了。后来有好几个星期他都不肯和我一起玩投球游戏。过了一段时间,在我的请求下我们又一起来到院子里,这次我没有刺伤他、批评他,他接得好我就夸奖他,他很快就学会接球了。”

孩子很容易把批评视为一种惩罚,通常是以害怕、愤怒、怨恨、哭闹作为受到批评时的反应,消极的批评容易导致消极情绪反应的习惯模式,这样的反应模式,无疑是消极的情绪反应,妨碍了任何积极的反应行为。

父母不必对孩子的错误总是批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等比较差,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对其要求过于苛刻,以为不管多大的孩子干了错事都是非常糟糕的,甚至不惜用谩骂体罚来纠错,必然会造成负面影响,使孩子受到重大的心理创伤。

同类推荐
  • 妈妈学校

    妈妈学校

    让孩子幸福成长,是妈妈追求的终极目标。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陪伴孩子走过铺就人生幸福底色的小学阶段呢?风靡亚洲的“妈妈学校”创始人徐亨淑,在7年的时间里接触了3000多名小学生家长,她根据这些妈妈们咨询的案例,按照小学年级划分为4个阶段,以“观察—行动—分享”的形式,讲述了孩子在小学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遇到的各种诸如入学适应、学习习惯养成、性格塑造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妈妈们分享了她的育儿理念以及作为成功母亲的宝贵经验。
  • 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孩子素质教育——观念篇

    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来。
  •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本书站在当今家庭教育的前沿,针对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包括:如何当好孩子的“家庭教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辅导孩子的课外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等。
  • 天才老爸教子经

    天才老爸教子经

    本书的内容就是教给您简单实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父亲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有教育方法的“天才老爸”。做天才老爸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一个角色模范的展示过程,是父爱力量的发挥过程,又绝对是一个简单的可操作的过程。
  •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决定男孩的一生

    3岁的小男孩就像一粒神奇的种子有一句众人皆知的俗语:“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了幼儿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3岁左右的男孩。这个年龄段养成的一些习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一生,决定了他们将来能做成一番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热门推荐
  • 九劫天功

    九劫天功

    苍茫大地之上万族林立,强者为尊的生存法则烙进每一名修炼之人的心中!这一世乃是万年难得一遇的黄金大世,无数绝代天才横空,各族少年至尊争辉,究竟谁主沉浮?消失万年的九劫天功再现世间,又将掀起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这条强者之路又将使多少人化为枯骨,多少佳人空留白发?路,还要走……
  • 墨即若离

    墨即若离

    她是高高在上的神界公主,他是战无不胜的神界天将。他为了爱她触犯天条,被贬下凡尘遭受轮回之苦。“即墨,你为什么抛下我,被贬下凡……”少女的声声质问敲打在他的心房,声嘶力竭道。“若离,一眼万年的时光很快就会过去,听话……”他一脸如沐春风般的微笑看着她道。“好,你被贬下凡,上天入地间,我亦跟随……”少女一脸倔强的看他道。即墨,在陪你踏入凡尘的那一刻开始,也许你注定了是我永生永世的劫——风若离若离,在神界初见你的那一刻开始,也许我将为永生永世为你痴迷——即墨
  • 网游之牛战

    网游之牛战

    他,是万人瞩目的对象;他,是Boss的超级克星;他,遍受万人爱戴,建立鬼城。他,战场奋勇杀敌使我们再一次感到战斗的传奇;他,红颜誓死追随,依恋若水。
  • 封星传奇

    封星传奇

    在这浩淼如海的宇宙里中,耀眼的北斗九星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九千年一遇的九星连珠强势来袭,造就一个充满希望的传奇之人。这里是属于修星的世界,没有修真、修仙等等东西,有的,仅仅是虚空中的无数星辰。旁人修星都是在体内心脏中结星核,他修星却修的是……且看,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登上主宰亿万星辰的星主之位。
  • 特工五小姐

    特工五小姐

    一场自杀式袭击让她与敌人同归于尽,异世再战,她愈战愈勇,上高山,下深海得本命九龙神兽,伙伴羽兽,结交天下强者。当她以强劲的气势再次站在他们的面前,六千年的大战还会再次重演吗?她说:“人若挡者,我必诛人,神若挡者,我必弑神,纵是逆‘天’,我亦在所不惜。”
  • 师兄:风起

    师兄:风起

    “参见教主。”他当即扯回视线,单膝跪地,头深深地埋下,我看不清他的神色。抑或又是绝情?我不曾理会肩上的伤口,只是静静地看着昔日的风师兄一反既往,陌生地跪在雪地上,脊背僵直,所向着的却再不是师父。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大炮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大炮

    本书从各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国内外大炮的相关知识,着重介绍了当今世界各国的著名大炮。
  • 花开无声:不离不弃

    花开无声:不离不弃

    【心甘情愿】---笙歌阑珊,只愿流年静好.我用笙歌换你流年。流年和笙歌的相遇本是美好的开始,却直到分开、失去才明白;爱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心里有对方就足矣分开时,流年望着笙歌的背影,说:“如果我知道什么是爱,那是因为你。”【明知故犯】---沁言一生,但愿安分守己明知道你心里不曾有我,我坚信我会打动你!张沁第一眼见到吴言,他还是个少年,身边的女生围着团团转,尽管如此,张沁认为这个男人是属于她的。事事不如人愿,直到从中作梗的第三者---棽棽,他们才坚信“原谅我生命中不能有你,我已习惯有你在我身边放肆。”
  • 下一个平行时空,一定有你

    下一个平行时空,一定有你

    听说,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最爱的人,听说,每个人的梦里都有一个挂念的人,听说......
  • 二十一世纪的十六个故事

    二十一世纪的十六个故事

    十六个不同的人,十六个不同的故事,他们身怀超凡的能力,有些时候,其实也是普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