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6200000035

第35章 领衔:祝勇(3)

藏式民居大多一宅一院,但这是一个由两栋房子组成的院落,房子的主人分别是兄弟俩—益西多吉和格桑多吉。两栋房子都是典型的藏式民居,梯形的石木结构,像佛一样坚定。弟弟的一座是新盖的,浓重的木料味道还没散去,外墙也以绛红的涂料刚刚漆过,在阳光下绚烂刺眼;另一座是老房子,色彩陈旧暗淡,像穿着一件辨不出颜色的僧袍。

从这一天开始,我们几乎每天夜晚都在藏民家里度过。藏民的房子多为四层,底层为畜圈,二层为厨房、贮藏室和锅庄房,三层作居室、经堂,四层被称为“拉吾则”。由于三层和四层的面积逐级递减,因而在二层和三层的屋顶上分别形成“L”形平台,可供晾晒粮食和家人休憩。房屋下部多为泥石结构,外表涂以白色,或者白色与石头原色相间;上部为纯木结构,漆为红色,檐头的绛红色色带下,再涂黑色色带。藏屋的结构大抵相同,我们稍不留神就会走错家门,但无论在谁家,我们都会受到相同的善待,这几乎已经成为村庄的永恒定律。这使得对这些房屋的分辨显得不那么重要。像一部预先规定了结局的小说,错综复杂的路程不会令我们感到担心。我们无法在天黑前如约回到卓玛的家中,却能从央宗那里尝到同样的手艺;在大伍龙斯交的木床上醒来时,胃里还残留着翁波家的酒液。当夜晚抹去我们的道路,躺在女主人精心辅好的床上,我甚至有些怀疑旅途的存在,被子的温度抵消了房屋的差别,我觉得自己每天出入的是一个相同的院子。

但这里是我们住过的第一座藏族民居,我们显得有些激动。我们分别在格桑家的二层找到了“自己的”房间。里面摆放着内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过的衣柜,墙上除了绘有藏族特有的彩色纹饰,还贴着刘德华、关之琳的招贴画。房屋错落繁复,我有时会顺着木楼梯上上下下,在幽黑的走廊里痴迷地寻找某一个失踪的房屋。我永远闹不清究竟有多少人在这座房子里,可能随时多几个,又随时少几个。我跟着一个孩子进入一间屋子,发现屋内仅有一名满脸皱纹的喇嘛,他的手势深奥难解。我紧盯着它们,却发现它们在一束神秘的光线下变得像少女的手一样妩媚和透明。

十二诵经

黄昏的时候,僧人开始越来越多地涌进院落。有红教僧人,也有黄教僧人。他们分别在二层两间房间里布置经堂。整个晚上,小喇嘛都在用酥油制作他们的法器和神像。在昏暗的室内,那些法器被酥油灯映照得晶莹剔透。小喇嘛靠近酥油灯,去整理那些法器的时候,他的脸也像灯盏一样亮起来,使我可以清晰看见他耳后的一颗黑痣。酥油灯在每个僧人身上勾勒了一个亮边,使僧袍上衣褶的线条更加夸张,而他们的表情,则深隐在黑暗中,就像他们的喉咙诵读的经文,混沌不清。我悉心地把经堂里的一切画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并且详细问询了所有神物的名称(由于没有汉语名称,所以我记下的均是藏语的译音),喇嘛们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可惜,记录本在以后的辗转中丢失,这使我失去了描述那个夜晚法事的精确词汇,有趣的是,我在那个晚上拍摄的照片,也无一显影。

含混不清的诵经声自夜深时响起,那时,经堂已经布置停当,喇嘛们也各归其位。屋子里除了神案,没有任何家具,所有人都坐在草垫子上。我披上红色的僧衣,坐在喇嘛们中间。一碗酥油茶在喇嘛们中间传递,他们用它驱散夜晚的寒意。我看得见碗口细腻的黑泥,仿佛专门设计的图案,一丝不苟地环绕着碗边。传到我手里的时候,我愉快地喝了几口,老喇嘛诧异地看了我一眼,随即笑了,我看见了他的牙洞。现在,我的一切都与喇嘛们没有分别,但语言的界限却让滥竽充数的我原形毕露,当所有喇嘛的诵经声逐渐变成柔美的和声的时候,我却在跳动的灯影里昏昏欲睡。间或响起的锣鼓声冰凉刺耳,会令我突然惊醒,让我从一个梦里,跌入另一个梦里。很久以后,我感到自己已经在床上。我的梦没有开始,似乎也没有结束。

十三梦境

梦与现实的区别在于,现实中的故事可以延续,而梦却不能。时间是梦的敌人,再绚丽的梦也无法跨越时间的门槛。我们会在规定的时刻醒来,我们对于不合时宜的苏醒充满悔意,但那是我们的宿命。

在苏醒之前,我们却难以划分现实与梦。因而我们经常把梦当成现实,或者把现实当成梦。于是我们常常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判断—现实与梦没有区别。因为生命也在时间的掌握之中,所以它本身就是一场梦,一切都将在最后的一刻化为乌有。人们说浮生如梦,就是这个意思。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丹巴对我来说是现实,还是梦。中路,一个我从地图上也查不到的地方,正在我梦醒的时候等候着我。如果它依旧是梦,那么我的幸运在于,我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高度,来观察梦的全景。我的确这样做了,我顺着木梯爬到房屋高处的平台上,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正站在峡谷的上方。

我住在格桑的那幢房子里。它与益西的房子格局完全相同。我可以爬到“拉吾则”的顶上,那是整座房子的最顶端。除了一楼与二楼之间有楼梯,房屋以上的部分没有楼梯,而是以简单的独木梯代替。所谓独木梯只是一根刻有脚窝的圆木,这让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难免为自己的双脚担心,但屋顶以最美的景致发出诱惑,这让我别无选择。我顺着独木梯的指引来到屋顶,在接近屋顶那个洞口的时候,我就看见对面的雪山正向我压来,越来越近。随着角度的移动,我陆续看到了画面的其他部分—整幅画面是从上到下向我展开的—阳刚的山峰、肥硕的云朵、风情万种的花树,以及性情暴躁的溪流。藏式民居恰到好处地分布在雪线下面,仿佛雪山颈上的饰物。站在房屋顶上,就等于站在山的高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我感到自己的肺叶像花朵一样绽开,我身体上残留的梦被它彻底吹散了,那一刻我觉得我真的已经醒来。

那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整个峡谷沉浸在肃穆的气氛中,仿佛在等待着一场庄严的法会。那样的宁静在我的生命中似乎从未遭遇过,因而,对我而言,这份彻骨的宁静反而显得有些离奇和怪诞。梦境常常因为违反常识而受到怀疑,从这个意义上说,丹巴具有梦的品质。我的常识是,我应该在这个时候挤进一列准时开来的地铁。我每天都是如此,分秒不差,别人也大抵如此,因此,我差不多能认出地铁里每一名乘客的脸—我们已经成为盟友,共同承担着时间强加给我们的使命。但是现在,地铁几乎在无穷远的距离之外,因而,可以被忽略不计。我无须支持地铁的事业,我的身体也无须接受群体的压力—环绕周围的人群正在互相成为对方的压迫者,在闷罐式的车厢里,每个人的身体都被挤压变形。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我感到我的身体回到了身体上,每个毛孔都在呼吸,每个器官都与自然遥相呼应。

时间消失了。整个山谷履行着钟表的职能,它以光线的变化,来显示时间的刻度。我坐在屋顶上,仔细观察着大山光影的变化,日子久了,我就会知道,一座山的剪影,会在几点钟爬到另一座山冈上。最奇妙的是色彩的变化,它使一座山在几分钟后完全变成另一座,那些深隐在阴影里的鲜花会像被突然公开的隐私一样呈现出来,绚丽、炫目。如果我是画家,面对大山我会不知所措,因为我的画笔不可能与光线的变化保持同步。峡谷会成为一切艺术的嘲笑者,它会使艺术家陷入失语和尴尬。

但我仍然每天坐在屋顶平台上写作,尤其在早晨。我甘心于自己在表达上的劣势,我已经习惯于在书写的时候聆听风的暗示。我已经知道每当我抬头的时候,峡谷里的布景会发生变化,那些变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它让我生命与感情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息息相通。

十四墨尔多神山

每天写作的时候,我都面对一座巨大的雪山。益西告诉我,那就是墨尔多雪山—嘉绒藏区最著名的神山之一。益西还说,从这座山翻过去,走三天三夜,可以见到山背后有一片神秘的海子,比九寨沟还要漂亮。但是路途艰辛,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我每天都要端详这座神山。这几乎成为我不能省略的早课。直到今日,我也无法说清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宗教感从来都是理性的敌人,无所不能的科学无法进入灵魂这个场所,在那里,它的威力将荡然无存。这使我这份没有来由的崇拜显得理直气壮。墨尔多神山,几乎成为我每天希望看到的第一件事物。它像神一样纯净、安详,有着无可比拟的体量。它赋予我巨大的空间感,使得所有的生活,都在一个无比广阔的背景下展开。即使在夜里,我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更像是天上的事物。它与星月的唯一区别在于,有一条实际的道路,可以通向它的顶端。

但那只是理论上的道路,我不相信它能把我送达山顶。雪山令我望而生畏,只有神可以在上面来去自如。在神的暗示下,我们可以看到空冷的山上络绎的人影。墨尔多山从来都是人头攒动的热闹之地,只是我们过于愚钝,无法看清罢了。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钢铁一样沉默的岩石,还有永不消失的积雪—积雪的光芒使山峰永远处于白昼之中。我们看不到白若咱纳大师隐藏在山石间的手印、足迹与头像,白若咱纳的得意门生玉札宁波的足印,以及白若咱纳大师升天的道路。但是我总有一天会上去,从我第一次目睹墨尔多神山我就知道了这一点,它已经为我准备好了道路,它是我的宿命。

十五碉楼

在益西的提醒下,我才注意到房屋的帽形顶层“拉吾则”,从侧面看,均是月牙形造型。益西说,从宗教意义上讲,它们代表四方诸神;从形状上看,很像牦牛头,代表着嘉绒藏族的牦牛图腾崇拜。四角角顶除安放白石,以作诸神的象征进行供奉外,角后还专设插入嘛呢旗的钻有孔洞的预留石插板;后方中部还设有用做“煨桑”的松科。有趣的是,“拉吾则”的含义是曾经建造碉楼的地方,它暗示着这里本应是碉楼的位置,它的高度无法与碉楼相比,在碉楼隐退之后,它成为房屋的制高点。

碉楼是过去时代的遗物,它们支撑着所有关于过去的记忆。站在房屋顶上,可以看到许多远处的碉楼,像一千年前一样把守着峡谷。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决定人们命运的神物,一种使时间消失而自己却岿然长存的神秘之物。它证明了我们的脆弱和需要保护。仿佛一些石柱,它们撑起一座巨大的房屋—整个丹巴就是一幢看不见的房屋,人们在石柱的下面安置自己的生活。碉楼是阳性的,在大地上勃起,充满力度,但它们捍卫的却是阴性的生活,柔和、细腻、温软。所有的丹巴人共同生活在那间无形的房屋里,包括死去的人,和即将出生的人。他们的一切都因丹巴而存在,他们的善良、幸福和爱情都是丹巴赐予的,因而离开丹巴他们将会窒息。碉楼表明着丹巴的存在,它们把丹巴人的梦想牢牢地揳在大地上。它们像篱笆一样,划出世外桃源的界限。这里欢迎所有人的到来,只要他们对这块土地没有任何的轻蔑和冒犯。

我们来丹巴的念头最初起源于那些碉楼。我们在几千里以外就望见那些碉楼了,当然不是用我们的眼睛—它们一直兀立在我们内心的天际线上,它们必然成为天然的目标,吸引我们的脚步。所以在中路乡的第一个早上,当我在屋顶平台上完成在丹巴的第一段文字以后,我们决定去看碉楼。那时你正在经堂里拍摄法事。老喇嘛告诉我,法事要进行三天三夜,于是我们开始收拾自己的摄影包,暂时离开经堂,去寻找碉楼。

碉楼是藏人和羌人独创的建筑形式,在藏区和羌区广有分布,但是丹巴是碉楼最为密集,同时也是品类最齐全的地方,为各种类型的碉楼提供范本,因而,细心的人可以从中发现高碉的历史。据文献记载,丹巴碉楼数量在明代和清代中叶曾经达到三千多座,而《丹巴县志》提供的清康熙年间的丹巴的户籍数字为四二八三户,由此可知,当时平均1.1户拥有一座碉楼,除去那些公用的寨碉以外,几乎不到两座房子上便拥有一座碉楼。而在丹巴,又是中路乡的碉楼最为密集。“在视线之内者有八十七个,此外隐藏在坡下和沟中未见到者计有二十五个,总数约一百一十二个。全村户口一百六十一家,平均有碉楼房屋占十分之七。”(庄学本:《丹巴调查报告》)显然,中路是观察碉楼的最好的地方。

由于碉楼一般都有二三十米高,君临一切,所以发现它们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困难的是寻找接近它们的路径。村中的道路回环曲折,在农田、树林和房屋的掩盖下极具欺骗性,有时我们认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最近的道路,结果却发现越走越远,所谓正确的道路常常带领我们抵达一个完全不同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修改方向似乎更加可行。这有点像历史,充满了阴差阳错,它绝对不是按照正确的逻辑走到今天的,我们也不能天真地用某种公式推算未来。时间的深处充满无法预知的变数,而历史,正是这些变数累积的结果。道路不需要真理,一条岔路将引导我们走向另一条岔路,一个奇遇里埋伏着另一个奇遇,而最初的目标,将成为人们最大的痛苦和负担。直到人们向心中的目标挥手告别,道路才为他们提供奖赏。

但我们都是执迷不悟的人。我们及时地发现了道路的阴谋,它将用它的平稳、安全和诗意,来隐瞒世界的真相。因而我们放弃了道路。我们开始穿越农田、翻越山崖,放弃安全的曲线而选择危险的直线。显然,碉楼喜欢这样的冒险者,当我们触摸到那些粗糙的砖石,它们开始向我们呈现深处的秘密。

……

十六巴惹

美人谷也可以被称做“死亡谷”。美人,是死亡谷里生长出的奇异之花。她们经常成为战争的借口,甚至成为战利品,但她们的本职工作却应该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开放。战争因为她们的装饰而显得更加刺激和妖媚,但她们不是为战争而生,她们代表的是自然中某种和谐的力量,这一点从她们的面孔上一望即知。

见到丹巴的第一个少女,我就喜欢她的“巴惹”(头帕)。巴惹上绣有彩线花边,四角绣有花卉图案,前面的两角还系扎彩线束,复杂得恰到好处。它出现在少女们的长发之上,与她们的面孔、盛装遥相呼应,仿佛身体上盛开的花朵,百媚横生,异峰突起,强调着令人惊艳的美,既有康巴人的奔放,亦不失古雅神秘、含蓄内敛的东方气质。每名少女的巴惹,都是她们自己绣的,那些巴惹,像她们的容貌一样个个不同。丹巴人的爱情就是从巴惹开始的。男人们不仅通过容貌,而且通过巴惹辨认他们心仪的女孩。

同类推荐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本书内容包括:汉语叙述的转型与文学的自觉(1901-1921)、在冲突与互补中发展的文学(1921-1937)、文学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的张扬(1937-1949)、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1949-1976)等共五编。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吴雯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吴雯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 我们的故事2

    我们的故事2

    从1968年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发表至今,已是茫茫40载春秋。当年的知青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所耕耘的土地上却永远留下了印记。以他们为那个时代的“标本”,作者用纪实文学的方式描绘出属于一代人的图景:他们和共和国一起经历苦难,一同迎来崭新的时代。
  •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

    《乘公交车的猫》——卡斯柏是只12岁的公猫,它和65岁的主人苏珊·芬登生活在英国德文郡普利茅斯市。每天上午10点55分,卡斯柏都会准时跳上3路公交车开始它的旅行,一路上它会经过古老的造船厂、海军基地、市中心、几个郊区甚至还有该市的“红灯区”。苏珊·芬登用轻松的口吻讲述了她和这只猫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夺心婚约:爱上逃婚少夫人

    夺心婚约:爱上逃婚少夫人

    他是黑暗霸主,冷酷无情,叱咤风云,她是千金大小姐,高傲自负,一场错误的邂逅,造就绝版小天才的诞生:“妈咪,大坏蛋交给我,我帮你收拾他。”“收拾我?就凭你这小不点儿?闪边去。”她逃,他追,在追逐之中演释捧腹大笑的生活喜剧。
  • 御兽夺天

    御兽夺天

    曾经,他是华夏的王牌,他是暗夜的王者,他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他是痛失爱侣的游魂。追寻着爱侣的脚步,他成为异世的御兽师。一枚奇异的果子,一只默契的猎犬,一个陌生的世界,一条血雨腥风的夺天之路。
  • 仙剑问情之陨落星辰

    仙剑问情之陨落星辰

    他,一出生便引来天地异象,将父母克死,被神秘老者所救偶得上古心法,得神剑,失爱人,坠魔道,成为魔界至尊战六界,誓弑尽天下虚伪之人!
  • 穿越之脑残帝王放过我

    穿越之脑残帝王放过我

    江璃若失恋跳楼,竟然穿越到北国?我江璃若可是历史学霸中的战斗机啊,北国,什么地方啊,中华上下五千年,宝宝背的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北国是神马鬼地方?祸不单行,脑残帝王竟然爱上宝宝了,画面太腹黑,本宫不敢看~!
  • 五公主之恋

    五公主之恋

    五位纯真的公主走上复仇之路,变成了冷若家族的千金,似高高在上的女王,似从天国而来的天使。当爱神丘比特为他们射箭时,幸运儿又是谁呢?
  • 仙判之路

    仙判之路

    简介:地球末法时代后期,天降神碑于现代都市,有域外修士降临。昆仑山崩断,大道复苏,秦明为追寻神话修仙的踪迹,而随域外修士前往了异域。问道仙判,敢问路在何方?修仙尽头,只为追寻那一丝成仙的契机。不在风华绝代之时成至尊,便在气血枯败之际化腐朽!
  • 校草大人在身边

    校草大人在身边

    进入圣塔里的那一刻,注定与他有了牵绊。“凌亚惜,你只能是我的。”慕子泉霸道的宣示着自己的所有,将她搂在怀中。心中腹诽,白皙的面容上却是幸福的笑容,她的笑灼伤了苏暖的双眸……“他是我的谁也抢不走。”苏暖带着挑衅的语气说道。凌亚惜嘴角噙着一抹自信的笑,“如果他愿意跟你在一起,我不阻拦还会离开他。”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还是阴谋,慕子泉人间蒸发,凌亚惜回到两人常来的公园,潸然泪下,你在哪?我在原地一直等你。
  • 神都之最强侠武

    神都之最强侠武

    截胡,被追几条路和街,途中发生的意外,黑衣神秘男是什么身份,似乎知道着常人无法知道的事情,唐轩意外中如何逢源,请点击阅读。在未来的都市中生活的唐轩无意间可以进入武侠世界带着武功在这个未来都市中如何闯荡出属于唐轩的世界未来都市又是怎么样的繁华隐藏在暗处的蝼蚁,地球蛀虫在明处的不知名生物如何在这乱世做那袅雄黑暗吞噬着星空。
  • 凯始爱你

    凯始爱你

    【王俊凯同人文】【嗯……这部小说,名字可能稍作改动,姓不变,希望大家喜欢哦~~~也请大家可以支持一下《爱你易生》和《源入我心》~~~~】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