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5700000037

第37章 初进文学所(外)(1)

许志英

1960年9月9日,黄维钧来到我家,这是我俩8月底离开复旦前夕决定的,一起去北京。他分配在全国文联戏剧家协会,我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他在我家住了三个晚上,十二号清晨由句容赴南京。我们在孝陵卫下车,走到中山陵去游玩。中山陵的建筑很有特点,我们拾级而上,瞻仰了中山先生的灵堂。

下午五点我们在下关车站买了晚九时去北京的特快车票,第二天晚七点多到了北京。问了个警察,他告诉我们东单有旅馆。那个旅馆叫渤海旅馆,每个床位一元钱。十四日清晨,我打电话到文学研究所,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同志,她问我在什么地方,我说在东单。她告诉我东单离建国门很近。乘了两站车,下车以后找到文学研究所,接待我的是刘建波。

大概是9月下旬,何其芳召开迎新座谈会。当时何其芳讲些什么,我都忘了,只记得会议快结束时也许是我也许是别人提出个问题:“其芳同志,请你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其芳同志说:“只要你认认真真地读一百部古今中外名着,你的文学鉴赏水平一定会提高。”十七人的迎新座谈会来了十六人,后来知道张炯因事没有来。

现代文学研究室的组长是唐弢先生,他主编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国内高校招来六位进修教师,讨论现代文学史的章节安排时,我说了一句将某某和某某作家放在一起是有点“不伦不类”,有人认为我说这句话有点傲气。初进文学所,我与来自北大的殷晋培兄很快熟悉了。到星期天,我俩有时还去王府井逛街。

当时我们在学部食堂吃饭,已经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第二年了,很少有荤菜吃。在复旦读书时,粮食不定量,到所里后,每人每月定量二十八斤,米票与杂粮票各六斤,面票十六斤,我经常以面票和北方的同事换米票。当时吃不饱,经常有饿的感觉,对食堂恋恋不舍。10月6日,学部将从各个高校新来的一百五十余人派到大兴县去挖鱼塘,所挖鱼塘有六七亩地大,将近两米深。学部领导以为只要挖好了鱼塘,就可以养出鱼来了。其实事情远非那么简单,多少年谁也没有见到养出什么鱼来。记得挖鱼塘时,我在屋外的野地出恭,看到一只一斤多重的刺猬,我捉回屋,弄干净后,放入一点酱作调料,在一只大碗里蒸了近两小时,同房间的五个人都吃了,大家连呼“好吃,好吃”。我与殷晋培抬一筐泥,每筐足有一百八十多斤。我是农村出身,当时年纪还轻,并不感到吃力。想不到殷晋培也能顶下来。我问晋培:“你是怎么炼出来的?”他说:“是挖十三陵水库锻炼出来的。”晋培是上海人,家里有粮票支援他,每次吃中午饭,他都买一个窝窝头(山芋叶与玉米粉混合成的)带到工地,休息时两人共享。还有一次,星期天休息,我们到离工地有七八里路的地方赶集,他在饭店买了大白菜煮粉条三四碗,一斤多米饭。我们一扫而光,然后又到村边茶馆喝茶。我生平第二次有胀得慌的感觉,大半夜也没有睡着觉。(第一次是在十二三岁过除夕吃半夜餐,吃了一碗粉丝,胀得半夜未睡着。)挖完鱼塘回学部大概是11月15日,正值北京单位供暖气。因为挖鱼塘是重体力劳动,后期有三四十人浮肿,我的体重由一百一十七斤减至九十七斤。1961年7月回乡探亲,看我瘦成这样,小舅父怜惜地说:“要不是工作,我就叫你回来了。”但回来就好么,家里正在吃“三粮三”(每人每月十斤稻子)。我的妻子1960年夏体重仅有八十二斤,两个半桶水都挑不动。

到了1961年10月6日,我们去颐和园附近的中央高级党校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记得我与唐弢先生打的去的,车资六元,每公里0.25元。原先那儿的编写组有王瑶、刘绶松、刘泮溪、李文保、严家炎诸位同志,编写组有些矛盾。周扬调唐张去当主编,矛盾才平息下来。

在那里,每人每月吃两斤油,两斤荤菜。荤菜少有鱼肉,常吃的是冷冻的鸭子,我们叫它“橡皮鸭”。除了老专家外,每人每月二十四元伙食费,个人付一半。我一个月吃下来,体重就增加了近十斤。吃完晚饭,我们就打康乐球,我与吴子敏配对,打得相当好。刘绶松先生与刘泮溪先生打康乐球认真却稍嫌笨拙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虽然他们已过世几十年了。刘绶松在“文革”中被打成“历史反革命”,于1969年宣布“从宽处理”时,他与夫人在床边上吊自杀,以示抗议。1961年世乒赛,我们还到王瑶先生家看了决赛。王瑶先生是山西平遥人,他抽的是烟斗,烟丝是自己加工的,喜欢喝茶。他戏称自己是成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先生平易近人,豁达通脱,学识渊博。如向他请教什么问题,他往往举一反三,直到你弄明白为止。后来回所后我们编《中国现代文学年表》,我到清华大学查资料,还在他家吃过饭。

1962年夏,我们编写组大部分人还花五角钱买了一张颐和园月票,因为经常出入颐和园,守门的人和我们熟了,吴子敏和我等进门时只要向他点头示意即可,只有樊骏先生每次还要向守门人出示月票。

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时,正值纠“左”时期,周扬先生对编写组作过许多指示,在解答什么作家可以入史时,他强调不写这个作家“历史就过不去”时就要写,如胡适不写他“五四”文学革命就不好写,不写张资平创造社就不好写,因为他是创造社的“四大金刚”之一。对历史的评价他反复强调“实事求是”,要运用“春秋笔法”,不要把自己的看法过于直白地表现出来。说到无产阶级文化思想如何贯穿于现代文学史时,他指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是“红线”,不要把“红线”扩大成了“红布”。我觉得周扬先生的“文学史思想”是非常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1962年10月初,文学史初稿完成以后,我就回所了。

1962年初,文学所精简人员,一下子精简了三四十人,当时全所大概一百三四十人。北大、复旦1960年来所的各留下三人。这次精简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有精简不当的情况。记得我曾向唐弢先生反映过殷晋培的事情。我称赞他的“才气”。唐弢先生说有人反映他“自由散漫”,“不能不精简”。其实人已经走了,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1962年底还是1963年初,有一次吴子敏兄与我闲聊。他说文学研究所这张皮椅子“坐得不好就会被弹出去的”。我为了坐稳这张椅子,当时相当用功,每天读书时间平均在十小时左右。1963年春夏,我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年表》,查《“五四”时期期刊介绍》,发现《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的创刊日期不详,《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附刊》的终刊日期不详。我都一一把它查清楚了,写了一篇资料性文章《(学灯)(觉悟)(晨报副镌)(京报附刊)的终刊日期》发表在这年的《文学评论》第5期上。文章最后那一段话是唐弢先生给我加上去的。他是要提醒我,从事文学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生产出有价值的观点来。这一年我经常到唐弢先生家里去看刊物,唐弢先生规定,书的单行本是允许借出来的。但是杂志要到他家里去看,像《支那二月》、《沉钟周刊》、《前哨》等难以见到的刊物,都是在他家看到的。

唐弢先生每星期到文学所两三次,几乎每次都看到我在那里看书。他称赞我“坐得住”。

从1960年9月到1964年9月,这四年是我“初进”文学所打基础的四年。但时间毕竟太短了,觉得基础打得不够厚实,影响了我后来的发展。

从初中到高中

同类推荐
  • 聚散百回

    聚散百回

    我第一次发现,在校园里有人摆摊出售自己的书。这个男生在校园极繁华的地段极安静的等候着别人的光顾。如果不是好奇心的驱使,或许我将错过一段震撼内心的旅程。我拾起稀落但摆放整齐的其中一本,翻开扉页,由辽大出版社印制的书籍虽然纸张不算精细,对印刷的字体也让我想起了教堂里分发的晦涩难懂的讲义,仍旧是好奇心的驱使,我匆匆掠过了几行文字,文笔细腻雅致,完全可以忽略做工的粗糙。虽然大学生写的东西难免有些庸人自扰,有些不痛不痒的呻吟,但作者所思所言,俨然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诗人多是悲剧的,因情感太敏锐而容易夭折,因情感太丰富而……
  • 三十功名尘与土

    三十功名尘与土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书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122篇爱情美文,122段让人豁然开朗的爱情感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纯爱心灵。不需要模仿,只要感悟就好,在感悟中它们就会在你心灵的土壤中成长,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 背面

    背面

    本书共分为四章,分别是内心的村庄、背面的忧伤、远行的足音、这些年,讲诉了作者在生活中的经历。
  • 嗨,我们到公园看猴子去吧!

    嗨,我们到公园看猴子去吧!

    如果有来生,希望他可以不当兵。让我们天天在一起,做一对最普通的夫妻,可以一起上下班,一起做饭,一起看电视,甚至一起吵架,然后一起老去,一起回忆起青春里的我们已经逝去的容颜!只要真挚的心不变,我们的爱便永远不老!
热门推荐
  • 全身心呵护:女性保健全典

    全身心呵护:女性保健全典

    本书以提高现代女性自我保健能力为目的,围绕女性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保健需求与常见的健康问题,针对现实生活中女性所关注的话题,给予指导。
  •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对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回望2013年,新一届政府也在努力践行这一承诺,大力整肃官场作风,大举“惠民生”,努力织就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可谓顺民意,得民心。《中国民生报告》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深入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举措,聚焦地方政府的创新解决之道,为各地深入推进民生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 帝祖记

    帝祖记

    灵,万物之母。灵,力量之源。“灵”创世,各种族相继诞生,生灵族,死灵族,本源族……最后为了平衡,“灵”则化为永恒一族,守护着大千世界,其后,各种族日渐强大起来……一片“被”隔离封闭的大陆,一颗“被”毁灭半块“星辰之灵”的星球,盛极而衰乃变化常态,大时代应运而来,少年应运而生,在大时代中武动着自己的人生,大陆的外面是毁灭还是新生?真相的背后是光明还是黑暗?当破灭囚禁人们的那层壳时……大时代则真正到来……
  • 恨天游

    恨天游

    纵横亘古,诸事皆有缘法!凡人仰观苍天,无明日月潜息、四时更替,幽冥之间,万物已循因缘。蜉蝣朝生暮死,却也想偷天改命。凡人逆天修道,突破百年枷锁,逍遥于天地之间。
  • 至尊教父

    至尊教父

    如果说他是传奇,那他就是混混的传奇!他没有亲人、朋友,没有抱负,一切宗旨“为了活着”。然而,命运的捉弄却让他步入了神话般的精彩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凭借那一身赤胆,凭借那无人岂及的神通,渐渐蹬上了世界级黑道教父的宝座!但,他的路却并没有终止,等待他的即将是更加彩纷呈的称霸之旅!
  • 做一名阳光的职业经理人

    做一名阳光的职业经理人

    这是一本由职业经理人自己写职场心理的著作。本书的作者是一群职业经理人,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但对心理学尤其是职场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热情。他们在工作之余潜心学习、研究心理学知识,热心投入心理咨询的实践,收集和调查案例,依据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心理学的独到领悟能力,探究了中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场心理问题。正因为如此,本书可谓圈内揭密,可能不是最系统,但一定是最真实、最现场;书中提供的建议,不一定有最好的学术价值,但一定最实用、最贴心。全书按人生整体平衡的四大要素:事业、家庭、人际关系、健康,从几百个职场心理案例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04个,全方位解读职业经理人的心灵困惑,并相应提供了应对建议。
  • 青春本无怨

    青春本无怨

    在这个拼爹的年代,青春本该奋斗,无怨无悔。既然你们都是富二代,那我就努力成为富一代,让我儿子成为富二代——因为我是赵传奇。
  • 呆萌吃货缠上身:冷面王别逃!

    呆萌吃货缠上身:冷面王别逃!

    第一次见面他毁了她一见钟情的东西。第二次见面他让她在全校面前出丑。可是,她每次出事时他都会及时感到——“听说,你喜欢我?嗯?”他勾唇魅惑浅笑,“谁说的!我第一个揍扁他!我喜欢你?就算天下的男生都死光了我也不可能喜欢你!”他脸色骤变,“哦?那你喜欢谁?”“为什么要告诉你!你是我的谁?”“男朋友!”“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啊”她在心里偷着乐。“回答我的问题”“我才不会告诉你,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她冲他做了一个鬼脸便急忙跑了,“豌豆,你跑不掉的!”
  • 邪王宠妻无度,爱妃躺平

    邪王宠妻无度,爱妃躺平

    【女强,一对一】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朝穿越,竟然魂穿到左都督的千金大小姐,即将入宫为嫔妃。娇蛮霸道的她被沉着冷静的她代替,变化是什么!
  • 异界神典

    异界神典

    原始丛林突现万年前遗迹,遗迹的祭台中有书名曰一本绝世禁书,却无人可以打开。李槃无意中获得这本禁书,在魔鬼三角洲得知禁书奥秘的同时,也被神秘能量带到了异界。靠着绝世禁书,李槃修成逆天能力,霸绝异世,财富美女统统归入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