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5700000028

第28章 另一种鼓点(外)

洁尘

我喜欢阅读着名人士对其个人生活的辩说,这些辩说中间大多有矫正的初衷,这样的文字往往被作者的对立面与批评者称作“一面之词”。就是这些“一面之词”令人欣喜,它们生动、灵性、主观、激情;真实与否和读者有什么相关?个人生活本没有真相可言,何况,我们拿这些个真相来干什么?

带着这种轻松的态度读了许多的“一面之词”,窥见了他人的喜悦、焦虑、欲望和弱点,还有许多自身不能亲历的他人的生活细节,在感谢之余,丰富了体验,也滋养了因自身局限而形成的干涩心境。以善解的态度阅读他人的生活,这是一种修养。善解,常常伴随感动,却常常拒绝认同。

在读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着的《遥远的乐声》一书时,感动与认同一并出现。我已久违了这种奇妙的感受。我一贯对个人传记的警醒顷刻间在一种俄罗斯特有的朴素文字中间土崩瓦解,我甚至将她的叙述作为真相来接受,这让我惊奇。

我喜欢旁观传奇,对充满曲折的传奇人生兴趣盎然,斯韦特兰娜正是我兴趣盎然的目标之一。作为斯大林的女儿,那个声名赫赫的父亲成了这位一生追求安宁的知识女性的符咒,诚如她自己哀叹的,她错误地出生了,在强光之下又在阴影之中,明暗对比扯碎了她的心灵世界。

她是位一生坎坷、被世人误解的女人。母亲的自杀,两位兄长的不得善终,三次婚姻,天各一方的儿女,中年育女的艰辛,不停的迁居、破产……永远的记忆是那位可怕的父亲,最大的轰动是1967年的叛逃。从道理上讲,这应是一个嚣张、躁动、愤怒且歇斯底里的女人(真是这样的话,我们也能理解且同情),而书中的斯韦特兰娜却与此完全相反,她是一位宁静、宽恕、母性的女人,有一点盲目,有一点任性,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纯正背景中显示出其纯正的品质。在《遥远的乐声》中,斯韦特兰娜的生活一次又一次面临分裂的时候,而她的眼睛仍停留在大自然的美妙之中,并且有了相当篇幅的清新朴素的记录。这是俄罗斯知识分子血液中共同的特质,这一特质我们曾在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帕斯捷尔纳克的《人与事》等众多作品中领略过。斯韦特兰娜属于这一代人。

她是被这个世界误解的。在共同的眼光里,她应该是一位有强烈政治倾向的叛逃者;她的生长背景似乎决定她是一位无神论者;她的经历太过传奇,她所有的着作吸引人之处应该正在于此,也只在于此。因此,她不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只是一位着名的作者。在读《遥远的乐声》之前,我也是这种偏见的持有者之一。而她竟是这样的一位女人:不喜欢政治,不喜欢对峙,不喜欢媒介,不喜欢交际,热爱上帝,热爱孩子,内心深处听从大自然静谧的召唤;而且,她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作家,叙述从容严谨,文笔亲切朴实,显示出训练有素但又毫不僵硬的文字功夫。这种良好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中文译者的出色,但也有据可查:斯韦特兰娜毕业于莫斯科大学,逃离苏联前一直从事美国史、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翻译工作。

这里要把话题岔开一下说。语感这东西很奇妙,我们常见专业语言学研究人士的枯燥干瘪的文字,也常为一些非文字工作者灵性、鲜活的文字拍案叫绝。前两年我在当文化记者的时候,有一次集体采访倪萍,她是为她的着作《日子》来签名售书的,不少记者有一种对于文字的优越感和专属感,我也曾隶属其中。一方面承认《日子》写得相当不错,另一方面也颇犯嘀咕:像倪萍这样,艺校毕业,当演员,之后又当综艺节目主持人,一种典型的艺人经历,能写出文字水平高出其他名艺人自传着作一大截的《日子》?出版社请人捉刀了?采访现场当然有问题刁难倪萍。当时我没有发难(我从来不习惯为难采访对象),但也饶有兴趣地看倪萍如何回答。那不分青红皂白、无缘无故地对于文字的优越感,想来真是羞愧,实在是浅薄得令人发指。这种浅薄说来我也是很熟悉的,它来自我若即若离地接触过的一大堆诗人,只不过我是受者。记者兼作家与诗人的交道会是个什么样的情态?可想而知。

我们因骄傲愚蠢而错过了多少有趣且深刻的人和事啊?!

对文字的纠缠仿佛是与一条色泽绚丽的蛇在打交道,迷恋的结果是被束缚直至窒息。我已有很长时间的危险意识了,却无力自拔。我深深地厌倦了我对于华丽、峭拔文风的陷溺;它是一个四壁光滑的井,却没有苔藓的绿和生机,坐井观天,却要有所作为,攀爬上去似乎不可能,唯一的动作只有继续往下坠落。斯韦特兰娜并不是我最初得到的启示,却是一次深刻有力的启示,像我这种没有宽阔的人生背景、缺乏并拒绝有刺激性的生活点缀、且不自恋不幻想的人,早就应该洗尽铅华朴素作文了。

死胡同都是快走到尽头时发现的。

朴素与其说是一种品质,不如说是一种修养。具备了这种修养,大开大合也好,寂寥平淡也好,其文字就犹如退了躁热的晚光,有景致,有进退的余地,温暖、动人。我想,斯韦特兰娜作品中令人吃惊(吃惊是因为阅读之前的偏见)的从容、舒畅,正是源自她坚持遵守的朴素的人生原则。斯韦特兰娜在《遥远的乐声》中引用的题记是梭罗的一段诗:

不紧跟队列行进的人,

大抵是听见了另一种鼓点。

任他随听见的乐声前进吧,

哪怕这声音轻微而遥远。

只要是热爱梭罗的人,我都有好感。我喜欢“另一种鼓点”这种说法。在我的这一次阅读中,这种鼓点并不轻微,并不遥远,它节奏分明地告诉我母性、信仰、平视的意义以及孤独的力量。

哀伤的暴力倾向

玛格丽特·杜拉斯有两句说明她的暴力倾向的话:“杀人的欲望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常数。”“使我感动的是我自己。使我想哭的是我的暴力,是我。”

像玛格丽特·杜拉斯这种坦言自己的暴力倾向的女作家是罕见的。她无法不坦言相陈,因为这在她作品中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这一点上,作家和评论家难能可贵地达成共识。对于一个女作家来说,摧毁欲望往往是她的内核,这与大多数男作家的建设理想大相径庭。一个女人选择写作为她的存在方式,总是希冀写作能为她阻挡什么或搭救什么,或是阻挡暴力,或是搭救虚无。杜拉斯是前者。在用写作阻挡暴力倾向的过程中,杜拉斯是个自始至终十分愤怒的女人,但是,她得到了文学的支持,这简直是个奇迹。文学史上有很多因愤怒而被毁掉的作者,他们那本该获得巨大声名的才华被他们的义愤填膺给撕碎了。有句话是“愤怒出诗人”,在我理解里,这种“诗人”是时代的诗人,而不是文学的诗人。

到底是什么使得杜拉斯的愤怒获得了文学的支持?是她的哀伤;是“对出产芒果的土地、南方黑色的河水和种稻的平原说不清楚的从属”所带来的哀伤;还是生命本质上的哀伤。杜拉斯的所有作品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废墟之上的。最初的坍塌,在我看来,是源自母爱的缺损。

杜拉斯的母亲是所有了解她作品的读者都十分熟悉的形象,一个可敬(如果说她顽强)可怖(如果说她偏执)的女人,一个居住在印度支那的贫穷的古怪的法国寡妇。母亲一生都对她那歹徒似的大儿子充满了“强烈而又邪恶”的爱,把二儿子和小女儿的生命置于黑色的阴影之下。杜拉斯一辈子在她的作品中说了无计其数的谎言,但我始终相信,之所以她能这么花哨又这么深刻,是因为对母爱的渴望。杜拉斯说,她很小的时候就有杀死她大哥的欲望,为她的小哥哥,也为她自己。可是,杜拉斯无论是作为一个女儿,还是作为一个作家,都从来没有获得母亲的青睐。就在母亲临死之前,她只是召唤她一直鬼混的长子,“我当时在房间里”,杜拉斯写道,“我看到他们哭着吻抱在一起,对将要分开感到十分难过,他们没有看到我。……她想同他一起埋葬,在墓穴里只有两个人的位置,这不能不减弱我对她的爱。”

这个临终告别是我读到(或看到)的最为哀伤的场景。在渴望母爱几乎一生之后,却最终一无所获。因为这一点,我可以原谅杜拉斯所有的怪戾之气。最可怕的怀疑是对母爱的怀疑,有了这种怀疑,人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垮掉,就像杜拉斯在她的生活和作品中所做的一切那样。

我设身处地思考,谁不爱我都是可能的也是可以的,但我的父母不能不爱我,否则就是违背天理。如果我遭遇到一种违背天理的生活,我能怎么让自己活下去?我想,我当然会有暴力的欲望。并且,用一种方式,比如写作,来艰难地阻挡这种欲望。

居然,就可以从这样一个简单的入口来进入光怪陆离的杜拉斯。我爱杜拉斯,其实就是爱她那无药可救的哀伤。看她的照片,从少女的清灵玲珑到老妇的辛辣苍凉,我惊奇地发现,杜拉斯的嘴从樱桃小口渐渐地变成不可思议的扁阔,让人联想到一条干死的鱼争取呼吸的全过程。

(原载200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明天的早晨

    明天的早晨

    近几年来,我游转于粤北的山区和粤西的红土地的时间较多。原因是想实现一个心愿:这些贫困落后的地区,摇笔杆子的光临,相对地比起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就少了。于是不自量力,趁还能走动的时光,用一支秃笔去反映他们变化的轨迹,算是发挥余热吧。也偶然去一下珠江三角洲和经济特区,虽是飞车看花,也可作为自己写作的参照系数。到了这些发达地区,却使我清醒起来,常常自我告诫,不要陷于小农经济的泥淖中而不能自拔。否则,作为所反映的东西,不但不能促进现实的发展,相反,很可能宣扬了自满自足、固步自封的思想,那就终生内疚了。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缤纷湘南

    缤纷湘南

    《缤纷湘南》是作者的第二本散文集,收入各类与湘南有关的文章共32万字,作者用赤子的情怀、简洁优美的文字和个性鲜明的文风,从各个角度描述了湘南的风光人情、人文地理和乡土亲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义。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热门推荐
  • 阴阳调和师

    阴阳调和师

    “再收一百零八只冤鬼,我就可以去幽冥地府,找我的父母了。”阳灵站立山头,对着漆黑的夜空说道。这次,阳灵决定下山,除了帮助世人看阴阳,收鬼魂之外,就是完成老鬼师傅临终前的遗愿,从此,一个阴阳调和师,慢慢的成长起来,且看阳灵如何在都市之中,调和阴阳。本文中涉及到风水,阴阳,相术等,喜欢的书友支持哦!收藏,推荐什么的,都留下吧。拜谢!
  • 绝代妖娆:傻妃媚惑天下

    绝代妖娆:傻妃媚惑天下

    素闻权倾朝野的万侯爷之女是个傻子琴棋书画无一精通,任性嚣张谁要娶了这样的女子真真是祖上倒了九辈子的大霉放眼望去,京都上下,哪个大家闺秀不比她清丽有礼可后来,是谁一身华裳,艳光四射,却平静如水“成全你就是成全我自己,请和离!”
  • 极武龙帝

    极武龙帝

    王者蛰伏,韧性乃炼。一气西来,天日东坠。圣元大陆,安武城,李家第三代子弟李陵,身负神圣血脉,带领家族重拾昔日荣耀…这只是个开始。……天之高,无日月星辰不成神话。地之阔,无万物百态不成人间。
  • 逆天毒女四小姐

    逆天毒女四小姐

    现世死亡,灵魂被引,原主还是一个自小被称作傻子,不但娘过世,爹不疼,家中的妾室,庶姐更是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当然这些在她所谓的回归之后将会被重现刷写,看她如何出招拿回自己的一切,更是一步步傲立强者的世界。。。。
  • 风信年华

    风信年华

    “我坐在树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里给你写信,阳光透过缝隙洒在我的身上。我想将思念托付给白云带到你的身边,却发现白云如同我手中的信,永远不知邮寄的方向。是谁把我带到这个没有你的遥远的地方?泪打湿了信纸,字变得模糊。”她读着信,泪水模糊了视线。要从哪里说起?校园里那场炫烂的舞会?还是福利院里舒缓的吉它声?
  • 被掩埋的金色时光

    被掩埋的金色时光

    陈钟灵,一个倔强到底赵明启,一个死缠烂打两个人的一错再错,究竟能否一起走到结局?
  • 天狼战魂

    天狼战魂

    一母所生的兄妹守护神,发生了不伦之恋并产下一子,最后他们将这孩子丢弃在蛮荒大陆。不想这个子已经因为怨恨和痛苦成为永生不灭的三世怨灵,在蛮荒大陆创建了由犯人和奴隶组成的强大的奴隶帝国。当他带着复仇之师横扫天下的时候,最终被天狼守护神封印在天狼祭坛。于是千年里,人与人,神与神之间的对抗也围绕天狼祭坛展开,作为祭坛守护人的天狼血脉,也被推到了战争的风口浪尖……****************************************万更千更百更,更更吐血,一票两票三票,票票救命!*************************************
  • 龙魂之逆天诀

    龙魂之逆天诀

    “你别过来,在过来我就叫非礼了”。冰皇女帝带着奸计得逞的微笑道:“你放心我会负责的”。我们悲催猪脚就这样被一个女帝强者逆推了。看我们猪脚怎么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怎么崛起怎么让圣地的圣女投会送抱。
  • 蜜世爱恋:精灵帝后太妖孽

    蜜世爱恋:精灵帝后太妖孽

    林姝黎本准备一世孤独终老,不嫁。谁知道在当比武招亲是,有一个男子为了她不要生命,所以当她结婚时就一个字,逃,逃到他身边为他生猴子,生一窝。之后的林姝黎是后悔不已,当时她是脑子进水啦!夜夜笙歌让她,第二天下不了床
  • 我要如何来爱你第一部

    我要如何来爱你第一部

    她是每个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为了她,曾经的好友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反目成仇。而她只为了坚守心中完美的爱,弄得身心疲惫,最后换来无尽的伤害。大学时期初恋的梦幻,与江湛天心心相印的恋情,全都无疾而终。是陷入简方达霸道火热的爱,还是江湛凯的温婉深情之中,她饱受着痛苦的煎熬与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