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山海经》中的科学技术水准
剔除神话、巫术色彩,《山海经》所反映的科技水平,在当时是相当高的。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其一,《山海经》以外在的神话传说形式,从史的角度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与创造。这主要体现在《海内经》中。如说炎帝的曾孙鼓、延首先制作了钟:「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而造船与造车的始祖则是帝俊曾孙番禺:「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至于发明弓箭,从而大大提高原始人猎兽效率的,则是少皞的儿子般:「少皞生般,般是始为弓矢。」音乐的产生,主要归功于帝俊的儿子们:「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大荒西经》则说是颛顼的后代太子长琴「始作乐风」,即创作乐曲。
后稷部落则对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大荒西经》中也有相同的说法:「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其二,《山海经》记载了当时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反映当时人高度的智慧和聪明。如磁石的记载,《山海经·北山经》说,北山的山系中有个灌题之山,「匠韩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其中多磁石。」这个关于磁石的记载,远早于西方。
其三,医药知识。《山海经》记载了不少药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有些已在今天被证明有一定的疗效。如砭石,《东山经》说有个高氏之山,其上多出「箴石」;又有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箴石」,据郭璞注,即是砭石,可以用作砭针来治病,其治疗手段即砭石疗法。砭石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这是人类最早的医疗手法之一,被誉为针灸鼻祖,《黄帝内经》中将其与针、灸、中药、导引等并列为五大医疗手法。
其四,地理知识。除了对名山大川地理位置的描述外,还有对各种地理现象的描述。如说沙漠地形,书中曾多次提到「流沙」一词,《西次三经》:「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南望昆仑。」这是今天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地形。如说火山,《西山经》:「南望昆仑,其火熊熊。」此即对火山地形的记述。昆仑山的确有活火山存在,《地质知识》一九五六年的第十期上,就指出昆仑山曾在一九五一年火山喷发,持续了好几天。如说地下河,在地理学中别称「伏流」或「潜流」,《北山经》:「从山……从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这是最早对地下河的记载。如说季节河,《北山经》:「教山……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夏流,实惟干河。」这里所说的「干河」,即为季节河。
其五,生物知识。比如记载某些动物之间的共居现象,最著名的是鸟鼠同穴。《西山经》中说有一座山,名叫「鸟鼠同穴之山」。又记载了某些动物的地理分布,比如《南山经》、《中山经》、《东山经》里的动物「多白猿」、「多犀、兕、象」、「多大蛇」;这些动物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与上述三经的地理位置正相符合。《北山经》则是草原和干旱区,其动物记载多如马、骆驼等。华南区多蛇、犀、象,《南山经》里多处提到这些动物,如《南次三经》中多犀、兕、象,又多处提到蝮虫,即蛇。《海内南经》中说:「巴蛇食象。」那可能是今天所说的蟒蛇。
这些记载有不少都是可靠的,如在四川三星堆文化遗址,考古人员在一个祭器坑中发现许多保存完好的象牙,今日的成都平原并非野象栖息地,但在上古却不是这样的。《中山经》指出:「岷山……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又有珍稀的生物,如飞鱼,《西山经》中说:「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夜飞。」这是关于飞鱼的最早记载。
除了动物知识之外,还有不少植物知识。《山海经》首先认识到,高山的山顶与山脚、阳坡与阴坡所长的植物不同。如《中山经》中的首山:「阴多谷、柞,草多朮、莞,阳多槐。」又说:「翼望山,上多松柏,下多漆梓。」这是由于阳光、土壤的湿度等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这一差异被当时人记载了下来。
另外,还有关于天文、历法、矿产等多方面的知识记述,这都表明,《山海经》反映了当时人的科学知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