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7000000012

第12章 千里寻“母”(2)

干仲儒本能地回答:“大娘,我们不吃饭。我们没有钱。”声音很低,似乎还硬让口水往肚子里咽。老板娘一听就清楚:这两个是落难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她开朗,真诚,热情,随口回答:“不要紧!尽管吃!我不要你们钱!”

说着,两大碗白饭已经端到桌上,顺手拔了两副筷子,做了手势,请两人进店吃饭。

两人再要客气,可真对不起自己肚子了。身不由己,跨进门去,端碗就吃。吃完一碗,又添一碗,再加一碗——这“讨饭吃”的第一关,好像倒挺顺利。边吃边聊,干仲儒自称两人都是教师,被拉了壮丁,现在想跑回家去,却一个钱没有。老板娘听了,十分同情,大骂当官的缺德,连教师也要拉来当兵。看他们真的吃饱了,才停止舀饭,还出了个主意:“你们身边没有钱,要逃回家,很难很难。不如先在这里教一段时间的书,积几个钱,再回去,才有点把握。”两人一听,正中下怀,连忙恳求介绍。这个善良热心的女老板说:

前几天,庄里还在请人教书。等我儿子回来,叫他看店,我带你们进庄去。

正说着,一个10岁上下的孩子,跳跳蹦蹦进来了。老板娘关照儿子看好店,便带两人进庄,在一间瓦屋里,找到了庄里的管事。此人头戴瓜皮帽,身着皮长袍,手拿旱烟管,一眼就知道是个乡绅地主。斜着眼睛,把两人从头到脚,端详了一番,嘴角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气——潜台词仿佛是:“同叫花子差不多,能是教师吗?”干仲儒看出了管事的心思,就搬出肚子里藏着的古文,“之乎者也”了一大堆,最后加了几句:“斯文同骨肉。今日鄙人落难,想必能助一臂之力,以解断炊之急。”这番话,措词得体,不亢不卑,没有学问的人,是决计讲不出来的。管事先生不再怀疑“眼前人”能不能教书了。可惜,庄里昨天刚刚聘了个教书先生。只好取出些钱,“礼送出庄”。干邓二人,再三向这位老板娘道谢。给他饭钱,无论如何不收,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好人,匆匆上路。

走到山脚,天色已晚。大路从一个庄子穿过,家家户户,紧闭门户,准备安寝。到那里投宿呢?这么冷,露宿是吃不消的。干、邓二人正在彷徨,看见一位老大爷从屋里出来,连忙上去请求借宿。老伯伯上上下下端详他们一番,不像坏人,就顺手一指:“庄头有庙,可以过夜。”有庙就可过夜,有点旅行经验,都应知道这个规矩。他们偏偏满肚皮心事,忘了这条规矩。经老伯伯提醒,赶紧拖了两双疲劳不堪的腿,一步一捱,蹒蹒跚跚走到庙里。

一进这座庙,只觉寒气飕飕:门窗从大门到僧房扇扇残缺;在风中抖索,砰砰嘭嘭,入耳心烦。菩萨们个个“残废”。还好,天已转晴。明月当空,洒向庭中,钻进残窗,更加“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邓旭初扶着干仲儒,在正殿神案前席地而坐。这块地方算是整个庙里最好的“避风港”。一待坐下,一阵阵冷风,穿门透窗吹到身上,冷得令人发抖。两人背靠背,相依避冷。邓旭初究竟年轻,体力消耗虽多,还能勉强支持。干仲儒可难过了:腰间伤口发作,剧痛,白天赶路吃力,找饭馆又是口舌折腾,只吃了一顿饭。又痛,又累,又饿。起先还咬牙坚持,渐渐不支,即将昏倒。邓旭初转过身来,一把把他拖住,解开上衣,忍住寒冷,用自己胸口的热气,温暖着自己的同志——如果下山时当真分手,留下老干一人,此时此刻,这位好同志还经得住冷、痛、累、饿的煎熬吗?

邓旭初正环抱着干仲儒温暖他,自己也昏昏欲睡。忽然,老干也不知从那里来的力气,一声大吼,“伟大的斯大林同志、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伟大的项英同志,任何艰难困苦都压不倒我们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呵!”这一吼,两人精神抖擞,再次唱起《国际歌》和《新四军军歌》。歌声雄浑低沉,在古庙回荡。一座破破落落的古庙,顿然生气洋溢。连“残废”了的泥塑菩萨,也似乎被歌声震动,对歌者肃然起敬。

天明,二人继续上路。一夜经验,令干邓二人想到了一个流浪者不该忘记的常识——寒夜,投身荒寺古庙之类,必须烤火,否则饥寒交迫,一夜尚可顶住,经久必冻死无疑。想起这点常识,他们一路行来。未到黄昏,先找祠堂庙宇,安下身来;找稻草塞住门窗缺漏,再找来木片之类,烧上一堆火,傍火而眠。夜再冷再长,也奈何他们不得了。有时碰到祠堂里存放有打稻脱粒的稻桶,那更好,把稻草放在桶里,人钻进稻草里,柔软、暖和,当时有此“睡桶”简直比今日席梦思还要舒服。有时庙里停着寿材(新棺材),他们就拉开棺盖,铺好稻草,再爬到里面,拉上棺盖,露一条缝透气,安安稳稳睡在棺材里,第二天保证“鲜灵活跳”——可谓“天无绝人之路”!干邓二人就用这许多办法,度过了不少个漫漫寒夜。

出门人无非3大问题——吃、住、行。对干邓二人来说,行,只能靠两只脚,别无他念可转。住,经过几夜考验,积累了一整套宿庙经验,行之有效,也已不愁。最难过的一关,却是吃。讨饭,听听容易,看看也容易;一动真格,面临实践,知识分子出身的“我辈中人”,就是这只手“伸”不出,这张嘴“张”不开。他们两个,干仲儒须发已经花白,又拄着根拐杖,身上本来是叫花子打扮,还可趁个现成,过村逢店便在门边一立,嗫嗫嚅嚅:

“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经几天没吃……。”那时,这一带尚未“米珠薪桂”,老百姓大多秉性善良,一般还能给点什么。吃个半饱还不算太困难。邓旭初就不同了:正当年富力强,素来英雄主义习气十足,自尊心特强,要“伸”这只“手”,“开”这张“口”,简直是难上加难。自古道“一钱逼死英雄汉”。凭你“英雄”,凭你“自尊”,一天不吃,肚子那个“五脏庙”里的“菩萨”,可都会变成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翻跟斗,甩虎跳,搅得你不得安宁。第一次饿得发慌,邓大英雄开始仍旧伸不出手,张不开口,后来一想:“不讨饭到不了金华,找不到党,归不了队,怎么办!”一想到这个问题,顿时气壮如牛,手也伸得出,口也张得开了。凡事开头难。“头难”一过,就同古庙夜宿一样,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经验——“逢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管用的鬼话,就是说:“自己被拉壮丁,想逃回家去,没有钱,只好讨饭,请行行好!”这套“鬼话”,最能博取穷苦百姓的同情,不光能讨到饭吃,还能受到热情接待。原因很简单:抗战时期,国民党拉壮丁,一方面成为当官发财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又给贫苦百姓带来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正因此,对于不那么强凶霸道的普通逃兵,老百姓不仅不痛恨,反而同情。尤其是那些家里也有人被拉壮丁的人家,更容易同病相怜,当场让你吃饱不算,临别还塞给你一包干粮。找不到这种对象,碰到了知识分子和身上光鲜的老板,他就自我介绍:“我是个小学教师,无端被拉壮丁……”讲着,还当场拿出支铅笔头,写上“邓平”这个名字,说明自己并非“瞎说”。这一套,也管用:能引起“同行相怜”,或者激起“穿长衫人”的同情:好端端一个教师,竟落得流落异乡,有家归不得。不过,愈是有钱人,往往愈是小气:几乎也是人间一条客观规律。

邓旭初这个道理懂得很深,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愿向“长衫人”伸手张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乎”。

两人一路混来,吃住两项,都有了经验,自然无多大麻烦。一天中午,邓旭初正在一个山庄里讨饭,也没有招惹那一个,却有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满头癞痢(此病解放前与疥疮一样,在这一带非常普遍。在小孩子里“十人九癞”并非虚话),两条鼻涕缩进流出、流出缩进,难看至极,就这么个小叫花,不知为何老是跟着邓旭初不离左右,边走边骂,有时还拾块石子掷他一下。碰上这种局面,我们的“邓大英雄”可火了:“真是英雄落难!连你这么个小叫花,也欺到了我的头上!”火一上,也忘记了自己身份,忘记了问个为什么,竟也拾起石子,掷了过去。小叫花见状,晓得“敌强我弱”,赶快溜走。“邓大英雄”,好像打了胜仗一样,洋洋得意,继续他自己的事业——讨饭。还不到一刻钟功夫,背后人声鼎沸,一大群叫花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个人正大步赶来。“怎么回事?”邓旭初还没醒悟过来,那个刚才溜走的小叫花,指一指,声色俱厉:“就是他!”一声出口,仿佛“军令如山”,这一大伙叫花子,马上连喊带骂,成半月形包围上来。这一来,“邓大英雄”方才明白:“敌强我弱,大势不妙。弄得不好,会被活捉。一顿拷打,恐难忍受。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主意一定,急中生智,弯下身去,双手拾起一把鹅卵石子,奋起大喝一声,向着“敌方队伍”中“薄弱部分”(孩子、女人比较多的一环),一边掷,一边猛冲过去。虽然孤身一人,气势倒也逼人。“敌方”妇孺,人多气不盛,又几曾见过这等人物、这等声势,纷纷散开。邓一冲而出,身上、头上、腿上,也还挨了几下石子、棍子、棒子。一口气奔出一两里,后面并无人追赶。自己上气不接下气,喘着粗气,朝地一坐。恍然间,“邓大英雄”,升起了一阵“胜利的喜悦”——面对如此严重的敌情,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自己竟然如此勇敢,如此果断,如此矫健,冲出重围……想着想着,有点“飘飘然”。再一闪念,却问题成堆——“敌情”为何发生?“敌人”为何而来?与小叫花无冤无仇,素不相识,为何对自己如此仇恨?……对着这一连串问题,“邓大英雄”

可真成了“丈二的和尚”,自己怎么也摸不着头脑。带着这一大串问题,脑袋里仿佛装满了糨糊,肚子里饥肠辘辘,喉咙口又像要喷出火来。慢慢站起,慢慢开步,走不多远,到了一口井边。有一妇人正在打水,也忘了打个招呼,拎起一桶水,咕咕噜噜,灌了半桶。灌下去,喉咙口的“火”,算是浇灭,四肢却是半点力气全无,再一坐下,直瞪着双眼,一动不动。这个大嫂也是个善良之辈。见他这副模样,好心慰问。“邓大英雄”说明缘由,长长吐了一口气。大嫂听完,说出一番话来:“你真是太不懂事!三十六行,行行有规矩,行行有头领。讨饭也是门行当,也有头领啊!你要在这一带讨饭,怎么可以不先孝敬马大爷啊。”——马大爷是本地叫花头子。这一课总算解开了“邓大英雄”的一大堆问题和闷气也消了,才晓得站起身来,向大嫂道谢,然后重新上路。

不管怎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好人总比坏人多:这也正是邓、干二人屡屡有惊无险的缘故。又一天,正饿得发慌,邓旭初经过一家农户,见一老大娘正坐在门口,忙上前讨饭。老大娘听说是被拉壮丁拉出来的,连忙把他让进屋来,拿出烙饼款待——这种苞米粉烙饼,里面夹着咸菜,很大,吃一个就吃半饱。吃进口香喷喷,还特别耐饥。在皖南山区,这是贫苦农民常用的食品。邓旭初一讨到这种饼,老舍不得吃完,要藏一两个,以备急需,或者带给干仲儒。今天一看到这种饼,也吃了一个,收起一个。老大娘一边看他吃,一边诉苦:“我自己儿子也是被拉去当壮丁,害得我孤苦伶仃……”见邓旭初吃一个、藏一个,猜着他的心事,一定要他尽量吃饱,然后又硬给他一个。邓旭初千恩万谢,手捧着两只饼,一转身,刚跨出门槛,头上忽地一阵风,手中的饼已经被一只大老鹰偷袭而去。抬头望去,这畜生的大爪抓着两块饼直冲云端呢。邓旭初直气得跺脚。好个善良的大娘,立即再拿出两块饼,塞到他手里。两块冰冷冰冷的苞米粉饼捧在手里,一股暖气,直扑心头。

在快到兰溪的时候,有一天,干邓二人贪路,天黑才走到一个小小的山神庙。庙里有个和尚,劝他们到前面庄子找陈大爷,会供给膳宿。两人找到陈大爷家门,高墙高屋3进深,分明是个大户人家。从门口朝里望:厅上有酒有菜,正有几个人在吃吃喝喝,其中还有两三个军人。吃了一惊:会不会是抽壮丁的家伙?想回头,已来不及了。陈大爷踱出门来,见到两人,便问来意。干邓二人依然“用斯文如骨肉”一套敷衍。陈大爷并不难为,把他们引进一个居民家,关照安排食宿。两人虽然暂得安歇,对这几个军人,却总是警惕,怕天明被卖去当壮丁。一夜没有睡稳,天一亮,早饭没吃,拔腿便走。到庄头,见一草棚。塞满了人,着实像关押壮丁的地方。两人加紧脚步,急忙走过。已经离棚二三十米,棚内有人发觉,出来喝问:“哪一个?哪一个?”好在只问不追,总算又过了一关。两人暗暗思忖:假使真是买卖壮丁,陈大爷昨夜为什么不把他们卖掉,难道做此等生意的乡绅老爷,还真的讲个“斯文如骨肉”?

走了一阵又一阵。干邓二人既学会了投宿,又学会了讨饭,也碰到过盘向,碰到过抓壮丁,有时也不得不绕道避开关卡,不管怎么折腾,他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都能一一对付过去。这一天,终于到了兰溪——离金华不远了!

兰溪到金华有火车,可是干邓二人没钱买车票,干仲儒依旧讨饭。邓旭初机灵,一眼瞥见车站附近一家旅馆门口,有一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孩子,身边放着一只大皮箱,正等着叫人帮忙。邓立时过去,说明苦衷:“自己要去金华,没钱买票。愿意一路上帮她背箱子,送她上下车。希望替我买张车票。”

那妇人也是个好心人,见邓诚恳,不像骗子,便也同意。不但替他买车票,还请他吃了一碗阳春面。上得车去,刚刚坐定,干仲儒也上得车来,寻到了邓旭初,便远远站在车厢那一边,四目对视,心照不宣。到得金华,邓旭初搬箱子出站,找到了一辆黄包车,把那位大嫂连孩子一起扶上了车。直到这个时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总算离“母亲”不远了!

2.从金华到丽水

在来金华途中,干仲儒已与邓旭初约定:到了金华,分别去找朝鲜义勇队。干还关照邓:“义勇队在酒坊巷里。门面写的是台湾义勇队门诊所,朝鲜义勇队就在里面。你可先向门诊所的同志说,要找朝鲜义勇队队长李苏民,他们会引你进去的。”他还强调:“朝鲜义勇队和台湾义勇队,都倾向我们,不必顾虑。”

现在,邓旭初到了酒坊巷,找到台湾义勇队门诊所。跨进门去,看见一位身穿西装的中年男子站在药柜旁边,还有一位白衣护土,同在一起。邓就说明来意,要求引见李苏民。这位男子,仔细打量邓旭初一番,已经估计到几分,告诉他:“李苏民外出了,短期内不会回来。”邓旭初一怔,有点着急——远道投亲不遇,自古以来,人人害怕。马上再问:“有一位姓干的朋友,来过没有。”回答很清楚:“来过又走了。此地离三青团团部很近,不安全,不知什么时候要来搜查,你还是走吧。”

同类推荐
  • 李安哲学

    李安哲学

    本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教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
  •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巴顿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巴顿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大明三百年(上)

    大明三百年(上)

    《大明三百年》写了大明帝国三百年宫廷往事的铁血与柔情,书中有近百个形象鲜明的女子。大明帝国三百年宫廷往事的铁血与柔情披露无遗。
  • 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往

    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往

    在这里,读者将阅读到任志强谈完房价后半夜时分的高歌,自称美女爱好者的史玉柱在显摆有美女陪伴的幸福生活,李连杰从公益现场发回语音加视频的实时报道,赵薇晒晒女儿"小四月"的萌音,和家人一起喝喝红酒品品美食;还有汪涵、文章马伊俐夫妇、王利芬、俞敏洪等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悟。大家会发现,这些高大上的明星们,其实和普通人一样,在自己的扎堆小圈子里相当"话唠"。
热门推荐
  • 公主妖娆天下:相公狠角色

    公主妖娆天下:相公狠角色

    她是腐朽的奴隶王朝的公主,玉颜仙姿,纯真善良。他是犯官之子,沦为低贱的奴隶。一场拍卖,注定了纠缠一生!一曲飞天,一场刺杀,相视的眼眸,帝王将相,惊艳了谁,浮世情仇又错付了谁?纵然艳绝天下,又如何恢复故国,重续前缘?
  • 旧年何年

    旧年何年

    他自从见到她的第一眼,那久违的心跳浮上心头,或许这叫一见钟情吧,从此男孩脑海中再也忘不掉那女孩的容颜。
  • 分期去爱你

    分期去爱你

    献给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十年之前我们一同踏出了校门,走进了社会十年之后的我们经历成长的种种,有的人走远了,有的人走慢了,而有的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我呢,或许还在原地踏步,更或许是走了一圈又回到了最初,总在梦里怀念那个教室,回味无数干净的笑容留恋过往的纯真和从胸腔呐喊的理想。而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 千玺能不能在我左耳边说甜言蜜语

    千玺能不能在我左耳边说甜言蜜语

    他是明星她也只是他的粉丝她很爱很爱他她在这里一个人唱这首歌他不会知道不会知道。
  • 学习与爱情的竞争

    学习与爱情的竞争

    四个校花在一所叫“玉华”的中学,生活平淡。可不知怎么,莫名其妙的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大家都长大了
  • 尘封八荒

    尘封八荒

    难!难!难!怎可堪,时也命也如此翻!本权倾朝野,空享世代权,拥如画江山,享绝世美人。本又天命惊人,夺五行之根本,显战略之谋权,成龙在身,遨凤在人,但......"我定杀他""你!你你你!来人,逐出荒铭,剥其姓氏,封其记忆,踢出族谱""......呵呵......"
  • 重生:第二梦

    重生:第二梦

    苏晨,一个纨绔不羁的富三代,因为一次事故失去了性命,万万没想到睁开眼却回到了中学时代的自己,他会怎么继续面对他的第二梦?......
  • 半傻妖后

    半傻妖后

    她从六岁开始被送出王府,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恢复大小姐身份,谁知却又因战争而替嫁到另一个国家......人人都道她傻,却不知是真傻假傻。
  • 总在你柔弱的心里

    总在你柔弱的心里

    人们都说当往事历历在目的时候,最容易悲伤,而我深信当你再次走过这片土地的时候,你一定也会扬起你的睫毛。如果一开始的固执,也许结局该是美丽的。献给那些我们一起经历的岁月与梦想,献给那些我们一起度过的往事。
  • 第100个娇妻不上钩

    第100个娇妻不上钩

    婵丢丢爬错床,占了凌风总裁第100名新娘的名额,“把她pass掉,重新来过。”……可是,再次爬上他床的人依然是婵丢丢!“再pass”……第三次,还是她!他认命,“你是我的第100个女人,嫁给我。”回答是“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