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9200000025

第25章 如何看待两性刻板印象

两性气质的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实的存在呢?

首先,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天生的或由生理构造的不同决定的。

即使男女两性确实存在如刻板印象中所说的那些差异,这差异也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因为就连人的生理性别也不纯属于生理领域。由于性别是社会建构而成的,因此,政治、社会和道德都会对人的肉体发生影响。

正如米利特所指出的那样,由于性别革命的主要潮流是要让两性在角色和气质方面的传统差别模糊化,同时让两性地位的不协调充分显露出来,因此,反动舆论的任务是让人们逐渐淡忘两性地位的差别,并将它们伪装起来,同时重新强调人格方面的性别差异,办法是告诉人们这些差异是天生的而不是文化性质的。(米利特,341~342)

关于男女两性的不同气质是自然(nature)形成的还是养育(nurture)而成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一问题,学界现已普遍认为,在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形成过程中,养育因素比自然因素更重要。正如第一代女性主义理论家穆勒所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认为妇女神经敏感,不适合于家庭生活以外之事,爱动,易变,不能坚持,易受影响,因此不适合于从事高级严肃的事务。其实,这些表现都是教养的结果,“一如自从‘歇斯底里’和晕厥已不再时髦,我们就看到它们几乎绝迹了”。(穆勒,312)

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出发,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可以作出下列理论解释:

第一种是认知理论,它认为是从幼儿期灌输的信息和参照体系形成了性别的刻板印象。

第二种是社会角色理论,它认为是社会环境强化了性别信念。人们一般期望社会劳动者要积极活跃,而持家者应当富于交际性。这一套角色期望要求人们做出符合规范的行为,因此公司雇员工作努力,富于创造性;持家者则富于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行为者本人和周围的人都在鼓励和促成符合规范的行为。男性不成比例地成为雇员,女性不成比例地成为家庭主妇。这种普遍的实践导致的后果就是男性看上去更有力量,女性看上去更善于交际。

第三种是社会认同理论,它强调动机因素。刻板印象可以是一个群体的认知过程,而不仅发生在个人的头脑中。每个人都要在自己所属的群体中获得正面的身份认同,由此强化了性别的刻板印象。

第四种是权力理论,它强调社会结构因素,认为个人与群体是有意保持性别刻板印象的,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所属群体的地位,压低其他群体的地位。男权制社会将男性度——男性气质的理想形式理解为竞争的形象,英雄主义的硬汉形象,法西斯主义和权威人格的好斗的男人形象。作为权力的男性气质的来源在于,在儿童时代被家长严格管教的人,压抑了他们自己的性冲动和对家长的仇恨,将性欲和攻击性施加在所有软弱无权的人身上。(Segal,115)

还有一种既不属于生理决定论也不属于社会建构论的神秘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男性气质是从神秘根源产生的,可追溯到古神话和通过象征仪式生发出来的精神能量。男性气质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存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就是男性气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对事物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时候,诉诸神秘主义是一个偷巧的办法。而神秘主义对事物的解释实际上等于没有解释。

其次,性别气质是一个因文化、阶层、性向不同而异的观念。

女性主义的先驱穆勒对于所谓“女性气质”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他说:“对妇女的天性形成的观念,纯属先验的概括,没有哲学和分析,它是建立在最初存在的一些事例上,其可笑的程度致使在不同国家流行的观点各有不同……一个东方人认为,妇女天生地是特别耽于肉欲;在印度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基于此观点对妇女的粗暴辱骂。一个英国人通常认为妇女生来是冷漠的。关于妇女多变的谚语大多起源于法国。在英国,普遍的评语是说妇女比男人多么坚贞不变。”(穆勒,317)既然所谓“女性气质”是随地域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的,那它就不会具有先赋的性质,而完全是社会和文化建构起来的。

所谓男性气质是分阶级的: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所谓男性气质就是具有竞争性、个人抱负、社会责任心和控制情感的能力;而对于工人阶级来说,男性气质则主要是指身体粗壮、忍耐性和男性团结性。关于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一位美国的跨性别女性主义者说得好:在传统的定义之下,一个“真正的”女人应当拥有女性的生殖器、是白人、是异性恋、有女人味、只和单一性伴侣做爱而且总是被动的、已婚且有小孩、拥有一个低薪低地位的“女人的工作”——以上这些特色都必须同时存在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女人。(转引自何春蕤,2003-1,365)

男女同性恋者用他们的存在本身对传统性别气质刻板印象提出了挑战:男同性恋者中的一些个人压制了身上的男性度,表现出女性气质;而女同性恋者中的一些个人则大量地表现出男性气质。他们的存在使性别刻板印象显得多余、荒谬,丧失了它的“自然”性。因此可以断言,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这两个概念都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而这种非决定论允许男女两性去肯定和实现自身。

此外,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其实都只是人的自我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正如女性主义学者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身体过于复杂,不能为性别的区分提供一个清楚的答案。”(Sterling,4)男性气质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与男性的社会地位有关,如宗教、种族、性倾向等。

有一项对男女两性生命周期的研究显示,在中年之后,两性的性别气质出现了非两极化的趋势:男性变得更能接受依赖性和养育性;女性对攻击性和自我中心的冲动减少了负罪感。(Nelson,et al。,455)男性会感到,在自我和他者的关系中,不一定全都是竞争、冲突,还有团结、合作;女性则意识到,做女人也并不一定总意味着自我牺牲,关爱他人,女人也需要自我实现。

第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区分是维持社会控制和性别秩序的工具。

有由社会和文化建构起来的性别刻板印象会导致下列后果:限制知识的探索,使人们误以为某种性别就应当是某种样子的;限制有独立目标的行为,要求男女两性都按照规范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女人对“女性气质”的焦虑像男性对“男性气质”的焦虑一样久远。这种焦虑就是来自遵从性别气质规范的压力。人们全都相信,性别是有差异的,赞同一整套符合刻板印象的性别差异,并且认为全社会都是这样看的。人人都努力按照他人的性别刻板印象的期望来行动,人人都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自我建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按照性别的刻板印象来做事情,将自己的天性或多或少做了削足适履的改变。

在这种“性别秩序”的控制之下,女性对自己身上男性化的可能性感到恐惧,冷峻的、富于攻击性的、有野心的、忽视孩子的、高智商的女性被视为不够“女性”的女人。女性总是不得不把自己的男性气质掩盖起来。她们在同男技工一起工作时,把一些高明的建议假装成是“幸运的猜测”,以掩饰自己是个很懂行的人。与此同时,男性对自己的女性化表现同样感到恐惧,怕人说自己有“女人气”、“娘娘腔”,把自己的脆弱小心翼翼地掩饰起来,不敢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那些比较温柔的、性格脆弱的、缺少竞争心和野心的、爱孩子的、爱待在家里的男性被视为不够“男性”的男人。

正如此次调查中一位男性所表达的那样:

做男人的不利之处是有责任,要奋斗。女人如果不想去奋斗,可以做个贤妻良母。男人活得比女人累。其实男人比女人脆弱得多,像个大孩子一样。可是疼了不能叫疼,想哭也不能哭,遇到困境男人得自己想办法奋斗。

尽管男女两性都受到性别气质刻板印象的束缚和压抑,女性却比男性更处劣势。波伏瓦指出:男人的优势是,他作为一个人的使命同他作为一个男性的使命没有丝毫的违背。而对于女人的要求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女性气质,她就必须成为客体和猎物,就是说,她就必须放弃成为主权主体的权利要求。正是这种冲突使得解放型女人的处境格外引人注目。她拒绝只扮演她的女性角色,因为她不承认自己是不健全的。(波伏瓦,774)

女性像男性一样需要成为主体,需要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正如波伏瓦所说:艺术、文学和哲学,是试图以人的自由、以创造者个人的自由,去重建这个世界。一个人要有这种抱负,就必须从一开始就毫不含糊地接受他是一个有自由的人的这种地位。(波伏瓦,805)

与此同时,男性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人际关系互动支持结构和相互依赖链,所有的社会都如此。男人在男权制系统中虽然处于优势地位,但是他们的优势地位同时也伴有痛苦和矛盾:他们必须压抑情感,变得异化和孤独。在男权制社会中,男性虽然控制和压抑女性,男性自身也受到控制和压抑。从这个意义上说,打破男女两性性别气质界限的运动虽然会打破男性的优势地位,但是却有希望将男性的权力与男性的痛苦一起消灭掉。

最后,性别刻板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过时。

早在19世纪40年代,文学人物简·爱就向当时的“女性气质”发起了挑战:“女人按说应当十分平静,但是女人的感觉和男人的感觉一模一样。”(Glover,et al。,1)即使如此,沃尔夫仍然认为,勃朗特的简·爱是女性气质的囚徒、牺牲品和受害者。仅从人们对一个文学人物的评价即可看出,世事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西方男权制人士用维护女性气质的理由反对女性参政,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章是这样说的:不管她是处在十月怀胎的关键时刻或是怀抱嗷嗷待哺的婴儿,作为母亲的她首先需要的是安宁、与世无争、心平气和。人类精神的和物质的兴旺,或多或少就取决于那一宁静和平和。(米利特,107)

德国一位科学家在一本题为《关于妇女的生理和智力弱点》的书中写道:“如果我们希望妇女们充分履行做母亲的责任,她就不能拥有一个男性的头脑。如果女性的能力发展成与男人一样,她的物质器官将受损害,我们就会生出令人厌恶的无用的杂种。”(埃伦赖赫等,194)

纳粹思想家则说:女人的世界就是她的丈夫,她的家人,她的孩子和她的家庭。我们认为,妇女企图挤进男人的世界是不合适的。相反,当这两个世界互相分离时,我们认为那是十分自然的……男人支撑着国家,就如女人支撑着家庭一样……女人和男人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种类。理智存于男人。他追求、分析,并常常开拓出不为人知的巨大领域。但他凭着理智迎上前去的所有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相反,情感比理智稳固得多;女人就是情感,从而女人也就是这一稳固的因素。(转引自米利特,251)

然而,在女性普遍就业的今天,很难说在女性的生活和性格中的女性气质是否多于男性气质。许多女性家内、家外、家庭、事业都很出色、成功。对于她们来说,或许是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持平,或许传统的所谓“男性气质”更多一些。

经验研究表明,由于社会环境和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了很大改变:在美国,从1960年至1980年,妇女心理健康方面变得像男人一样好:根据1954年的调查,在40~49岁这一年龄组中,女性的21%被评价为心理受损,男性中只有9%心理受损;而到了1974年,同样是40~49岁这一年龄组,女性只有8%心理受损,男性仍然是9%心理受损。(弗里丹,80)在男性的心理受损程度毫无变化的情况下,女性的心理受损比例骤降了13个百分点,降至低于男性比例的程度。

在社会生活中,性别刻板印象也显得越来越过时。例如性别主义的玩具一直在起着强化性别刻板印象的作用,但是它们已经面临着一个越来越质疑传统性别角色的世界。性别化的玩具与重新定义性别身份的雌雄同体被大众文化普遍接受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在脍炙人口的英国幼儿节目“天线宝宝”当中,四个人物只有高低、大小和肤色的不同,却分不出性别。可以看出,制作者有故意模糊性别差异的主观意向。

在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性别刻板印象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互联网上没有年龄之分,没有种族之分,没有性别之分,没有健康疾病之分,没有强弱之分,只有一个个光秃秃的精神和心灵。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网上交谈中,最不能确知的也许就是对方的真实性别。有些以少女名义出现的人完全有可能是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头子。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不仅显得过时,而且已经无从谈起。

同类推荐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 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转型期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和新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加上积累起来的种种不利于我国转型期的新型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困难和障碍,使得我国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本集所收拙作,寥寥数篇,所涉及者只是文化人类学领域中有限问题。自知质量不高,却多据亲自调查搜集之新资料,提出自己一得之见,或可忝列于“采山之铜”。人类婚姻家庭史是否仍能按国内流行的看法,划分成几个相继的发展阶段?母系社会必然先于父系社会吗?游牧社会必然与父系嗣继制度相联系吗?族群关系及相互转化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热点问题。族群认同的改变取决于哪些因素?是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少数民族原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的?为什么少数民族普遍喜欢饮酒?《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一一告诉你!
  • 科学发展观概论

    科学发展观概论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汇。但是对于其本质、目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又都知之甚少。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层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步步深化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有重大突破的。
  • 了解我们的身体(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了解我们的身体(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就好像我们在最初认识飞机时一样,我们先认识了飞机由机头、机身、机翼等部分构成,飞机内部有驾驶室、客舱等组成部分。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部形态上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从外部形态上看,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热门推荐
  • 金蟒匕

    金蟒匕

    原本在连云山中生活的齐云川,却因为妹妹落入敌人手中导致其身患怪病,从而必须与敌人作对,而当齐云川随着事情的发展一层一层的揭开敌人的神秘面纱的时候,他才发现一切远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而陪伴了他许久的金匕首也有一个他不知道的名字---金蟒匕。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饮剑诀-血之誓言

    饮剑诀-血之誓言

    在他的面前,神也为之惊,魔亦为之惧!在他的眼中,一切阴谋诡计不过是幼稚的玩笑,所有奸险小人都只是无知的顽童!他做起事来就像闪电,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他说出的话就像流星,哪怕星沉陨寂,也决不改变初行的方向……他,就是赵飞云!
  • 灵逆苍天

    灵逆苍天

    这是地球以外的世界,这里的人以修炼自身的灵魂为主。灵境大陆,强者为尊。唯有踏足帝灵,方可俯瞰天下;唯有实力至上,方可笑傲苍穹。灵境的修炼,决定人的命运,决定人的生死。强者,挥袖间山崩地裂,日月无光;弱者,受尽欺辱,命途多舛。灵境,即修炼灵魂力量的境界。其成就的高低与修炼者的灵魂力量息息相关。灵魂力量越强大,则天赋越高;灵魂力量越弱小,则天赋越低。灵魂境界从低到高有十个层次。为聚灵之境、斗灵之境、逆灵之境、人灵之境、升灵之境、天灵之境、神灵之境、仙灵之境、圣灵之境、帝灵之境。要修炼灵魂境界,得先从聚灵开始。。。。。
  • 修真客栈

    修真客栈

    自古修真一界,要想成圣成仙,获取只手遮天一般的大能,必去十劫路闯荡。所谓十劫路是自成一界,自太古莽荒时期就存在于世的一处修真奇境。在该界中遍布着十处有弱到强的天劫点,而在每处天劫点历练一番,修士必然强大于十倍之前。自太古时期起始,修士就发现漫漫仙途,根本是人力无法完成。直到十劫路的显世,顿时让修真界完全沸腾。“想要成为强者吗,想要获取无与伦比的的至尊力量吗,想要长生不死,有生之年成圣成仙吗,那就去闯荡十劫路吧,那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当时修真第一人轩辕黄羽的一句话,几乎一夕之间响彻了整个修真界。他带领了数以亿计的修士扑向了十劫路。
  • 玄迷事

    玄迷事

    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但上帝带来黑暗,你真不反抗吗?……丧钟为谁鸣,为别人也为自己……
  • 九魔丹田

    九魔丹田

    天才少年杨云,因为一纸婚约,和气海宗洛青岚擂台比武,丹田被废,然而阴差阳错之下,他获得了一种逆天丹田——九魔丹田。拥有逆天丹田,杨云迅速崛起,最终走上一条恢弘壮阔的强者之路。
  • 总裁的高冷贤妻

    总裁的高冷贤妻

    因为父母婚姻的破裂,她以为自己不会谈恋爱也不会结婚,可没想到一个转身遇到了一个求爱的无赖,任自己怎么甩白眼都不放弃,就像一只打不死的蟑螂。霸道总裁怎么才能把她追到手呢?……
  • 十六岁的那些时光

    十六岁的那些时光

    那些美丽的,甜蜜的日子那些煎熬的,心酸的日子渐渐变成日历渴望成长,害怕长大不知不觉,时光逝去,我已长大,你仍在身旁陪伴成长的小路上留下一串串长长的脚印记录着青春的烦恼记录着爱的甜蜜与苦涩
  • 仙侍

    仙侍

    遗弃之地终将重见天日,万古的恩怨誓要用无尽的杀戮来了结!当他们出现之时,早已怒火滔天的妖魔也露出了自己嗜血的獠牙,向所谓的“仙”、“人”、“魔”开始了来自万古前的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