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400000052

第52章 东汉的文化发展与经学传播思想(3)

夫臣之所以难言者,何也?其故多矣。言出于口,则咎悔及身:举过扬非,则有干忤之祸;劝励教诲,则有刺上之讥。下言而当,则以为胜己;不当,贱其鄙愚。先己而明,则恶其夺己之明;后己而明,则以为顺从。违下从上,则以谄谀;违上从下,则以为雷同;与众共言,则以为专。美言而浅露,则简而薄之;深妙弘远,则不知而非之。特见独知,则众以为盖已,虽是而不见称;与众同之,则以为附随,虽得之不以为功。据事不尽理,则以为专必;谦让不争,则以为易穷。言不尽则以为怀隐;尽说竭情,则为不知量。言而不效,则受其怨责;言而事效,则以为固当。或利于上,不利于下;或便于左,不便于右。或合于前而忤于后,或应事当理,决疑定功,超然独见。值所欲闻,不害上下,无妨左右;言立策成,终无咎悔。若此之事,百不一遇。其知之所见,万不及一也。且犯言致罪,下之所难言也。怫旨忤情,上之所难闻也。以难言之臣,干难闻之主。以万不及一之时,求百不一遇之知。此下情所以不得上通,非但君臣。而凡言百姓亦如之,是乃仲尼所以愤叹予欲无言也。

这里详细分析了下面的意见不容传达到上面的种种原因,其中主要针对传播者对传播效果的顾忌而造成的心理障碍,作了剖析。关键是传播者生怕自己的言论会给自己带来后悔或连累,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传播者角度看

如果对上提出批评,怕带来冒犯的灾祸;如果提出勉励教诲,怕误解为讥讽。说得正确,有自我标榜之嫌;说得不当,显得浅薄无能。

2.从受传者角度看

把意见说在自己之先,就厌恶;把意见说在自己之后,就觉得对方在奉承。说很浅露的好话,认为是在顺从;说深刻而奥妙的话,自己不明白,也就否定他。

3.从传播的中介者角度看

违背群众的意见来顺从上司,则认为阿谀;违背上司而跟随大家的意见,被认为是缺乏主见;与群众采取共同的态度,被认为是主观。

4.从传播意见分歧角度看

如果坚持独特见解,那么人们会认为你想出风头,你即使正确也反对你;如果与大家看法一致,就被认为你在随声附和,即使发挥了作用也不见功劳。

5.从传播效果和客观反映角度看

话没有说透,会被误解为故意隐藏;把话说透说清,又认为是不知深浅。如果说的话没有效果,往往受到各方抱怨和批评;如果说的取得成效,那么又会被认为理所当然。有时说的话有利于上司,则不利于群众;或者方便于一方,则得罪于另一方。有时与已然事实符合而与未然事实不符,有时适应事实且符合事理,有时解决疑难取得成功,有时超越别人见解独到,如果正好自己的观点,既不得罪上下,也不妨碍左右,那么总算说出意见被采纳并获得成效,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后悔或自责。但是,像这种情况真是百不遇一!自己的意见被知遇者采纳,更是万不到一!然而因为言语触犯而获罪,倒常有发生。这正是言语传播中最容易出现的故障,也是下情不易上通的原因。荀况把传播中造成沟通阻碍的道理说得非常透彻。

小学兴起与文献的传播

汉代先后出现四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即《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四部书不仅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中形成最早、流传最悠久的著作,而且是我国早期传播学意义上的重要著作,为后世诠释学、字词典学、文字学、词汇学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奠基和开路的工作,甚至已经蕴涵了西方符号学的概念,影响十分深远。

一、第一部语言学专著《尔雅》

汉代崇尚经学,“训诂”由此兴起。“训诂”就是对前人传下来的经典文籍中的古词语进行训释。汉代立学官,讲授经义和对经文的词句进行解释。

《汉书·艺文志》说:“古文读应尔雅,故解古今语可知也。”“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读应尔雅”,就是在读古文时应该用当时的规范来解释。

《尔雅》的书名正由此而来。

《尔雅》的作者,至今不详,郭璞在《尔雅序》中也说“盖兴于中古,隆于汉代”,没有说明编者是谁。刘歆《西京杂记》说:“郭伟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为《尔雅》周公所制。而《尔雅》有张仲孝友,孝友,宣帝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尝问扬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家君(指刘向)以为《外戚传》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尔雅》,小学者。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言《尔雅》之出远矣。旧传学者云周公所记也。张仲孝之类,后人所作耳。”总之,对《尔雅》的作者,至今一直没有定论。

(一)《尔雅》的内容

《尔雅》共分19篇:释诂第一,释言第二,释训第三,释亲第四,释宫第五,释器第六,释乐第七,释天第八,释地第九,释丘第十,释山第十一,释水第十二,释草第十三,释木第十四,释虫第十五,释鱼第十六,释鸟第十七,释兽第十八,释畜第十九。所收词语和专用名词2091条,共4300多词语。其中《释诂》、《释言》和《释训》三篇所收词语占了全书的一半。书中词语,除方俗语词外,资料大多取自《易经》、《诗经》、《尚书》、《春秋》三传、《国语》和《论语》等。

《释诂》列举古人所常用的同义词,最后用一个通语来概括解释。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

《释言》是用常用词解释常用词,一组收录几个词语。如:

还、复,返也。告、谒,请也。格、怀,来也。贸、贾,市也。

《释训》主要收录描摹事物情状的词语。如:

明明、斤斤,察也。条条、秩秩,智也。穆穆、肃肃,敬也。诸诸、便便,辩也。

《尔雅》充分体现了语言传播的工具书作用。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古今时变、地理差异,使一些出现在古代文献上的语词无法继续传播,这就需要有一个能适应时间变迁的词典。《尔雅》以今释古,使古代典籍延续了传播的生命力。所以,古代士人把《尔雅》也列入经典,称为“十三经”之一。

(二)《尔雅》的贡献

汉代曾把《尔雅》与《论语》、《孟子》、《孝经》等同列入学官,作为士人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书。郭璞在《尔雅序》中说:

夫《尔雅》者,所以通训诂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吟,揔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学览者之潭奥,攡翰者之华苑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莫近于《尔雅》。

这里指出《尔雅》是了解古今词义的参考书,记录古代诗歌吟咏的词语,采集了失传的一些语词,辨别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确实是引导受传者研究百家学说和学习“六艺”的入门书,也是浏览古籍和整理文献的文化宝库。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博览万物时的困惑,增加人们辨认万物的知识。

在汉文帝时候,设置有《尔雅》博士。《尔雅》是古人读经书时的主要参考书,或者说是“五经之故训”,或者说是“以释六艺之旨”,都说明它是传播经学的工具书。同时,《尔雅》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之为中国传播学的萌芽标志,它起着明确符号、阐释概念的作用。而且它实际上还实现着传播符号的语码转换,对后世辞书的编纂起着启导作用。

(三)《尔雅》的体例及其传播思想

《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分类综合词典,成书于战国时期,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可称是这类词典中最早的。古印度《长寿字库》类似我国的《尔雅》,它成书在公元二世纪,比《尔雅》晚了几百年。《尔雅》的收词,除了语文性的词语外,还有不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艺科学的词语,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尔雅》的体例及其传播思想,试看《释天》的内涵。

《释天》以“天”为中心,共叙述了十一个方面的内容,所用语词基本上比较细致,所释词语的涵义均交代得仔细清楚,后来由于时过境迁,这些词或存或废,有增有减,被淘汰或替换掉的也不少。

(1)释“天”。“天”是《尔雅·释天》的中心。“穹、苍苍,天也。”在《尔雅》的时代,人们认为“天形穹隆其色苍苍”。将“天”称为“穹”或者“苍苍”,显示了我们祖先对“天”的原始认识。

(2)释“四时”。“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这是以天色的变化来命名四时。又“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这是以气候的变化来命名四时。“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这又是以作物的生长和农事来命名四时。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春夏秋冬的时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释“岁名”。古代“载”或“岁”都表示“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时代变了,岁名也要改变,《白虎通》说:“所以变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则化也。然则岁名变易,理亦同此。”说明了名随时移的传播规则。《尔雅》又记以“干”和“支”的符号来表示年、月、日的顺序,周而复始。至今我国的农历仍保留着这种传播时间的方法。至于“阏逢、旃蒙、柔兆、强圉”等少数民族词语,反映上古时期民族之间的互动传播。

(4)释“风雨”。各种自然现象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关照,被先人命以不同的名称。“风”竟有十一种不同的称谓:“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焚轮谓之颓风。扶摇谓之飙。风与火为庉。迥风为飘。日出而风为暴。风而雨土为霾。阴而风为曀。”云、雨、雪、雷、雾、虹也都有特定的命名。现在虽然大多数都被废弃,但它们反映了自然概念的传播与上古先民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5)释“祭名”。祭祠对于先民们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人神传播活动。《释天》中,“祭”分四时,在春夏秋冬各有其称,“祭”的内容包括天、地、山、川、星、风等自然物态,还有“师祭”“马祭”,“大祭”“又祭”之分。不同的朝代对“祭”也有不同的称谓,例如“周曰绎,商曰彤,夏曰复胙”。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感知,《尔雅》不仅仅是一部词典,它更蕴涵着深厚广博的原始传统文化。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的古代,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进入农业文明。岁时和自然现象命名之众多,证明农耕民族对自然的依赖和特殊的眷恋,“尊天亲地”的传播思想一直流传至今。“祭名”之多,分类之细,充分传播出上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的信息,以及原始的科学观念。这种“天人合一”的传播观与“天命可畏”的宗教观是如何交融在一起,“执天命而用之”的人生都隐伏于《释天》的名称之中。

二、跨地域传播研究的《方言》

《方言》全名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汉扬雄著。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汉书·扬雄传》载:

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净亡(无)为,少耆(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激名于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扬雄早年爱好辞赋,模仿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等赋,作《长杨赋》、《甘泉赋》;后从儒学,以为“辞赋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是“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在语言学方面,仿《尔雅》体例,而别开途径,创著《方言》。又继《苍颉篇》编成《训纂篇》。扬雄的作品在中国学术史和思想史上具有深刻影响。

扬雄《方言》是我国汉语方言学的,就派一些使者,乘着輶轩车,摇着木铎,到各地农村去采集诗歌、民谣和方言。采集来的资料,由乡送到邑,由邑送到国,最后送呈天子。统治者借此了解风俗民情,达到“不出户牖,尽知天下”的目的。但是秦灭时,这类藏于朝廷秘府的资料,几乎全部散失。至汉又重新开始创导方言的采集,当时蜀郡人严君平“财有千言”,扬雄老师林闾翁孺也有了整理方言的“梗概之法”,扬雄就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汉代方言的调查。《刘歆与扬雄书》说:

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乃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绝代语、童谣、歌戏、欲颇得其最目。……今圣朝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而傜俗;适子云攘意之秋也。

当时扬雄的《方言》尚未完稿,刘歆正在编纂《七略》,想一睹此书,但遭到了扬雄的拒绝。所以后来在依《七略》而成的《汉书·艺文志》和《扬雄传》都没有提到《方言》这本书。

扬雄坚持调查方言27年,终于编成《方言》,但他始终没有拿出来。《方言》是言语传播的工具书,本身也是实践传播的产物。《扬雄答刘歆书》中记载了扬雄采集方言的情况:

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而语言或交错相反,方覆论思,详悉集之,燕(安)其疑。

扬雄还陈述了自己编著《方言》的目的,阐明了“语文功用”的传播思想:

其不劳戎马高车,令人君坐帷幕之中,知绝遐异俗之语,典流于昆嗣,言列于汉籍,诚雄心所绝极,至精之所想遘也。

少而不以行立于乡里,长而不以功显于县官,著训于帝籍,但言辞博览,翰墨为事,诚欲崇而就之,不可以遗,不可以怠。

这两段话,一方面肯定了编写《方言》的传播目的,使失传的民间俗语、方言得以保存,使统治者超越空间的阻隔了解民情民心;另一方面强调了传播的真实性,表明自己不为功名的编写态度,但编写中决不能有遗漏,决不能松懈。扬雄认识到文字传播的力量,因此在语文传播上抱有非常严肃的态度,这一点在他的《法言》里也有所反映。例如他说:

面相之,辞相适,捈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嚍嚍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昏昏,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意思是说:表情相互交流,言辞相互对应,抒发心中的愿望,沟通人与人之间的阻隔,没有什么比得上言语。普遍了解世界上的事情,记载久远的过去,使古代不清楚的事明白起来,把遥远之处渺茫的东西传播过来,没有什么比得上文字。他已经看到了言语与文字的不同的传播功能。

所以扬雄不愿意把自己尚未正式定稿的《方言》轻易示人,不肯给刘歆借阅,道理也在这里。直至汉末这本传世宏篇才流传起来。汉灵帝、汉献帝时,应劭在《汉书集解》里明白引用《方言》,并在《风俗通义》序里详细引用了扬雄《答刘歆书》的原文。

(一)《方言》的内容和体例

今本《方言》,凡13卷,其中卷四释服制,卷五释器物,卷八释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释虫,其他各卷为释语词。扬雄注释,重视活的方言口语为对象,在地域上展开比较,是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著。如:

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卷一)

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吴扬之间谓之猪子,其槛及蓐曰橧。(卷八)

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卷十)

冢,秦晋之间谓之坟,或谓之培,或谓之堬,或谓之埰,或谓之埌,或谓之垄;自关而东谓之丘,小者谓之塿,大者谓之丘,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所以墓谓之墲。(卷十三)它不只是把同义词或近义词排列在一起,用通语注释方俗语,还进一步指出它们的区域变体,反映出语词在汉代发生的变化。有的它还特地注明是方言,或用“通语”、“凡语”表明是共同语。如:

胶、譎,诈也。凉州西南之间曰胶,自关而东西或曰譎,或曰胶。诈,通语也。(卷三)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卷一)注明的地区有时多处并举,说明了该词语的传播范围,在语言系统上存在某种共同点。《方言》中所列举的地名,以秦晋为最,可能“秦晋”方言是当时汉代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二)《方言》的传播意义

同类推荐
  • 精典教育-童年的秘密

    精典教育-童年的秘密

    本书揭示了儿童成长的秘密,论述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表现。作者蒙台梭利揭示了儿童的心理发展,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教育理念。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智力、运动、工作、节奏、行走、秩序感等方面的发展都有敏感期。
  •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本书介绍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台州、绍兴、嘉兴、湖州、衢州、丽水、舟山和义乌12个科研兴校的城市。
  •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实践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主要运用哲学思辨方法,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体、目的、内容、资源开发、管理、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在课程本体方面,着重阐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及“何以存在”,并按照思维结构与系统演化规律,围绕“知识”“能力”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体论发展的逻辑体系。在课程目的方面,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的合理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确定找到了理论依据。在课程内容上,阐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及原则,探讨了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内容整合的主要策略。
  • 红色同心

    红色同心

    本书设了“聚焦西征”、“西征文献”、“往事回顾”、“人物春秋”、“艺文论坛”、“历史遗存”等栏目。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用科技制造出来的试管婴儿,是一个我们现实意义中的人?还是只是一个实验品?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这种是人非人的身份,难以融进社会的自然人的关系网里。为此,他(它?)进入了网络游戏,这个无法知道对面的角色是人,还是其它生命的网络世界。
  • 劫气纵横

    劫气纵横

    都市白领林羽无意之间被一颗小黑珠带着穿越了!当他发现他的小黑珠可以吸收劫气之时。他崛起了!广积粮、缓称王!喂,那谁,再放点劫气!林羽坐在九霄大比的首席评委席上说:“当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太低调了!”
  • 倔丫头的青春时代

    倔丫头的青春时代

    这本书主要写了女主角夏兮的校园时光,有明媚,有泪水,有欢笑,亦有忧伤。
  • 杀了我之罪爱

    杀了我之罪爱

    本以为生活早就如一滩死水,活着与死亡,对她来说本无差别,可他的出现,到底还是惊起了波浪,可是带来的不是阳光,却是无尽的黑暗。“我不知道站在我面前的是令人发指的杀人犯,还是冷漠的尹浩?可终究是我的爱人。”本文男主性情冷漠,女主性情淡漠如水。虐心。
  • 横扫疆场

    横扫疆场

    他本只是个爱好考古的学生,在一次旅游中被选中穿越到了异世,命运安排了他不一样的身份,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这原本弱肉强食的世界,且看他如何统一大陆,了解事情背后的真想。他指挥千军,横扫疆场。在政,他整治吏治,诛杀逆臣,还以百姓安居乐业,盛世太平。[交流讨论群:101810557】
  • 云起何时

    云起何时

    九年前的一场意外夺走了她所爱那个男人的生命,此后九年,她提起了精神,努力微笑,却始终浑浑噩噩......在朋友们的促成下,她再次见到儿时的玩伴,也是她所爱的男人的弟弟,那个不停招惹她,却在发生意外后恨上她而离去的男人,他是否能带她走出心中的围城?
  • 精通兽语:绝色法医大小姐

    精通兽语:绝色法医大小姐

    明明是在停尸房,在睁眼这是穿越了……?老鼠:这是牢房……蚊子:你是花痴大小姐……蟑螂:你为了男人……萧蓝:尼玛,还能不能一起玩耍了!
  • 无限的羁绊

    无限的羁绊

    张诺,一个少年,在无意间穿越到无限恐怖的世界,他该怎样在这个充满恐怖和死亡的世界生存下去呢!?小弟第一次写小说,文笔不好之处,请多多见谅。看过无限恐怖,也看过很多无限流同人,但总有很多不太满意的地方,之后因为想写,所以就写了,此书就诞生了。本人平常要上学,還有其他事要做,所以本书更新可能极不稳定,所以还请见谅。
  • 英雄联盟之剑圣传奇

    英雄联盟之剑圣传奇

    富家少年穿越异界,将掀起怎样的风波...一大波未知魔法武功袭来,没见过鲜血厮杀的少年将如何造就传奇生涯..一圈爱恨情仇笼罩,还是处男的少年将如何恩怨弃舍...“她只是帮我送吃的而已啊,为什么,为什么啊!为什么不放过她!啊....”“还有谁!”“我就是这样跳呀,你咬我?”“对不起有用的话,我要剑有什么用!”“是你.....好久不见!”敬请关注作家小E为大家精心谱写的呕血之作
  • 煮酒论仙

    煮酒论仙

    英雄,是一种为了所谓荣耀,谄媚猩血的,白痴生物。地狱,是一块为了所谓审判,沉溺虐杀的,极乐净土。传说,是一段为了所谓颂唱,放肆宣扬的,荒诞故事。青梅煮酒,谈尸论仙,为了这场吞食的盛宴,我已烹饪好了糜烂的公主,你,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