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4500000174

第174章 百家公案(25)

将近半年,宋仁宗于五台山行香。回驾后东京阴雨不开,四下弥漫,不辨东南西北。仁宗问于文武:“东京城因何自朕烧香回宫之后,连日阴云,主甚吉凶?”王丞相出班奏云:“阴云乃怨郁之气,不主甚么吉凶。臣闻得近年狱内处决,多有冤枉,死不明者,怨抑之气不散,上干天意,故有是应。往年陛下每欲作斋醮,正为此也。多因边庭未靖,此斋醮歇,二年未建。今冬又该审决各郡州之囚,乞陛下广施仁德,委任得能官,再加审实,直待刑正罪当,然后决之。若可赦者,即从开之,则阴雨自散,日月开明矣。”仁宗允其奏,即降旨着开封府包大尹,先审东京罪人,而后巡审各郡。旨既下,包拯承上命开封府衙门,审问该就刑律案卷,正及张汉一款,便唤张犯厅前问之。张汉抱悲哭诉前情诬枉之事。拯疑:当日彼夫寻觅其妇,首级未有,待过数日,都官寻取,便能得此,事有可疑。令散枷张汉于狱中。遂唤公牌张龙、薛霸吩咐道:“尔二人前往南街头寻个卜卦人来,有事商议。”二人领命,径出府衙,行过南街,没寻个卜卦术士处。及问得人来,乃教之云:“此去北津桥有张术士在那里推卜,可寻他去。”二人直来北津桥,果见一老翁铺下纸张,正待人来买卜。薛近前揖云:“开封府包公有请,烦托就行。”张术士闻知是包府之命,不敢推阻,就收拾起招子,随二公人来衙拜见于拯。拯问:“尔名是张术士否?”张答云:“衰老便是。”拯云:“令尔代推占一事,虔诚祷之。”张云:“大人占何事?敢问主意?”拯云:“尔只管推占,主意在我自心。”张正不知何故,只得依仪祷祝,占的是“天道遁”卦,报与拯道:“大人占得此卦,遁者,匿也,是问个阴幽之事。”拯道笑云:“卦辞如何道?”张云:“卦辞意义深远难明,老爷自测之。”拯玩其辞云:

卦遇天山遁,此义由君问。

聿姓走东边,糠口米休论。

拯看罢卜辞,沉吟半晌,正不知如何解说,便令取官米一斗给赏张术士而去。唤过六曹吏司并公差,问之云:“本处有糠口地名否?”众人皆答无此地名。

拯退入后堂,秉烛而坐,思忖其事,忽然悟来,乃道:“得占辞之义矣。”次日升堂,唤张、薛二公牌,拘得张之邻萧某来到,密吩咐:“汝带二公人前到建康地方旅邸之间,限五日要缉访张家事情来报。”萧某以事干系情重,难以缉访,虑有违限之罪,欲待推辞,见拯有怒色,只得随二公牌离府衙,一路访问张家杀死情由。事已过多时,那里访得出,根究二日,并无下落。萧某与薛、张进退无计,正行来建康旅邸,炊饷午,店里面先有两客商,领着一个年少妇人在灶前炊火造饭。二商困倦,随身卧于床上。萧某瞧视那妇人,曾似面熟。妇人见萧某亦觉相识。

二人顿视良久,颇悟:“此妇人的似张迟娘子周氏。连年说被张弟杀死,今系于狱未决,包公正我等访是事,缘何尔在这里?莫非天下妇人,貌有相类者耶?”忖道未罢,适那妇人颜色戚戚,近前见萧问道:“长者从那里来?”萧某答云:“我萍乡人氏,姓萧者便是。”妇人闻说是其夫同乡,便问:“长者所居曾识张迟否?”萧某大惊:“好似张邻里周娘子,委的是乎?”周氏汪然泪下云:“妾正是张迟妻也。”萧某乃道:“知张汉为尔诬服系狱之故否?”周氏泣曰:“冤哉!当被张叔先抱孩儿回去,妾坐于林中候之,忽遇二客商挑着箬笼上山来,见妾独自于此,四顾无人,即拔出利刃,胁取我所穿衣服并鞋。妾怀惧,没奈何遂脱下衣服并鞋与那二客商,遂于笼中唤出一妇人,将妾衣并鞋令那妇人穿着,断取其头致笼中,抛其尸于林里,拿我入笼中,负担以行,遍处乞觅钱钞,受苦万端。今遇乡里,恰如青天开眼,望垂怜悯,报知吾夫即来救妾矣。”言罢,悲咽不止。

萧某听罢,乃道:“目今包衙,正因张汉狱事不明,特差人领公牌来此缉访,不想相遇,正乃千载之机,待说与牌公知之,便送娘子回去矣。”周氏收泪进入里面,安顿那二客商。萧某来见薛、张二公牌,午饭正熟,萧某云:“可速食,张家之事今有下落。”二公牌问其故,萧某以前情说与二人知之。

张、薛二人午饭罢,抢入店里。正值二客与周氏亦在食饭。二公牌近前喝云:“包府有牌来拘你,可速前去。”二客听说一声包府,神魂惊散,动走不得,即被二公牌绑缚了。带妇人直回府衙,报知于拯。拯不胜之喜,即唤张迟来认。迟到衙会见其妻,相抱而哭,拯再审周氏口词,周氏逐一告明前事。二客商不能抵讳,招认款服。拯命取长枷监收狱中,叠成案卷。

拯以张汉之枉明白,再勘问都官得妇人首级献官情由。都官不能隐,亦招供出,难以回报,特开他人坟墓,断死妇尸首献官。拯审实,一干犯罪监候,具疏奏达朝廷。

不数日,仁宗旨下:二客谋杀惨酷,即问处死;原问狱官曹都宪并吏司决断不明,诬服冤枉,皆罢职为民;给客商资帛赏赐邻人萧某;释放张汉;周氏仍归夫家;周立问诬执之罪,决配远方;都官盗开他人棺斩妇人头,亦该处死。

拯依拟判讫,张汉之冤方雪。而疑难之狱一旦决矣,当彼吏曹于暇日叩问包拯:“缘何占卜,而知于建康旅邸得遇谋人者?”拯云:“阴阳之数,报应不差。当卜占之时,得卦辞未明其义,及再三思之,方解得其辞。前二句乃是助语,第三句云:‘聿姓走东边’,天下岂有姓‘聿’者,犹言‘聿’字加一‘走’之,却不是个‘建’字!‘糠口米休论’,必谓‘糠口’是着地名,及问之,又谓无此地名,想来‘糠’字去了‘米’,是个单‘康’字。离城九十里有建康驿名,且建康是往来冲要处所,客商并集,我亦疑此妇莫非是被客商带走,故令彼邻里有相识者往访之,当有下落,果不出吾所料矣。”

吏胥深服其论,皆仰包公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矣。

§§§第六十九回 旋风鬼来证冤枉

断云:

贞节诉冤夫枉死,包公鞠断动神明。

旋风且入空窑内,律决黄宽正典刑。

话说广州肇庆府城,陈、邵二姓最为盛族。陈长者有子名龙,邵秀有子名厚郎。陈龙聪俊而家贫,厚郎奸滑而富实。二人幼年同窗读书,皆未议婚。城东刘胜原是宦族,有女惇娘,容貌端庄,温柔敦重,父爱之,常教女讲《古今烈妇传》,惇娘明敏,一闻父说便晓大意。年方十五,诗词歌赋述之,脍炙人口,所以远近争欲求聘。一日,其父与族兄商议云:“惇娘年已及笄,来议亲者无数,我欲择一佳婿,不论其人贫富,只未知谁可以许否?”兄答云:“古人择姻惟取婿之贤行,不以富贵论也。在城闻得那陈长者有子名龙,人物轩昂,勤学诗书。虽则目前家寒,谅此人久后必当发达。贤弟不嫌,我愿为媒,作成这段姻缘。”胜云:“是人吾亦闻知,待回归,与女议之。若其欢允,再无疑矣。”即辞兄回家,见妻张氏说将惇娘嫁陈某之事,张氏答云:“此事由尔主张,不必问我。”胜云:“尔可将此意密道惇娘,试其意向如何?”及母遇暇,以适陈子之事道知,惇娘亦闻其人,虽则面不敢许,而心深慕之矣。未过一月,邵宅命里妪来刘家议亲。刘胜之心,只向陈某家,推托小女尚幼,待来年议之未迟。里妪去后,刘胜密遣族兄往陈家通意。陈长者贫,遂不敢应承。刘某道:“吾弟以令郎才俊轩昂,故愿以女适从,贫富非所论也。但肯许允,即择日过门。”陈长者再不推阻,遂应命许婚。刘某归达其弟,言陈长者愿与其子毕姻之事。胜大喜,唤着裁缝,即为陈龙做好新衣服数件,只待择取吉日送女惇娘过门。

是时,邵某听说刘家之女许配陈子,深怀其恨,道:“我先令里妪议亲,故推女未年长,却便许适陈家,此耻不忿,必寻个事陷之。”次日来见其友董先,说与:“刘胜太欺人。其女我往议亲,却推阻不允,今反适与陈家之子为婿。此耻何堪?特来与贤契商议,要寻个事害他,须教我个机会,久不负忘。”董先听罢,笑道:“足下岂不闻谚语有云:‘一家有女百家求。’彼既有心向陈家,将女儿许嫁便罢。君乃富足之家,令郎岂怕没有好姻缘,苦要与人结仇乎?”邵某不悦,乃云:“往日与贤弟相知,观今之言是有违矣。务必教我一个计策,不然吾即请教他人。”董某没奈何,只得说与:“陈家原是辽东卫军,久失在伍,若是发配,正应陈长者之子当行,除究此事,则能违其愿,使不行成婚矣。”邵秀大喜,即辞董某而去,次日,具状于本司,首告陈某逃军之由。官府审理其事,册籍已除军名,无所根勘,将停其讼。邵秀家富有钱,上下买嘱吏胥攒成,有司反复原籍验之,果是逃军,乃拘陈某证审。陈之父子不能辩理,当发配充卫,正应陈龙该行。军批已出,父子相抱而泣。龙曰:“遭值不幸,家贫亲老,况儿又有远役此去,惟虑父母无依,放心不下。”长者云:“虽则我年衰迈,亲戚尚有,旦暮必来看顾;只尔命薄,未完刘家之亲,不知此去还有相会日否?”龙曰:“儿访得来,正因此亲事致恨于仇家,受这大祸,亲事尚敢望哉!”父子叹气一宵。次日,龙之亲戚闻得,都来赠行。龙以亲老嘱托众人,径辞而别。有诗为证:

夜半鸡声促晓行,家贫亲老怎堪行。

长安道上依稀柳,多少离人恨不平。

比及刘家得知陈某遭配之事,而抑所望,嗟吁不已。惇娘于闺中知之,心如刀割,恨不及见陈郎一面。每对菱花,幽情别恨,难以语人。因书红笺数首以自怨。诗云:

其一:

牡丹红靓海棠红,妾在深闺子役东。

国色天香谁是主,教人错恨五更风。

其二:

许君窗下结姻缘,回首东风倍惘然。

已被赤绳先系定,谁知空负一红笺。

其三:

好事缘何苦不全,君受奇祸妾忧煎。

玉萧已负生前约,金镜偏数别处圆。

次年春,城里大疫,刘女父母双亡,费用已尽,家业消乏,房屋亦转卖他人。悼娘孤苦无依,投赖父娣姑家居住。姑怜念之,爱如己生。尝有人来其家与惇娘议亲,姑未知其意向,因以言试云:“尔之父母已丧,身无所倚,先许陈氏之子,今从军远方,音耗不通,未知是生是死,当绝念矣。况汝青年,何不凭我再嫁一郎君,以图终身之计,岂不胜独守空房,寂寞岁月者乎?”惇娘听罢,泣谓姑云:“我听得来,陈郎遭祸,本为我身上起。使女儿再嫁他人,是背之不义。姑若怜我,女儿甘守姑家,以待陈郎之转。遇有不幸,遂结来世姻缘,如再许他适,宁就死路,决不相从矣。”姑见其贞烈,再不说及此事。自是惇娘于姑家,谨慎紧密守着闺门,不遇姑所唤,半迹不出厅堂,人亦少见面。

是年十月,海寇作乱,大兵临城,各家避难迁徙,惇娘与姑亦逃难于远方。明年海寇宁息,民乃复业。比及惇娘与姑回时,室厅被寇烧毁。荒残不堪居住,二人就租平阳驿傍房舍安下。未一月,适有官家子黄宽骑马行过驿前,正值惇娘在灶边吹火。宽见其容貌秀丽,便问左右居人,是谁家之女。有人识者,近前告以城里刘某之女,遭乱寄居于此。宽知其故,次日令人来议亲。惇娘不允。宽以官势压之,务要强婚,来议者不息。其姑惊惧,谓惇娘云:“彼父为官,势力又大,若不许嫁,如何能够在此停泊。”惇娘云:“彼要强婚,儿有死而已。眼前姑且许他待过六十日,父母孝服完满,便议过门。须缓缓退之。”姑依其言,直对来议者说知。议亲人回报于宽,宽喜道:“便等六十日何妨。”遂停其事。

忽一日,有三个军家,行到驿中歇下,二军人炊饮,一军人倚驿栏而坐。适惇娘见之,入谓姑云:“驿中有军来到,姑试问之从那处来,若是陈郎所在,亦随访个消息。”姑即出,向军人问云:“尔等是何卫来此?”一军应云:“从辽东卫来,要赴信州投文书。”姑听说声道着辽东,便问:“辽东卫有陈某尔识之否?”陈某听罢,即向前揖云:“妈妈何以识着陈某?”姑云:“陈某是妾侄女之夫,曾许嫁于他,未毕婚而别,故识之矣。”陈某云:“今令侄女适人否?”姑云:“专待陈郎回来,不肯嫁人。”陈某忽汪然泪下,云:“要见陈某,我便是也。”姑大惊,即引入与惇娘道知。惇娘不信,出见问其当初事情,陈某将前事说了一遍,方信是真,二人相抱而哭。二军伙问其故,自相喜曰:“此千里之缘,岂偶然哉!我二人带来盘缠若干,即备筵席,与陈某今宵毕礼。”于是整顿杯盘。二军待之舍外,陈某、惇娘并姑三人饮于舍里。酒阑人散,陈龙与惇娘进入房中,解衣就寝,诉其衷情,不胜凄楚。次日,二军伙谓陈某云:“君初毕婚不可轻离,待我二人自去投文书,回来相邀,与娘子同赴辽东,永谐鱼水之欢。”言罢径去。于是陈某留止舍中。与惇娘相亲才二十日,黄宽知觉陈某回来,恐他亲事不成,即遣仆从到舍中捉至其家,以其逃军,遂杖杀之,密令将尸身藏于瓦窑中。次日,令人来逼惇娘过门。娘忧虑无地,及闻其夫被宽所害,就于房中自隘。姑见而救之,云:“想陈某与尔只有这几日姻缘,今既死矣,当绝念,嫁与黄公子便了,何用自苦如此。”惇娘云:“女儿务要报夫之冤,与他同死,宁肯再嫁仇人乎?”其姑苦劝不从。正没奈何,忽驿卒报开封府包大尹委任本府之职,今晚来到,准备迎接。惇娘闻之,拱手谢天云:“吾夫之冤可雪矣!”即具状迎包公马头陈告。包带进府衙,审实惇娘口词。惇娘悲哭,将前事逐一诉知。拯即差公牌拘黄宽到衙根勘。黄宽力争不肯招认。拯思道:“既谋死人,须得尸首验之,彼方肯服;若失此对证,怎得明白?”正迟疑间,忽案前一阵狂风过处,那阵风好古怪。正是:

拔木飞砂神鬼哭,冤魂灵气逐将来。

拯见风起得怪异,遂喝声道:“若是冤枉,可随公牌而去。”道罢,那阵风从拯之座前复绕三匝。有值堂公牌张龙、赵虎,即随风出城二十里,直旋入瓦窑里而没。张龙、赵虎进窑中看时,见芦草遮着一男子尸身,面色尚未变。乃回报于拯。拯命人抬得入衙来,令惇娘认之。惇娘一见是其夫尸身,抱而痛哭。及验身上伤痕,乃是当日被黄宽不停打死之伤。拯再勘问,黄宽不能隐,遂招服焉。拯叠成文案,问宽偿命,追钱埋殡,着惇娘交领;复根究出邵秀买嘱吏胥陷害之情,决配远方充军;惇娘令亲人收管,每月官给库钱若干赡养。拯初任本府,判讫此事,得其明决,肇庆百姓,无不仰敬,称以为神。

§§§第七十回 枷判官监令证冤

断云:

疑狱连年能决断,包公明鉴鬼神钦。

秋毫万里浮云净,一念真同天地心。

同类推荐
  • 脸色

    脸色

    小说以机关传达室守门人为视点,通过机关人形形色色的脸色,窥视谁得意走红,谁失宠去势,别有一番意味。如果要多此一举给《脸色》定一个什么调子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世情小说,其中除了官场人事外,还有一些篇什是关于世俗人情的。
  • 2009年中国悬疑文学精选

    2009年中国悬疑文学精选

    本书是“2009年选系列丛书”的悬疑文学作品选,精选了2009年度最优秀的悬疑文学作品,尽显年度悬疑文学写作之盛景与实绩,入选作者广泛,作品主题内容丰富,风格与手法多样,全书包括了生死翡翠湖、方圆、迟到的复仇、多重加密、聊斋会、我这样的人、一线危机、香芙街的蛋糕店等16篇。
  • 白日做梦

    白日做梦

    《白日做梦》,书如其名。读这本书的时候不需要去费力计较虚构几分,真实与否,如同酣睡美梦中只顾着甜蜜回味,余音绕梁,我们不必为醒来后的怅然若失负责。 新一批的青年作家锐意进取,灵感缤纷,这一本小小的书却蕴含了多位思想狂人的头脑风暴。设定千奇百怪,无所不用其极,故事情节又涵盖了太多我们熟悉而又逐渐陌生的内容,触及到了人内心最柔软的痛处……这本书中的故事大都不可考,也无所谓真实性,但却不自觉地因为情感、人性的设计而令人不自觉得动心。
  • 让男人乖乖听话:女王进化论

    让男人乖乖听话:女王进化论

    她,是有名的律师,黑色紧身西装,一步裙下双腿修长,外套一件米色双排扣军装式风衣。记住,请叫她女王,这个称号非她莫属。女王是怎么炼成的?普通女生要经历懵懂初开——少女梦幻——惨遭欺骗——自欺欺人——恍然大悟——发愤图强——自我升华直到最后到达终点。感情,今天是虚幻的人间,明天是地狱,后天可能会是天堂。但是大部分人死在明天。什么?你问我怎么才能到达天堂?眉毛挑一挑,很简单啊。变成女王就可以!
  • 岔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岔路(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一个神秘的男人,用三个晚上的时间给“我”讲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跟“我”的生活几乎是重叠的,只是在一个关键的岔路处,神秘的男人选择了一往无前,而“我”选择了妥协和退让。何者更好,似乎没人能说得清。一个关于选择和命运的故事。爱读书,爱幻想的一个准毕业生。
热门推荐
  • 小魔神的异界之旅

    小魔神的异界之旅

    本想穿梭到地球,却意外到了这是一个以丑为美的异界大陆,这怎么能忍?先把沧澜大陆的三观摆正了再说。
  • 谁主宰沉浮

    谁主宰沉浮

    少年李饱,家贫,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他的前程去献宝,结果被砍掉双脚,悲惨死去。李饱被迫背乡离井,从此踏上一条传奇征程。纵然我命贱如草,我也有我的骄傲,誓与命运抗争到老!执剑在手,霸业宏图,笑问苍天,谁主沉浮?
  • 探索未知丛书-祖国在我心中(二)

    探索未知丛书-祖国在我心中(二)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九天御剑

    九天御剑

    腰跨阴阳酒葫芦,手持三尺青峰;醉酒当歌,横天笑过;不爱江山,红颜陪伴;剑御九天,天地无极;我心向逍遥!
  • 吴世勋之遇见你

    吴世勋之遇见你

    原谅我现在才明白—by邹木倾只要你开心就好—by吴世勋对不起,我没有拒绝你并不代表我喜欢你—by边伯贤
  • 风中浅笑

    风中浅笑

    喜欢他七年,她没有勇气告白,因为她知道他喜欢的人不是她,跟他告白,可能连朋友都会做不成。对她来说,只要永远在他身边就好,只要他高兴她就高兴。可是,喜欢他七年了,只是甘心做朋友?拂言:亦博哥,如果手术失败了,你不要为我难过。请你记得曾经有一个女生,傻傻的爱了你七年。每个季节都有风,每个月都有风,每天都有风,哪怕是一阵小小的微风;请你记得,在风吹来的时候,有一个叫拂言的人在对你笑,她是那阵风,她在对你笑。亦博:老天,如果你听到我的声音,请你保佑她平安无事好吗?她还只是一个23岁的的女生,她不该承受这么多,她未来的路还很长。如果可以,我愿意拿我的命跟她交换……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穹空之上

    穹空之上

    那一天,天上“裂”开了一个口子,然后,这个世界开始变得不一样了起来。一种被成为恶魔的生物,从那个地方涌了出来。科学家将那个口子称为“星门”,但是,人们却更愿意将其称为恶魔之眼。然后,在几十年以后,月球基地的实验体GX201从联邦实验室的废墟走了出来……
  • 给人类的恩赐(自然瞭望书坊)

    给人类的恩赐(自然瞭望书坊)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大自然美丽而神奇,无论是广阔的天空,还是浩瀚的海洋,无论是遥远的地球两极,还足近在身边熟悉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现代科学努力探索却又无法清楚解释的未知事物和神秘现象。这些扑朔迷离的谜团既令人惊奇,又引人深思,勾起人们探索的兴致。
  • 潜书

    潜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