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3800000032

第32章 尼克松对华政策的终结(4)

在台湾问题上,基辛格一方面说美国在严格按照《上海公报》所提出的原则行事,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难度最大的问题。基辛格告诉周恩来,美国计划从台湾撤出两个幻影战斗机中队。周恩来问,为什么美国国务院最近又批准了台湾在美国设立新的“领事馆”,美国还决定帮助台湾建立飞机制造厂。基辛格辩解说,这些工厂只能生产短程飞机,而台湾在美国设立更多的地方性的办事机构,“反映出他们在美国地位的下降,而不是增加”。他的这番辩解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但周恩来也没有迫使他要尽快解决台湾问题。毛泽东的立场也是如此,一方面,他们坚持,只有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才有可能解决中美建交的问题。对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毛泽东说,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他不相信可以得到和平解决。但在另一方面,毛泽东也重申,“我们可以在一段时期里不要台湾,再等一百年也没关系”。他还说,那取决于美国,“我们不想催你们,如果你们觉得需要,我们可以做;如果你们觉得现在还不能做,那我们也可以把它推迟”。

3.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上,基辛格说,美国寻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困难在于“因为与我们国内事务相关联的各种原因,我们不能立即断绝与台湾的关系”。基辛格告诉毛泽东,既然联络处已经很好地表明中美关系“现在各方面都已正常”,美国和中国可以为建交“寻找一种方式”。实际上,基辛格是在试图超越日本模式,或试探能否就此保持现状,尽管他也告诉毛泽东和周恩来,美国将在1976年以前或在1976年内,按照日本与中国建交的模式,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基辛格还说,如果能找到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美国准备更快地与中国建交。在这个问题上,周恩来反问基辛格,既然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的主张,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认为什么是灵活的方式呢?基辛格回答说他还没有一个好的想法。而毛泽东强调,最终的中美建交意味着“像日本那样的”。不过他同时也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总的国际形势的问题才是重要问题”①。

①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Kissinger and Zhou Enlai,November 11 and 12,1973;Memorandum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Kissinger and Mao Zedong,November 12,1973,Files Secretary,Conversation in Peking,Box 372,Winston Lord Papers.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问题以外,中国领导人也对美国国会就“水门事件”对尼克松的攻击表示关切。毛泽东说他对“荒谬的”“水门事件”造成的局面感到很不高兴。他后来还对到访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说,让他给尼克松提一个建议,帮助他摆脱“水门事件”①。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到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时,也告诉基辛格,他认为“水门事件”“真是不可理解的”,并感到不快②。毫无疑问,中国领导人主要是担心“水门事件”会影响到尼克松答应的在1976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当然,在当时,中国领导人也很难理解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下,总统会受到如此攻击而自身难保。

总之,基辛格的此次访华,没有使中美关系正常化取得进展,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美、苏、中三国战略中的地位,在基辛格访华结束时,中、美也顺利签署了《联合公报》,双方重申,坚持《上海公报》中提出的各项原则,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应当在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在不使用武力的情况下解决。中国方面再次申明,中美关系正常化只能在确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下进行。基辛格对此次访华感到满意。在给尼克松的报告中,他说他与毛泽东的会见是“十分实际的、友好的和广泛的”,没有出现不寻常的信号,他所受到的接待也跟从前一样友好。他与中国领导人的讨论表明,中美之间在战略观点上的“认同在加深”③。但是,这次访问没有促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之后各种预料中的和意料之外的因素,使这个问题更为复杂。

①《毛泽东外交文稿》,第456页。

②Burr,Kissin er Trans,p. 278.

③Telegram,Henry Kissinger to President Nixon,November 12 and 16,1973,Box 40,HAK Files-Trip Files,NSC Files,Nixon Presidential Materials.

三、“水门事件”与尼克松政府的终结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他曾告诉中国领导人,他将在他的第二任期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基辛格也表示,在尼克松第二任期的前两年,美国将撤出所有驻台湾的美军,在后两年,具体来说是在1976年,按照日本与中国建交的模式,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然而,1973年以后,中美关系出现了停滞。在后来写给福特总统的报告中,基辛格认为在1973—1974年间,中国对美国“疏远”了,这是因为毛泽东的政策面临国内的压力①。

进入1974年以后,直到尼克松辞职下台为止,中美关系再也没有任何新的进展,这是由几种原因共同造成的。而“水门事件”无疑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972年6月,在尼克松争取获得连任总统的几个月前,有5个人因闯入设在水门饭店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而被捕。他们被查出与尼克松的竞选班子有关系,尼克松本人很快卷入这一丑闻。参议院举行了325小时的电视转播的“水门事件”听证会,其中有1/5是约翰·迪安指责尼克松掩盖事件的证词。白宫的秘密录音系统也被公之于众。1973年10月,尼克松解雇了负责调查“水门事件”的阿奇博尔德·考克斯,并导致司法部长埃利奥特. L.理查森辞职,因为他拒绝执行尼克松发出的解雇考克斯的命令。当尼克松深深陷于“水门事件”时,他无法顾及对华政策。直到1974年4月,虽然基辛格也与中国政府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尼克松政府没有准备考虑下一步的对华政策②。当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被迫辞职时,他所承诺的在他的第二任期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就成了泡影。虽然基辛格强调,无论是谁掌权,美国政府和两党都支持对华政策的连续性———尼克松也希望继任总统职位的福特能够保持他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能够继续下去,但是,福特上台后有他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没有“水门事件”和尼克松的辞职,在1976年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完全有可能的。首先,在尼克松的第一任期,他的外交政策和部分国内政策都取得了成功:与苏联达成了战略武器协定,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突破,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与美国的盟国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以及国内经济的好转。这一切都极大地加强了尼克松的政治基础,使他在第二任期能够更加有所作为。

①Burr,Kissin er Trans,p. 206.

②Arthur Hummel and Winston Lord to Kissinger,April 22,1974,File Bilateral PRC Officials,Box 371,Winston Lord Papers.

其次,尼克松在1972年11月的总统选举中击败了民主党的候选人麦戈文,获得连任。在提名尼克松为这一次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时,共和党提出的口号是“再来四年”,表明尼克松竞选是以他前一个四年所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以对苏、对华政策以及结束越南战争为号召,并谴责麦戈文的“新孤立主义”而获胜的。尼克松在这次选举中取得了美国选举史上选票差距最大的胜利,这也给了尼克松政府极大的信心,在下一任期放手处理国内、国际事务。而由于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只能任两届,尼克松不用再顾虑选票,因而会更少羁绊,更胆大作为。所以,如果没有“水门事件”,尼克松应该可以在对华政策上再前进一步。

再次,在1973年5月30日尼克松会见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官员时曾表示,他有兴趣在下一年春天适当的时候,重访中国。同一天,他在接见中国新闻代表团时再次表达了这个愿望。中国方面也通过黄镇向尼克松转达,毛泽东、周恩来欢迎他“在适当的时候”再次访华。并且在6月4日,尼克松“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邀请。所以,即使没有周恩来访美作为先决条件,尼克松也可能会再次访华,而且,必将会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进展。从中国方面的观点和尼克松的意向来看,那就是实现中美建交。

最后,尼克松的性格是为了达到目的,敢于冒险。而他在第二任期内,在对华政策上要冒的风险,比第一任期时要小得多。尼克松一直希望能成为一个以外交成就卓著而留下美名的总统,所以,如果没有“水门事件”,他很可能在1976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因为1976年既是他总统生涯的最后一年,也是美国独立200周年,以尼克松的性格,他很可能把中美建交作为他总统生涯的壮丽结尾和献给美国独立200周年的贺礼。可惜“水门事件”不能让他如愿以偿。

当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停滞不前时,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受到影响。从1972年春开始,中国允许美国人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半年一次的广交会是当时外国工商人士接触中国市场最主要的途径。而这个时候,美国也放松了对中国出口技术的限制,把中国从完全禁运的Z类,提升到与苏联同级的Y类,并且,在逐项审核的项目中,也开始批准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口一些尚不准许出口到苏联的设备,包括转播尼克松访华的卫星地面站设备,用于中国民航的小型的波音707飞机和比较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等①。

1973年,希望从密切的中美关系中得到好处的一批有兴趣拓展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组成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致力于为美国商界提供中国的商业信息,并游说两国政府,改进投资经商的环境。从这时起,中美之间的经济联系稳步发展。双边贸易从1971年的500万美元,增长到1972年的9 000万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购买了大批美国小麦和其他农产品。之后的两年里,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972年的近10倍,在1973年达到8亿美元,1974年达9亿美元,因为这时中国开始购买美国的机器设备、工业制品,如波音飞机、化肥厂设备、石油产品和钻探设备等,同时也继续购买美国的农产品。在70年代初期的中美贸易中,美国获得较大出超,一个原因是美国较少从中国进口,而中国向美国购买了大量的商品。而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中,有3/4是农产品,而且都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因为当时中国在“深挖洞、广积粮”,准备打仗的思想指导下,需要较多的粮食储备。而随着中国“文化大革命”势头的减弱,农业生产得到逐渐恢复,以及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下降之后,美国对中国的出超减少了。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并没有完全消除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中国也没有迅速增加它的出口。所以,这个时期的中美贸易,不是“商业意义的”,而是“为双方的政治关系所需要而建立起的一种关系”②。到1974年上半年,关于双方的冻结资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许多交流项目都是半官方的,只有民间的文化和科学方面的接触在继续进行。如所罗门指出的,中美关系在最高层面没有衰退,但在操作层面已经冷淡了①。

①Harry Harding,A Fra ile Relati0nship: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Since 1972(Washington D. C.:The Bookings Institution,1992),pp.54 -55.

②Telegram,Bruce to Kissinger,October 6,1973;Lord to Kissinger,October 11,1973.

四、影响中美关系的其他因素

中美关系的停滞带来严重后果:一是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二是损害了两国彼此间的信任;三是使中美关系发展的进程延缓了几年。当然,除了“水门事件”这一客观原因以外,尼克松对华政策呈现出的复杂性,还有其深层的原因,那就是,脆弱的基础经不起风吹雨打。

①Richard H. Solomon to Kissinger,April 12,1974,File Bilateral PRC Officials,Box 371,Winston Lord Papers.

②Burr,Kissin er Trans,p. 42.

③Ross,Ne 0tiatin C00perati0n,pp. 50 -51.

第一,中美之间在彼此隔绝与敌对20多年后重新交往,面临的是很多预想得到和预想不到的问题,彼此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和信任,导致中美关系只能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尼克松政府从来没有对华政策方面的具体计划,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在他访问中国前,尼克松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1971年11月尼克松在会见法国总统蓬皮杜时也说,他主要是从长远来看待中美关系,不认为他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见会对台湾问题或其他问题产生立即的影响,并认为他的访华只是“一个漫长过程”的开始②。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权教育研究

    中国人权教育研究

    在本书中,作者阐释了人权教育的内涵、基本理念以及人权教育与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的关系,回顾了我国人权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人权教育兴起的国内外社会背景,总结了我国人权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人权教育的内容、原则和实践创新等问题。
  •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关于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特征、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等等。
  • 第三条道路(第3卷)

    第三条道路(第3卷)

    本书从阐发“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体系入手,重点研究马尔库塞的马克思观、社会发展观和意识形态批判观,着重分析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及其技术意识形态观,进而对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的第三条道路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和批判之批判。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热门推荐
  • 自尊自爱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自尊自爱的故事(崇尚品德的故事)

    美德是“1”,任何名誉、财富等都是“0”,只有写好了前面的“1”,后面才可以有无数个“0”,否则一切都只是“0”。植根于爱的土壤,吸取古今中外伟大先贤的美德智慧,致力于帮助父母、老师和儿童,为中国培育有品格的下一代而努力。
  • 绮罗诡谈

    绮罗诡谈

    这是一部发生在和尚身上的灵异奇幻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 超级感应

    超级感应

    自小失去双亲,由伯父伯母养大的刘明很倒霉,不仅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失恋,还很坑爹地遇上一起车祸,一起改变他人生的车祸。不过他也因祸得福,获得了某种奇异功能——全视之眼……人生,又将开启新篇章……重新回到大学,找到以前的心理老师苏夏涵,跟着苏夏涵在她身边帮忙,获得了美女芳心。
  • 马可·波罗游记(经典世界名著)

    马可·波罗游记(经典世界名著)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卡兹克雷恩加尓在地球

    卡兹克雷恩加尓在地球

    他们从瓦罗兰大陆穿越而来,从死对头变成好朋友,竟然还得到了妖精尾巴里面的灭龙魔法。(不喜勿喷)
  • 作家人生记

    作家人生记

    上世纪50年代,一个天生有着写作天赋的文曲星-孔云,降生在农村。他来到世间是为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尽管历尽艰辛,饱受折磨,但他从未放下心中对文学的执念。终于,成立杂志社、创建作家文学奖,之后又组建作家同盟会,实现了寻根文学的复兴。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作家永以模范的人生。本书正是借此来鼓励年轻作家们任劳任怨,为中国的文学发光发热。
  • 原来你是天师啊

    原来你是天师啊

    俊男美女超养眼?红粉骷髅吓死你。名胜古迹超有趣?藏有阿飘万万千。这世上稀奇古怪太多,你怎么知道身边的人不会摇身一变,变成挖心搜胆的食人恶魔?这都市灵异怪谈太多,你怎么保证广为传诵的奇闻异事,不会就真切发生在你的身边?作为一个仅凭颜值就走上z大风云榜的人,季绾绾表示,非常荣幸。这是一个冷心冷面的捉鬼天师遇上一个厉害的狐狸精……哦不,狐仙的故事。一句话简而概之:原来你是天师啊!
  • 执剑化神

    执剑化神

    我...这是在哪里...这里是什么地方....我的名字叫轩辕末吗....这奇特的力量...叫真气吗...浩瀚无垠的大陆,承载着生机与希望,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这个世界的法则!
  • 玩转“婚事”:完美婚礼DIY

    玩转“婚事”:完美婚礼DIY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就是如此。小女子我也快要结婚了。因为前几天,他,也就是我相恋三年的男友向我求婚了。看着他送给自己的一大束玫瑰花,和他一脸虔诚的表情,我特别感动,当然答应嫁给他了。从答应他的那时起,我就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了。
  • 萝莉的保护协会

    萝莉的保护协会

    为救LOLI而献身的林小宇,享年16岁,但他没有真正的死去......本文变身文各种坑,作者更坑,如果认为写的不好,那么...我也没办法,因为是新手~~~...O(∩_∩)O哈哈~继续一天一更~~~~\(≧▽≦)/~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