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3100000018

第18章 心身论(5)

斯佩里认为,神经事件极为复杂,且包括许多组成环节(如神经冲动传递、众多生化反应等),但神经事件本身却不同于意识现象,两者不是“同形的”事件。从本质上讲,意识应是有生命的人脑的最高层次“突现”的结果,即意识产生于脑各回路相关过程的相互作用。作为高层次的意识一旦从神经事件突现出来后,它就具有了自身的主观性特征,并以不能还原为神经事件的原理运行着。当然,作为大脑整体活动突现属性的意识现象仍与大脑的活动不可分离地联系着。只有在脑的生理活动中,意识现象的主观性特征才能得以体现。如“去掉特殊的回路或背景或这种有序活动中的任何一个,意识效应就没有了”。相反,作为物质的脑却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因为脑有无意识过程。在无意识状态下,脑的神经过程依然存在。所以,脑生理过程对意识现象起决定作用,意识由脑活动而产生,也因脑活动而存在,脑与意识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诚然,意识对脑生理过程也有一定程度的调节、控制作用。不过,这种调节与控制不是作用于脑的整体,而是时而作用于这一局部,时而作用于另一局部,从而产生选择性活动。这就是斯佩里关于意识与脑的“突现的相互作用论”。

就现代脑科学而言,仍无法揭示意识、精神发生的微观机理,因而意识究竟是否“突现”的?如是“突现的”,那是如何“突现”的?突现的意识又与大脑如何相互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至少目前还无法加以阐明。所以,斯佩里的“突现相互作用论”仅是猜测而已,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假说”。但从哲学上看,由于“突现相互作用论”既不接受“心脑二元论”说教,又不承认有独立的精神实体,也不同意“心脑同一论”,否认心理事件与大脑事件在构造上或时间上对应或同位;而且坚持精神、意识不能离开物质性大脑,同时强调精神、意识对脑神经事件有反作用。这说明,“突现的相互作用论”具有唯物论性质。另外,意识的“突现”概念的提出与辩证思维并不相悖。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早就告诫我们:事物在其量变发展到一定的关节点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质的飞跃。可以说,“突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即使是精神的突现现象也到处可见。如激情、应激、进攻与逃避等都可看作是心理过程的“突现”。可见,斯佩里的“突现论”也包含有辩证法成分。

不过,斯佩里在概括意识——大脑关系时,也存在一些混乱之处。例如,他把意识和脑的相互作用视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整体与部分仅指客观存在的实体。既然斯佩里承认意识不是独立的实体,也不与神经事件在构造上或时间上对应与同位,那么就不应把意识看作是大脑的一个部分,两者之间不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否则将沦为二元论者。

五、突现的唯物论

邦格(M.Bunge)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科学哲学教授。自1977年以来,他一直在从事心—身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心身关系的“突现的唯物论”。

邦格认为,历史上的“心身论”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即“心身一元论”与“心身二元论”。两者又都可细分为若干派别。以邦格之见,历史上的这些论点,没有一个是清楚的,其中没有一种理论是恰当的。因为,它们缺乏明确的假定或定义,不具备假说——演绎系统的理论资格。例如,邦格认为有关心身的“二元相互作用论”就是一种错误的陈述。理由在于,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具体的事件之间,而物质与精神是两种分立的异质,彼此间无法相互作用。所以,心身的“二元相互作用论”犹如性质与事物相互作用一样是错误的。为此,邦格认为如果要使心身相互作用的假定得以成立,就必须承认一个基本前提,即精神(意识)也是物质的。这样,邦格为了否定二元的相互作用论,以致把精神也看成是物质。他说:“如果精神的东西是非物质的,就不可能用物理、化学和外科手术的手段去影响它。既然它可以受这类手段的影响,以致对它完全破坏,可见精神的东西不是非物质的。”既然,精神不是非物质的而是物质的,那么精神与脑之间的差别自然就消失了,邦格认为这样一来,也就坚持了唯物论的一元论。所以,邦格把自己的观点称之为“唯物论”。然而同质的心身之间究竟属于怎样的一种关系呢?邦格认为,一切心理状况、事件、过程都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状态、事件和过程。这些状态、事件和过程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细胞组成部分而言是突现的,所谓“突现”就是新质、新属性的产生,即从无心理过程的神经事件中突现出心理过程。而突现的心理过程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状态、过程本身均为同一事件,两者的关系如同脑与机体的关系一样都是同一事件的亚系统与大系统的关系。这就是邦格的“突现的唯物论”的核心内容。

邦格的“突现唯物论”把心理事件看成是神经中枢复杂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新质(或新属性),并将心理事件这一新质的产生设想为是由突发而现的,这未尚不可。因为,心理事件的产生尽管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但它们与神经冲动的电化学性质有质的区别。从这意义上讲,心理事件的产生确实可以看作是从大脑皮质复杂的神经之网中“突现”出来的。但问题是,邦格将突现的心理过程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状态、过程视为同一事件,甚至把精神(意识)与脑都看成是物质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意识尽管依附于大脑,意识与大脑不可分离,但意识决非是大脑的组成部分,而是大脑的机能而已。邦格在心身问题上从反对二元论起步,最终却走向了错误的“心身同一论”,这足以说明,缺乏辩证思维是无法科学地解决心身问题的。

六、唯物的心身一元论

以上笔者介绍与分析了当代几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对心身关系的认识,虽然他们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熟知脑科学的发展现状,因而他们都承认精神(心理)的产生须依附于大脑,或者说精神(心理)是从人脑中“突现”的。然而,精神(心理)一旦从人脑中“突现”后,它与人脑究竟处在怎样的关系之中?对此,他们以各自的理解作了不同的解释:有的仍将精神与大脑看成是不可分离的同一现象;有的则将精神与大脑看成是两个独立实体(物质),彼此能发生相互作用;还有的坚持精神与人脑不能分离,同时又承认精神与脑神经事件之间能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却被视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作用。处在相同的科学背景之下,面对脑科学所掌握的共同事实,但对心脑关系的解说竟会如此大相径庭,而且诸如此类的观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受到唯心主义的影响,这足以说明作为科学(哲学)家自觉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科学(哲学)家们对心脑关系的阐述有错误之处,未能合理表述心脑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那么依据当代科学所提供的材料,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心脑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笔者认为,在心脑(心身)问题上,我们应坚持唯物的“心身一元论”,其核心内容可表述为两条:

第一,精神(心理)是在客体事件刺激下,由人脑及其人体的相关器官经复杂的神经与生化反应的综合作用,通过“突现”方式而形成的高级的机能与属性。这种机能与属性和大脑的关系是一种被决定与决定的关系,即精神(心理)的产生与延续须依附于大脑的特殊的神经回路及其有序的活动,如脱离这一神经背景,精神(心理)将中止或不复存在。因此,精神(心理)这种由其物质载体经突现的机能与属性仍与大脑处在不可分离的联系之中,精神(心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实体(物质)。

第二,精神(心理)的突现对人脑及其人体的其他器官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主动地对人脑及整个机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控制,能对人体各器官所接收的种种信息进行辨认、选择、整合、组织,并支配机体的活动。所以,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精神(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原则性的概括,并未涉及心身关系的具体细节。因为当前脑科学所提供的材料仍然相当有限,还无法较为具体地阐明精神(心理)产生的微观机制。因此,只能凭借为数有限的经验材料加以推理、假设,其结论往往会因人而异,众说纷纭。所以,要真正解决心身(脑)关系问题,除了研究者要善于辩证思维之外,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至关重要,只有当科学扫清了臆想的藩篱,显示大脑工作的本来面目之时,心身(脑)关系才能得到客观、精确的描述。

同类推荐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5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们的一种精神按摩方式。它能使人的心理获得突然面对平原和高空那样的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和舒适平和的感觉,还能促进人的理解力和进取心,使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激情。其实,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帮助求询者学会更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他人和生活中的困惑以适应人的社会生活的过程。
  • 给心灵通通风

    给心灵通通风

    本书精选作者的精品之作,向读者展示生活中的动人瞬间。故事精彩,给人心灵深刻的启迪。人生是一道风景,人每时每刻都活在风景中,人本身也是一道或优美或灵动的风景。细细感悟人生的瞬间风景,你会心灵一颤,微笑、思考,并得到激励。
  •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味品,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心理学的科学领域已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之中。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心理学。这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既有现场实验,也有实验室实验。涉猎了较广泛的心理学分支领域,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实验,不仅可以了解心理学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可以学到不少有用的心理学知识。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理解心理现象,从而领悟人生真谛。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热门推荐
  • 侠岚之破碎

    侠岚之破碎

    身为侠岚的儿子,同时又是零的少主,他该做何选择?
  • 半路湛南

    半路湛南

    我们总是在很多年后才会记起那些年后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回忆有时是折磨人的开始,时间过后又在不停对着你喧嚣。难过吗?难过的,真真实实的难过的。你是否还记得我们曾经相诺却不会想到事情的变化,往往使人痛苦。我心中曾经使之余命的爱,那个刻在心里的名字,我是否该去触碰还是封闭;当一切随之发生,多年后的我们还是会在不期而遇,即便封闭还是要触碰。你不是你,他不是他,我不是我,一切都将在变!
  • 帝业缭绕

    帝业缭绕

    三年前,两国修谊。他是送婚王子,她是和亲公主,他举荐她去楚国和亲。三年后,两国交战。他请缨出兵,杀了她的夫君,迎她返回燕国故土。当并立的四国被斩断一足,命运之手开始翻云覆雨,和亲公主,铁血诸侯,亡国太子均以新面目示人。庶子谋权,美人夺宫,王室秘辛的真相背后,故人安在?群雄逐鹿,四国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面前,情归何处?聂云原臣,解四大家族纠葛起源。拨云见日,看大熙王朝开国传奇。江湖之远,庙堂之高,社稷玲珑,帝业缭绕。
  • 随心之语

    随心之语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时间的尽头,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凉,突然进入繁华的都市,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 锲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

    锲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璇玑箓

    璇玑箓

    一方上古墨玉,深藏着一部古吠陀的神秘经文,梵文名为《摩柯那落迦心经》,转译过来,就是“无量地狱真言”!传说此宝名为璇玑箓,隐藏有役鬼驱神、洞彻幽冥的奇门妙法,并有诗云:璇玑秘箓,奇门通幽,魑魅魍魉,莫敢不从,惟有莽野,轮回始终。现身于陆氏药局的一方墨玉,上刻“璇玑箓”三字!时隔千年之后,上古秘宝又再度重现人间!此宝隐藏了多少神秘的过往?带给陆家怎样惊悚的变故?又会掀起人世间怎样的波澜?
  • 穿越毒医织嫡神邪仙

    穿越毒医织嫡神邪仙

    “怎么说我也算一名合格的制毒师,治你这点小病都大材小用了,你到底在担心什么?!”冰倾寒皱着眉头不悦的对着对面的美男纠结到不说话的男子说道。"娘子,既然他不相信你的医术,我们就回家吧。"一直跟在冰倾寒的司钰凉凉的开口说道“不是吧?!虽然我医术没有毒术好,但是你这点小病不至于我能看死你了吧?!”冰倾寒不相信的问道对面的男子,她最烦人家说她的医术不好了。当冰倾寒看到对面男子仍在纠结的脸,顿时怒不可赦对着身边的那个男子说道:“我们走!!!”那个纠结的男子欲哭无泪,我被点穴了,没法说话啊...............................
  • 血色樱姬的复仇爱恋

    血色樱姬的复仇爱恋

    她,明明是众人所宠爱的小公主,却被自己的亲生姐姐残忍推入深渊。她,从地狱里爬出来,为了复仇,手上沾染了多少鲜血!当彼岸花妖艳盛开,吾将君临天下,让你体会我曾经的伤!
  • 东风杨柳

    东风杨柳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聊斋志异》他是一代花旦,她是一世狐仙,命运的安排是坎坷,心中的执念的是泪水。百花苑是她的笑容,七星殿是他的执著,原地的花谢了又开,八仙湖旁衰草连天。等待第九百九十九个月圆之夜的来临,花旦与狐仙跨越的千年之恋。
  • 琅邪之都市狂龙

    琅邪之都市狂龙

    校内学生混乱?整治!你富二代嚣张跋扈?撂倒!商战中你耍手段?看我不玩得你只剩下小裤裤!一个妖孽级的人物,一个极品的天才。救兄弟于危难义无反顾,运机智于商场精明尽显。高官政客对他恭敬有加,江湖兄弟对他尊崇倍至,美女靓妹对他倾心不已,这是为什么?只因他是琅邪,狼邪会的太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狂龙的崛起注定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