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威与张干这两个热门人选中,大家更看好张干,除了张干的风度、专业水平超出李威很多外,他还是集团总裁提拔的人。反观李威,虽是上任退休总裁的爱将,而退休总裁在公司集团里仍有若干影响力,且与现任总裁关系不错,但退休的总裁,不管怎么样,总是退休了,所以大家认为分公司经理的人选,必定是张干。
不过,就在决定人选即将公布的前一个周末,集团总裁去看望退休的老领导,赫然发现李威正陪老领导爬山回来。这位集团现任总裁在与老领导请教之际,听到老长官说:
“唉!当初拉李威一把还是对的,这个年轻人讲情分、重义气,想当初受我提拔升官的人不知有多少,但现在只有李威记得我,老是给我带这个、带那个的,周末有空还陪我爬爬山。”
这句话言者无意,但听在这位现任总裁心里,就另有一番感受。虽说张干的确是个人才,才气恐怕也不在自己之下,但难保有一天不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再说,自已有一天也会退休,聪明的张干,绝不会像李威对待老上司这样对待自己,因此,倒不如提拔懂得感恩图报的人。
分公司经理人选公布了,结果竟然是不被看好的李威。面对这个意外,李威微笑的脸上,却透露出一丝笃定。现任总裁在做抉择时的心里挣扎,早就在李威的预料中了。
学会和别人分享
有个人很有才气,编的杂志很受欢迎,有一年更得到大奖。一开始他还很快乐,但过了个把月,却失去了笑容。社里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都在有意无意间和他作对。
原因是这样的:他得了奖,上司除了新闻局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属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大家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但心里却感到不舒服。
其实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他的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谁才是惟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他独享荣耀,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快了。尤其是他的上司,更因此而产生了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他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结果两个月后,他就因为待不下去而辞职了。
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得——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其实不要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威胁到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暗淡,使别人的地位发生动摇,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分享、谦卑,正好让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人性就是这么奇妙。
如果你习惯独享荣耀,那么有一天就会独吞苦果!
与人分享荣耀,让你少树敌人,进一步与人分享你的经历,兴趣能让你赢得友谊。
1与人分享经历
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连在了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是最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的。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度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更牢固。比如,当年不少知识青年从城里到乡下插队,几年中大家一个锅里吃,一个炕上睡,哪个人受了欺负,大家一起为他鸣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转化为深厚的感情,铭刻在各自的记忆中,不管日后分散在山南海北,做了什么工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段交情。
共事时间长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时相处时间并不长,但只要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彼此关照,引起对方的好感,同样可以建立难忘的交情。有这样两个军人,一个在司令部当参谋,另一个在政治部当干事,平时并没有什么交往。有一次部队拉练,他们两人作为工作组成员被分到了一个连队。部队每天走百里路,行军路上,他们互通情况,收集材料,一起帮助连队组织好行军,为解除战士行军的疲劳,还轮流作宣传鼓动;脚上打了泡,每到一地,互相帮助对方挑泡,买了吃的一起分享。就这样,行程千里,圆满完成任务,两个人也结下了深深的交情。20年后,当了部长的参谋到外地开会,还专门绕道到某陆军学院去看战友。两人见面,忆起当年一起行军,分吃一只苹果,一起追野兔子的情形,不消说多么高兴。十天的交情,记了一辈子。
2和别人分享兴趣爱好
苏青所在单位大部分同事都是男性,中午吃饭时的短暂休息时间,同事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可是苏青总感觉到插不上嘴,起初的一段日子只能在旁边听。男同事们喜欢谈论的话题无非集中在体育、股票上面,不过他们即使不懂时装的流行趋势,也不妨碍他们与女同事的交流。不过要想和这些男同事搞好同事关系,首先得接受他们的一些感情和爱好。于是苏青每天开始都“有意识”地关注体育方面的消息和新闻,遇到合适机会甚至还和男同事们一起去看球。“现在有了共同话题后,和男同事相处容易多了;每次和他们闲聊的过程中,也会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他们进行交流,我们之间的工作友谊相互之间增进了不少,”苏青如是说。
有时候因为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某军校外面有一条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这里跑步锻炼。一位姓王的教员和一位姓高的教员,每天跑步之后在这里相遇。然后一起散步,边走边聊,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了解。两个人都爱好写作,少不了交流体会看法,彼此虽没有物质的交往;只是一种信息和思想观点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强的吸引力,都觉得获益匪浅。时间长了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形成了习惯,不管春夏秋冬,不约而同准时到这里会合。后来,老王调到北京还经常打电话来问候,保持密切的联系。
注意讲话的语气和方式
在办公室里,由于人与人的交往频繁,时刻都会有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从日常琐事到工作上的需要,都离不了语言沟通。普通交流应推心置腹、开诚布公,这样可以得到同事的信任,增进感情。
但是,交流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如果表达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通常的做法是:话要尽量说得平和一些,语气不能太生硬;方式应当灵活,根据对方的反应随时变化。这样的目的在于,防止因说话不当,惹得对方不高兴,甚至对自己形成威胁。
一般情况下,柔言谈吐,语气温和,用词恰当,如和风细雨,听来亲切,易于被人接受,产生好感。即便是在内容上有违对方的意思,也不至于当场把对方得罪。相反,刚烈之言,语气生硬,高声大嗓,如同斥责训教,听来刺耳,使人感到难受、反感。有时甚至说话的内容并无问题,但就因使用了这种刺激人的说话方式,仍然使人家生气、发火,得罪人。
如果你采用刚硬的说话方式不是有意的,而是你的说话习惯,尽管也会得罪人,但是,只要对方了解了这种情况,也就不会过多的计较。而另一种刚硬表达方式就不问了。这种刚烈之言是伴随着坏脾气而来的,很容易引出是非。在愤怒状态下的表达是最易失去分寸的,往往口不择言,说出一些过激、过硬的话来,恶狠狠的,硬梆梆的,使人听了难以忍受,诱发形成对抗的局面。
对于一个不同意自己观点的辩论对手,如果说:“你这个人简直不可理喻!”对方必然要做出强烈的反应。
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对方理解时,就生气地说:“和你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对方会感到是一种侮辱,与你对抗。
对一个在工作上信心不足的人,同事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也太不像话了,人家能做到你为什么就做不到?你也太不争气了!”对方马上会不满地接话说:“你算老几呀?用你来教训我!”说完拂袖而去。
类似的刚硬说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得罪人。
生硬话,愤怒话,大多是顺口而出的,没有经过推敲,因而有失分寸是很自然的事。这种语言又多是“言出怒出”,它如同烈火一般,常常对人际关系起到破坏作用。
很多人就因为说话心直口快,一句话得罪了别人而不自知,让别人暗里记恨于你,或私下对你不利。
直言直语是一把双面利刃,而不是一把可以劈荆斩棘的开山刀。
某甲是一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下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某甲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
其实,“直言直语”是人性中一种很可爱、很值得大家珍惜的特质,因为惟有这种直言直语的人,才能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分明,让美和丑得以分明,让人的优缺点得以分明。只是在写字楼丛林里,“直言直语”却给这种性格的人以致命伤。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则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不能离你远远的,那就想办法把你赶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有这种直言直语个性的人应注意,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自己:
第一,对人方面,少直言指陈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是“爱之深,责之切”而是在和他过意不去。而且你的直言直语也不会产生多少效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堡垒,“自我”便缩藏在里面,你的直言直语恰好把他的堡垒攻破,把他从堡垒里揪出来,他当然不会高兴。因此,能不讲就不要讲,要讲就迂回地讲,点到为止地讲。
第二,对事方面,少去批评其中的不当。事是人计划的、人做的,因此批评“事”也就批评了人,所谓“对事不对人”,这只是“障耳法”。除非你力量大,地位高,否则直言直语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如果能改变事实,则这麻烦倒还值得,如果不能,还是闭上嘴巴吧!
和前面提到的强硬语气相比,讥讽的话语更是得罪人的说话方式。
讥讽是一种有强烈刺激作用的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以嘲笑的口吻说出对方的缺点、不足、丑处,使人当众丢丑,难以忍受,使人记恨在心。
在一次讨论工程方案的会议上,张工程师刚刚说完自己的设想,请大家发表意见,小庞就用不阴不阳的口气说:“张工程师花了这么大的工夫,搞了这么一堆材料,一定很辛苦,可是我怎么一句也没听懂呢?是不是我的水平太低,需要张工程师给我再来一点启蒙教育!”他的话一出口,张工程师的脸就气红了,说:“有意见可以提,你用这种口气是什么意思?”显然,小庞的话是太刺激人了。
有一位青年和同事说:“我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你看怎么样?”这个同事不屑地说:”你?算了吧,瞧你长得和丑八怪似的,还不把听众笑趴下!”听了这话,对方一句话没说气咻咻地走了。挖苦人,揭人短,是最刺激人、最令人恼火的。
有位农民打扮的人来到金银首饰柜台前,指着一条金项链要看看,售货员瞥了他一眼道:“这个要两千多块呢!”鼻子还哼地一声,其意是:“你能买得起吗?”就这么一句话把顾客得罪了。他从腰包里,狠狠地掏出三千多元,往柜台上一拍,说道:“我就要这个两千多的!”把售货员弄了个大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