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300000032

第32章 赤诚无私,视岗位如生命(2)

员工要认同和执行公司的价值观和愿景,学会使用共同价值观激发自己的情感动力。在速度、品质和生产力愈发重要的时代,公司需要有自律主动的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会把愿景和使命的力量,融入行动中,更好的开展工作、落实工作。

公司愿景是企业中每个人心中的目标,是集体奋斗的共同目标,它凝聚了公司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代表着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前进的发动机和风向标。微软公司“让计算机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使用微软的软件”的梦想成就了微软帝国,改变了亿万人的生活。福特公司“让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愿望使福特汽车成为举世闻名的汽车品牌。作为公司的一员,作为公司的主人,员工要认同公司的愿景,让公司愿景成为自己内心最热切的渴望,这样才能引领公司的发展。

不要愚忠,忠于个人不是忠诚

那个老生常谈的金币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

从前有一个富人在外出远行之前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两个金币要他们保管。第一个仆人拿两个金币去投资,结果又赚到两个金币。第二个仆人用一个金币作投资,结果赚到了一个金币。第三个仆人把两个金币埋在了地下。主人回来后了解到三个仆人的情况,奖励了第一个和第二个,解雇了第三个。

第三个仆人被解雇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完成了同样任务(保管金币)的情况下,他没有额外收益,而其他人创造了额外价值。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都认为忠诚就是忠诚于他的上司、主管、老板,这是对忠诚带有偏见的狭隘理解。因为忠诚并不是从一而终,而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不是对某个公司或者某个人的忠诚,而是一种职业的忠诚,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

一个真正懂得忠诚的人会“对事不对人”,他们只认公司而不会做一个愚忠的下属。

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忠诚,是最基本的忠诚,做好工作,才是最杰出的“效忠”。

你忠诚于国家,你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国家作贡献;你忠诚于企业,你就应该提高自己服务于企业的技能,为企业创效益。

1880年,乔治·伊斯曼建立了柯达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公司只是一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公司。如何才能把公司做大,这是乔治一直思考的问题。1889年的一天,乔治收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写给他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不多,字迹看起来也不怎么工整,但却让他眼前一亮。

这个工人的建议书是这样写的:“建议把生产部门的玻璃擦干净。”

对于这样的问题,很多管理者都不太可能放在眼里,甚至会认为工人小题大做。以前乔治就是这样的,他会认为擦玻璃完全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但这次却不一样,他从这里面看到了其中的意义,看到了公司的发展。他会心地笑了,这正是员工忠诚的表现啊!他马上召开了表彰大会,亲自为这个工人颁发奖金。会后,乔治促成相关部门制定了员工建议制度,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在过去100多年时间里,公司员工提出的建议接近20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超过60万个,这些建议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仅仅在1983年和1984年,公司因为采纳合理的建议所节约的资金就高达1850万美元。

一位成功学家说:“如果你是忠诚的,你就会成功。”忠诚是一种美德,一个对公司忠诚的人,实际上不是纯粹忠于他的老板,而是忠于全体公司的利益。如果不懂忠诚的真正含义,而是一味愚忠,将不会带来任何收益。

有一种名为“列队虫”的小昆虫,人们习惯把它们说成“跟屁虫”,其名来自于它独特的爬行方式。他们爬行时,通常是五只虫一起行动,首尾相接列成一队,带头的那只负责寻找食物——桑叶,无论这带头的虫带向哪里,后面的虫都一定会跟到哪里。

法国科学家法尔博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五只列队虫绕成首尾相接的一个圆圈,让带头那只的“首”和最后那只的“尾”实现首尾相接,从而让五条虫形成一个闭合的环,同时,他在环中放了一点桑叶。此时,带头的虫也成了跟随的虫了。科学家想知道在此情形下,列队虫的队伍会不会解散。

让人意外的是,这些盲从的虫子们,竟然没有一只离开队伍,它们一只跟着一只不停爬啊爬,饿得奄奄一息也没有想到做一些改变,自然也就没有吃到近在眼前的桑叶了。当爬到第七天时,这些列队虫通通因饥饿而死。

这便是愚忠付出的代价,真正的忠诚是不以个人为忠诚对象的。忠诚的对象可能没有这么具体、实在,它更多的是一种品格。比如对公司的文化理念的支持、理解,对职业道德的信守,对公司整体利益的维护与捍卫等,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忠诚,也是忠诚的内核。

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投入忠诚和行动,忠诚不是绝对的服从,也不是机械的执行,而是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积极贡献出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只有那些把企业的发展视为己任,主动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忠诚。

频繁跳槽,对忠诚的最大亵渎

现代企业的生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来自于员工的频繁流动。这种高流动率,被一些管理理论家认为是忠诚度下降的一个表现。缺乏忠诚,频繁地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对员工的伤害更深。

一位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当我看到申请人员的简历上写着一连串的工作经历,而且是在短短的时间内,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的工作换得太频繁了。频繁地换工作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工作经验丰富,而只能说明这个人的适应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快速适应一份工作,就不会轻易离开,因为换一份工作的成本也是很大的。”

下面有这样一个寓言:

猫头鹰急促而忙碌地在树林里飞着。一旁的斑鸠好奇地问:“老兄,你究竟在忙什么呢?”猫头鹰气喘吁吁地回答:“我在忙着搬家。”斑鸠疑惑不解地问:“这树林不是你的老家吗?你干吗还要再迁移搬家呢?”此时,猫头鹰叹着气说:“在这片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带着同情的口气说:“你唱歌的声音实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维,尤其在晚上更是扰人清梦,所以大家都把你当做讨厌的人物。其实,你只要把声音改变一下,或者在晚上闭上嘴巴不要唱歌,在这林子里,你还是可以住下来的。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或夜晚唱歌的习惯,即使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鸟儿还是照样会讨厌你的。”

这则寓言的寓意再明白不过,频繁跳槽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不良的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

很多人工作一不如意就跳槽,人际关系不行也跳槽,看到可以多赚几个钱的工作跳槽,甚至没有任何原因也跳槽。在他们眼里,下一个工作肯定比现在的好,一切问题都能以跳槽的方式解决。这样,跳槽者的工作就是跳槽。慢慢地,他们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以前那种积极努力的工作精神,一有困难就退缩,遇到麻烦绕开走。出现这种状况是危险的,它表明,换工作并不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在任何工作中都会出现困难,以这种态度对待工作,只会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生成就奖”。其中有一届的“终生成就奖”颁给了一个“小人物”——清水龟之助。

他原来是一名橡胶厂工人,后来转行做了邮差。在最初的日子里,他没有尝到多少工作的乐趣和甜头,于是在做满了一年以后,便心生厌倦和退意。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车信袋里只剩下一封信还没有送出去时,他便想道:“我把这最后的一封信送完,就马上去递交辞呈。”

然而,这封信由于被雨水打湿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于这将是他邮差生涯送出的最后一封信,所以清水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过大街小巷,东打听西询问,好不容易才在黄昏的时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是一封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年轻人已经焦急地等待了好多天。当他终于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和父母亲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体会到了邮差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几行字,也可能给收信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啊!我怎么能够辞职呢?”

从这以后,清水更多地体会了工作的意义,他不再觉得乏味与厌倦。他一干就是25年,从30岁当邮差到55岁,清水创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纪录。他在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的同时,也于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和嘉奖。

当今社会,忠诚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了。许多公司花费了大量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然而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辞而别。那些留在公司的员工则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无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将所有责任全部归咎于老板。这样的员工,不会得到公司的认可。只有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才会作出出色的成绩。

许多年轻人渴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施展才华、使自己有所发展的工作环境,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是过于频繁地跳槽,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道德可信度。几乎没有哪家公司的老板会任用对自己公司不感恩不忠诚的人。频繁跳槽的人,对忠诚是一种亵渎,其结果往往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同类推荐
  • 戴尔·卡耐基的智慧全集

    戴尔·卡耐基的智慧全集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愈来愈多的人都知道“卡耐基”这个名字,从西方世界到东方众多的国家,几乎所有的语系都有卡耐基著作的译本。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并发展了一种融演讲术、推销术、为人处世术、智力开发术为一体的独特的成人教育方式。他的著作和他所倡导的成功原则,改变了世界各地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命运,使他们由一贫如洗变为百万富翁,从无名之辈变为社会名流。本书系卡耐基有关成功励志著作的精华选本,相信它能给广大读者提供极其宝贵的启示和帮助。
  • 演讲——迅速提升自我演讲能力八步

    演讲——迅速提升自我演讲能力八步

    “人生百年常在醉,不过三万六千场。”这样的诗句固然体现了古人的豪迈,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生的短暂。
  • 中华处世经典:糊涂大智慧

    中华处世经典:糊涂大智慧

    明代大作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写道:“愚者人笑之,聪明者人疑之。聪明而愚,其大智也。夫《诗》云‘靡哲不愚’,则知不愚非哲也。”其意是说:愚蠢的人,别人会讥笑他;聪明的人,别人会怀疑他。只有既聪明但是看起来又愚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者。《诗经》上也说“没有哲人不犯傻的”,可见不犯傻的人并不是聪明之人。
  • 多听妙说好办事全集

    多听妙说好办事全集

    《多听少说巧办事全集》漂亮办事,精明做人。当你感到一条路怎么走也走不通的时候,不妨换一个方向,这时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事情这么简单!当你的意见遭到反驳的时候,不要急于争辩,先听听对方的意见,这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他的观点这么多漏洞。《多听少说巧办事全集》共分为九章,分别细节、人脉、难得糊涂、创新、冒险、借外力、以退为进、晋升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办事技巧做了系统的总结。希望能对在办事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朋友们有所裨益。
  • 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问答

    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问答

    很多人不但实现了十年前的梦想,还实现了毕生的终极梦想。真的,只有死的时候,才有资格说你的梦想是否破灭了。热血要浇灌在最理性的种子上,才能开花结果。钱通常帮助我们构建了梦想,是缔造梦想的重要工具,但一定不是梦想本身。运气应该是天赋和努力条件俱足时候才会得到的馅饼。人们一直在试图为福祸和功名利禄找答案,其实答案的大部分始终在自己身上。做一回人的意义,就是在随机而有限的生命里,在那些无能为力中,做过最大化的抗争吧。熬过冬天,熬过所有的草木都发芽,熬到情绪平复,熬过隐忍的每一天,直到再一次看见希望的光。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至少还有他

    王俊凯之至少还有他

    一个逗比她有两个闺蜜……她们分别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
  • 神奇宝贝之王者之路

    神奇宝贝之王者之路

    本书写的是中学生凌风因被创世神选中到神奇宝贝世界完成任务的一件事,看主角凌风怎样一步步走上王者之路的!!(作者的话,因为作者是第一次写书,所以如果写的不好请大家谅解并指出,作者会进行修改,谢谢大家!!
  • 天道苍途

    天道苍途

    人、妖、魔,相伐万年。究竟什么是错,什么又是对呢?天道酬勤,唯有执念才能登峰。有少年自北而来,以执念让这个世界知晓。
  • 脉象统类

    脉象统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婚之合

    一婚之合

    在苏秀的人生跌落谷底之季,意外的是,T市之星-林宥天从天而降,砸在了她家的果树园里。荒唐的是,这个站在T市金字塔顶端,集所有女人美梦于一身的男人竟被她父亲捊获为金龟婿。更不可思议的是,她拒绝了俊逸绝尘的他,但他却对她穷追不舍,非她不娶......从此她的人生天翻地覆。《一婚之合》:“另一种爱情”,它类似亲情,更似恩情,却隐藏爱情。=======================≮我是分界线≯===================请大家关注我的新书《坠爱星尘晚》,谢谢~么么哒~~~
  • 妖尾之吸血鬼

    妖尾之吸血鬼

    新人新书,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了吸血鬼,还进入了一个乱糟糟的魔法公会,天,这是让老子从工科男变成绅(bian)士(tai)吗?还好有好多漂亮妹子,我的水晶宫马上就要建立了,哇哈哈哈哈.......
  • 史上最强衰神系统

    史上最强衰神系统

    “恭喜宿主踩到狗屎,获得身体强化剂。”“恭喜宿主表白失败,获得魅力药丸一枚。”“喝凉水塞牙缝,放屁蹬脚后跟,穿道袍遇见鬼……恭喜宿主完成大满贯,获得扫把星认可,成为扫把星君!”楚枫一脸懵逼。别人得到系统,都是装逼打脸,啪啪啪,他得到系统……就是倒霉?!
  • 我的一切都是梦

    我的一切都是梦

    我不说,你就看,好看留言,不好看也留言,路过,潜水的冒泡
  • 风流王爷妃不要

    风流王爷妃不要

    她是将军之女,为了不让太后把自己指给那个风流冷血、洁癖的奕王爷,她愤然跳河。士可杀不可辱,她一个来自21世纪的银行小白领说啥也不能再这么稀里糊涂任古代人玩弄。半月后,一家客栈,她竟然再一次被老天爷给抛弃,被人吃干抹净都不知是谁干的!种子落下了,怎么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借我一缕如梭的年华

    借我一缕如梭的年华

    我出生在一个秋天。那一年,是双春年,又是闰年。那一年,冥王星离太阳的距离近于海王星。日本著名动画机动战士高达开始播放。旅行者2号飞跃木星。美国太空站太空实验室在大气层中焚毁。先驱者11号飞跃土星。在大西洋南部发生不明原子爆炸事故,也就是维拉事故。就在我出生的前一周,法国尼斯发生海啸,23人丧生。我刚出生一礼拜,科学家首次测出星际空间反物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