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9100000002

第2章 雾(1)

《雾》,一九三一年十一月由新中国书局初版,迄一九三五年三月,共印行三版(次)。

一九三六年一月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重排改订新版,迄一九四三年五月,共印行五版(次)。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由开明书店重排新版,迄一九五一年七月,共印行七版(次)。

在我的每本书前面我都写了序文,但这次我却不想写解释的话。

不过有一件事应当在这里声明一下:我并未到过日本①,本书中关于日本的话都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听来的,因此就有人疑心我用了那位朋友做“模特儿”。这不是事实。这样的误解几乎使我得罪一位朋友。我写《雾》,和写以前的几部长篇一样,我用来作主人公的“模特儿”的不止是一个人,却是许多人。那样的人我接触过不少,印象很深,因此写出来以后,会使朋友们觉得大有人在。于是他们就以为我是在写某人的事,或者拿某人作“模特儿”。我从已经出版的几部小说中得到了这种不愉快的经验,所以这次特别作一个郑重的声明。

还有一层,我平素写文章时把“底”“的”“地”三字的用法分得很清楚:“底”字作名词所有格的语尾,“的”字作形容词的语尾,“地”字作副词的语尾。(这种用法并非我所创始,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颇流行。)但这篇小说在《东方杂志》上连续发表的时候,却被编辑先生把“底”字通统改作了“的”字。现在我也懒得把它们一一改回来,就率性让“底”字不见于本书罢。②

巴 金1931年11月。

①我去日本,还是1934年冬天的事。(1936年春注)

②这《雾》的《序》是为新中国书局出版的《雾》写的。1936年1月《雾》改由良友图书公司刊行,我写了《总序》便删去了它。1955年3月上海平明出版社重印《雾·雨·电》,我又恢复了这篇《序》,只是删去这最后的一段。(1987年冬注)

第一节

夜来了,这是海滨的一个静寂的夏夜。

海水静静地睡着,只有些微的鼾声打破了夜的单调。灯塔里的微光在黑暗的水面上轻轻地颤抖,显得太没有力量了。

离海有里多路远,便是荒凉的街市。在夜晚街上更静了。虽然是在夏天,但这里的夜晚从来就很凉爽:海风微微吹着,把日间的热气都驱散了,让那些白日里忙碌奔波的人安静地睡下来。也有人不忍辜负这凉爽的夜,便把椅子摆在门前,和邻居们闲谈他们生活里的种种事情,而最引起他们注意的便是那所新式建筑的海滨旅馆。

这四层的洋楼孤零零地高耸在那些邻近的简陋的矮屋上面,显然是位置在不适宜的地方。它骄傲地俯瞰着那些矮屋,而且以它的富丽的装饰、阔绰的住客和屋前的花园向它们夸耀。

在夜里和在白昼一样,这旅馆和那些矮屋依然形成了两个阶级,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在旅馆里灯烛辉煌,人们往来,似乎比在白昼更活动了。

一辆汽车在旅馆的大门前停住,司机下来开了门。一个瘦长的青年弯着身子从车里出来,带着好奇的眼光向四处看,似乎有点奇怪:这样的旅馆竟然安置在如此荒凉的街市中间。

从旅馆里走出来两个侍役,都带着恭敬的笑容,一个从司机手里接了那两件并不很重的行李,另一个引着青年走过微微润湿的草地,向里面走去。

那青年踏上了石阶,昂然走进门去。他走了不到几步便看见一个年轻女子从楼梯上下来,穿的是白夏布衫和青色裙子。她有一张丰腴的脸,白中透红的皮肤,略略高的鼻子,和一对星一般明亮的眼睛,左眼角下嵌着一颗小小的黑痣,嘴边露着微笑。

他望着她,呆了一下,就惊喜地叫起来:

“密斯张。”

她马上转过身子惊讶地望了望他。她忽然微微张开嘴,嘴唇皮一动,微笑了。于是她迎着他走来,两颗漆黑的眼珠发光地看着他,问道:

“周先生吗?几时回来的?”

“快一个星期了,”他愉快地答道。“我去看过剑虹,说我要到这里来小住一些时候。他说密斯张也在这里,要我来看看你,想不到一到这里就遇见了。真巧得很。”

“是的,真巧。我也想不到周先生会到这里来。剑虹先生前两天有信来也不曾提到周先生回国,所以我不知道。”她歇了歇,不停地用她那对明亮的眼睛看他,态度很大方。他还来不及想到适当的话,她又接着说下去:“我打算在这里住过这个暑假,顺便温习功课。今年我不回家。一个人住在这里虽然清静,只是读书没有人指导也不方便。现在周先生住在这里,我倒可以常常向周先生请教了。”她的脸上笼罩着一道喜悦的光。她显然很高兴这次意外的会面。她的家就在邻近的一个城市里,搭小火轮去只有一天的路程,所以她说于今年不回家的话。

“密斯张,你太客气了,我哪里配说指教人?我们在一起研究就是了,”他谦逊地说着,心里也很高兴。

“我说的是真话,倒是周先生太客气了。以后请教的地方多着呢!”她还想说下去,忽然瞥见那两个侍役,一个提了行李,一个垂着双手,都恭敬地立在旁边带笑地看他们两个说话,她便说:“周先生住几号房间?我现在不打扰周先生了。……我就住在二楼十九号,周先生有空请来玩。”她向他点了点头,并不等他回答,就走进旁边一间题着“阅报室”的屋子去了。

这里周如水也对她点了点头,带笑说:“等一会儿把房间弄好,我就过来看密斯张,”于是跟着侍役上了楼。

侍役们在三层楼上一个房间的门前站住了。空手的侍役掏出钥匙开了门让周如水进去,接着另一个侍役也提着箱子进来。

“就是这个房间,周先生中意吗?”空手的侍役这样说了,接着又说一些形容这房间的优点的话,便抬起脸恭敬地静候着他的回答。

周如水向四面看了一下,觉得这房间大小还中意,陈设也过得去,便点头答道:“还可以。”他看见窗户大开着,便走到窗前。他从窗户望外面,远远地是――片黑暗的水,一线灯光在水面荡漾。凉爽的夜气迎面扑来,他觉得十分爽快,抬起头去望天空,满天的星斗对着他在摇晃。他又把头埋下去,从各个窗户里透出来的灯光正照在草地和矮树上。

“这里很不错!”他回过头来向侍役称赞了一句,又问:“这是多少号房间?”

“三十二号,”侍役得意地答道。那个提行李的侍役已经走出去了。

“周先生没有用过晚饭吗?”侍役又问。

“吃过了。你给我弄点茶来罢,”周如水说着,就脱下他的太阳呢西装上衣挂到衣架上去。

侍役答应了一个“是”字,往外面走了。

房里剩下周如水一个人。他望着五十支烛光的电灯泡,慢慢地嘘了一口气,又把眼光移去看那个画得有花卉的方灯罩。于是他在那把有白布套的躺椅上坐下去,庆幸似地自语道:“在这里该可以有一些时候的安宁了。我一定要有一点好的东西写出来才好。”他微笑地闭上眼睛来体会这安静的快乐,可是白衣青裙的影子却突然闯进他的眼帘来。

一年前的印象浮上了他的脑海。那时他刚从日本回来,在他所尊敬的前辈友人李剑虹的家里遇见了一个使人一见就起新鲜的感觉的女郎。这白衣青裙的装束,虽然很朴素,却有着超过那班艳装女子的吸引力。她那双明亮的眼睛照亮了她的整个安排得很适当的脸庞。同时她的一举一动都保留着少女的矜持和骄傲。近几年来他的脑子里装满了某些日本女子的面影:那些柔媚得好像没有骨头、娇艳得好像没有灵魂的女性,他看得够多了。出乎意外的,他发见了一个这样的少女。于是他带着好奇的、景慕的、喜悦的感情和她谈了一些话。她的思想又是那么高尚,使他十分佩服。他们分别的时候,她和他只见过两三面,而她的姓名就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子里了,这是三个美丽的字:张若兰。

以后在东京的一年中间他并没有忘记这个美丽的名字。他常常想起她那明眸皓齿的面庞,就仿佛在黑暗里看见一线光亮。他好几次想写信给她,而且已经开始写了,但终于不曾写好一封。她也没有信来。他很想知道她的消息,他鼓起了绝大的勇气,才在给李剑虹的信里,附加了一句,问到她的近况。那个前辈的友人似乎不知道他的心理,虽然在回信里把她赞扬了一番,却把她形容做一个高不可攀的女子。这反而把他的勇气赶走了。他以后也就不曾再提起这个名字。

但是如今他却在这里见着了她,而且是同她住在一个旅馆里。以后他每天都有机会看见她,她还说过求他指教的话。

他这样想着,他觉得快乐从心底升起来,渐渐地在膨胀,使得他全身因发热而颤抖了。他静静地在躺椅上坐了一些时候。后来他实在忍耐不住,便站起来在房间里踱了一会,忽然急急走出房门,往二楼去了。

他毫不费力地找到了十九号房间。他站在房门前,迟疑了一些时候,才把两根指头在门上轻轻敲了两下。房里的脚步声响了。他连忙往后退一步。房门打开,她出现了,蒙着淡淡的绿光,她的全个身子带着一种异样的美,两只晶莹的眼睛射出喜悦的光。

“请进来罢,”她笑着说,微露出一排白玉似的牙齿。她退后一步,身子往旁边一侧,让他走进房去。

一盏绿色灯罩的桌灯放在小小的写字台上,桌子前面有一把活动椅。周如水在椅子上坐下以后,略一掉头,就瞥见摊在桌上的十六开本的《妇女杂志》,是新出的一期,上面发表了他写的两篇童话,而且编者在《编辑余谈》中还写了过分推崇的语句,说他是留日的童话专家。现在他在她的写字台上看见这本杂志,觉得她已经读了自己的文章,并且加以赞美了,于是他的脸上浮出得意的微笑,他不觉把杂志接连看了几眼。

她好像知道他的心理似的,马上笑着说:“周先生的文章已经读过了。在报上看见广告,知道有周先生的文章,所以特地买来拜读。周先生的文章真好!”

他听了这样的赞语,心里虽然很高兴,脸上却做出不敢承受的样子,连忙谦虚地说:“不见得罢。不过是一时胡乱写成的,真值不得密斯张一读!”同时他却暗地责备自己为什么写得那样慢,不曾多写几篇出来。他这样想着,他的脑子里浮出了新近写成的一篇短文的大意,觉得如果把这个意思向她表白,她也许会更了解他,更赞美他罢。

他正要开口,但看见她的平静而带矜持的笑容,他又觉得自己的勇气渐渐地消失了,似乎这些意思她已经知道了,说出来反会使她非笑他的浅薄。不过话快说出口又不好收回去,便改口问道:“密斯张喜欢童话吗?”

“是,”她微笑地回答。“读了童话就好像回复到童年时代去了,有时候甚至忘了自己是成人,仿佛真个做了孩子。而且周先生写的童话可说是美丽的散文诗。离我们成人倒更近一点,所以我更喜欢。”

她的话鼓舞起了他的勇气,使他终于用力说出他想说的话:“密斯张的话真不错。我以为童话便是从童心出发以童心为对象而写作的一种艺术。这童心记得有人说过共有七个本质,就是:真实性,同情心,惊异力,想象力,求知心,爱美心,正义心。我以为这话并不错。这几种性质儿童具有得最完全,而且也表现得极强烈。童心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有这几种性质存在的缘故。因此我便主张童话不仅是写给儿童读的,同时还是写给成人读的,而且成人更应该读,因为这可以使他们回复到童心。童心生活的回复,便是新时代的萌芽。”说到这里,他变得很激动了。一方面他想把他的思想在她的面前表现得更伟大,更美丽,使她更看重他;另一方面他这时候确实真挚地感到一切社会问题的解决都在于童心生活的回复。于是一种含糊的崇高的感情鼓动着他,使他的瘦长的脸上现出光彩,而变得美丽了。他仿佛在对着一群崇拜他的听众作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般。

在脑里还留着他的谦逊而温和的面貌的张若兰,这时候奇异地发见了他的另一种面貌,她并不注意地听他的话,只顾出神地看他。但是她并不显出痴看的样子,依旧留着矜持的笑容,所以他也不觉得。

他说完,马上又变得很谦逊了。他甚至畏怯地等待她的回答,好像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等教师报告成绩一般。

她觉得他的像珠子滚得那样急的声音忽然停止了。房里马上又静下来。她微微一笑,对他点一下头说:“周先生的意思很不错。”其实她并没有完全听清楚他的话,而且也不曾思索、判断他的见解是否正确,不过她相信他多少有点理由。

看见她表示赞同自己的意见,他更高兴了,便继续说:“我近来新写了一篇题作《童心生活的回复》的文章,就发挥这个意思。剑虹已经看过了。改天再送给密斯张看,请密斯张批评。”他说了,又露出孩子似的满足的微笑。

“这可以不必,”她带笑地答道。“既然剑虹先生看过,那一定很好。我只希望它早点在杂志上印出来,大家可以看。我想等着看它的人一定很多。”

于是两人又谈了一些关于文章和思想的话。房里那一架挂钟突然响了,金属的声音在静夜的空中荡漾着,一共响了十下。周如水还想在这里留一些时候,但一想到夜已经不早了,似乎应该让她休息才是,便告辞出来。张若兰把他送到门口。

周如水回到自己的房里,心里很暖和,脸上还浮着笑容,耳边也留着她的清脆而柔软的声音。他在躺椅上坐下来,望着电灯罩,回想着她的容貌和举动。甚至她说话时怎样微微偏着头,怎样常常玩弄着衣角,怎样把一双大眼望着他的眼睛,怎样把肘压在靠背椅上,垂着眼皮半羞涩地看自己的裙子:这一切他都回想遍了,有些甚至是先前他不曾注意到的,如今都记起来了。

他又埋下头往四周看,觉得自己的房间布置得没有她的那样好,虽然她的房里并不比自己的多些什么东西。这样想着,他又嫌自己的房间太冷静了,太寂寞了。她的房间是那么温暖。

他又想明天怎样见她,怎样和她谈话,以后他们的友谊又怎样亲密起来,以及以后的种种事情。但忽然他又记起友人陈真的话,于是失笑地自语道:“怎么我一见面就和她谈思想,谈童话,为什么不谈些更有趣味的事情?这样好的机会都不知道利用,我真傻。陈真说我一辈子找不到爱人。他也许有理。”说到这里,他不觉埋怨起自己来,他后悔不该把这样的好机会白白放过,他想也许今晚的谈话会给她留一个不好的印象,她也许会暗暗地笑他是一个书呆子,那么以后任凭怎样努力,恐怕也难有办法。他愈往下想,愈懊悔。

过了一些时候,他的思想又转换了方向,他用手在眼前拂了几拂,好像要拂去什么幻象似的,随后又自己辩驳道:“一见面怎么就想到恋爱?虽然以前见过几面,但也并不怎么相熟呢!……况且她又是大学生,和别的女子不同,跟她谈思想,倒也并不唐突。”

他这样想着,心便渐渐地平静下去了。于是他屏绝了一切的杂念,站起来关了灯,静静地立在窗前,望着远处黑暗的海和灯塔里射出来的颤抖的微光。他不用一点思想。他只是赞颂着自然界的庄严与伟大。

第二节

一个星期过去了。

在一个早晨,天还没有大亮,东方才开始发白,黑色的天空渐渐在褪色,空气里还充满着夜的香气,两个青年的脚步声在润湿的草地上微微响着。他们走到大门口,管门人已经起来了,便给他们开了门。

他们慢慢地在清静的街上走着,脚踏在柔软的土地上并不吃力。两旁的房屋模糊地现露在他们的眼前。几间房里响起了人声,但很低微,轻轻地随着晓风逃走了,并不留下一点余音。空气里带着清晨的寒意。街道上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有规律的脚步声寂寞地响着。

他们并肩走着,不过距离得并不十分近:一个是年轻女子,有一头波纹的黑发飘蓬在脑后,穿了一件白色短衫,系一条青裙子;另一个瘦长的男人,穿着一身太阳呢西装。他们便是住在海滨旅馆里的周如水和张若兰。

他们走过那条较长的街,天空已经变成了深蓝色。他们又转了两个弯,便到了海滨。一片灰白发亮的海水横在他们的面前。岸边是一带窄的沙滩,潮来时会全被淹没,现在潮已退去。沙滩上还很潮湿,有几个大石块堆在那里。岸边还有石级。

他们站在岸边,望着水和天分不开的地方。海风温和地吹拂他们的头发和衣服。张若兰让她的浓密的黑发给风吹着,只用手按住裙子。她的头发随着风的来去而波动、而起伏,一方面显得更浓,一方面又显得更软。

周如水故意站得离她远一点,却只顾偷偷地看她的头发。“好美丽的发呀!”他这样想,他从日本妇人的大得可怕的高髻那里感到的对于女人头发的憎厌马上消失了。这时天空已由深蓝变为明亮的浅蓝色,粉红的云彩挂在他们的头上,天快大亮了。

“今天我们真早,”她回头对他说。

“早晨的空气多么清鲜,自然界多么美丽,……”他高兴地说。

“早起倒是很好的,”她再说一句,两人便向前走了。

他们走到岩石旁边,正好有两块岩石离得不远,他便提议说:“我们还是在岩石上面坐一会儿罢,太阳马上就要出来了。”

她伸手在岩石上轻轻地摸了一下,说:“这上面还是湿的,”便掏出手帕把石头揩干了坐下去。他也在另一块石头上坐了。两个人都不闪眼地望着天际发光处,等着看日出的壮观。

天边渐渐地亮起来,好像谁在淡青色的天畔抹上了一层粉红色,在粉红色下面隐藏着无数道金光。忽然间仿佛起了一阵响声似的,粉红色的云片被冲开了,天空顿时开展起来。一轮朱红色的太阳接着从天际慢慢地爬上来,它一摇动,就好像发出了大的响声。它终于爬上了水面。在它的下面有一片红光承着它。它升高,红光也跟着伸长。它愈往上升,它的光芒也愈大。在短时间以后太阳已经离开了水面,而逐渐变小了。同时它的身体也渐渐由朱红色变为金红色。霎时间霞光布满了半个天,维护着这一轮金光灿烂的朝日;水面上也荡漾着无数道金光。天空中好像奏着一曲交响乐,一片响亮的曲调送进人们的耳里。

两个年轻人这许久都不曾说一句话,他们只是带着赞叹和惊奇的眼光静观这眩目的景象,甚至找不出一个适当的形容词来赞美它。后来天空的交响乐终于奏完了,一切都恢复了平时的状态。海岸也不再像先前那样地清静了,有几个青年或中年男子在沙滩上闲步,还有两三个半裸的贫家小孩在地上拾贝壳。他们觉得在这里久坐也没有多大的意思,便站起来。他们一面谈话,一面在海滨走了两三转,就离开了。

两人信步走着,走入街市,到了一家汤团店门前。这是一家相当干净的小店,店里摆了几张小桌子,都坐满了人,只有靠里的一张还空着。他们便进去要了两碗汤团来。他们捧了碗,望着在碗里水面上浮着的几个大汤团,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样大的汤团他们还没有见过。他们举了箸去挟汤团,同时又抬起眼睛望四座的顾客。那些人都有着诚实的脸和很好的胃口,他们不停箸地把那样大的汤团一个一个地往口里送。

“周先生,你看,”张若兰低声对周如水说。

周如水的脸上浮出感动的微笑。他素来厌弃都市文明,赞扬自然美,主张“土还主义”,现在看见这些朴质的渔夫怎样地吃他们的早餐,从那种真挚地把这简单的食品当作盛馔似的很起劲地吃着的样子,他体会到了吃的滋味,他想真正懂得吃的恐怕还是他们那些人罢。于是他回过头对张若兰一笑,并不说什么,就用箸把一个汤团弄成两半,挟了半个送进口里慢慢地嚼着,一面和她谈话。

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从外面进来,手里端着碗,脑后垂了一根辫子,穿了一件白布衫子。众人的眼光都转注在她的脸上。她似乎并不觉得,态度很安详,笑着和那掌锅的说话。

张若兰带笑地放下碗,指着少女对他低声说:“她就是这里的‘汤团西施’,旅馆里许多客人常常特地跑来看她!”她说了又抿嘴一笑。

周如水听了这句话便把眼睛掉往那边看。他只看见少女的侧面:是瓜子脸,前面披着刘海,后面垂着一根松松的辫子――相貌的确还过得去。她偶尔回过头,让他看见了她那对活泼流动的眼睛,他们的眼光碰在一起了,她若无其事地对他笑了笑,又把头掉了过去。他的心里禁不住怦怦地跳动。他望着她出神。

“周先生,”张若兰在旁边唤他,他惊觉地掉过头去,看见她抿嘴笑。他不知道她在笑什么,正纳闷着,忽然觉察出来自己手里还挟着一个汤团,不觉红了脸,便低下头只顾去吃碗里的汤团,很快地吃完了。他正要付钱,却被张若兰抢先付了。

他们从汤团店里走出来,太阳已经高挂在天空了。阳光焦炙地射在人的头上。街上也比先前热闹许多。周如水的头上开始出了汗,他便把西装上衣脱下来搭在左腕上。他们只顾谈着,又走过一条较僻静的街。矮屋的门前有几个妇人和女孩忙着补鱼网。她们一面工作一面谈笑,两三个妇人的已经变成黧黑的脸上还蒙着焦热的日光,但她们一点也不怕。

他们走过那里,那些朴质的脸都带着惊异的神色看他们,在他们的后面响着神秘的笑语声。这景象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但是他并没有憎厌的感觉,他反而觉得自己多少有点喜欢这幅简单朴素的图画。这时他已经跟着她转了弯,走到大路上了。

在右边高耸着旅馆的楼房,窗户都开着,墙壁上涂着灿烂的金光。马路上只有寥寥几个行人。左边有一条蜿蜒的小路,路略往下倾斜,引入一片菜畦,似乎还可以通到那远处的一带树林。

他们走过旅馆门前,看见侍役正引着水管在草地上浇水。地上尽是丝丝的水点。周如水摸了表出来看,还不到九点钟,便指着树林那面提议道:“那边我还没有去过,密斯张高兴去看看吗?”

“周先生要去,我当然奉陪,”她微微地笑着说了。周如水不禁想道:“好温柔的声音呀!”

两人转入了小径,走不到多远,路渐渐地变得很窄了,只可以容一个人通过。一边是瓜藤掩着的土墙,一边是被柳树划分了界限的斜坡和菜畦。张若兰在前面走,周如水跟在后面。柳条垂下来,常常拦着他们的路,他们用手披开了它。两人离得很近,张若兰觉得周如水的热气喷到了她的耳边和颊上。她的女性的敏感的心还可以分辨出他的急促的呼吸。她不觉红了脸,把脚步放快一点。然而走不到几步她突然停止了。一只蛤蟆蹲在她面前。她想让它跳开,它却不动,她只好用脚把它拨开了。

在她后面走着的周如水只顾跟着她的脚步走,不留心她中途停下来,他待急忙收住脚步时已经迟了。他的嘴几乎吻到她的柔发,他的身子几乎贴在她的衣服上。他仿佛看见她的肩头微微耸动,似乎也感到了她的胸膛的起伏。一阵发香和肉香混合起来直往他的鼻里送。这香气使他无意地联想到那粉嫩细腻的皮肤。其实这四个形容字是不够的,似乎还有一种性质不曾表示出来,但他自己也找不到适当的字来形容它。

他连忙往后退了一步。他惶恐地默默望着她的背影。那一股异样的香又沁入他的鼻里。他非常激动。激情抓住了他。他的身子突然颤抖起来。他想唤她,他想走上前去搂抱她。但是他马上觉得自己的勇气逐渐在消失了。

她并不回过头看他,便又往前面走了,不过走得很慢。她那裹着黑色长统丝袜的腿在蜿蜒的小径上缓缓地动着,好像很熟练似的。他自己一面跟着她走,时时望着她的不曾被裙子盖着的腿,心里充满了快乐。

这时路变得很宽了,虽然是崎岖不平,但走起来也不十分困难。路的两旁都种着柳树,下边是水沟,路突出在中间正好像一段堤岸。柳叶随着风微微舞动,有时候就像要拂到他们的头上来似的。

他们走过了这段路,水沟没有了,旁边是菜畦,有几个穿蓝布衫头上盖白布头帕的乡下女人弯着腰在那里工作。路旁有些苹果树,枝上挂了好些青色的嫩苹果。在不远的地方音乐似地响起了蝉的催眠的歌声。

“乡下真好,一切都是和平的,亲切的,美丽的,比在都市里吸灰尘好过十倍!”周如水满意地发出了这样的赞美。的确在这里没有都市里的喧嚣,没有车辆,没有灰尘,没有汽油味,没有淫荡恶俗的音乐,没有奸猾谄笑的面孔。在这里只有朴素的、和平的、亲切的大自然的美。他的所谓“土还主义”在这里得到了绝大的证据。虽然他并不曾熟读过室伏高信的《文明之没落》等著作,而且便是那一本《土还》也只翻阅了前面的十几页(因为他不喜欢那个日本政论家),但他已经觉得自己的“土还主义”是非常坚定无可动摇的了。

“我也喜欢在乡下住,每年暑假我都要到乡下去住。明年毕了业,我也不愿意在都市里做事情,我还想到乡下去办小学校。我很愿意跟一般天真的儿童接近。”她这样表示了她的意见,使得周如水非常高兴。他这时记起了她是学教育的,与自己的所学相同,而且两个人的志愿也差不多。这几句简短的话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印象。她说话的态度很诚恳,不像是故意说这些话来迎合他的心理。因此他觉得他们是更近于互相了解了。

他们又谈到关于太阳的话,张若兰说:“我以前简直梦想不到日出是这样的美丽。”说了美丽,她又觉得这两个字不恰当,便改口说了一句:“这样的庄严。”歇了歇她又说:“要不是周先生提醒我,我今天决不会有这种眼福,所以我应该感谢周先生。”她说了便掉过头来含笑地看他,两只晶莹的眼睛里表示着口里所说不出来的深意。

这使他感动,使他满足,使他陶醉,他觉得自己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快活过。他的脸上现出得意的笑容,甚至因为得意而红了脸。于是许多许多的警句又涌现在他的心头,鼓舞着他用激动的声音说出下面的话:“太阳真是伟大!它使万物生长发育,它到处撒布生命,它没有差别地照耀各处,使任何地方都得到光明。我记得日本童话作家小川未明说过‘母亲是太阳’的话,把母亲比作太阳,这是再恰当不过的,因为母亲对于子女的爱护确实是像阳光那样地普遍。子女无论到什么地方,母亲的爱都跟随着,恰像万物无论地位或高或低都可以享受到阳光那样。”

“周先生的话说得很不错。……只是可惜……我的母亲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她突然闭了嘴,声音里带了一点悲伤。

他听见她说了那句话而且声音也改变了,便吃惊地看她的脸。但是她早把脸掉开去望别处了。他惶恐起来,想找话安慰她,但拙于言辞的他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话。两个人还是默默地走着。

“我不该说这样的话使密斯张伤心。我不知道密斯张没有母亲,剑虹也不曾告诉过我,”他终于说了抱歉的话。这样的话果然发生了效力。她回过头来,脸上虽然仍带戚容,但已经渐渐地开展了。眼睛里没有泪珠,却含着深的感激。她慢慢地说:“这跟周先生的话没有关系,是我自己偶然想起来的。周先生的话说得真好。我真羡慕你,你有那样好的母亲。”

“只是我自己太不孝顺了。我离开家八九年就没有回去过,”周如水答道,他想起自己的过去,想起母亲,不免有些伤感。他开始觉得自己的良心有点不安了。他虽然还有一肚皮的话要说,但一时也说不下去,就闭上嘴低下头慢步走着。他现出了没精打采的神情。

“周先生,我知道你在想念你的母亲,”张若兰关切地、同情地说。

“是的,”他低声应道,抬起头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这时两人已走到树林前面,一条曲折的小径把他们引进树林里去。他们初进去的时候,树林并不浓密,到处都是阳光。后来树林渐渐地密了。参天的松柏遮住了阳光,虽然还让它撒下一些小的斑点,但树林里没有一点热气。他们一面听着蝉声,一面很舒适地在林子里走着。转了几个弯,他们在一个地方发见了一口井,井旁立着一个木架,架上拴了一个桶。前面有一所茅屋。茅屋前有一个老头子坐在竹椅上用柳条编篮子。他的脚下不远处躺着一条黑狗,在那里晒太阳(这一段树木稀少,看得见太阳了)。黑狗看见人便跳起来,望着他们狂吠。老头子连忙站起把它唤回去,一面带笑地招呼他们:

“从海滨旅馆来的吗?”

他们点了点头。

“你怎么知道?”周如水惊讶地问道。

老人望着他们得意地微笑,一面答道:“我一看就认得。我在这里住久了。这几年每年夏天总有不少的人到这里来,都是从海滨旅馆来的。……我的眼睛不会错。……本地方没有这样漂亮的人物。……海滨旅馆修好还没几年……我在这里却有十几年了。”他说完,又掉转头向里面叫了一声:“琴姑!”

里面响起一个少女的清脆的应声。老头子又在外面叫道:“搬两个凳子出来。”

茅屋里走出一个十六七岁的天真的姑娘。她脑后垂了一条松松的大辫子,身上穿得整齐,只是两只袖子卷到了肘上。她一只手提一个竹凳子,走到客人的身边放下,还说了声“请坐”,便回到老头子身边,站在他的椅子背后,偷偷地看这两个不寻常的客人。

“这是你的女儿吗?看相貌就知道很聪明,”张若兰带笑说,使得那个姑娘露出笑容,同时又红了脸。

“不,她不是我的女儿;她是我的侄女,是我兄弟的孩子。他们夫妇很早死了,剩下她孤零零的,没有人照顾。我把她带到这里来,好在我自己没有儿女,我从来就没有娶过亲,也是孤零零的,因此把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这孩子很不错。”他说到这里,便掉过头用爱怜的眼光看她,脸上还现出得意的笑容。他又回过头来说:“她待我很好,真和待亲爸爸一样。她人又聪明,做事又能干。她的年纪一天天地大起来了,我少不得要给她找个好女婿,使她过点好日子,才算了结我的一件心事。我老是留心着,可是总选不到一个中意的,真是不容易选啊。”他又望他的侄女,然而姑娘已经跑进去躲起来了。他便回转头看这两个客人。看见他们都注意地听他说话,他更得意,不等他们回答又冒昧地说:“你们两位真是天生地就的一对!这样一对好夫妇,我是第一次见到。”

张若兰听见这话,她的脸马上通红,她不好意思地埋下头去。

周如水也有点不好意思,但同时还有另一种感觉。这是欢喜,是惊疑,是悲哀,是畏惧,是陶醉,他分辨不出来。他马上掉过头去看她,看见她的那种样子,他觉得他的心跳得更厉害了。但是他勉强做出庄重的样子,对老头子说:“老先生,你不要乱说,她还是一位小姐。我们是朋友。两个人到这里来避暑的。”他说了,又有点后悔不该这样地更正。“就让老头子相信我们是夫妇不更好吗?”他这样想。

“真的?不要骗我这个老头子啊!”老人带笑说,一面仔细地看了他们几眼。他接着更正道:“我的眼睛花了,头也昏了,说话没有次序,请你们不要见怪才好。”

张若兰刚刚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周如水也笑了。

这样地把问题结束以后,那个老头子又唠唠叨叨地向他们叙说自己的身世:他姓王,年轻时候也读过书,而且学到一手好拳,后来又当过兵。他满望升得一官半职,谁知经过了无数的战阵,出过力,拿生命去冒过险,结果是别人升了官,而自己依然是一个小兵。他便离开了军队,在东北混了好几年,就跑到这里来。后来他得到了看守树林的职务,在这里也已经住了十几年了。

如果告辞的时候,老头子不向他们说那一句奇怪的话,他们在归途中也许会起劲地讨论一些都市与乡村的问题,他也许会热心地向她宣传他的“土还主义”。然而那老头子毕竟说了。原来他们临走的时候,老头子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他们说:“我很奇怪:像你们这样好的一对,为什么不早早成家?要是在从前,像你们这样年纪的人早就有了孩子了。”

他的这一番话把他们两个人弄得满脸通红。他们又不便当面向他发脾气,只得忍住羞,好像不曾听见他的话似的,告辞走了。

在归途中两人的心情和来时便不相同了,好像有一堵墙隔在他们中间。他们很想知道彼此的心,知道各人在这时候想些什么,然而快到接近的时候,他们的心又离开了:像撞着了那堵墙似的,他们急急地把自己的心收回来,但过后又再去试探彼此的心。

张若兰比较冷静些,而且性情温柔,所以便是在心里她也是很稳重的。她从来不让自己的思想走到极端,处处不肯失去她的少女的矜持。像她这样的人甚至在进攻的时候也要守住自己的阵地。但是周如水便不同了。他虽然比较热情些,但他又是一个犹豫过多的人,因此他的热情常常被顾虑冲淡了。他有时竟然没有丝毫的勇气,变成了非常胆怯的人。

同类推荐
  • 几个人事工作者的琐事

    几个人事工作者的琐事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铁血湘西

    铁血湘西

    一部再现近代大湘西人民百年斗争的史书!一部引人走进大湘西人火样情感的诗书!《铁血湘西》是一部最湘西的长篇小说!《铁血湘西》从乱世的家仇私怨切入,以湘西纵队的始末为主线,纵横开合地艺术再现了中国近代大湘西数十年各类人物生存较量的漫长岁月和宏阔场面。各派党、政、军要员和地方武装首领间错综复杂的恩仇关系、十分尖锐的生死斗争和成败得失的最终归宿尽收眼底;奇险的湘西铁血战事,奇秀的湘西山水画卷,奇异的湘西神巫文化,奇妙的湘西人物心灵史尽显其中;大湘西山水养育的智者、勇者、仁者、信者、文者、武者,无不跃然纸上。
  • 纪晓岚西域传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纪晓岚西域传奇(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流放期间的纪晓岚以惊人的机敏和智谋擒获了来自京都的各怀鬼胎的男女杀手,巧断了种种骇人听闻的人命案。保密又巧除后宫的男女大奸。风流逸事和丹青墨宝的失踪令人震惊。小说以斐然的文采令人得到智慧的启迪。
  • 关键运作

    关键运作

    香港好力奇集团董事长黎元清与东州药业合作共同经营著名凉茶品牌“宝丰园”,迅速占领内地市场。另一家大型企业华仁集团在区长沈新宇的扶持下,引进香港盛高集团资本,强势进军凉茶行业,大肆侵蚀好力奇的渠道与经销商。区长沈新宇欲借助盛高集团的财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与区委书记卢少波争夺领导权。与此同时,黎元清当年利用与市委书记顾元涛的非常关系取得“宝丰园”品牌经营权的内幕也被揭露出来,东州药业欲收回品牌经营权。各方利益纠缠其中,在危难之际,好力奇集团CEO温启刚稳住阵脚,由内而外理顺各种关系,与区长沈新宇之间进行了扣人心弦的博弈,显示出高超的资本与权力平衡之道,重新夺回市场。
  • 曾国藩2:野焚

    曾国藩2:野焚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热门推荐
  • 谈古闻

    谈古闻

    正所谓古人倦夜长,故秉烛夜游。才有志怪笔记,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人鬼仙佛乃至毛羽鳞鬣,无所不有无所不异。在这个光怪陆离,鬼神尚是混沌不清的世界里,周圭月究竟遭遇了哪些稀奇古怪的人和事,他又该何去何从?
  •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内容简介:从幼年时期开始,孩子的认知能力开始形成,并逐渐形成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雷达的发明》、《甜甜圈的诞生》、《小游戏中的大发明》等收录在《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中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战神图录

    战神图录

    先天失明,体质孱弱的方万里,成人礼却要受雷劫加身!因祸得福,先祖之灵寄居双瞳,洞悉一切雷法!洗髓伐毛,境界突飞猛进;扬我族威,进犯者皆伏诛;泰北大战,雷变诀扬神威!武者之路,唯战而已;血战修炼之路,为我战神图录!
  • 夫君请止步

    夫君请止步

    这里有萌萌的傻相公,瞪着湿漉漉的漂亮大眼睛求抱抱,任你搓扁捏圆。这里有高高在上的国师大人,一袭白衣清冷出尘,深不可测的样子。嗯......国师大人又怎样,谁让你长得一副不食人间烟火模样,偏要把你从天上拉下来!剪不断理还乱,太子选中她做太子妃了?傻相公不放人,国师大人来踢馆,好戏拉开序幕......
  • 魔枭神主

    魔枭神主

    吞尽世间苦楚,成就无上巅峰。魔神间游走,缔造一代魔枭神主。
  • 三届创世

    三届创世

    三届众生,皆在我手!苍茫大地,独握生杀!
  • 重生之怜情忤殇

    重生之怜情忤殇

    一个人的人生旅程,几段爱情的无意镶嵌。他们都是不曾想过幸福的人,幸福是绝望时刻的甘泉,可是那甘泉不是真实的。他们也不想要那么简单的没了一生,所以痛苦的活,也是活啊。这是一群没有想过幸福的孩子,那东西太奢侈,想着就会抽断生命的血液,会看着自己干枯而死。原来这样恐怖的幸福面纱下,爱这样美好。雨华只是个过客,无意的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无意的唤醒那延续爱的情。原来,阿弥陀佛,把我扔这终究不是由我舒服的。
  • 不通宝鉴

    不通宝鉴

    世间万象,诸多不通。不通之处,方得贯通!不通大师所著的《不通宝鉴》是传说中的东西,有幸研究过它的人对它最多的评论就是:不通!诸多不通!故事就从主角萧少莫名其妙地拥有了《不通宝鉴》开始了他坎坷离奇的一生
  • 山地车传奇

    山地车传奇

    一个普通的背包客偶然间接触到山地车,一场偶遇的比赛让他兴趣盎然。一次次的休闲骑与比赛让他明白人生需要目标与理想。与共同爱好的朋友比赛,让他看到努力加天赋才可追逐巅峰的曙光。
  • 偷心游戏

    偷心游戏

    木玉婷不过为了偷一张请帖,却不想被颜安旭给盯上了,引诱她,算计她,最后还欺负她。好吧,既然如此,她岂有不礼尚往来的道理某人不能吃辣,我就让你吃得胃开花。某人不是想要秀恩爱吗?好啊,本姑娘送你迷大派送,让你“美”到爆。自己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什么被这个男人给缠上了。颜安旭一把壁咚了木玉婷,挑起她的小巴邪魅一笑:你那日不但偷了本少的请帖,还偷了本少的心,自然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