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韩国女孩,骑自行车周游中国,一天居然骑了一百三十公里。我不及也。我上中学的时候也曾经骑车独游省内,感觉一天骑一百公里已经筋疲力尽。不过那时候的车子是“28全钢”,重量很大,也没有变速,最受不了的是车座偏硬,几天骑下来屁股磨泡。韩国女孩的这辆车很轻,因为我们楼底下车棚不对外,我不得不帮她把车子扛上六楼,倒是一点不用费力。到屋里才看出还是一辆中国出的捷安特,她后来说是在韩国买的二手车,花了两千多元人民币。
她说她准备一直向南骑到云南,进入东南亚,然后坐车去印度,和在那儿做义工的朋友见面,然后投奔澳大利亚,车子也托运过去。在澳大利亚打工挣点钱后再去南美洲,我看她趁着精力旺盛会一直骑下去,只要车子不丢的话。
欧美女性通常是一身旅行打扮,看不出多少时尚。中国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时尚都是“韩系”,所以从这个韩国女孩身上倒是看出几分亲切来,她脑后的头发染成暗金色,洗过澡后盘在头顶,脸圆圆的,有一件米其林轮胎人式的羽绒服——中国也正流行着。不同的是眉毛修得粗粗的很有质感,这在中国女孩身上就很少见了。
做饭的时候因为离得近,看得亲切,她的双眼皮边缘有一排小针眼,就随便问她韩国女孩整容是不是很普遍,我想这应该不算是冒犯的问题。她笑着说:“是啊是啊,几乎每个女孩都做,很多男孩也做。”
我就顺道问她:“你是不是也做过眼睛?”
她说:“是啊,也做过的。”
我说:“那贵吗?”
她说:“当时高中毕业,美容院给刚刚高考完的女生优惠,没花多少钱。”
“是问家里要的钱吗?”
她说:“是自己打工挣的。”
她在首尔的一家牙科诊所工作,是一名洁牙师。收入也不错,工作的时候还自己买辆小车开着。自从2011年辞职到欧洲沙发游了一圈后,玩心大起,回来也不再工作,而是打算继续游下去。筹备了一个多月后,就开始了中国的独自骑行,而这之前她几乎从来没骑过自行车。她在自己沙发客网站的介绍里说,她骑车是为了寻找“幸福感和生活的意义”——境界还真是不低。单身骑车远游的中国人有的是,不过像她这样娇滴滴的女孩还真是少见。我也许只是她“伟大旅行”中的一个过客,很遗憾也不能像偏远地区的古老哲人一样带给她多少感悟。
她来中国骑车的事一开始没敢跟她妈说,到了中国后才发邮件讲了。她的朋友们都说她疯了,中国有多危险多危险。当然了,事实证明中国也没那么可怕。她说中国人一听说她是韩国人,对她都很好,很热情,她觉得也许是中国人喜欢看韩剧的原因吧。
大约谈了谈韩国的情况。她说韩国现在的传统也越来越淡。圣诞、元旦、农历新年,分别都有三天假,也就是说他们也过中国的春节,不同的是不放鞭炮。平时年轻人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坐车都是低头看手机,不闻身外事。“过年”的时候,原先是小孩子要到老人家里,现在去的也少了,很多年轻人都是趁放假出去旅行。老年韩国人有的恨金正日,金正日去世的时候很高兴。可是年轻人没感觉,也不太关心。我说:“听说韩国人也恨日本人?”
她说:“不恨啊,我就很喜欢日本。”
我又问:“听说韩国人都开国产车,不买日本车?”
她说:“不是啊,街上进口车很多的,买国产车主要是因为便宜。”
有趣的是,她对于韩国的地名及大多专有名词,都是只闻其音,不知其义。我在网上大致看了看韩语的历史,韩文是一种记音文字,15世纪才创立,之前借用汉语记音。由于深受汉语影响。很多名词都是从汉语里来的,所以现在韩语里有很多词的发音和汉语十分接近。二战以后,南北韩同时进行“去汉语化”,只使用韩文。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不认识汉字了,除了自己的名字。我以前就很疑惑,因为看到韩国的地名人名,都是特定的汉字来写的,完全不是英文地名式简单音译,过去也没有深究过韩语和汉语的确切关系。现在大约有点明白了。我在纸上写“釜山”“仁川”“汉城”这些地名,女孩说她看不懂,她嘴里说着这三个地名,和汉语发音很接近,可是她说根本不知道这地名有什么意义。甚至对于自己的名字,她也不是很知道其意义,而我们中国人却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这还真是有点奇怪啊,难道韩国人就生活在这样一种朦胧的语言当中?当然了,我对韩语也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有一个时间电视频道放到我们地方的官方台上,一个女播音员在那儿报新闻。女孩看到笑了,我心领神会,对她说:“有点像朝鲜电视台的播音员?”她笑着说是的。说到现在南北韩的语言距离越来越大,年轻人基本上不太听得懂朝鲜的话了。
和欧美女性相比,韩国女孩到底女性化一点。第一天来的时候脸黑红,好像晒太阳太多已经变不回来的样子,可是第二天打电脑的时候,又粉白细嫩了。也不是很主动,很享受你给她忙这忙那,就像前面那个在韩国待过的加拿大小伙子说的那样,韩国女性还是很东方化的。她在我这儿住了两个晚上,算是让自己休息一天。我给她做了三顿饭,每次都说很好吃,很多“谢谢”。
她说到她的母亲,是在高尔夫球场当球童。我初听有点意外,后来想了想,好像有些亚洲国家有中年妇女当球童的习惯,大概是一个戴着大斗笠包着头巾,胳膊上套着袖套的形象。她说韩国都是女人当球童的。但就是这个球童,供养着他们一家四口,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她家在首尔郊区,普通的公寓房,大概三十万人民币左右。
说到她去年在欧洲的沙发游,最古怪的一次经历是在法国搭顺风车,一辆车停下来,她上车,发现法国司机老伯伯下身居然什么都没穿!我说:“没穿长裤?”
她说:“不,什么都没穿!”她笑个不停。
我问她:“当时害怕吗?”
她说:“不,只是觉得好玩,当时车开得还不快,我拉开车门跳出去逃了。”她说,“我不怕陌生人,甚至更喜欢跟陌生人交流。”她的笑也很放松,有一种完全投入和享受的表情,不像我们有些中国人笑得收敛而警惕。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看韩剧日剧呢,我想是因为里面的女演员能发出一种甜得能融化人的笑,没有一丝苦涩的成分。
她用我的电脑看了好几次卫星图,她下面要去的方向,不管是南还是西,都要穿越上百公里的秦岭地带,山的褶皱密密麻麻,她直吐舌头。我问:“你有可能放弃吗?”她说:“一定不会放弃的,我一定要骑到越南。”
当然了,这话是谁都会这样说的,后面的“不放弃”目前还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我希望她梦想成真,不要对自己和世界失望。
早上要走了,我又帮她把车子扛到楼下,她甜蜜地笑着跟我告别了。气温还是很低,但已经不那么刺骨了。我上楼时看她推车出去的背影,想着她还有好几千公里的路要苦蹬,不禁也有些怜香惜玉。回去盖上被子再睡一会儿,心里合计如果是我,其实也不算太痛苦,因为只要一上路就好了,一寸寸看到的陌生新鲜的前路也许会让人觉得更安全,自我设定一个很遥远但可一点点完成的目标,也会给人带来这一阶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