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43700000002

第2章

4月2日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随以第一军团、第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向闽西进军,参加4月10日攻占龙岩、4月19日攻占漳州的战役。

4月21日参加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东路军师以上干部会议,讨论第二次行动等问题。会后,进行打击入闽粤军的准备,同时分兵发动群众,扩大红军,组建革命政权。

6月初至7月上旬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由闽西回师赣南,参加打击侵入赣南的粤军的南雄、水口战役。

8月参加周恩来、毛泽东、朱德指挥的乐安、宜黄战役。

10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指示,对毛泽东进行错误的批评指责。毛泽东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到后方休养。

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参加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举行的建(宁)黎(川)泰(宁)战役。

11月中旬至1933年1月上旬参加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举行的金(溪)资(溪)战役。

12月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教导师师长。

1933年26岁

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调整编制序列,撤销第四军番号,部队缩编为两个师,直属第一军团指挥;以第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合编为新的第十一军。

2月,粟裕调任第十一军参谋长。

1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秦邦宪到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此后,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中央苏区的工作,秦邦宪等实际主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

2月下旬至3月中旬在朱德、周恩来指挥下,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先后参加黄陂、东陂草台冈两次战役,胜利完成任务。朱德称此役为“红军战术上最好的战例”。粟裕后来回忆说:“在这两次战役中,我对运用牵制、策应部队以创造战机,夺取战役的胜利有了直接的体会。”

5月至11月奉命率部在抚河、赣江地区作战,在“左”倾错误的战略方针指导下,进行“不停顿的进攻”,多次作战失利。在5月的硝石战斗中身负重伤,直至11月伤愈出院。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左臂留下残疾。粟裕后来回忆说:“我在中央红军经历中的又一个重要体会是,从领导层的几次争论中,从正反两方面逐步加深了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长期性和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理解,逐步加深了对积极防御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的理解。我感觉到作为军事指挥员应该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个指挥员对战略问题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有了清醒的头脑,才能运筹自如地指挥作战。在我以后的作战生涯中长期远离中央,所以我对于尽可能地去了解和学习战略性问题格外重视。”

11月任红军第七军团参谋长兼第二十师师长。11日,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浒湾、八角亭战斗中失利。当时,“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已经扩展到部队,原政委萧劲光等同志因为抵制错误路线被撤职,粟裕也被扣上“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的帽子,长期受到限制和监视。

1934年27岁

1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总部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合并,包括粟裕所在第七军团等所属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称中央红军。

5月由于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国民党军逼近中央苏区腹地,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

7月初红七军团奉命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当面交代的任务是: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进军,宣传抗日,支援皖南。实际意图是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7月6日晚,第七军团从瑞金出发,开始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

7月21日发出致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并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电,报告福建省国民党地方部队情况。

8月上旬与第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以及中共中央代表曾洪易率领部队进入闽中地区。根据中革军委电令,改变北上浙西的计划,转兵向东,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8月1日,部队进占水口、古田。8月7日,部队在进攻福州的战斗中受到不小损失,决定撤出战斗。

8月中旬,进入闽东游击区,与叶飞等率领的独立师部队会合。8月4日,取得罗源战斗胜利,攻克罗源县城,歼敌1000余人。

8月中旬奉命离开闽东游击区,向闽北前进。从8月22日到28日,连打穆阳、庆元、竹口三个胜仗。9月初,进入闽北苏区。本想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作短暂整顿,却受到中革军委来电批评,指令他们立即向皖南前进。粟裕后来回忆说:“急于要我们离开闽东、闽北,这是继攻打福州之后中革军委在战略指导上的又一次重大失误。”

9月初奉中革军委电令由闽北进入浙西,在闽浙赣边境广泛开展游击战,创建新苏区。9月中旬,先后取得清湖镇、大陈战斗胜利,准备继续北上。9月17日,中革军委电令“禁止继续北进”,要求他们创建以遂安为中心的苏区。此时,国民党调集重兵从几个方向围追堵截。为避免全军覆没,第七军团决定向皖赣边界行动。

9月30日进入皖赣边界地区,先后进行查湾、道口、鸦桥、黎痕等战斗,打退围追堵截之敌。在战斗中右臂负伤,弹头到1950年才取出。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直属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22日,中革军委决定成立以项英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央军区,指挥江西、福建、闽赣、赣南、闽浙赣五个军区及红二十四师、红十军。

10月15日中革军委电令第七军团转移到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第七军团认为皖赣边界有发展条件,建议以主力向皖南游击区行动。18日,中革军委复电同意。21日,又电令仍要进入闽浙赣边苏区。第七军团遵令立即向闽浙赣苏区转移,与新的红十军会师。

11月根据中革军委11月4日电令,红军第七军团与新的第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同时成立闽浙赣军区。粟裕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下旬,中央军区电令第十军团全军转向外线,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新苏区。同时决定组成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随第十军团行动。粟裕再次调任第十军团参谋长。粟裕后来回忆说:“在当时形势下,组成红十军团,并把长于打游击战的红十军和地方武装集中起来,进行大兵团活动,企图打大仗,这是战略指导上的又一重大失误,为后来红十军团的挫折和失败埋下了祸根。”

12月中旬红十军团在安徽黄山东麓的谭家桥战斗中失利,第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12月下旬至1935年1月上旬,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部队转战于皖浙赣边界地区,进行大小战斗十余次,大都是消耗战,处境日趋险恶。

1935年28岁

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着重纠正了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秦邦宪、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的领导地位。

1月12日与方志敏随红十军团先头部队转移至浙赣交界的化婺德小苏区。

军团长刘畴西率领的军团主力遭遇敌军堵截,迟至15日才大部到达化婺德小苏区。16日,鉴于敌情紧急,与方志敏商定,由军团机关人员、伤病员、后勤人员以及缺乏弹药的迫击炮连、重机枪连组成的先头部队立即行动,同时通知刘畴西率领的主力部队迅速跟上,当天夜晚全部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下午6时,刘畴西派人通知,因人员疲劳当晚不能再走。方志敏担心刘畴西犹豫迟疑,决定随主力部队一起行动,要粟裕率领先头部队立即前进。当天夜晚,粟裕率领的先头部队突出敌人封锁线,安全到达靠近闽浙赣苏区的港头。红十军团主力被国民党军围困于怀玉山区,激战七天七夜,指战员大部壮烈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被俘。

23月初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指示,以红十军团(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挺进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新的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主力红军的行动。粟裕任挺进师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

2月底完成挺进师的组建、整训,誓师出征。当时确定的行动路线是:由闽浙赣苏区南下,先到闽北根据地,再去浙西南地区,创建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根据地。与刘英率领挺进师以一夜70公里的急行军,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于28日胜利到达赣闽边境。在一次遭遇战中,仅有的一部电台被打坏。从此失去与中共中央和上级组织的电讯联系。

3月上旬与闽北红军会师,并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抗日先遣队留在闽北的两个连归建挺进师;成立以刘英为书记的政治委员会,统一领导挺进师活动区域的党政军工作。

3月20日与刘英率领挺进师向浙西南挺进。3月25日在龙泉县宝溪乡歼敌一个排,26日巧取查田村公所,27日攻占小梅镇,三仗旗开得胜。3、4月间,转战浙闽边境,打了大小几十仗,消灭一批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

4月20日、21日在泰顺县台边村和里光村歼灭了国民党泰顺基干连。接着攻占了泰顺县第二重镇百丈口。

4月28日在庆元县斋郎地区歼敌500余人,打开了进入浙西南开辟根据地的通道。

5月上旬与刘英率领挺进师进入龙泉、遂昌、松阳三县交界地区,决定在这里开辟根据地基本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打击敌人,把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5月9日,在松阳县安岱后村和斗潭村,会见了当地农民领袖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等人,在他们支持下,很快打开局面,所到之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国民党报纸惊呼“松遂龙各县大半赤化”。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急忙调集八九个团的兵力“进剿”,企图将挺进师消灭于立足未稳之际。

6月至8月与刘英指挥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挺进师的第一次“进剿”,歼灭被黄绍视为“怀中利剑”的士官教导团两个连。浙西南第一块根据地扩大到5个县,纵横百余公里。挺进师由500余人发展到近千人,另有地方武装和地方工作人员不下两千人。

7月至8月蒋介石决定调动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对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实行“清剿”,成立“闽浙皖赣四省剿匪总指挥部”,以卫立煌、罗卓英为正副总指挥,确定第一期“清剿”集中号称40个团的兵力,“以各边区大部对粟(裕)、刘(英)”,围歼红军挺进师和地方武装,摧毁浙西南革命根据地。

7月底至8月初察觉敌人将发动新的“围剿”,但判断为浙江省的保安部队,决定举行“八一大示威”,共袭击大小城镇19个,缴获长短枪200多支、轻机枪2挺,虽然给予敌人相当打击,但是过早地暴露和消耗了自己的力量。

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并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后来,粟裕从上海等地报刊看到这些文件,立即对内组织指战员学习,对外发表宣言宣传党的主张。

9月中旬查明蒋介石直接部署、罗卓英指挥的以正规军为主体的国民党军,从9月19日开始“血洗浙西南”,决定实行由正规军到游击队的战略转变,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留下两个纵队就地坚持,其余主力部队迅速跳出包围圈,以积极的作战行动吸引和调动敌人,并创建新的游击根据地。9月下旬,与刘英率领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南渡龙泉河,进入浙闽边境,开始延续八个月的反“围剿”作战。

10月5日、11月7日先后在福建寿宁县境和浙江省泰顺县白柯湾与闽东特委主要负责人叶飞等举行了两次联席会议。鉴于双方都已与中共中央和上级领导机关失掉联系,敌人已统一指挥闽浙赣皖四省力量对付红军,红军必须在战略上互相协调,互相策应,才能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共同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以刘英为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粟裕为省委组织部长兼省军区司令员,叶飞为省委宣传部长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仍任挺进师师长。

10月17日率挺进师主力200余人,袭击泰顺县百丈警察所,歼灭国民党警察一个分队。

11月与刘英决定立即着手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重点放在浙南地区,立足于瑞安、平阳、泰顺三县之间,向东南和东北发展。局面打开以后,决定由刘英率领临时省委机关和短枪队留在瑞平泰地区进行根据地建设,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转战闽浙边境,掩护和保障省委机关开展工作,并支援浙西南地区的斗争。

1936年29岁

1月得知1935年12月9日北京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当即发表宣言表示支持。

2月2日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临时省委与挺进师领导机关分开行动,以挺进师第三纵队第七支队和第五纵队第十三支队为基础组成浙西南独立师,粟裕任挺进师政治委员会书记,并以省委代表兼浙西南独立师师长。

2月9日率部在泰顺县前坪仔村伏击敌人,毙敌27名,俘80名,缴轻机枪1挺、长枪80支。

3月与刘英在政策策略和党内关系等问题上开始发生分歧。粟裕认为,在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应从浙西南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转变策略,调整政策,改变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团结中间阶层,对上层分子区别对待,以孤立敌人,并注意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以增强对敌斗争力量。刘英认为,这是对浙西南工作的否定。获悉“围剿”浙西南的国民党军正将主力集中于城市和交通干线后,刘英判断敌人的“围剿”已经结束,要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返回浙西南去恢复工作。粟裕认为,仅凭这个情况还不能判断“围剿”已经结束,挺进师主力何时进入浙西南中心区,应待进一步了解情况后相机行事。

同类推荐
  •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圣者为王:王阳明的超凡之路

    王阳明心学的最大魅力就是要让人的内心完善和强大起来!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具体的困难是人所不能克服的呢?还有什么成功,是我们所可望而不可即的呢?一代大儒黄宗羲即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诚然,不学阳明,我们还要学谁呢?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三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三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

    奥托·冯·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逝世于1898年7月30日,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图说世界名人:俾斯麦(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记叙了俾斯麦为个人事业和国家前途不畏艰险,鞠躬尽瘁的事迹,让读者看到一部不一样的、真实的“铁血宰相”奋斗史。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热门推荐
  • Minecraft的勇者

    Minecraft的勇者

    主要是讲述一个主角名叫程的人,在去参加英国micecon大会时,偷跑到后台,发现了一个奇异而新奇的按钮,于是程按了下去,程突然感觉两脚踩空了,接着就是头晕。完了之后,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穿梭到一个奇异的世界--minecraft。这里每走一步都是一个个方块造成。程为了回到现实的世界,与其他穿越过来小伙伴,一步步走进其他世界,最终打败了最终boss。但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打败boss后发现打开了新的传送门,又一次的穿越到另一个Minecraft的新世界。就这样慢慢的,从异界回到现实世界。
  • 最强浏览器

    最强浏览器

    一觉醒来方元发现自己脑海里多了一个浏览器,可以做什么呢?没事浏览美女,有事浏览百度,打架浏览古人,然后再复制!我擦,天下无敌指日可待!
  • 苦莲生花

    苦莲生花

    生为莲,死为莲,生死亦为莲。来为生,去为死,来去是轮回。罪于情,忘于情,渡厄情难过。地为命,天道运,天地掌命运。
  • 未来战士之黑暗风云(下)

    未来战士之黑暗风云(下)

    一位具有极高魔法造诣的少年初涉尘世,便爱上一位偶然相遇的美丽女孩,也因此陷入了是非的漩涡之中。各方人马斗智斗勇、各展奇谋,剑与魔法的撞击、爱情和仇恨的较量、理想与现实的交织,组成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奇异画卷。究竟谁是真正的未来战士?在患难与共中碰撞出的爱情火花能否燎原?真挚的友谊是否禁得起生与死的考验?一切,都等待着你来寻找答案……
  • 少年天师张剑峰

    少年天师张剑峰

    一个出身名门的少年道士,为母命放弃高等学府改去并不出名的普通大学调查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有关自己家族曾经悲剧的秘密。随着更多各种各样的道士阴阳师和异能者的出现,一桩又一桩难以解释的灵异事件在少年的生活中发生。行为怪异的班主任居然是红衣厉鬼。寝室里洗不掉的血迹到底埋藏了谁的怨念。期中考试如何变成了期中考死?当年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少年又能否揪出最后的幕后黑手??
  • 浮世阑珊

    浮世阑珊

    她出现在了我的生活,毫无预兆。一人叼着烟站在这座城市中心望见天际那座属于我的孤岛
  • 巨剑创世录

    巨剑创世录

    人生来有灵,可化灵成仙,而初生之灵,称为原灵。原灵乃人体之精华、生命之本源,但却没有任何威能。唯有将原灵炼成诸如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才能发挥出逆天的力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残卷《系辞》
  • 邪王追妻废柴三小姐

    邪王追妻废柴三小姐

    斗渣妹,欺渣男,神兽,炼丹药,哎哎,这货那里冒出来的,说好的不近女色呢?怎么偷看自己洗澡呢?某男无耻的在耳边呼着热气说,我只对你一个人色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诚,诚实无欺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诚,诚实无欺

    《诚·诚实无欺》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的内涵囊括进去。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 总裁温柔攻略:失忆萌萌妻

    总裁温柔攻略:失忆萌萌妻

    听说莫大总裁一不小心拐了个萌萌哒滴小妻子!自从那以后……嘻嘻,啥冷漠啥禁欲通通滚一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