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79200000043

第43章 区调人生(3)

灌县-茂汶幅连测期间,有几件事我记忆十分深刻:灌县-茂汶幅新发现特别多。在20世纪60年代的四川省地质图上,除龙门山有零星地质内容外,川西几乎全是空白,我们的脚走到之处全是新发现。先给谷安锡做助手,1971年以后,我做为填图组组长,承担了茂汶幅西北部近2000平方千米的填图任务,最多一个组月完成280平方千米,最多一天翻海拔4800米的高山四座。高原山川秀美,风光绮丽,小组人员先后有:龚守先、侯定平、刘秀和严良怀,我当组长时工人有花光荣与蒋邦银。

1.以瓦布梁子背斜,九龙海向斜为骨架,建立了西部构造格架,新发现有变质的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老地层,建立了相应层序,新发现了木苏岩体、九龙岩体、三大海岩体,新发现了热河磁铁矿床。

2.详细踏勘了较场坝地震遗址,走访了活着的见证者,较场坝震前为古“蚕陵”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口岸,地震发生于中午,太阳强烈,当时割小麦,割鸦片的人都在休息,中午地震时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震后发现蚕陵县城只存一个城门洞,一个石碾,两个石狮子,较场下滑到现在位置(约100多米),形成大、小海子,一个月后海子溃坝,水冲垮了茂县、汶川,波及成都的一些房屋。当时茂县的一户人家正成亲,水把新人连同亲友全部冲走,水逆行到沙坝以上。

3.龙门山大断裂带是李春昱老前辈的发现,他对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方式的研究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73年我奉命在龙溪、九甸坪一带查清飞来峰的地层层序,当时虹口一带为军事禁区,进入要特别批准,并带上档案以备查。我们只能到九甸坪。在九甸坪发现了二迭系与三迭系之间的沉积砾岩和鱼化石、植物化石,应为超覆关系,但当时李远图仍认为是断层。后我们又在龙溪测制了剖面,发现石炭系是较全的,二迭系宣威赤铁矿之下也是全的,有丰富的化石,是很重要的发现。在工作期间也发现了龙门山铲式断层,断层面向下断层面变缓、变平,这与后来在虹口乡的观察一致。龙门山断裂以中央断裂为界:前山至中央断裂之间应为构造泥砾混杂岩,有序的沉积岩(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都是假相,它们实际上是大的泥砾块体,只不过有些有序,有些无序而已。中央断裂至后山断裂之间为变质岩与岩浆岩的泥砾混杂岩,为大陆内碰撞带所形成的特殊地质体。

龙门山断裂带,最早形成于印支期,经燕山―喜山期强化,最后定位只距现代两万年,那时已有人类活动。现在龙门山又处于另一个活跃时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据相关资料说本次“5·12”大地震使珠峰升高几厘米,龙门山升高四米,左右移动四米,成都平原上升十余厘米,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能量释放,只有经过较长时期的运动,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四、承担马尔康幅

1974年底,由于灌县-茂汶幅报告编写,李远图暂脱不了手,分队决定由我任分队综合组组长,处理马尔康幅的开幅工作,综合组成员还有戚铮和李彦敏。1975年进行开幅踏勘,首先将西康群重要剖面列入踏勘范围,北到甘孜罗锅梁子,重点是炉霍的如年谷,道孚的双沟,对草地群也进行了了解,使我对西康群有切实的了解和理解,它就是被动大陆边缘浅海→深海(雅江)的砂泥质沉积——浊积岩。

1978年我调入大队构造专题组,承担丹巴幅的构造研究工作,主要是对道孚一带的构造和丹巴-水子-白沙河-铜炉房-白土坎-带小构造进行研究,经过仔细观察,详细测量,我们基本查明了丹巴至白土坎一带的构造形迹特征,归纳为:丹巴复式逆冲翻卷构造,有大量素描图、路线图和描述。

1978年8月搬迁到名山水碾坝,那一天大雨倾盆,雷雨交加。

1978年罗江二区测队和名山三区测队合并为四川区调队。书记:孙占彪,队长:高永泰。我先在地质科,后调入七分队,分队长黄友智,技术负责李中海,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认识了很多东西。

1978至1982年参加昌都幅的总结工作,参与编写《川西―藏东地区地层与古生物》一书,作者有:李中海、辜学达、杨胜凯、朱占祥、黄盛碧、吴廷漪,这是区调队出的第一本书,后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我最困难的时段,1982年,女儿辜寄蓉突患骨肉瘤,如晴天霹雳,打得我几乎站不起来,好在区调队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克服了困难,女儿的病得到了医治,后来上学又得到了队上的帮助,使她完成学业,并得到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不能不感谢队上有关领导、同志们的关怀和帮助,当然她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因素。

1982至1985年区调队与高原所、云南地质局部分人员组成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区域地质志编写组。区调队有毛君一、辜学达、朱占祥直接参与,我收集云南西部、西藏、四川西部三叠系共约150余条剖面,了解了三叠系在中国西部的分布规模,特点,与构造的关系,写出初稿《中国西部变质三叠系》,约100万字,出版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地质志》,后也被评为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4至1987年,按局队安排参加《四川省区域地质志》编写,任编委和地层组组长、主任工程师。地层组槽区编写人员有:辜学达、朱占祥、李朝阳、杨胜凯、肖兴铭。经过3年编写共完成初稿约50万余字,最后成稿近30万字。经踏勘、资料收集、整理使我对全川地层区划、分布特点、化石产出、存在问题有了较明确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编写该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地质学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哲学,因此实践是最重要的手段,一切地质学说都必须得到实地的检验。该书后被评为四川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8至1991年我又重新回到区调工作第一线,1988年我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88至1989年承担茶洛-阿冬纳两幅1:50000区调工作,这两幅是局在西部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试点,主要是组图试点,岩浆岩采用单元、超单元填图,深入进行地球化学研究,为找隐伏矿产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通过对两幅图的研究,我了解了岩石地层的含义,通过学习,把岩浆岩单元、超单元的认识深入一步,并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些都在验收中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并获好评,同时对茶洛地热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并写出了报告。1990至1991年又承担了白玉地区三幅联测任务,为了培养新生力量,将图幅负责人交由范晓、周幼云、何扬担任。这三位同志工作踏实、认真、基本功扎实,爱学习。他们是能很好完成任务的,而新的任务又落到我的头上。

1992年省地矿局要求我参与全国岩石地层清理和编写《四川省岩石地层》一书,该任务分两片工作,盆地由局科研所刘啸虎同志负责,川西由我负责,组成成员有:李宗藩、胡金城、黄盛碧、李朝阳,后李朝阳同志失踪,不知去向,工作由我们四位完成,辜寄蓉完成地层数据的建库和录入等繁重工作。四年经踏勘,资料收集,综合研究和重要课题讨论,共编写出近百万字的报告,收集剖面,建档共数千条,废弃地层单位数百个。最后由辜学达为主,李宗藩参与,编写出《四川省岩石地层》约90万字,经部验收评议,被评为西南地区第一位,取得了全国第七的好成绩。该书出版后供四川的区调人员使用,均获好评。与此同时我还参加了省地矿局组织的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踏勘、评价及报告编写,以及旺苍县旅游规划设计,这些都是抽时间挤时间完成的。

年底退休,也算画了个圆满的句号,1995年我被评为优秀高级工程师。

我退休后即投入到观赏石、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评价与开发之中。1998年我为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立项,后作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报批,进京进行答辩,后作为国家第一批地质公园而得到批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作为巨型推覆构造的典型而得到确认的,我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科教电影制片厂、四川电视台制作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龙门山风光片,负责编稿,现场讲解,并于1999年至2002年参与我国重要矿物晶体的特征及产地和产出状况的研究,由骆耀南总工主持,赖绍民和我等参与。

总结几十年的地质生涯,有些事总萦绕于心:1.几十年的工作中,与我相伴走来有很多好同志,记忆深刻的是一分队六组的同志们,他们与我共同奋斗了五年,完成了茂汶-灌县幅繁重的填图任务,我们工作区几乎全为无人烟区,山大,有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38座,最高近海拔5000米,没有路,最险是翻越茂县石大关与较场交界的九指叉,山势笔立,人在山上只能坐着一步一步地移着走。还有木苏到后村,要翻海拔4000米以上大山三座,深切割区,又发现了木苏岩体,树密又没有路,只能顺沟行走,衣服全部被打湿,走到天黑也没有找到一个稍平的地方,只有把帐篷架在竹林上,人在底下,又没有吃的,没有水喝(因在陡崖上),后勤人员刘秀把我们的一块红糖拿出来,红糖有10厘米见方,开头大家还能下嘴,后来咬成圆球状,想分食也无法,真是遭罪。记得地质科王成祥正在小组蹲点,他对小组同志的团结和敬业的精神很佩服。还有就是当地的政府和民兵让我们难忘。我们出野外都请当地的民工,为了方便都是由当地乡村派民兵给我们背东西、带路,但由于我们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太过于艰险,民兵不愿意时,当地也指派一些地主富农家的子女来帮助工作,在后村九龙有个陈新龙,他跟我们工作了较长时间,他就是原后村土司陈伴尔甲的儿子。他们都十分能吃苦,给我们很大帮助。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先后得到郝子文、骆耀南,陈茂勋,方飞龙,赵友年,李中海,黄友智,王林彰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我是十分感谢他们的。

2.我十分感谢我的亲人们,我是地主出身,土改后一贫如洗,都是由哥姐供我读书,他们工资也很低,但几十年如一日地供给,没有任何怨言,我必须对我的哥姐道一声感谢,他们是辜学莲、辜丹、辜学广和辜学菁,这也是我学习的动力,我在学校十分用功,在地质学院学习中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还应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夫人黄盛碧,是我大学同班同学,她学习优良,她和她的家人没有瞧不起地主子女,从结婚起她就一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女儿培养得十分优秀,对工作兢兢业业,做家务勤劳认真。我的两个女儿先后获得博士学位,在各自家庭中生活幸福,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3.从工作始,我就十分投入、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不怕苦,不怕累。我的工作区,经队、分队各级检查都无异议,与周围小组接图:分队内与范隆清小组与何绍富小组,与二分队唐维民小组在较场一带,与杨锡重小组在黑水子木林一带,与何书成小组在黑水红岩一带都是一次接图成功。在龙门山一带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地层、构造问题。在后来的编书写作过程中,也十分仔细,认真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对比,对前人的著述都力求认真领会,吃透,有用的、科学的结论一定用于著作之中,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并用于书中,尤其在《四川省岩石地层》一书中,打破前人观点束缚,用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来归纳,总结提升资料,用活的方法处理死的材料,因此该书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看法,得到领导、同行的认可和赞赏。

终其几十年的地质生涯,没有虚度,也没有浪费青春,是为人民为祖国勤奋工作了一生。

风雨五十载

姜期常

我从原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出来,被分配到四川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从1961年9月报到之时起至1997年退休和退休后,始终没有挪过窝。我的一生都和区调工作结下不解之缘。数十年来,先后经历过八个1:20万图幅和四个1:5万图幅,可以这样说,我这一辈子都贡献给了区调事业。区调队的兴衰成败,艰难征程,我大都亲身经历,历历在目。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萦绕在心中,一想起就心绪难平。借此庆祝建队5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一桩桩、一件件尘封的往事,尽管是一鳞半爪,只言片语,但也可窥见区调队历史足迹的一斑。

一、缅怀战友——我的三位组长

第一位组长:关建哲

关建哲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先在大渡河地质队、阿坝地质队,后在甘孜区测分队、第二区测队工作,算得上是区调队的元老级人物。1967年他调入西南交大(普地教研室)教学,2004年病逝。

1962年关和我共事于“广元幅”,他任变质岩大组组长,我在小组任搬运工。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国家对地质工作没有大的投入,人多项目少,单位只能养着人。一个踏勘小组有地质人员七八个,工人也有三四个,同组的有杨锡重、吴世良、胡世孝、钟加昌、季朝义等人,一路还是浩浩荡荡的。按当时执行的苏联规范,带组的必须是13级以上的技术人员,采集员也要14级的技术员担当,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只能背背篼当工人。关建哲在组内年龄较大,工作认真负责,对大家关怀备至,细致入微,人称“关啰嗦”又叫“关妈妈”。一天虽然劳累,大伙有说有笑倒也其乐融融。

第一条踏勘路线是从广元昭化出发,沿白龙江而上,穿越龙门山后山变质岩区。说是沿公路踏勘,但20世纪60年代的沙石路,比现在乡村路还不如,整天也难见一辆车。一天复一天,经三磊坝、白水、碧口、到达甘肃文县,全程近200千米,耗时十余天。路上早、晚自己开伙,地质人员得自带行李,一天下来,走得人困马乏,人人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尽管如此,这一路还算平安。

同类推荐
  • 清点傍晚的村庄

    清点傍晚的村庄

    周春泉出身书香门第,但时代的荒芜荒芜了他的人生。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幕阜山中钻来钻去,幕阜山于是以她的本性养育了他。幕阜山险峻而藏宽容,贫瘠而藏富有,原始而藏自尊,坦荡而藏诡谲,有一种做惊天之事于谈笑之中的韵味。幕阜山,用深沉的教义诠释和珍藏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诗人和诗。周春泉用一本诗集《清点傍晚的村庄》引领读者拜读了幕阜山。从屈原那里,从范仲淹、黄庭坚那里;通过周春泉,从秋收起义的梭镖那里,从叶金波的从容就义那里……为中华民族找到了一座诗的圣山!
  • 巴桐煮字

    巴桐煮字

    本书作者承袭一贯的幽默洒脱的文风,处处蕴含哲理睿智的机锋。不少篇章充满了浓郁的异域色彩,闪烁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诗意与精致的文字,带给读者美妙的悦读感受。作者以“煮字”为标的,凸显他对文字的苛求。他试图颠覆惯性的便词常语,殚精竭虑地将方块字“煮”化、激活。
  •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本书收入作者的灵动文字,用爱心写动物的可爱。文字活泼,优美清新,有许多文章被《读者》、《散文选刊》、《青年文摘》转载,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读物。
  • 生活的颤音

    生活的颤音

    《浙东作家文丛(第10辑):生活的颤音》是生活给我的馈赠,也是我对生活的感恩和回报,[美是生活],我信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一命题。
  • 天地颂(第二部)

    天地颂(第二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热门推荐
  • 百里忘川

    百里忘川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忘川河畔,再次重逢,却已是陌路…
  • 豪门游戏:契约成婚

    豪门游戏:契约成婚

    赵筱婷:我的一生,在遇到他之后变得荒唐,在遇到他之前却只是迷茫!李泽垣:跟她在一起,我常常忘了遵守游戏规则!失业毕业生误闯豪门,一份契约引发的一场相爱相杀的故事,结局未定!
  • 神像传说

    神像传说

    异生体突然来袭,整座城市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一个青年莫名奇妙地获得了远古神像的力量,平息了眼前的灾难,然而,等待着他的将会是和平,还是更大的阴谋?随着灾难背后的秘密逐一解开,一场对决也就此开始......
  • 佛魔剑

    佛魔剑

    他是佛,她是魔。他是佛界之主,她是魔界之皇。万年的争斗,数十次的交手,他们从最初的死斗不休到如今的相互敬佩。他入轮回修百世只为探索更高的层次,而她每一世以各种方式各种身份出现在他的周围,哪怕是以陌生人的身份,能看到他一眼,足以。这一世,是他最后一世。再次拜入佛门后,在她默默的帮助下,他重登佛界,再御诸佛。这一切,她只为了问他一句话“心里有过我么?”
  • 卧底学校

    卧底学校

    一个从出生就被父母遗弃的男孩,被一个孤儿的院长收养并取名为萧宁,萧宁在孤儿院渐渐长大。一天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平静,他利用孤儿院的危机带走了萧宁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从此改变了萧宁的一生,他将萧宁训练成一个武功高强的卧底,参加扫除一个黑社会组织的行动,在卧底生活中发生惊险刺激的事件也让萧宁遇上了他愿意陪伴一生的女人。
  • 原来的世界2

    原来的世界2

    讲述中国数千年来,传说与现实之间纠缠不清的迷。在这诡谲的世界背后,究竟隐藏这什么隐痛和玄机?现实的终极历险,灵魂的深度苏醒……如果你感到日子越过越难,那是因为你离原来的世界太远。
  • 断余生

    断余生

    或许一切本就有前因后果,有缘分注定。生离死别,是无奈,是痛苦,是蹉跎。或许,你会讨厌它,可正是有死别,活着的人,才能更好的活着,学会成长。失去爱人,失去一切,太过深情的人,怎能不断了余生,迷失永恒。
  • 带着风奔跑的孩子

    带着风奔跑的孩子

    青春实在是个老话题,我只是想讲一些小故事……如果你有酒,带上一壶,坐在角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见一见当时的我们……唱一首来自怀恋的歌!
  • 鹰王情陷绝代红颜

    鹰王情陷绝代红颜

    穿越时空,她是才情罕世的绝代红颜,抬眸,人群中只看到了冷入骨髓的他。他如昂首向天的鹰王,傲然天地间却孑然一身,孤独得凄离。他守着一座醉人的城,以恬淡的笑给她一段天上人间深刻的情。而他,如掠夺嗜杀的兽王,为一统天下而生,为称霸天下而活,邪佞霸道,却纠缠了她的前世今生。他说,“你四年不爱朕,朕等四年,四十年不爱朕,朕等四十年,四百年不爱朕,朕等四百年,四千年生生世世,不论几番轮回,朕一定会找到你,等你
  • 天使之翼...more

    天使之翼...more

    知道地狱怎么走吗?一直向下。那是只有天使才能走的路。因为地面拦不住天使。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行?穿过污浊的尘世。冰冷的地面挡住了我的去路。你不是说天使是可以穿透地面的灵体吗?难道我不够纯洁?还是我不够真诚?上帝说只有我成了战神。可他为什么不告诉我。只有杀了你才能做战神。你也不肯告诉我。我到底做过什么?为什么你们都骗我?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