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600000009

第9章 领悟《论语》智慧,成就常青职道(3)

有一年,公卿大臣上奏说:“按照《礼记》,夏季最末一个月,可以居住高台上筑成的楼阁。现在夏热未退,秋季的连绵大雨才开始,皇宫里低矮潮湿,请陛下营建一座楼阁来居住。”下属们巴结皇上,不可谓不用心良苦,要为李世民修建一座避暑的行宫,还引经据典,搬出《礼记》来,李世民见到奏章后说:“我患有气喘病,哪里适宜住低下潮湿的地方?修一座行宫避暑,按理说也不为过,但是如果同意了你们的请求,浪费实在多。从前汉文帝准备建筑露台,因为要耗费相当于十户人家财产的费用,就不再兴建。我的德行赶不上汉文帝,而耗费的财物却超过他,这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国君的德行吗?”尽管公卿再三坚决奏请,李世民始终没有答应。

李世民是通过节制自己的物欲来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的。其实遵循恕道并不是仅此一项,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对别人合理的欲念予以理解,对别人的过失施以宽容等都是“恕”,或者说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美德的延伸和扩展。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富翁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

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富翁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要三儿子都花一年时间去游历世界,回来之后看谁做到了最高尚的事情,谁就是财产的继

承者。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三个儿子陆续回到家中,富翁要三个人都讲一讲自己的经历。大儿子得意地说:“我在游历世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把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可是那个人却意外去世了,我就把那袋金币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他的家人。”二儿子自信地说:“当我旅行到一个贫穷落后的村落时,看到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不幸掉到湖里了,我立即跳下马,从河里把他救了起来,并留给他一笔钱。”三儿子犹豫地说:“我,我没有遇到两个哥哥碰到的那种事,在我旅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他很想得到我的钱袋,一路上千方百计地害我,我差点死在他手上。可是有一天我经过悬崖边,看到那个人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一抬脚就可以轻松地把他踢到悬崖下,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做,正打算走,又担心他一翻身掉下悬崖,就叫醒了他,然后继续赶路了。这实在算不了什么有意义的经历。”富翁听完三个儿子的话,点了点头说道:“诚实、见义勇为都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称不上是高尚。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仁爱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我的全部财产都是老三的了。”

恩将仇报的人和事是屡见不鲜的;有机会报仇却放弃,反而帮助自己的仇人脱离危险的人和事并不多见。但只有这样仁爱与宽恕的人,才能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论语·里仁》中,孔子告诉曾子:“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解释得十分准确:“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就是“仁”。忠,就是中心,把心放在当中,就是孔子明确地告诉子贡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仁”;恕,就是如心,将心比心,就是孔子明确地告诉仲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恕”。

其实,《论语·颜渊》有一章也是讲这点,“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人之美是忠,不成人之恶是恕;而小人是不忠不恕。在《论语》中,或强调忠,或强调恕,都是一个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标准,其实是很多人可以做到的,而且一切人一生都用得着的,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可以也应该以“恕”字规范自己,要求自己。相信这样一来,不仅能与人为善,而且人也会与“我”为善。

员工思索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企业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本节的内容在上下级关系的处理上能够带给你什么启示?

学会中庸是完美的做人智慧

典籍原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

经典导读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尚的了!可惜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它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

虽然在《论语》中“中庸”一词仅出现过一次,但中庸的思想却时时闪现,如在《论语》中孔子评价他的弟子们时说:“高柴愚直,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孔子认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必须加以纠正。

再如《论语》中记载,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既然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

程颐说:“做事,不偏不倚叫做中,不改变叫做庸。行中,这是天下的正道;用中道,这是天下的公理。中庸的基本要义,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的道理讲究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体现在做事上,则必须做到恰到好处。为人处世、持家治国等人生作为,无不体现了这个道理。

一个人想做到中庸,必须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使自己的言行、情感、欲望等要适度、恰当,避免“过”与“不及”。

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意思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一种贡献。

“中庸”强调的是做事守其“中”,既不左冲右突,又戒参差不齐。其实这种人生哲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即可体察出来。商汤的开国大臣伊尹,不仅能把握做菜口味的“中庸”技巧,甚至把它上升到“齐家治国”的高度上。

伊尹辅佐汤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在我国历史上约600年之久的商朝。伊尹原来不过是汤身边的厨师,汤妻陪嫁的奴隶,他之所以被汤看中而委以重任,是因为他确实很有才干,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人生智慧。他看到汤成天为与夏桀争夺天下而忙碌着,显得十分焦急,以致一日三餐都食不甘味。他就想出一个办法来引起汤的注意。他把上一顿饭菜做得特别咸,下一顿饭菜又故意不放盐,让汤吃得不对味而来责备自己。接着,他又把第三顿饭菜做得咸淡适中,美味可口,让汤吃得十分满意。伊尹早已算计好了,汤准会表扬自己。果然,饭后汤对伊尹说:“看来你做菜的本事确实不凡。”

伊尹已是成竹在胸,不等汤把话说完,就借题发挥说:“大王,这并不值得夸奖,菜不宜太咸,也不能太淡,只要把佐料调配得当,吃起来自然适口有味。这和你治理国家是一个道理,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掌握好分寸关节,才能把事情办好。”

孟子后来对伊尹的评价是:“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意思是说伊尹在天下太平时入世做官,在天下动乱时也入世做官。伊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关键是善于把握好分寸,有所为有所不为,深悟中庸的为人处世哲理。

就常理而言,盐不可吃得太多,亦不可吃得太少,要恰到好处。同理,炒菜不可太生,亦不可太熟。生熟恰到好处,菜才好吃。此恰到好处,即是“中”。又如商人卖东西,要价太贵,则人不买;要价太少,又不能赚钱;必须要价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此恰到好处,即是其“中”。中庸学既讲恰到好处,又讲因时而中。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我们现在说中庸,就是能够中和的中庸之作用。天下的事物,天下的人物,随时随地在变,每秒钟都在变,没有不变的事。如何能适应这个变,如何能领导这个变,这是学问的中心。同时,变是对立的变,任何一件事都是相对立的,有正面必有反面,有好必有坏;你说对的,同时也就产生了不对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在这个相对的中间,有一个中和的道理。所以“中庸”便提到中和的作用,孔子是说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有最高的领导德业的人,使它能够中和,各保留其对的一面,各舍弃其不对的一面,那就对了。那才是“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同时感叹说:“民鲜久矣。”一般的人,很少能够善于运用中和之道,大家走的多半都是偏锋。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典型应属中庸的生活。林语堂先生在《谁最会享受人生》中,深刻地剖析了中国人的生活模式,提出要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实行一种中庸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哲学。林语堂先生说:我相信主张无忧无虑和心地坦白的人生哲学,一定要叫我们摆脱过于烦恼的生活和太重大的责任。一个彻底的道家主义者理应隐居到山中,去竭力模仿樵夫和渔父的生活,无忧无虑,简单朴实如樵夫一般去做青山之王,如渔父一般去做绿水之王。不过要叫我们完全逃避人类社会的那种哲学,终究是拙劣的。此外还有一种比这自然主义更伟大的哲学,就是人性主义的哲学。所以,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的人。

应该说,在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古今哲学中,还不曾发现过一个比这种学说更深奥的真理,这种学说,就是指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这种中庸精神,在动作与静止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所以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有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完全不做工,或是可以称心如意地资助朋友;钢琴也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子的壁炉;书也读读,可是不能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总而言之,这种生活当为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更有不少人认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是从“中庸”被我们“活用”以后的事。“中庸”成了一个有识者必争的制高点,抢到了,无往不而胜;丢掉了,处处被动挨打。中庸好比是圆心,从它出发,到圆周上的任何点上,距离都相等,随时可以变换立场,化敌为友,左右逢源;站在圆周上,左半圆的激进派以它作矛攻击对手,右半圆的保守派以它作盾保护自己,天下最锋利的矛遭遇天下最坚固的盾,一点也不“矛盾”,星光一闪,奏出悦耳和谐的乐章。

美国著名作家房龙曾提到《论语》中的灵魂思想——中庸。他说:“他(孔子)向几亿中国人传授了一种日常生活的哲理,那种哲理一直在过去2500年中影响着他们的子孙后代,并且至今如从前一样至关重要,一样可行。”

的确,孔子凭着一颗善良的心,真诚地向我们传授着生活的哲理,其间或许有些不够精致的地方,有些则是被别有用心的后人故意或无意地误读,企图凭借圣人的幌子,来把一些非法的勾当变得“合理合法”。现在,只要我们也带着一颗同样善良的心,带着生活的热情来重读《论语》,就不难在智者的圣言中找到一些生活的启示,重新调整好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甚至整个宇宙的关系。

员工思索

1 现代人对于“中庸”之道有哪些误解?这些误解体现在企业管理中的哪些方面?

2 中庸之道的灵活运用能够避免企业中的哪些问题?

同类推荐
  • 站队——职场生存第一法则

    站队——职场生存第一法则

    本书告诉读者:站队是一种高明的职场智慧,站队的成败会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在职场中,你可以没有能力,但不能站错队。如何选择属于自己的队列?如何与自己的主管相处?如何站在老板的阵营里?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兵,站队永远是一种高明的职场智慧。
  • 《茶经》的人生智慧

    《茶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陆羽的《茶经》,以便把这卷经化为一本励志书,化为一本思想书,化为一本哲理书,化为一本感悟人生的心灵鸡汤。茶原来有这么多对人极具启发和积极的作用。这样读《茶经》开卷有益。喝茶而懂茶。就会充实自我。精通茶道的人,会得到新的加油与补充;爱茶的人,会悟到令自己喜悦的有益力量;想得到指点的人,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 没被折腾过的员工没有好未来

    没被折腾过的员工没有好未来

    缺少真正的骨干,几乎是所有老板最头疼的事。真正的骨干不是空降来的,一定是从职场新丁一路被老板折腾过来的。数位职场骨干,讲述自己从新手到骨干的血泪过程;数位企业boss,讲述“折腾”背后的苦心与无奈。本书汇编自《商界》杂志,用数个案例讲述“骨干”在老板心中的重要地位。
  • 思路决定出路.1

    思路决定出路.1

    该书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很强的“思路突破”——谋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由此引导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在现实中突破思维方式,克服心理与思想障碍,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握机遇,灵活机智地处理复杂和重要问题,从而开启成功的人生之门,谱写卓越的人生乐章。
  •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默默奋斗的年轻人,普普通通地在社会中努力挣扎、载浮载沉的平凡人。我们为一些公认的目标:成功,拼命奋斗。开始变得压力很大,内心压抑,有很多精神上的困惑,拼命追赶的困惑,遇到挫折的困惑,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的困惑。越来越疲惫,越来越不快乐。社会不仅需要功名利禄,还是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的,而我们的舆论、标准却忽视了。越是浮躁的社会,我们越是需要培养一些品质。坚守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找到自己内心的节奏,让心慢下来,在浮躁现实中从容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愿生在那幻想乡

    愿生在那幻想乡

    一万个人的心中会有一万个幻想乡!PS:其实就是幻想乡的故事合集啦,每一卷主角,设定都会不一样。不过都是幻想里面发生的故事就是了。
  • 幻灵乐章

    幻灵乐章

    融合中西神話元素,自創魔法體系1.新人試水作品,不定期更新,請大家多多指教,歡迎跳坑=w=2.作者文笔渣,考究党求放过!3.作者非专职作家,请大家爱惜她
  • 无名指的孤单

    无名指的孤单

    很久以前,曾经有人说过。无名指是靠近心脏的地方,它可以为你守住你的爱人,同时也锁住了你的心。直到那年,他如神砥闯入铃儿的世界,使她的整个世界充满了阳光,仿佛呼吸都充满了他的气息。本以为这是最初的悸动,却不想这只是一场报复的开始,而当她满心欢喜的等着做他的新娘时,却发现了他的秘密。他为何对他忽冷忽热的秘密,当她在结婚前夜绝然离去,几年后,真相大白时,他们是否还能在一起
  • 小农民混都市

    小农民混都市

    天生盘龙命格,承载卧虎风水的王凯,某一天被一个雷给劈重生了。当年打过他脸的人,乖乖出来吧,他一定会好好碾压的!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且看穷山恶水中如何走出一个与人斗、与天斗的混世小农民。
  • 时间圣女

    时间圣女

    苦苦找寻的前世爱人就在眼前可迟迟不可相认。如果说青梅竹马和再续前缘的恋人只能选一个,你会选谁?
  • 王爷你好贱

    王爷你好贱

    “朕终于能够娶到你了。”他对她说道,桃花一样的笑容绽放得满园春光都失了颜色。可是,城楼下的那个男人却依旧不停地在呐喊:“你要是敢嫁他,我一定要你死!”而直到最后一刻,她才明白,她的心,一直都选择的是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世倾城:逆天狂妃

    绝世倾城:逆天狂妃

    她,是杀手界的杀手之王,是佣兵界的龙头老大,是所有人闻风丧胆的殇璃少主,却不知她竟是名十八岁的少女!一次意外,让她降临异世,重生在一个六岁的女孩身上。女孩无名无姓,无父无母,无亲无故,扑朔迷离的身份,因她的到来而解开,是重生?还是回归?她立下诺言,为女孩找到父母,解开身世!却不知……以武为尊的异世界,她,修逆天灵技,契上古神兽,炼绝世丹药,收天才手下,建辉煌帝国!当冷漠的她遇上冷血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不懂感情的她碰上不善感情的他,会产生怎样的故事?随着身世的揭开,结果竟……这一切又是因何而起?
  • 心理医生侦破系列之死亡笔记

    心理医生侦破系列之死亡笔记

    他本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医生,多年前的一场“意外”使他昏迷住院。而此期间,他有心理问题的初恋女友却自杀了。遭遇打击而性情大变的他,被安排到刑警队负责分析犯罪心理,协助破案。但是一连串看似不相干案件的发生,却让他离自己不愿回首的往事越来越近。随着他那本来应该消失在“意外”中的笔记本的出现,他开始意识到,当年的往事也许是另有隐情。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死亡,查明案件的真相、找出犯罪分子,也成为了他刻不容缓的责任。然而,面对现实的残酷,面对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救赎与较量,他最终能否坚持己心,还原真相,将真正的罪犯绳之于法?!
  • 旷世灵帝

    旷世灵帝

    石暮,意外穿越到灵海诸域,自此开始传奇之旅。神挡杀神,佛阻灭佛,一路厮杀,谁也无法阻挡他的成帝之路。诸域中强者如林,高手无数,在尸山血海中石暮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 两情若是久长时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叶子。我要吃爆米花~”某女躺在沙发上,慵懒的说。“……恩,好,我去给你拿。”他无语,但这有什么办法?乖乖起身“叶子。我要吃糖醋排骨~”某女不依不饶。“……恩,我去给你烧。”他黑线,没事,自己从了!“叶子……”“恩……”“叶子叶子叶子叶子!”“干嘛”“叫你一下”……“我以前对你百依百顺,现在……分手吧。”他低头。“……因为她?”她低头,看不见任何表情,肩膀微微颤抖。“恩……”他不掩饰。“好。我提前恭喜你吧也谢谢你以前对我那么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