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是职场生存的5字箴言
典籍原文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八佾》
经典导读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仁德,如何对待礼呢?一个人不讲仁德,如何对待乐呢?” 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假若有臧武仲的明智,孟公绰的不贪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以增文采,也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了。”孔子又说:“现在要成为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这样要求呢?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危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作为一名职场中人,为了企业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得失,不计回报,全力以赴,是符合《论语》中关于“义”的标准的。作为一名职场中人,为了企业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得失,不计回报,全力以赴,是符合《论语》中关于“义”的标准的。
片言之赐,皆为吾师。从小,我们便生活在《论语》营造的世界中,思想和言行多少都受过儒家文化的影响,《论语》中流溢出来的智慧光芒普照着我们,让我们在成长和生活的每一个印迹中,都能拥有一种“寻根”式的文化情怀。
身为职场中人,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之中,都可以运用《论语》中讲述的人生道理和工作智慧,为职场成功之旅“扬帆远行”。
在职场中做到“仁义礼智信”,是员工的生存之本。
先说“仁”。
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者爱人,一个心中没有仁爱的人,我们不能期待他能够做到敬业爱岗,更不会爱及他人,同样也不会达到乐业和立业的境界。
理解“义”。
“义”这个词不仅包括了我们平时所说的义气,还包括民族大义,也就是金庸先生所说的“侠之大者,爱国爱民”。中国人受孔子的学说思想影响深远。文天祥慷慨就义、至死不变节,坚持的便是孔孟之道中“杀身成仁”的信念。为了集体利益舍生取义,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礼”为何物?
“礼”是我们生存的社会秩序与礼仪,包括各种伦理道德。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对于“礼”的重视。“礼”的范围很广泛,可以说除了法律的规范,一切言行都是“礼”的规定范围了。在单位与同事要讲究“礼”,下班后回家对家人一样要讲究“礼”。如果没有长幼的秩序,也没有上下级的秩序,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不是要乱成一团糟吗?所以,我们平时对同事讲究“礼”的分寸,对领导要敬重,对公司的法令法规要严格执行等,这些都是“礼”的具体体现。
不妨讲讲“智”。
在古代,“知”是“智”的通假字,含有智慧的意思。老子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他把“智”定义为“知人”,就是能够清醒地看清别人。《论语》中有孔子弟子樊迟问知的事。“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在《论语》中又说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知者无忧,勇者无惧。”这些都是孔子对“知”的理解。
孔子认为一个知者是快乐而达观的,这一点性格应当像他的弟子子贡,他也有夸赞过子贡“赐也达”的话语。工作中,我们怎样做到“知”呢?按照孔子的理解应当凡事做到通达,时刻用一个豁达的心胸,去看待工作中的各种人与事,面对问题时不是怨天尤人,而是智慧地去应对,并在工作中找到心安和快乐,让人生变得充盈而富有价值。能达到这样境界的人,也就可以称之为“智者”了。
最后来理解“信”。
“信”就是诚信,这一点与“义”有相近的地方。孔子在《论语》中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他认为“信义”是相似的,承诺能够兑现,也就做到了“言可复也”。生存在现代职场中,如果我们都能恪守诚实的品格,践行自己的承诺,懂得保全企业的信誉,用一颗正直之心待人接物,我们将成为一个“言之必行,行之必果”的值得信赖的人。
“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观点,如果职场中的我们照此去要求自己、考核自己,那么我们的人格将会趋于完美。这五字涵盖了工作、生活、做人、处世的方方面面,真正聪明的人会将这五字箴言实践起来,掌握了这5点立身职场的要求,我们会慢慢悟懂工作的意义,及职场卓越人士的成功之道。
从这层意义上讲,我们就生活在《论语》营造的世界中,《论语》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孔子这位千古智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就是在现代职场中也散发着智慧的温度。
员工思索
1 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思考一下“仁义礼智信”在工作中的体现。
2 除了“仁义礼智信”还有哪些重要的品质是做人做事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的呢?
向孔子的高徒们学什么
典籍原文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
经典导读
孔子本人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生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史记》中记载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论德行,弟子中优秀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论言语,弟子中擅长的有宰我、子贡;论政事,弟子中能干的有冉有、季路;论文学,弟子中出色的有子游、子夏。
孔子的弟子作为他的思想的继承体,发挥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孔子教育的成果,也可以从“七十二贤”的杰出代表人物颜渊、子路、闵子骞、子贡、冉有、季路等人身上,学到立足职场的素养。
下面,我们可以依次来看看他们的“素描”。
品行高尚的颜渊。颜渊即是颜回,他的品行在历史上有很多记载,他是孔子最欣赏的一位大弟子。孔子曾想把自己的学术思想传给他,只可惜他死得早。
有一件事足以证明颜渊这个人的品行。当年孔子因为与一个坏人阳货长得相似,他在陈蔡之间(今天河南省境内)被困住。当时没有粮食,大家都很贫穷,很多弟子都因为饥饿生病了。子路还很生气地质问过他的老师:“老师你天天跟我们讲要做一个君子,但是现在我们这样受穷,难道君子应当这样吗?”孔子这样回答他:“君子虽然有可能受穷,但是如果让一个小人受穷他还承受不了,他必然会怨天尤人!”最后没有办法,弟子中最有钱的子贡拿着钱换了点粮食,回来后让颜渊煮粥给大家吃。无意中子贡竟然看见颜渊把煮好的粥舀了一勺“偷吃”了,子贡很生气,他赶紧报告给老师。孔子深知颜渊的为人,他坚定地说:“一个君子不会因为他所受的环境而改变气节。他就像是一株生长在杂草丛中的兰花。”(颜渊家里很贫穷,经常连饭都吃不起。)于是孔子带着子贡来见颜渊说:“留一点粥祭祀吧。”颜渊回答说:“不行啊老师,刚才我煮粥的时候掉下一块泥,我把它吃了,这样就可以节省出一个人的口粮。但是要祭祀却不行,这是对天神的不敬啊,因为它不干净。”这就是颜渊的君子气节。
今天,我们身在职场要学习他身上的这种精神,无论我们身边的环境有怎样的变化,哪怕公司正面临困境,我们也不能因此改变我们忠诚做人的原则。
孝子闵子骞。闵子骞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二十四孝中记载他遭受后母的虐待,但是他依然很孝敬后母。并且在父亲知道真相要休掉后母的时候,他恳请,要父亲原谅后母。就是这种精神最终赢得了后母的爱,也赢得了世人的敬重。
“孝”就是我们所说的孝敬长辈,主要是我们的父母。古人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可见“孝”是为人的根本,也是为“仁”的基础。一个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仁者。“弟”古时写作“悌”,就是友爱兄弟。古人讲究兄友弟恭,兄弟姐妹之间要团结互爱互敬。这也是为人之根本,因此,古人常把“孝悌”并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首先能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才具备了一颗仁爱的心,才会在工作和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体现仁爱思想。
在一家著名企业的面试中,应聘者所要回答的问题特别简单,那就是“你为你的母亲洗过脚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古老的孝道,考官考察的也正是爱心,因为这是一个人能做好人做好事的基本条件。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对长辈都不孝敬的人是不可能对国家尽忠的,他也不可能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任。同理,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我们还能指望他对公司忠诚,对朋友有情有义吗?
不辱使命的子贡。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出色的一位。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位商业巨子,还是外交家和政治家。《史记》中记载春秋时候孔子母国鲁国有难,孔子很着急,他希望能有一位弟子去游说别的国家,以此来保护鲁国。子路急性子,赶快毛遂自荐,孔子不答应。后来还有子张等学生也提出要出使齐国,孔子一直不答应,直到子贡开口孔子才放心地点了点头。子贡不愧是会说话的人才,多才多艺的子贡到“国际”上走了一遭就保住了鲁国,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吴越之战。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子贡一出,乱齐、灭吴、强晋而霸越。”由此可见,子贡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们要像子贡学习的不仅是他的灵活多变的口才,还要学习他不辱使命的精神。如果公司让我们代表公司去做事,一定要做到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忠义勇的季路。季路就是子路,孔子弟子中最担当得起“忠义勇”这三个字的人。孔子也评价过他:“由也果,求也艺,赐也达。”子路是一位很果敢的人,一旦下定决心就不会轻易动摇。
孔子的许多弟子都极具才华与品性,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许多。工作中,我们不妨将他们当做我们为人处世、立身职场的楷模,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以他们作为镜鉴,清醒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地向良好的方向改变。
一位企业家认为:“人的智商与机遇差距并不大,关键是看你是否具有反省精神,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当我们将缺点、不足一一改变,不断修习完美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素质,我们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人生的美好景致也会如画卷般舒展。
员工思索
1 你认为孔子的弟子身上有哪些优点是应该学习的,有哪些缺点是应当避免的?
2 将自己的优缺点描述出来,结合工作中的体会,一一说明。
成功的境界取决于人生修养的高度
典籍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经典导读
孔子说:“君子谋求学道行道,不谋求衣食。去种地,会常常挨饿;去学习,可以获得俸禄。君子担心学不成道,不能行道,不担心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