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7800000023

第23章 中国哲学史研究(2)

中国哲学大化论主要贡献在于变易、反复、两一的学说。西洋和印度哲学有认为变动是虚幻的,中国则一致认为是实在的。西洋辩证法有的是倒置的,认为事物辩证乃是概念辩证的反映,中国则认为事物的辩证是根本,是事物本来的理则。西洋哲学大化论中是目的论与机械论之争,中国既无纯粹目的论,又无纯粹机械论,只有近似目的论的天志论和包含机械论的自然论。多数哲学家主张自然论,而最发达的是一种非机械论的自然论,即神化论。神化论既反对目的论,又反对机械论。

人生论

《中国哲学大纲》的主体第二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部分,发生也比较早。孔子、墨子没有谈宇宙论系统时就开始谈论人生问题了。孔子被称为中国哲学的开端,就因为他是第一个提出人生论系统的。以后哲学家虽然也谈宇宙论,学说的核心部分仍在人生论。世界上关于人生哲学的思想,实以中国为最富,其所触及的问题既多,其所达到的境界亦深。

中国哲学不重区分,所以宇宙论与人生论也常合在一起讲,第一句讲宇宙,第二句讲人生。中国哲人多认为人生的准则就是宇宙的本根,宇宙之本根便是道德的表准。中国哲学的人生论比宇宙论详细,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人生理想论、人生问题论。中国人生论的立论步骤经常是这样的:先讲宇宙论的普遍道理,接着讲宇宙与人生的关系,即天人关系,进而论人的本性,再由人性讲人生的最高理想,由此推衍出一系列的关于人生的各种问题。本书就是按中国哲学人生论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天人关系论

人生论的开端就是天人关系的问题,天人关系论的开端问题,就是人在宇宙间的位置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是藐小的,在宇宙中不占重要地位;一种认为人虽然藐小,却有优异的性质,在天地间实有卓越的位置。前者以庄子为代表,后者则为多数哲人的见解。老子将人和天、地、道并列为“域中四大”。荀子说人“有义”,知道分辨是非,所以“最为天下贵”。周秦之际儒家所作的《礼运》说人是“天地之心”。汉代董仲舒将人和天地并列为“万物之本”,超然万物之上。“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说法在汉代颇流行。北宋周敦颐和邵雍也都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以后的朱熹、戴震也都强调人的卓越。人与宇宙的关系,中国哲学有一特异的学说,即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有二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前者发端于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学,后者则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也有不讲天人合一的哲学家,如战国时的荀子强调天人的分别,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认为社会治乱在人不在天。唐朝刘禹锡提出天人相胜的学说:在自然方面,天胜人;在人事方面,人胜天。

人性论

人性是中国哲学长期讨论的重大问题。第一个讲性的是孔子,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与习相对,不讲善恶。只说人的天性是相近的,后来的相异是由于习。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后来讲性,善恶成为争论的焦点。告子认为性无善恶,庄子道家认为人性是超善恶的。介于性善与性恶之间,还有两种学说:一谓性有善有恶,后来发展为性善恶混。一谓有性善有性不善,后来发展为性三品论。性有善有恶论,始于战国时的世硕,后来董仲舒作了详细论述,扬雄发展为性善恶混。性三品论,最初明白的说法出自王充,他认为人性有善、中、恶三等。后来的荀悦、韩愈也都是性三品论者。另有一种性善情恶论,这是董仲舒的思想,后来刘昼、李翱也持这一观点。李翱著《复性书》,主张复性去情。宋代思想家如王安石等人都反对性善情恶论。他们认为: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性情是相应的。

汉唐时代讲情性,到了宋代,产生性两元论,认为人性有二:一是“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或“性”;一是“气质之性”,或称“气质”。天地之性是纯善的,气质之性是有善有恶的。这种性两元论支配北宋以后数百年的思想界。北宋以前和明朝开始,多主性一元论。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王夫之和清朝的颜元、戴震都主张性一元论。

与性密切相关的是心,心也是中国哲学中一个极重要的观念。第一个注重心的哲学家是孟子,他说:“心之官则思”,心是思维器官。心与性的关系,性在心中,性的四端也都在心中,所以,“尽心”就能“知性”。荀子认为心是感官的总枢,“心居中虚,以治五官”,所以,心是身体的主宰。荀子认为,心与性的关系是性的改变由于心的作用。后汉徐干和晋代傅玄都认为心中含理。二程讲人心道心,以人欲为人心,以天理为道心。论心最详细的是朱熹。朱熹论心有四点:一,心的特质是知觉;二,心是身之主宰;三,心统性情;四,人心道心。

历来的人性论可以按三种标准来划分,一是“性同”与“性异”;二是“性一”与“性两”;三是“性可言善恶”与“性不可言善恶”。性善论、性恶论等属性同,有性善有性不善说和性三品论,属性异。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属性两,性不可分则为性一。性不可言善恶,是告子的说法,宋明清都有推崇这种说法的,但毕竟不如性可言善恶的势力大。按历史发展,性论也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在先秦百家争鸣时代,性善、性恶、性无善恶、性超善恶、性有善有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等各种观点同时或先后发生。那时没有公认的一致意见。西汉学者多主性有善有恶论,东汉到唐代,性三品论成为多数学者的共同思想。北宋以后,性两元论有独霸的形势。到明清两代,有些学者主性一元论,与性两元论对抗。讨论人性如此之多,似乎都是为了讨论修养、教育、政治。所以对于性的内容却并不注意。本书对性的内容根据古代哲人的讨论进行条分缕析。性的第一种意谓是“生而自然”。第二种意谓是人之所以为人者,即区别于兽性的人性。第三种意谓是人生之究竟根据。所以,各家所讲的性,名词虽同,含义实有大异。在现代,人性是什么,仍然是一个在争论中的问题,而且人性现代还没有一定的界说。

人生理想论

中国哲学的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的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人生理想论就是关于人生最高准则的理论。人生理想论发生最早,创始于孔子。孔子和墨子的哲学的主要部分就是人生理想论。人生理想,古代称为人道,在《论语》中,所谓“道”,即专指“人道”。人道有“当然”之意。中国哲人论人生理想,对哲学有较大贡献,有比较丰富渊闳、博大精深的理论。

中国古代哲人各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论。儒家创始人孔子则以仁为人生理想,墨家创始人墨子则以兼爱为人生理想,道家老子则以无为作为人生理想。以后各家又各标一帜,成为丰富的人生理想论系统。

孔子以仁为人生理想。仁的含义,孔子有多种说法,后来各家有不同理解。本书认为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求立,并使人亦立,自己求达,并使人亦达,也就是说,自己要自强不息,同时要善为人谋。简单地说,就是成己成人。仁的观念,所涵甚广,境界极高,是一个宏大而切近的生活准则。孔子对仁的论述包括三方面:一忠恕,二克己复礼,三力行。进一步解析,有四方面内容:一是人己兼顾;二是尊重别人;三是由己及人,以自己为起点;四是仁固然包含情感上的爱及物质生活上的扶助,而更注意道德上的励导。仁者对别人的爱助,目的在于使其成为有德行有成就的人。孔子对中国思想的贡献,就在于阐明仁的观念。孔子也讲义,义是宜,指当然的准则,其内容就是仁。所以,孔子的义不是一个特殊的道德。孟子发挥孔子的思想,以仁为人生的第一原则。同时极注重义,仁义并举,都作为基本的实践准则。孟子认为实行仁义,达到生活的最高境界时,便有一种浩然之气,到达这种境界,不止是个人有至高的快乐,而且对别人也有感化力。这里有一种神秘的成分。孟子以后,汉代董仲舒对仁义有新的阐析,他认为爱人为仁,正我为义。仁用于对人,义用于自制。他又认为仁智必须并举,惟仁而无智,则虽爱人,而不能明辨祸福利害,结果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仅智而不仁,虽知利害,不肯救助,也不行。这是对孔子思想的推衍。

墨子以兼爱为人生的最高准则。他以利来解说孔子的仁和义,认为能为天下人民兴利除害的人就是仁者,有利于天下人民的事是应当做的,这样做了就是义,反之就是不义。墨子所以贵义,就因为义可以利人,可以利民。他认为要使天下安定,就要实行兼爱。兼爱,简称“兼”,兼统各种道德。只要兼,那么其他道德也就会齐备了。墨子认为只要办事都为天下大众着想,不谋一己之私利,也不为亲近的人谋私利,就是实行兼爱了。墨子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表现了崇高伟大的精神。后来宋钘和墨家后学继续宣传兼爱主张。周秦之际儒家著作《礼运》中的“大同”说,也是以兼爱为原则的社会理想。《礼运》对有秩序的社会分为小康和大同。小康即儒家理想的社会制度,大同是墨家兼爱的社会制度。《礼运》吸收墨家思想而产生大同说。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以无为作为人生理想。老子的贡献在其宇宙论,他的人生论是以宇宙论推衍出来的。他认为宇宙的本根是道,道是无为的,人应遵循道,所以人也应当无为,无为就成了老子人生论中的中心观念。老子之后,彭蒙、田骈、慎到、庄子都深受老子的思想影响。庄子以神秘的精神生活为人生的最高理想,由无为发展到逍遥。他主张忘世、忘一切物,忘掉自己,这样就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能得到最大的自由,庄子称为“悬解”。达到“悬解”境界的人,庄子称为“真人”。真人就是一切任其自然。汉代《淮南子》认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只是要随顺万物的必然趋势,遵循万物的发展规律来干一切事。总之,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作为,就都是无为。魏晋时代,何晏、王弼、阮籍、向秀、郭象也都主张无为,其大意与庄子、《淮南子》相同。向秀、郭象《庄子注》认为,凡出于本性的活动,都是无为。无为就是“任其自为”。

孔、墨讲有为,老、庄讲无为。战国末期的荀子针对庄子的极端的无为思想,提出了彻底的有为哲学。先秦哲学家多数是尊崇天的,以天为人的表准,以合于天为生活的理想。惟独荀子不尊崇天而持重人,不赞成使人合于天,主张使天合于人,用人为来改造天然。荀子认为不需要讲宇宙之道,不求知天,只要讲人生之道,发挥人为作用,就可以宰制天然。荀子与西洋科学倡导者不同,在于:西洋科学倡导者认为了解自然乃克服自然的途径,知天然后才能胜天。英人培根认为“知为力”,知自然乃所以征服自然。荀子不重知识,以为人只要团结成群体就能战胜自然。用礼和义来团结人群。实行礼仪,就是荀子的人道。

荀子的有为哲学是道家无为的反动。魏晋时代又盛行无为,于是有裴頠的崇有学说。裴頠的崇有论不及荀子所讲的宏大而卓拔,但有一点较优越,即所谓择宜、存宜,颇近于进化论中所谓适应之义。

战国时代,子思的《中庸》以诚为人生之最高境界,人道的第一原则。诚,按古训是真实无欺的意思。本书“补遗”中,认为诚的意思可分为两个层次:一,诚就是有常而不已;二,诚又是自然与当然的结合。如春夏秋冬的变换是一定的,就是有常,年年如此,以至无穷,就是不已。有常而不已,便是诚。自然有常而不已,其中有当然之理。人按这种当然之理行动,也是诚。诚相当西洋所谓合理性。黑格尔讲:“凡现实的必是合理的,凡合理的必是现实的。”诚兼实在与有理二者,与黑格尔所说的意义相当。

诚是天之道,人如能诚,就与天合一了。诚是合内外之道,也可以说是合天人之道。与天为一,是北宋张载及程颢的思想。张载认为万物同属一气的变化,人物本性都是气,因此人生的最高原则就是泛爱所有的人,兼爱所有的物。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自己的同类。

北宋程颐以“与理为一”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认为持敬可以明理,严肃专心,就可以致知穷理,能知而后能行。所以,明理是道德实践的根本。明白一切道理,那么一切行动就都能循理,这样就达到了与理为一的境界,这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他也讲天人非二,但不是人与万物为一体,而是人与万物共一理。朱熹发挥程颐的思想,认为“心与理一”,就是“心中天理流行”。天理指什么呢?“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暖爱人利物之心”,天理就是仁,“复乎天理”就克服私念,恢复仁。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程朱主张“与理为一”,注重知识与人生的关系,而不喜欢读神秘经验。这也是程朱学派的最大特色。

与程朱理学对立的有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讲人生之道,以发明本心为主旨。所谓本心就是人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之心,即人所固有的道德意识。所谓发明本心,就是彻底反省自己心中固有的道德意识。他认为人只要明心,就自然会循理办事,就会具备各种道德,而不必勉强。朱熹讲穷理明心,陆九渊讲明心穷理,朱学以理为先,谓理学,陆学以心为本,谓心学。王阳明发展了心学。心学家注重内心的修养,也最注意于神秘的经验。这是心学家修养的一个特色。

心学注重“内心”修养的时候,引起了一种注重“向外发展”的哲学。这种哲学持重人为,是王夫之、颜元、戴震的哲学。这三人的哲学注重形体的发展,与理学家注重致知穷理、心学家注重发明本心,正是鼎力的三说。本书称王夫之等人的人生论哲学的“践行”。践行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发展形体的各方面机能,使之达到完善的程度;二是使形体的各部分都达到合理的程度。这里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世俗之人唯以形体为重,不知如何合理;另一种是鄙视形体,如庄子和佛教都重精神而轻形体。践行说认为形体与道是统一的,以形体去实行道德。王夫之践行说重人为,重形体,强调人能思能勉,实是有唯物倾向的人本的有为哲学。颜元认为性行是合一的,要尽性,就必须践行,如何践行?必须“见之事”,“征诸物”。要在事物中践行、尽性。因此颜氏之学,可以名为“事物之学”,事物之学强调干实事,反对冥想和空谈。戴震在宇宙论方面也重视事。因此,颜、戴之学,可以简称为“事学”或“气学”。

总之,自南宋到清朝的哲学主要有三大派:即理学、心学、气学或事学。理学的人生理想是“与理为一”,心学是“发明本心”,事学是“践行”。理学的特点是阐明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心学的特点在于提出一个最简易的内心修养方法,事学的特点则在启导一种活泼充实的生活。心学注重神秘经验,理学重知识不太讲神秘,事学的人生理想最合乎人类生活的本质,完全没有神秘的成分。

同类推荐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读懂孔子

    读懂孔子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春秋末年,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新旧制度交替。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提出“仁”的思想。其核心是关于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问题探讨,从而建立起人学的思想体系。孔子注重教育,堪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还体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朋友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孔子的著作及其思想学说。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 孝道(青少版)

    孝道(青少版)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 对话周有光

    对话周有光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9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
  • 穿越之皇上别太坏

    穿越之皇上别太坏

    她,一朝穿越,遇到他,她不辞而别,三年后,她学会一身本领回来,却要刺杀他,刺杀伟成,却陷入情网,两人深爱,直到有一天,他以为她背叛他,她将何去何从..........
  • 追爱101:男神来敲门

    追爱101:男神来敲门

    【他说世上最好的爱情就是,你以你的方式任性着,我以我的方式宠着】一次醉酒她被糊涂的闺蜜送错了房,稀里糊涂一晚上,酒醒之后落荒而逃。从此他强行闯入她的世界,开始各种纠缠。传闻说,落家大小姐除了脸蛋漂亮身上无一优点,名声更是不好。名声不好没关系,一夜之间她从别人口中私生活不检点的女人,变成名媛中的典范!毕竟,他最擅长的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还有......不知疲惫的把她翻来翻去。他为她做尽一切,换来她的不屑一顾。他低过头,放下过骄傲,她却对外宣布,“是我不要他了!”很久的很久以后,她问:“我们真的合适吗?”“...”他用身体力行告诉她,他们不仅合适还是极度契合。
  • 一笑魅众生

    一笑魅众生

    从张扬跋扈的月家小姐,到人人唾弃的反贼之后,她饱尝世间冷暖,五年后再度崛起,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那个人?
  • 英雄无敌之信仰

    英雄无敌之信仰

    一个来自地球的年轻人,居然被雷劈到了英雄无敌的世界里。可是,这个系统里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兑换系统?——各族士兵,永恒之井,世界之树,霜之哀伤……赌博系统?——喂喂喂,不好吧居然要我赌博?什么?不朽之盾?我要赌十个……主线任务系统?——好吧,不就是让我扬名世界吗,这个我擅长。人物亲密系统?——泰兰德,艾格文,吉安娜……我想每天早上睁开眼就能看见你们。掌握了神秘的‘信仰’系统,骚年在努力的改变这个框架恢弘的世界,看林海怎么在英雄无敌的世界里真正掌握万物的信仰。
  • 我就是暴君

    我就是暴君

    刚进入联盟的时候,他被人称为‘下一个本·华莱士’;很快,有人开始叫他‘下一个丹尼斯·罗德曼’;过了些日子,又有人把他定格为‘巴克利接班人’;没有多久,人们默认了他是‘卡尔·马龙第二’;再后来,大家认定他是‘唯一能超越魔术师·约翰逊的人’。可当他退役的时候,所有人都叫他‘暴君’,认为他是NBA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统治者。
  • 再美不过五六年

    再美不过五六年

    四年前,他毅然决然的抛弃她搂着富家女出国深造。四年后,他回国,还专门让人通知她,是要在她面前炫耀他和那个女人过得有多美满幸福?公司里,他西装笔挺,他身边挽着别人,却笑着对她说还喜欢她。……这无数的打击以及怨恨即将冲破大脑。他回来后不仅仅是纠缠,还有阴谋与诡计。
  • 一位妖师

    一位妖师

    沉睡少年的烛龙,自化妖核,与一少年合为一体。一场大冒险就此开始。
  • 王妃嫁到:王爷请躺好

    王妃嫁到:王爷请躺好

    一朝穿越,成了穷的响叮当的病秧子,后来又因为一只鸡被卖给了当朝最冷酷,最无情,最无理取闹的某王爷。以为她逆来顺受,呵呵哒,做梦!她意千寻可是全天下最腹黑无耻无下限的21世纪首席心理医师。区区一个古代王爷,能奈何得了她。闻言,某王爷含笑,“你腹黑我阴险,绝配!”她冷笑连连,“我们配不配,练过才知道!”“那王妃上榻吧!”“王爷还请躺好……”
  • 黑道公主的王子殿下

    黑道公主的王子殿下

    三个黑道公主:蓝冰芯(高冷)、泪以樱(成熟)、夏子言(活泼)四个黑道王子:欧夜辰(高冷)、蓝野颢(成熟)、左齐、(暖男)冰胜皓(花花公子)他(她)们是六大家族的心肝宝贝不让任何人伤害他们!!让我们尽情期待他们的爱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