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7700000111

第111章 “绣圣”沈寿和她的《雪宦绣谱》

本文要讲述的沈寿,是一位生于清末、逝于民初的刺绣高手。其绣艺之高,国人无可比及。就连外国人对她的绣制品都赞不绝口。所以,人们称她为“绣圣”。

孔、孟被后人尊之为“文圣”,关云长、岳飞被称之为“武圣”,王羲之荣为“书圣”,杜甫则为“诗圣”。他们在文武书诗等方面,均有过人之长,且操守好、道德水平高,皆为人之楷模。由此可以断言,那“绣圣”自然是刺绣行业的佼佼者。

中国的刺绣历史源远流长,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这种精美的技艺,而且分布较广。史书有名和人们熟知的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广绣”、四川的“蜀绣”。除了这四大名绣,还有北京的“京绣”、上海的“顾绣”、温州的“瓯绣”和苗族的“苗绣”。而这“绣”之艺,到了沈寿时代,便极为明显地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她不只绣得奇巧,还拥有丰富的刺绣知识和她自己创立的针法和理论,为后人留下了《雪宦绣谱》刺绣专著。这是一部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财富,若在当代则可申请专利了。

沈寿,原名沈云芝,因其绣室名“天香阁”,另号天香阁主人。公元1874年生于江苏吴县一个经营古董、生活比较富足的家庭。她的外祖母家在苏州市近郊的木渎,而木渎是苏绣的发祥地,几乎家家都有刺绣女。沈寿聪明心细,非常喜欢刺绣艺术。很小的时候到外婆家去,便经常到左右邻居家去观看闺门女眷们的刺绣。她看得很认真、很执着。有时竟是大半天,一动不动地看着人家的一针一线。当看到人家绣成一朵花、一枝叶时,她便高兴得不得了。久之,这刺绣功夫,便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还经常与外婆谈论刺绣的事。说起来津津有味、眉飞色舞。外婆见她如此痴迷于刺绣,便问她:“你这么喜欢刺绣,为什么自己不做呢?”她答:“我是非常想做的,可我没有那些工具和材料啊。”外婆听了,马上为她置办了刺绣必备的工具和布、线等。当时才之七八岁的小女孩,便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刺绣事业。外婆和她自己当时都没有料到,就是这一针一线竟让她绣出了成就,绣出了盛名,以“绣圣”之誉飞出了家门、飞出了国界,更飞出了她自己的原始设想。

沈寿到了十一二岁,便已成为刺绣老手了,显出了她在刺绣方面,非凡的天赋和才华。这小姑娘已经不满足只绣一些红花绿叶、鸟鸟虫虫了。她的父亲珍藏了不少古人名画,她便把一双“绣眼”投向了这里。在父亲的诸多藏画中,她特别喜欢明初“吴门画派”之首沈周和他的学生唐寅的风景画,便将这些画作为刺绣蓝本,开辟了刺绣的新领域。一次,父亲发现她了绣的唐寅的“秋雨月上图”,几乎达到了逼真的地步,十分惊喜,便鼓舞她、支持她继续绣下去。到了她十六七岁的时候刺绣艺术更加成熟,已是遐迩有名的刺绣高手。

她二十岁时,嫁给了浙江绍兴籍一位书香之家的子弟余觉。余家有钱有势,当时已迁居苏州。婚后夫妻感情融洽,生活美满。余觉也是一位能书能画的才俊之士,支持妻子的刺绣事业。为了给她创造一个更适于刺绣的环境,竟把小家迁到苏州一个叫仓米巷的地方,在那里找了一所宽敞的房子。沈寿非常喜欢这个幽雅宁静、光线充足的地房舍。在这里,她不只继续刺绣,还开始了系统的针法研究。她熟悉了各地历代刺绣针法,分类比较,找出优劣,再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改进创新。如果说沈寿的刺绣不同于一般,主要就是她不墨守成规,而是不断改进提高。幼年开始刺绣时,主要是在一些生活用品上,刺绣些花草动物;稍长一些后,便绣民间画工设计的条屏,加以装饰,挂于客厅或书房。后来又绣古之名人名画,直至发展到绣制西洋绘画和写实肖像。她的进步和创新与丈夫余觉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余觉的书画都很专业,可称精湛。他经常以夫妇两人共同的审美取向,帮助妻子选择绣稿。并能准确地指出此绣稿与彼绣稿之长短优劣。对于这些事,余觉在《余觉、沈寿夫妇痛史》中,曾写道:“……,余觉则以笔代针,吾妻则以针代笔,十年如一日,绣益精、名益噪。”

西洋画传入中国,是在清代中叶,一名叫郎世宁的意大利传教士带入中国的。郎世宁不仅精于西洋画,对中国画也很赏识。为了相互取长补短,他便把西洋化技巧,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画法之中。这种中西相济的绘画,具有非常的特色。即,既有仿真的淳朴,又有虚幻的美妙。人们看了,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当时人们赞美它说:“世宁之画本西法,而能以中法参之。”他这种独特的画风,给许多画家以积极影响和心灵启发。到了清末,在中国画坛上,西洋画已独树一帜,占据了一定地位。画坛上的这些变化,乍看起来与刺绣似乎没什么关系,但对沈寿的影响却不可小视。她的“仿真绣”、“肖像绣”,就是因为汲取了西洋画法和摄影的阴阳向背效果,才成功的。

光绪二十九年(1904)十月,慈禧七十大寿,余、沈夫妇应朝廷之请,绣了一幅“八仙上寿图”寿屏,作为贡品进献。慈禧见了,赞不绝口,称之为“绝世珍品”。兴奋中,写下了“福、寿”两字,分赠余、沈二人。沈云芝遂更名为沈寿,是时她已经三十岁。

慈禧接受了沈寿的绣屏后,不只是高兴了一阵子,而是想了许多。为了推动刺绣艺术的发展,她特地下令在清廷的农工商部之下,建立了“女子绣工科”,任用余觉为总理,沈寿为总教习。在封建社会都是“妻以夫贵”,而在余家,却颠倒了,丈夫沾了妻子的光。同年末,朝廷又命余、沈二人东渡日本,专门考察那里工艺美术的教育情况。他们在日本游走考察了两个多月,于次年(1905)初归国。这次考察,使得中国这位功成名就的刺绣高手,又长了许多见识。觉得西洋画和日本刺绣,都有见长之处,自己的绣工较之传统绣法虽有不少突破和改进,但仍有“板滞而难得画神”之弊。看来,在沈寿心目中,刺绣艺术亦如文学创作中的写人、戏曲艺术中的表演,除了要求形像,还要“神似”,不只绣出“美境”,还要绣好“意境”。为此,她便更加努力于“仿真绣”和“肖像绣”。这两种绣品都讲求“循画理”、“师真形”,绣出“仿真肖神”、色彩多变、尽显阴阳向背的效果。绣物,让人看了“似动似静”;绣人,则使人觉得饱有生气、呼之欲应。她曾为意大利皇后爱丽娜绣了一幅肖像,在用针和配色上都突破了传统风格,把一位欧洲贵妇人的美丽、端庄和高雅,都活龙活现地展示了出来。清廷作为稀世珍品赠给她本人以后,立即在意大利皇廷引起了轰动。意大利皇帝为了表示谢意,回赠清政府一枚“圣母利宝星”勋章;答谢沈寿的则是一块钻石金表。

沈寿的成就,除了为中国的刺绣工艺,开辟了一条新径、改变了绣品的板滞、绣出了更高水平外,还有三个方面值得史上留载:

第一,实现了刺绣艺术由传统向新时代转型。刺绣艺术产生于“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它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都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把它当做了女人们的业余手工,对它的要求有很大的局限性。沈寿的姐姐沈立是她从事刺绣的启蒙老师,但沈立墨守成规,不思改进和拓展。而沈寿则是个追求美之极至的人,所以肯于下功夫钻研、改进、创新和不断提高。她学习传统、突破传统,学习西洋、西为中用。最终实现了刺绣艺术的大飞跃和大转型。

第二,开了手工艺教育的先河。中国古代许多行业,如各种工匠、医术和手工艺的传承,都是靠“家传”,即父子相传在社会上也只是扩大到师徒之间,没有系统的正规教育,当然也就没有成批的学生或徒弟,致使一些杰出的技艺,在持有者离世以后,也就随之失传。这是一种十分可惜的社会损失。而改变这种缺失的,沈寿当推第一人。她热爱刺绣工艺,珍视祖国源远流长的刺绣历史和已有成就。但她决心改写这种历史、丰富已有成就。这就不能仅仅是改变刺绣本身,还要结束这种艺术的传承方式。她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为了充实提高“绣工科“的教学水平,从苏州聘请了一些刺绣名手和成名画家。把自己从国外学到的刺绣之长,与他(她)们交流切磋,然后以新的创意教授给学生,并亲身示范操作。有时竟手把手一针一线地帮助学生学习刺绣。

辛亥革命之后,由清廷设立的“绣工科”也随之解散,沈与于丈夫同赴天津又创办了“绣工传习所”,继续刺绣专业教育。三年后,即到公元1914年,时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的南通人张謇,非常钦佩沈寿为刺绣事业所做的一切,便在南通建立了“女工传习所”,聘请沈寿担任所长。传习所开始只有67名学生,八年中,共办了十五期,培养学员300多人。除了在“绣工科”和“女工传习所”以外,沈寿诲人无数。她凡遇见绣女,便要与之交流与探讨,帮她改进刺绣针法和调色技术,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

第三,为中国的刺绣工艺留下了一部完整而先进的专著——《雪宦绣谱》。多才多艺、终生执著于刺绣艺术的沈寿,于1921年她尚不满四十八岁时,罹患沉疴,张謇一方面延请各地名医为她诊治,一方面又建议她把以毕生精力探索、实践、改进、创新所形成的刺绣技法,整理成文,以便推广流传。沈寿接受了这个建议,便在病榻上,带着重病之身,有气无力地一句一句述说,而年逾“古稀”的张謇则在一旁认真记录。当这位视刺绣为生命的女人,把要说的话说完以后,已是气息奄奄,很快便与世长辞了。张謇不失所言,很快对记录做了仔细整理,终于成就了《雪宦绣谱》一书。这本书,共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等八章。每个章节记述之详、描绘之美、劝业之诚均堪称极致,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光是“针法”一章里,就总结了十八种易难不同的用针方法。有些章节已经大大超出了刺绣艺术本身,如同教育人如何做人,要讲求“品德”和“操守”,这是本书极富特色之处。

中国刺绣的历史长久,但形成专著却是近代才有。清道光元年(1821),云间(江苏松江,即上海的别称)人士丁佩出版了《绣谱》一书,这是我国第一本刺绣专著。但此书在针法应用和刺绣与西画、摄影等融合上,都有很大短缺。而《雪宦绣谱》则付梓于该书出版一百年后的1927年,两者比较,无论是内容之多寡、理论之精俗以及针法之巧拙,都差之悬殊。《雪宦绣谱》的问世,使中国刺绣发生了重大变革。张謇在书之序言中说:“沈寿一女子,于绣得之也,乃属其自绣之始迄于卒;一物一事,一针一法,审思详语,为类别而记之。”

沈寿去世后,张謇为她的墓碑题写了“世界美术家吴县沈雪宦女士之墓”的字样。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在历朝历代,都有一大批著名的清官廉吏。如先秦时期的晏婴、乐喜,汉晋时期的召信臣、杜诗、吴隐之,隋唐时期的姚崇、宋璟、柳宗元,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范仲淹、海瑞、于谦、张伯行等等。时移世易,万象更新,但历史上的清官有不少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书《中国古代清官传》从史籍、野史、传记和笔录中选择了105位代表人物,按其出生年代为序,各自成篇,汇编成册,希望它能帮助大家一起学习!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至尊红颜:武则天传

    她是男权世界的一抹朱红,在铜墙铁壁中建立了自己的名号,她进过感业寺,却最终翻身农奴把歌唱,坐上了皇帝宝座、她励精图治.将贞观之治完美过渡到了开元盛世:她独具慧眼,有唐一朝人才济济,狄仁杰、姚崇、宋璟、郭振……丈臣武将,汇聚一堂:她又极具手腕,轻松玩转后宫,关键时刻甚至连亲生女儿都不放过她也曾经养男宠、眨老臣、任酷吏,在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热门推荐
  • 谁的青春,不孤独

    谁的青春,不孤独

    青春就像一场舞会,时间到了,就散了,青春难免会有一些令人遗憾的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该来的总会来。〔本书因为和《彼岸花开遇见你》是同一所学校所以有的剧情会有串戏〕
  • 迟郗的爱情

    迟郗的爱情

    人的一生会有几段恋情?初恋,青涩,美好,以至于我们念念不忘;大学的爱情,依旧单纯可是最终却敌不过现实;然后我们麻木了,疲惫了……迟郗,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就像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让人惊艳的相貌,没有让人羡慕的家庭背景,也被爱情弄得遍体鳞伤,可是依旧相信着,这世间有属于她的那份真挚感情,她始终坚信红线的另一端月老早就帮她系好了……迟郗的爱情……
  • 我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一个普通小人物的强大过程。在学校我们用的是真情交互,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别,我们都能像一家人一样。虽然我们吵过,闹过,打过,最后我们还是一家人。兄弟今生两家姓,兄弟来世一个妈!!主人公从小内向,善良,但是善良也让人感觉懦弱,可我们不能否认善良的存在。在一路走过的青春路上,他经历的事情让他一点一点的强大,直到过了青春----------------
  • 恶魔校草,等等我

    恶魔校草,等等我

    她刚搬进校草家里,恶魔校草把她壁咚在墙壁。校草夺走了她的初吻...,他是她最爱的云溪哥哥。。。
  • 那年樱落

    那年樱落

    她本是家中千金,却因为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沦落为普通人,她有一个爱她的哥哥,在今后的生活里,她还会迎来她的白马,但花落谁家,终究还是一个谜……
  • 有女一人:清扬婉兮

    有女一人:清扬婉兮

    一个是身份尊贵的九天神女,清荷帝姬。一个是穷乡僻壤的文弱书生,后官至丞相。兄嫂被这司法帝姬生生拆离,陆绪也曾砸过帝姬庙,指天骂地。然而清荷帝姬携云降世,却只对他说了一句,“你骂人的文采不错,应该去考个状元。”随后,施舍给了他一箱白花花的银两,让他去进京赶考。陆绪抱着金银伫立原地,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本文已完结,云起首发,不喜虐文者慎入。如果有宝儿们抗议什么,咱家可能会考虑写个什么番外之类的云云,不过前提是,各位宝儿们,要记得加入书架哦~】
  • 如果我不是魔

    如果我不是魔

    他本是战家骄傲,受万众瞩目,天纵之才,却受奸人所害。他本是蚩尤转世,获无上战法,却心软仁慈。对敌人心慈手软。善良与邪恶的结合,天才与废材的落差。觉得写的慢的,先收藏哦。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覆宋

    覆宋

    既然穿越成为达人我岂愿再继续前世的卑贱除佞臣、灭阉竖、囚昏君再将这千娇百媚的公主降伏......侵略者的残暴终将我拯救苍生的梦想践踏幡然醒悟间即便是颠覆历史也要开启这异族统治的败亡之路......
  • 星际之神龙帝国崛起

    星际之神龙帝国崛起

    处在星际文明初始阶段的地球,却沉睡了一个宇宙高等文明的科技结晶体—文明再生基地.机缘巧合下,让一位青年小商人给触发启动了,或许是命运注定要让这位地球上的华国青年担负起地球文明崛起于星际文明之林的使命,并带领地球人类努力发展地球文明与科技,奋力征战在广漠的宇宙星空,灭仇敌.平海盗,融合星际文明,开创了一个强盛的神龙帝国星际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