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凤兰
近日,在利通区郭家桥乡山水沟村曹红霞的套袋黄瓜大棚里,一片繁华景象,门口前来收购黄瓜的两个菜贩子因为采摘数量不够争先恐后。在一旁看热闹的采农说:“小曹,你还让不让人活了,你家的套袋黄瓜一斤比俺家高出1块钱发,人家还抢着要……”
说起曹红霞种菜这事,还真有段让人寒心的故事呢。
曹红霞,利通区板桥乡罗家湖村村民,今年37岁,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拮据随着父母在家种菜。18岁那年,有人上门提亲,曹红霞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做主结了婚。当年生下儿子,在孩子刚满半岁的时候,医生诊断为先天性痴呆症,这个无情的诊断书给了曹红霞致命的打击,19岁的曹红霞抱着孩子四处求医,可是结果只有一个,先天性的疾病没有办法治疗,只能听天由命。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丈夫又出了车祸,在监护室里昏迷了四天,命是保住了,可是留下了残疾,不能干重活,真是雪上加霜。这是时的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怎么办呢?亲戚朋友们都说,年青青的,两个孩子,丈夫又残疾,生活怎么办?不如离婚算了。曹红霞看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与无助的丈夫,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不能这样,一定要振作起来,于是她依然走进了建筑工地打工,每天60元的工资,还能养家户口。可是干了不到一年,由于身体瘦弱,体力不行,每天回到家里连炕都上不去。这样不行,得想个办法干点别的,不然这个家就完了。
2010年,郭家桥乡山水沟村有一片设施温棚已经闲置了5年,本乡的人都说那一片是盐碱地,种什么都不长,谁在这里投资都会血本无归,对于已经没有办法的曹红霞来说,她决定在这里种菜。她找到娘家东挪西借,承包了日光温棚6栋,投资进行了修建,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从小看父母种菜,有一点经验,加上她精心的管理,西红柿、黄瓜当年丰产。都说这片地是死沙子,没有退水,盐碱地,可想而知,曹红霞克服了多少的困难。她不怕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强不息的精神,种出了优质的蔬菜,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年收回修建大棚所有投资,还清了债务。
2012年,利通区聘她为科技特派员,她感到自己的责任更大了,“我该怎么做?怎么努力种出更高品质的蔬菜呢?不辜负科技特派员的称谓呢?”她的心中有了压力,她变压力为动力,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增产增收上来。她与周边几个种植大户注册了吴忠市绿源设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周围的农户看到她有了好的效益,也纷纷向她请教互相交流经验,学习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同年,她在银川市兴庆区实训基地培训班毕业,取得了“农村高级农业技术员”证书,成为一名农村高级实用人才。
曹红霞在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为了提高棚温,地温,在农技推广中心的支持下,她做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示范。在她的带动下,第二年很多农户报名在自家的大棚里做秸秆生物反应堆。周围农户的种菜积极性提高了,也让更多观望的农户看到了希望!增强了种菜致富的信心。
今年三月份利通区科技局根据利通区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缺少技术的需求,特聘请山东省寿光设施蔬菜专家在郭家桥乡山水沟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并在曹红霞的大棚里进行示范种植套袋黄瓜,在曹红霞的积极配合下,套袋黄瓜一举种植成功,目前为止,两人大棚已经卖了6万多元。预计产值可达到10万元。
曹红霞,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她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别人不敢种的盐碱地里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短短的三年内,曹红霞由一名工地打工妹成为一名利通区种植能手、科技特派员,说起她的创业史,她眼里含着泪花,可是倔强的她硬是没有让眼泪流出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这才刚刚起步,虽然只有6个大棚,可是我有信心成为利通区设施蔬菜种植的标兵,我的梦想是要成为全区的种植能手。”
(作者单位:吴忠市利通区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