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可以选择每个月只需要缴纳两三百块,但是能够得到几十万意外保障的险种。这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保障。因为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父母差不多快五十岁甚至五十多岁了。他们已经快进入养老消耗期,财富积累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发生意外了,对于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就像我刚才提到的那个朋友,因为他的生病,以至于父母把房子都卖掉了。而且我们也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小孩开车出去,发生车祸致残,要花费几十万。可能一下子就把父母辛苦一辈子积累的钱花完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很低的现金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阶段单位一般会买社保,可以解决一部分医疗方面的问题。但这还不够,可手上又没有太多钱,所以可以选择而用很低的保费购买高保障的产品。
理财是为了更舒适的生活,更幸福更融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有这个意识,它代表了我们对父母的一种承诺。如果我们不做这个保障,在发生疾病或意外的时候,会给父母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财务上的损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保障一定是低保费,高保障。
进入财务成长期后,我们还会涉及到这样一个重要概念:财务自由转折点。
所谓财务自由转折点,就是说当你的收入成长到一个阶段,逐渐开始有盈余,开始进入财富自由的一个拐点。比如之前月薪5000,除去开支只有几百块盈余。但后来收入涨到了一万,除去房贷和其他支出,还能结余三四千,这就意味着从这个拐点开始进入了我的财富积累期。
这个阶段一般出现在30岁左右,有的可能早一点,比如25岁的时候事业发展就很不错,提前进入了财务拐点。有的晚一点,可能三十四五岁。有的可能一辈子都进入不了财富拐点,一直要人资助。我们只讨论一个普遍状况,就是大约30岁左右进入拐点。
进入财务自由拐点以后,我们需要的保障又不一样了。
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健康性。比如从30岁进入财务拐点,进入人生积累期。这个积累期会涉及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一定要有健康基金,而且是可以终身保障的。
因为30岁之前,我可能只要解决一段时间的保障就行了,比如最近十年的保障,我用低保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进入财务积累期就有足够的储蓄了,比如一年可能收入15万,除了开销能存七八万,有的家庭甚至每年有十几万的积蓄,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去规划,从保障的角度来说,不光要考虑近几年,甚至要考虑60岁以后我可能发生的疾病支出。
社保也是在做这样的积累,但由于我们国家的社保起步较晚,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到我们老的时候,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险积累期是不够的。
举个例子,最近我们一个客户得了重大疾病,需要四十万的医疗费用,社保可能解决二三十万,但得了重病后,还需要营养费、后期的恢复、保健费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还有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重大疾病可能会缩短你的财富积累期:比如你本来计划60岁退休,但是45岁得了一场大病,用了两三年治疗好了,再加上几年的恢复期,等身体逐渐康复,也没法再工作、积累财富了。所以还应该有个经济上的补偿,从这个补偿原则来说,这个时候买重疾就不能只看重对疾病花费的保障。所以有的人买一百万的保险,生病后花掉了50万,另外50万就是对我未来的补偿。他可以解决我之后没有工作的期间的基本生活收入。
所以,我们这个事情需要的保障,其实应该是给自己带来两部分的收益:
医疗费、营养费和康复费的补充
治愈期乃至治愈后的财产补偿
这也是理财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必须要规划自己的权益性资产。保险就是发生风险以后所带来的补偿性资产。
当财务自由拐点过了以后,就进入了财产的积累起。这个期间就需要不断积累财富,到了55~60岁,退休之前都是财务积累阶段。过了60岁以后,退休了,就进入了养老消耗期。
所以在30~60岁之间,还应该考虑养老的储备,也就是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的本质是财务周期的转化。这有点像储存粮食过冬的概念——年轻时候相当于丰收期,收入比较多,年老以后相当于枯竭期,收入少了。那么在这个期间就需要做资产的时间转移,在丰收年把粮食囤积起来一部分,等到产量不够的时候再拿出来吃。所以养老保险就是年轻时候交十年二十年的投资,到退休以后就可以持续享受二十年三十年甚至终身收益。
事实上有很多工具都可以做这样的时间转移,比如买房子,一次性付款,把周期转成出租三十年四十年这样。但是保险的特点是养老基金的转化很简单,是可及的。投资是现金,出来也是现金。房产不一样,它投资是现金,收益是资产。资产要再转化成现金,里面就会产生周期性风险。比如你急需用钱的时候,恰好政策变化,房价下跌。或者地段不好、有折旧、人口减少出租不出去啊等等。比如黄金也可以做转移,但同样是涉及到资产变现和金价波动的问题。
所以保险的优势是现金对现金,第二是持续性的。我这边积累十年,那边有二十或者三十年可以保证自己每个月从账户里面拿到钱。这是很多理财产品不能保障的。比如我投资股票,靠分红。但是这家公司经营不善、或者两年才分一次红,这就失去了保障的意义。
相对来说,养老保险也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国家现在的保险法规定,人寿保险公司是不能破产的。如果一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解散,那么他的保单责任要由人民银行所指定的其他保险公司承担,所以它的安全性是很高的。
4.保险是很好的理财手段
理财的目的是除了通过劳动力获得工资性收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额外收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利得收入。
一个家庭只有拥有投资性的收入,才是可以跨周期的。因为我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凭劳动力获得收入,但是到60岁以后,我没有劳动力了,但那个时候积累也多了。一个60岁的人,他肯定比25岁的人积累的多,一生的劳动积累可能有几百万。这个时候如果产生资本红利,往往是超过劳动力收入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年轻的时候可能平均下来一个月有两万块的工资性收入,但是到了退休以后,几百万的积累资金拿来做理财投资,可能每个月收益都是两三万甚至更高。
我们之所以要学理财技能,去做理财,就是希望自己的财务自由拐点是两个方面带来的:一是劳动技能、人力所产生的收入,另一方面就是金钱到达一定地步也带来财富自由拐点。
比如我有一千万的资产,哪怕存在银行一年只手3%的利息,也是30万,也比一般人都强,这就是资本红利。
我们经常说美国人不喜欢储蓄,但是美国社会保险体系比较完善,他有401(K)的养老计划。这个养老计划就是说,你参加这个计划以后,就可以告诉自己的老板,我希望在我的养老账户里面存多少钱,比如每年1万美金,那么雇主在从员工工资里面扣掉这笔钱意外,可能还会附加一部分“奖励”一起存到单独账户上,交给第三方专门打理,他们会用这笔钱去投资基金、债券、货币市场等,你可以参与投资计划,提出合适自己的投资组合,但是由专人打理,会大大减少你的精力。
这样做有何好处,就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退休以后能够拿多少钱。比如有的人可以选择现在艰苦一些,老了舒服一点;也可以选择现在资金宽裕一些,不仅生活舒适,还可以把该还的贷款都还掉,老了稍微节约一点,但是没有贷款压力也不错。再加上他们的投资收益相对稳定,而且国家、社会、公司给一个人做了大量储蓄。我翻了一下最近几年的数据,在北美国家,一个人到了退休时,养老金都有几十万美元,算下来几百万人民币,会过得很轻松,所以他们自己不用考虑太多。
这个事情放在中国就比较困难了,我们人口太多,国家的负担很重,虽然这些年经济学家们也在呼吁开展中国自己的401(K)计划,但落实起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目前政府方面能做到的只有社保——等你退休,每个月可以领到一笔只够支付基本吃穿开销的养老金。
美国的401K计划
但是社保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国家社保做的比较晚,社保负担比较重。从社保改制以来,可能很多人还没交几年社保就已经退休了,我国社保积累较少。拿美国来说,2005年的时候,社保资产已经积累了差不多2万亿美金,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12.8%。而2010年,中国的社保资产才只有77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的养老基金不足美国的1%。为什么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险,因为它代表安定的因素,社保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去做的。目前我们国家劳动力还比较充足,还有这么多人缴费。那么国家在财政上还基本维持平衡,但是已经出现了社保空帐。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等我们老了,年轻人更少,人口红利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那时候的年轻人要供养这么多老人,压力更大,而且提供的社会资金也仅够维持我们的基本开支。所以单纯依靠社保完全解决医疗和养老问题,不太现实。你要过得更舒服,必须提前做自己的规划。
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谈到保险的话题,不少人会陷入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就是过分美化保险功能,尤其是它的投资理财和收益功能;第二个误区就是觉得我要投资几十年,不放心,觉得还不如存银行方便。
客观的说,保险绝对不是投资收益很高的产品,但是它的优势在于比较科学,而且执行力很强。所谓执行力强,就是说保险公司会定时提醒你投资,比如我选定了10年期限,保险公司就会强制性邀请你来储蓄,帮你去完成理财规划。
也许你会觉得,保险的收益很有限,比如我投20万,30年后收益60万,但那个时候60万说不定贬值的很厉害,还比不上现在的20万。这个问题的确可能存在,但换个角度来看,给你20万,你怎么样在30年内把它变成60万?
很多人很早就开始说自己要理财,结果几年过去了,好像也没有理出什么头绪。比如我存款,拿利息能有多少?我去炒股,真正赚钱的又有几个?我买房子,资产是值了,可是没法卖,因为就一套……完美理想和执行之间是有差别的。
做生意、投资股票都要冒很大风险。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还比这个少得多。所以要求安全稳健的话,保险还是比较出色的投资工具。
所以我常常也会跟自己的客户说,做理财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保险这种产品加上红利,一年基本上还是能保证5%的利息的,大概相当于现在5年期的存款利率。虽然不高,但是可及,执行力比较强。而且长时间累积下来,比如六年就是30%。再加上复利,也是比较高的受益了。这就像是你买一套房子,花了一百万,六年以后130万卖掉,也是赚了不少。所以保险是相对来说比较能够保值的一款产品。
保险除了带来一定收益,更重要的是它有保障的功效,可以建立未来安全度,增加目前舒适度。
如果没有保险,我可能为了意外要在银行存留几十万不消费。有了保险,我可以只存2万,有四十多万解放出来,一方面做投资,一方面去用一部分。不会因为突发事情影响我的生活。本来意外就很痛苦,又因为经济上没有规划,又被二次伤害,这种影响会更大。
而且就像我刚才说的,保险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保证你退休以后即便没有了工资性收入,也可以有资本利得,用于保证自己老年生活殷实富足。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我有社保就可以了,没必要再花钱去做养老保险。但是你要认清楚一个事情,社保只能说保障你老年以后最基本的生活费用而已。对有的家庭来说,老了以后还应该有社会交往的需求,比如旅游、社交、活动、老年聚会,都需要钱。还有居所的改变,比如国外的人老了以后有时间了,可能要开房车旅游。中国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退休后可以去丽江、青城山、海南住。这也是需要很大费用的。
除此之外,进入老年以后,医疗保健金也会随之大幅增加,其中之一便是看护费用。
60岁的老人可以自己生活,但七十多岁八十岁以后,他就需要看护和养老服务了。那么这些钱可能随着老龄化社会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钱的规划需求会很多,如果没有做多一些的养老保障,可能你到时候每个月的养老金只有两三万,但是请个看护人员都是三四万。所以对于一般的家庭,只有等着孩子稍微照顾一下就行了。可孩子们毕竟都有自己事业、家庭,总有没办法照顾到的时候,怎么办?所以如果现在做好规划,设定适当的保险额度,你到时候的条件就会比其他家庭更好,可以找一个专门的养老机构来帮助看护。
那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拿多少钱来做理财型的保险比较合适?
我们知道,金融学里有个名词叫“恩格尔系数”,这是你的基础开销和收入的比例。一般来说,你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低,也就是你的基础开销占总收入比重越小,你的保险额度就可以越高。
比如说你一年赚20万,花10万,积累10万;可能只能拿出10%,也就是1万块钱来做保障规划,再多就会给生活带来压力,影响当下的舒适度;但是如果你一年赚100万,花20万,累积80万,你就算拿其中的30%,也就是24万来做保障,也不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等你退休以后,所获得的财富收益就是前者的几十倍,自然生活得可以更舒适,更随心所欲。
所以说,年轻时候的舒适,并不能代表幸福的人生。而只有等你老年时候,依旧可以不为金钱发愁,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要素之一。
但是用保险去做理财的话,有一个时间的概念,比如说你的理财目标只有五年,那我就不建议用保险的方式去做,因为时间太短了。而保险的理财周期一般是十年以上才会有明显的利润增加,用来完成的目标主要是养老、教育、医疗等目标。
5.如何买到一份最合适你的保险?
保险在我看来其实应该算是众多理财工具里面保值率比较好的一种。它没办法给你带来超乎想象的收益率,但是我简单计算了一下,基本上一个比较合理的保险,年收益一般都是在5%以上的。而中国最近几年的通胀率差不多在5%左右,这就说明,你今天投资到保险里面的10万块钱,20年以后,还可以当10万块来用。如果你做银行存款,可能20年以后就只能当5万块钱用了。
那么如何去选择一份比较合适的保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