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学生,用这种思路加上其他一些分析方法,去判断大宗商品走势,准确率之高令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因此,美国只要面临危机,或者,危机苗头已经出现,相关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就会在巧妙的时刻被下调,有时候甚至是连续下调。
假如把那些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与美国对照一下,就知道他们有多冤!因为真正的负债巨头是美国,美国作为自古以来都罕见的超级强国——在它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军事、文化、制度等方面,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美国的另一个身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能举债到这个份上,也是需要本钱的,这里的本钱就是软实力和硬实力。
很多国家借钱给美国,是相信美国的国家信用有强大的军事、引领世界的文化、丰富的资源、广大的疆域和先进的制度作为保障。我们不能不承认,美国的这种优越性是其他国家难以超越的。自1865年5月26日南北战争结束,美国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状态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倘若中国也从那个起点开始,建立起宪政民主制度,持续发展到现在而没有动荡,谁能想象出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带给我们的是经验、教训,也有很多遗憾。
需要强调的是,负债毕竟是有界限和极限点的,超过一定界限,就容易发生危机,超过极限点,则危机必然发生,没有谁能够逃脱。
这就意味着,当债务危机累积到一定程度,美国必然用金融等手段,狙击其他国家。洞悉政府意图的华尔街,将把这种狙击过程做得像艺术品一样完美无瑕。
债务危机的紧迫感,决定着美国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坐享举债之利。它必须带着危机感去面对问题,它必须及时化解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否则,一旦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便很难再挽救。
也就是说,当美国面临可能爆发的危机时,将狙击其他经济体,尤其是那些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经济体,唯有此,美国才能化险为夷,逃过劫难,再次扮演全球避风港的角色,吸引避险资金涌入,帮助自己走向复苏。此前,欧元国不断遭到袭扰,日本也多次品尝美国金融战的苦头,接下来的就是中国。
美国靠负债建国
这种博弈是美国的大棋局早已定下来的。
那么,美国的债务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不妨从其起家的时候谈起。
美国独立战争
陈志武教授在《金融的逻辑》中,从金融学的角度,讲述了另一段美国独立史:“从1763年开始,英王乔治二世通过一系列法案勒紧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加大征税,由此激发殖民地人的反抗。1775年6月15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选举华盛顿做大陆军总司令,正式与英军作战。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宣布美国独立。”
“由于美国独立的起因是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征税权失控引起,新成立的各届大陆会议就不能加税,而只能靠多印纸币、借债,来找到财务支持。在1776~1787年间不断出现的债务困难,几次都差点让独立运动破产,差点迫使北美重回英国的怀抱!”
对于这种困境,威廉?贝克在其著作中也作了介绍,他说:“17世纪70年代,英格兰和美殖民地之间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而接下来的战争需要大量资金,于是,新大陆再一次转向筹借和印刷美元这种方法。默里?罗思巴德估计,自1779年之后的5年里,大陆会议发行了225亿美元的纸币,远远超过美国独立前的货币需求量——当时仅为1200万美元。另外,还发行了6亿美元的借据来支付军队需要。到1781年,大陆币几乎已经分文不值,168元的大陆币仅相当于1美元的硬币。当面临如此意想不到的高额预算支出时——通常由大规模战争所导致——政府要么提高税收,要么发行债券。”
只是在1780年年末之前,政府债已经没人买了;各州也弹尽粮绝,不愿再发债奉献了;大多数士兵的服役期到年底就结束,不愿再收欠条作军饷;眼看大陆军就要失败,几乎没有人再愿意接受大陆币。
就在独立运动要告终之际,华盛顿派助理前往法国,成功说服法国国王再借美国250万法国金币,扭转了独立战争的局面,迫使英国于1783年9月签署《巴黎条约》,承认美国独立。一个年轻国家就这样靠举债幸存下来。
1790年1月,年纪才33岁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向国会递交一份债务重组计划,宣布在1788年宪法通过之前美国发行的所有债务,全部按原条款一分一文由联邦政府全额付清。为了兑现承诺,联邦政府发行三只新债券。这三只债券埋下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就是“华尔街”的种子。从此,美国资本市场一发不可收拾,为更多的政府融资广开财路,为之后的工业革命、科技创新效劳。
债券市场先于其他证券市场发展,而债券市场又起源于战争融资需要,早期英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是这样,后来的美国还是这样。
从独立,到发展,再到成为强国,举债贯穿始终。试想一下,假若中国在发展之初,也大举向外举债,彻底解决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中国又将是怎样的局面?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而此前的债务随着人民币的贬值,已经被减免大半!
这就是举债发展的意义。事实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依靠了举债的途径。遗憾的是,中国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情,做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成为当今世界向美国借钱最多的国家。
负债的极限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当时的债务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1913年之前,美国的债务不过介于28亿美元(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和15亿美元(1891年)之间。从1913年成立联邦储备体系到尼克松取消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债务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美联储对美国债务增加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举债对美国的意义就在于借鸡下金蛋。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超过度就容易发生质变。
诚如美国学者所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大量储备美元,为美元超发提供了天然屏障和推动力,使得美国可以通过增发货币尽享铸币税等种种好处。但这同样是有限度的。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和维杰?乔希警告说:“发行储备货币的权势所赋予的‘过分特权’削弱了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约束,迟早会诱使该国过分透支。”
美国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过分透支使得美国负债持续增大。不仅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也一样。2010年12月18日,因成功预测花旗银行破产而声名鹊起华尔街女分析师惠特尼的华尔街女分析师惠特尼表示,由于无法偿还所欠下的数以万亿计的巨额债务,超过100座美国城市可能在2011年破产。惠特尼警告称,美国地方债务危机是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可能会将美国拖离经济复苏的轨道。
对于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作了简洁而形象的概括:“我们花太多钱在每一件东西上。我们透支太多。我们疯狂地贷款。现在信用卡刷爆了。我们现在需要从洞底下爬上去,而这个洞我们挖了10年有余。我们必须慢慢爬出去,但这很艰难。”经济衰退令美国地方税收锐减,社会保障等支出却急升,资不抵债的风险飙升,早已债台高筑的州郡更雪上加霜,情况恰如欧洲重债小国,故外界称为“美版欧债危机”。
如果地方政府因欠债而申请破产,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现在的负债实在是太大了,而这种负债绝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部分,还有很多我们没有看到的,即隐性债务。
美国的投资家、著名节目的主持人查尔斯?格伊特专门算了一笔账:
国家债务可不仅仅是12万亿美元那么简单!实际债务要多得多。如果你一辈子都在买社会保险,并且你相信你所获得的关于未来收益的承诺就代表政府的债务;如果你认为政府应当承担退伍军人的医疗保险;如果你选择的银行一直都在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而你期望万一银行倒闭,政府能作出赔偿,那这也是政府的一项债务;如果你一直在为医疗保险向政府埋单,期望若有需要就能使用;如果你认为政府像是过节般地到处抛撒的五彩纸屑那样的“担保”是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依靠的真正的许诺——那么,你一定会同意,政府的债务比账面上的12万亿美元多得多!
……美国的隐性债务高达59万亿美元!这对一个美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一个人就得承担193442万美元,一个四口之家要承担77377万美元。那是规模相当大的一笔负债了,特别是在美国一个中等收入家庭的所得只有区区5万美元的情况下。
这一结果与威廉?贝克的测算接近。他指出,如果采用通用会计准则,2007年年末的美国政府负债为60万亿美元,几乎为5年前35万亿美元的两倍。60万亿美元是年度联邦税收的24倍(均包括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
但是,这并非全部!
还有更多!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理查德?费希尔在2008年5月的一次演讲,震惊了金融界的预警部门。他把联邦债务的增长形容为“伴随着电闪雷鸣的风暴”,一旦未引起注意,将“对经济繁荣的局面造成比次贷危机更大的破坏”,“那简直就是一场大灾难”——把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加起来,二者的短期负债高达992万亿美元!
费希尔使用的“无穷上限”模型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天,即为了填补这些项目中的亏空,我们必须拿出992万亿美元;用来填补这些亏空的包括现有的工资税、各种税费、一些本应被减免的税款,而且,远不止这些。按照费希尔的计算,为此,每一个美国人要承担33万美元,每个四口之家则要承担130万美元!如果不能解决隐性债务的问题,意味着美元将不断贬值,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