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0100000007

第7章 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有时通货膨胀率甚至超过了1000%。1923年那次通货膨胀末期,物价水平较两年前上涨了300亿倍。即使是购买最基本的物品,也需要数量惊人的货币,买一片面包就得要一手推车的现金。货币贬值得如此迅速,以至于在一天之中,要分好几次向工人支付薪水,而工人也要赶回家将领到的薪水花出去,以免它变得一文不值。没有人愿意持有货币,通过货币的交易越来越少,物物交换重新出现并盛行起来。⑦

德国一则旧时的报道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荒诞:一个家庭主妇装了满满一手推车钱(仅够买一点食品)去买点吃的,一个小偷趁她不注意,把一车钱倒在地上,推着车子飞快地跑了。车子比钱价值高得多、稳定得多也可靠得多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流通货币每月平均增加12000%以上,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价格上涨更甚,每月上涨近20000%。⑧

您也许会觉得这些例子有些极端,毕竟它们是在社会动荡时期发生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货币的贬值并非由于社会动荡引起,确切地说,更多的情形是货币贬值过快、货币体系出现系统性隐患引发了社会动荡。很多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在社会动荡以前就已经埋下,只是人们浑然不觉而已。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时候,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不及防。

换句话说,人们感受到的是纸币突然间跳水般地贬值,实际上货币的超发早就开始对应着急剧缩水后的购买力,只是暂时被遮掩了而已。

苏联时期,1卢布兑换2美元还多,但解体后,变成了40000卢布兑换1美元(这里的卢布指的是旧卢布)。这种变化虽然表面上看仿佛是瞬间完成,实际上是早已铸就。

人们被货币欺骗

19世纪中叶英国一位名叫格莱顿的议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

货币为何有这么大的欺骗性?

我们有必要从一些基本的常识入手,来更清楚地讲明这一问题。

马克思认为,实物是最早的货币。在中国,牲畜币是最早的实物货币。

研读史料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货币从最初产生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用,且“不容易大量获取”。⑨

这是货币功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必须依托的基础。一旦作为货币的商品过滥,就会丧失货币的功能,遭到抛弃。

货币必须“不容易大量获取”才能确保其信誉度不减,确保其购买力不缩水。这种特性贯穿了纸币问世以前的整个货币历史——在纸币之后,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通过权力使货币对社会上的人而言,仍然是“不容易大量获取”。

在金属货币时代,由于名义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出现了“自由铸造”的现象。比如,前资本主义的西方,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币厂铸成铸币,造币厂代公民铸造,或不收取费用,或收取很低的熔炼打造成本;公民也有权把铸币熔化,但严格禁止私自铸造。⑩

由于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一致,政府几乎没有制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甚至还出现了政府铸币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金属货币时代,政府常常会非常“痛苦”。清代从19世纪初起,由于鸦片走私日益严重,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开始出现银荒,银价上升。清政府铸钱是按白银核算成本的,银价上升,必然使铸钱成本增加。银贵钱贱对政府财政造成了难以承受的铸钱亏损。

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铸造重一钱四分之钱,仅宝泉、宝源二京局每年即亏损白银30万两。制钱的市场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背离,还导致了制钱被大量私销取铜的问题,使得流通领域里制钱供应量严重不足,“流通日少”,因此,当时的奏章中,屡屡提及“钱荒”问题。

金属的特性,竟然使得这种货币时代的政府,在某些阶段连铸钱的动力也丧失了,出现了“钱荒”,这种现象在今天这个纸币满天飞的时代,看起来是多么遥远!

开采贵金属的工具和技术落后,贵金属的生产数量比较稳定,限制了当局随便发行货币图利的机会。但是,统治者最终还是找到了简单的让货币贬值的方法:一种是让金属币所含金属小于它所代表的币值;另一种是在铸币中加进其他贱金属,导致货币“成色”下降而币值不变。作为货币发行的绝对主导者,在这方面,政府并不缺智慧。

清政府如何解决“钱荒”问题呢?

方法是铸造大钱。1853年3月,清政府批准铸造币面价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大钱。比如,当千大钱,扣除成本,净盈利约919文,为成本的113倍。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变相掠夺民众的财富,缓解财政危机。钱价暴跌的结果是物价飞涨,咸丰十年的物价较之发行大钱、票钞以前,茶叶上涨5倍,猪肉上涨6倍。第二年夏、秋间,物价再次飞涨。

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

亚当?斯密写道: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阿斯,减到原价的1/24,含量名为1磅,实只半盎司;英格兰的镑和便士,现今价值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苏格兰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6;法国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56。通过采用这些办法,君王和国家就能以较小量的银,表面上偿还债务,并履行各种契约。实际上,政府的债权人因此被剥夺了一部分应得的权利。

更离谱的是,到了公元268年的喀劳狄二世时,罗马的银币含银量已经下滑到了002%。确切地说,应该叫镀银银币了。罗马在公元138~301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最重要的商品小麦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00倍!这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

显然,即便在金属货币时代,也不断有统治者在金属的成色、比价上做手脚,以降低货币的含金量,制造通货膨胀敛财。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时代

国内外历代统治者滥发货币的冲动,在金属货币时代,毕竟还是有限制的。在降低成色的条件下,不管金属有多贱,仍然要耗费某种东西进行生产,这一成本就是对货币数量的一个限制。而纸币的数量可以按能忽略不计的成本无限地增长,所需的只是在同一张纸上印上较大的数字而已。

在纸上多印几个“0”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掠夺民众财富的目的,这正是纸币带给我们的恶果。津巴布韦面值1亿元的纸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说:“铸币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不断贬值的历史,或者是,铸币的金属含量不断减少,因而所有商品价格都不断上涨的历史……而这些通胀通常都是由政府制造的,政府也从中受益……最后,纸币的出现让政府获得了一种更为廉价的诈骗人民的方法。”

尽管货币的发行往往被披上拯救危机等冠冕堂皇的外衣,但实际上,货币的滥发不仅拯救不了危机,反而产生出了更多的问题。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承认:“过去20年中,如果有哪些货币政策被证明是有效的话,那就是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的长期伤害将超越其对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

货币垄断之弊

那么,为什么货币的滥发越来越严重了呢?这种现象背后的动力在哪里?

哈耶克认为,由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必然存在滥发货币的冲动。过多的货币会使正常的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发生紊乱,造成经济的周期波动。解决这一周期的根本办法是打破政府的货币垄断地位,允许私人机构发行货币,让货币像一般商品一样进行竞争,最后币值最稳定的一种或几种货币会存活下来,成为日常经济中的通用货币。处在竞争环境下的货币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所以会把币值稳定作为第一目标,货币中性得以实现,经济不再受到货币的外在冲击,周期性的波动也会永远成为历史。

看起来这是多么理想化的一种境界!但是,在历史上,这种理想化的状态的确存在过。

在美国工业化大规模展开之前,由政府做后盾的美元只是当时美国各州、银行、公司、商人和采矿企业所发行的多达8000种的货币之一。1863年,美国政府才强制推行了货币的标准化。1871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得日元成为日本的统一货币;德国马克在德国境内的统一发生在1873年。这些年表至少说明一点,货币统一并不是自古以来的常见规律,没有经受长时段历史的检验。

美国投资家威廉?贝克也认为,如果货币发行存在竞争,次贷危机或能避免。他指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如果允许更多的银行(比如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发行纸币同其他银行竞争,并通过清算银行进行定期赎回,就会比今天更及时地发现问题。”

当下,在电子货币时代,的确有些货币的“形态”开始出现。目前已有大量交易以虚拟的电子货币为媒介而成交。我们的信用卡、各类贵宾消费卡、飞机里程积分都可以部分充当货币的职能,多种多样的货币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后盾,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向国家垄断货币发起了挑战。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恐怕很难判断那么多货币或者货币形式孰优孰劣,但是市场终究会告诉我们答案。能在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商品或者货币,就是好的。

当然,就现状而言,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接受货币的非国家化理论,人们只能无奈地接受货币贬值的现实。

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货币的大量过剩。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书选择了航空工业的典型事例,强调时代背景,突出发展变化,从体制创新、民用飞机、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体制改革,适时调整战略,努力开拓市场,推进资本运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集团公司的重新整合,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中国航空工业必将在新一轮市场经济大潮中蓬勃发展。本书既可给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以启迪与借鉴,也能为航空工业相关产业及对航空工业感兴趣的社会读者提供参考。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重燃中国梦想

    重燃中国梦想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千年之谜?为什么中国近代经济沉沦?建国后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未来几十年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和战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旨在提供一个系统而又全新的观点,让读者在阅读中“通古今之变”,思索未来定位。
  •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决定机理研究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决定机理研究

    本书运用城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系统地搭建了中国城市土地价格微观决定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土地交易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从经典的单中心城市模型出发,全面而系统地审视地价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考虑城市就业中心的内生性,构建集聚经济的度量指标——区位潜力变量,提出从集聚经济角度研究地价决定机理的方法;从具体的机制设计角度,建立拍卖机制下地价决定机理的研究思路。
  • 走出山坳的中国

    走出山坳的中国

    近年来,中国已被公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甚至在一些过去场合下国际上流行的“美国打一个喷嚏,世界要感冒”的话语,其主语也被悄然改成了“中国”!“到中国去投资!”,已成为时下国际网络中点击率最高的用词
热门推荐
  • 邪谱

    邪谱

    武侠没落,是没有好的作品?还是跟不上潮流,满足不了快餐式的小说?好吧……我不清楚……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够找到共鸣的人,唤起你对武侠的一点点痴迷。-------------------------------------------有人的地方,听说就叫做江湖,因为人才是最复杂的物种,人们的喜怒哀乐往往不在于表,不如动物变现的那么直接……喜与悲,血与泪,往往归咎于情!一把剑,至邪之物。一个人,比剑更邪。一条路,必死之路。一段情,义字当头。夜无双就是那个至邪之人,他手握的就是至邪之剑,他的路就是必死之路,他的情,便是义字当先!……
  • 血染仙路

    血染仙路

    文铮,一个生活在小城市的落魄白领,本来前途光明,却遭同事暗算,升职无望,心爱的女人也离他远去。可恰恰是一次公司组织的旅游,让他从此走上了一条鲜为人知的修仙之路......
  • 巅峰时代之商业王者

    巅峰时代之商业王者

    203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世界面临着同一个难题“经济危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中,他悄然崛起,带领着一群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商业精英,漂亮的为Z国赢得了这次的战役,之后好像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淡忘了他的名字,他仿佛从未出现。
  • 那些人和事

    那些人和事

    这只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个短篇故事,每一个人都有故事,只是你愿不愿意听而已
  • 夕颜听风开

    夕颜听风开

    WereIyou,如果我是你。WereIyou,我爱你。
  • 傲娇妖王遇上二楞子式小废柴

    傲娇妖王遇上二楞子式小废柴

    妖与人有什么区别?他们也讲义气,也有爱,也有思想。谁说人妖殊途,我明明遇见了那只神祗一般的猫妖……
  •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从书的内容看,《六韬》中对骑兵有详细的论述,而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到战国时才兴起。书中提到多种铁制兵器,而我国历史上铁器的应用也始于战国时期。再如,书中所提到的“将军”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而国君因为灾凶而避正殿以及将相分职等等也都是战国以后的事情,这也说明《六韬》不可能是殷周之际的作品。
  • 基因帝国

    基因帝国

    璀璨的星空,如同无数的欲望在闪闪发光。这些闪烁的光芒当中,有一颗属于火星联邦一个小矿工郑昆。因为一瓶基因药剂,他被迫成为一只基因变种狗的打工仔。在无尽的欲望驱使下,开始稀里糊涂的成为联邦通缉犯、臭名昭著的信用点劫匪、星空强盗舰的头子,流离失所的猎兽者,以及……基因帝国,就在他这浑浑噩噩的脚步下,一步又一步被缔造了出来。
  • 最佳选择与放弃

    最佳选择与放弃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开膛怖公

    开膛怖公

    盗掠双侠情示仇,开膛怖公。血祭残光冢,大杀四方斗智勇,伏越天下姬回头。腥恶愁,怨激谋。为君赋笔唯君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