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我有必要强调,美国并非真的认为人民币具有升值的条件——只是由于中国未能在升值之时大力去海外买资源给美国壮了胆而已。美国针对中国的汇率大战,并未到摊牌或决战的时刻,此前的很多汇率战,更多的是虚的,是威慑,即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低廉的成本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例如,2010年3月16日,美国130名国会议员致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的一封信,要求奥巴马政府在下月发布有关汇率操纵的定期报告时,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之一。这些议员还呼吁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美国议员在信中表示,把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之后,美国应当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中方开启谈话,并发出信号,示意美方准备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正式申诉。
3月25日,美国智库对外关系理事会高级学者、美国国务院前副助理国务卿EvanAFeigenbaum认为:在美国,有些人认为在两国战略对话后将可能宣布中国为操纵汇率国家。只要寻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就可以随时宣布。
但美国留足时间给中国,并不宣布。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里面,等着中国让步。尤其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前夕,美国的汇率威慑如火如荼,这无形中增强了美国政府要价的筹码和底气。
有关这一点,美国人自己说得非常清楚。2010年4月3日,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美国政府将推迟原定于4月15日向国会提交的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政策报告。按照美方的解释,作出这一决定,理由是中美双方正在开展一系列高级别会谈,而这些会谈是当前推进美国利益的最佳途径。
美国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什么?
让中国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中国泡沫的累积,在泡沫累积过程中获取暴利,同时,为将来更容易捅破泡沫获取更大的收益提供便利。
通过种种威慑,中国在开放金融市场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2010年4月8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在结束对印度访问后,突然闪电造访北京,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举行闭门会晤。
2010年4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网站挂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
其中第十二条规定:“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A股上市公司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规范外资参与境内证券投资和企业并购。依法实施反垄断审查,并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这实际上意味着,外资将来通过资本市场兼并重组中国企业变得更容易更便捷了。
第十五条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支持。稳步扩大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外主体范围。”
这等于给外商投资企业在A股市场圈钱提供了便利。很多人会质疑这一点,为什么中国企业可以到国外上市,国外的就不能在A股融资?这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因为,国外的市场不是圈钱市场,而是一个重投资回报的市场。比如,中国石油在美国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而上市四年累计给美国的投资者分红高达119亿美元。
我实在看不出来中国石油到美国上市的必要性在哪里。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的风采。问题在于,中国能让来A股上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给国内的普通投资者带来相应的回报吗?
第十六条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之外,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核准。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外,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可将本部门负责的审批事项下放地方政府审批,服务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金融、电信服务除外)由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原本由国务院核准的项目,下放到地方政府审批,意味着,外资进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吸引外资的渴求是众所周知的。
随后,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美国没有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在这个周期内,在美国的大棋局上,美国根本不可能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样意味着它把棋下成了死棋,再不能借鸡下蛋了。问题是,中国自己、中国的政治家们能否认识到这一点。
娴熟的操纵
对美国而言,打汇率牌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操作方便,成本低廉,见效快,非常实惠,因此,美国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玩一把。
2010年9月24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加大对中国施压,通过了一项将允许美国对来自汇率被低估国家的商品加征关税的法案:如果某个国家被视为人为操纵了汇率,则该国输美商品将被据此征收惩罚性关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该法案,美国任何行业如果可以证明其因某国低估汇率而受到该国进口商品的“实质性损害”,那么就可以向这类商品征收反补贴税。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事实也是,近年来,至少从2003年起,美国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打汇率牌,压人民币升值,而牌中之王便是汇率操纵国。但美国基本上都是只喊不打。2011年2月4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报告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都没有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2009年10月16日,美国财政部在其外汇报告中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都没有操纵货币汇率,“中国没有为获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而操纵汇率政策”。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承认,中国的一系列政策在稳定世界经济和减少自身外贸顺差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即使从直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用意也非常明晰:一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可能对全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加征275%的关税。问题是,这样做将把汇率大战直接演化为贸易大战,而贸易大战对美国是有损害的,因此,这种汇率战确切地应该叫汇率威慑战,对美国只有好处没有损耗。因为,每一次面对美国的威慑,中国采取的措施一般都是大规模地赴美采购,加大从美国的进口力度,而后,美国偃旗息鼓,汇率威慑一夜之间烟消云散,中美两国觥筹交错,都洋溢着笑容。如此形成了一种循环。所谓的汇率威慑战,其实已经成了一种技术含量很低的游戏。
中国的软肋
中国与西方博弈的最大缺陷在于,中国面对的是西方国家全民的意愿和力量,而他们面对的是中国的有关部门,由于有关部门与民众的利益诉求之间没有直接连接起来,他们只要在谈判中说服了中国的有关部门即可达到目的。而中国面对美国的时候,由于美国政府的权限小,很多事情总统说了不算,有关部门也说了不算,还必须要与美国的议员、相关行业协会等进行博弈,导致中国面临的阻力更大,付出的成本更高。
这意味着,在这种游戏规则之下,中国一开始就是被动的,而且,往往一被动到底。
其实,美国如果真的想让人民币升值,按照周其仁教授的说法,直接购买人民币就行了,根本用不着施压。但美国人绝不会傻到那种地步,因为他们深知人民币其实根本没有升值的空间,他们需要的是以无风险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这一点,正是中美双方行政成本与行为方式的不同所致。
中美汇率大战真正决战之年,将与中国经济体中泡沫的破灭同步而行。当中国的泡沫达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汇率大战将如期而至。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这个时间节点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甚至,决定汇率大战是否开打、如何开打及开打结果的,也都是中国。
时间进入2011年,中国加大保障房供应,采取措施抑制房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有利于提早挤出泡沫,化解风险,对于防范未来的狙击,也是有益的。关键的问题是,利益与房地产紧密相连的各级政府、银行等利益主体,能否执行中央的调控政策。中国应该正视的问题是,如果不能尽快挤压泡沫,泡沫将成为引发汇率大战的导火索。
我在趋势研究中发现,中国经济面临着两大时间节点。尤其应该注意2012年和2022年前后,尤其后者,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而且,要特别注意美联储的政策。我之前已经强调,通过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权力扩大了,它对今后国际经济大趋势的影响力,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在判断趋势的时候,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生于泡沫死于泡沫
泡沫必破
汇率战依托的重要战场或者载体,就是泡沫。任何一个泡沫严重的经济体,都难逃厄运。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没有所谓的汇率战,仅仅泡沫所累积的破坏力量,也足以让一个经济体陷入深渊。
泡沫只是海市蜃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