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早已挂上号。
大棋局上,伊朗早已站在美国的靶子下面。伊朗是美国的首要目标,这一点几乎是人尽皆知。但是,从美国的战略规划上来看,并不一定要动兵。实际上,用兵是下下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自从亲美的巴列维政权被推翻和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之后,美国与伊朗之间的仇恨,无论在伊朗人心中,还是在美国人心中,都深深地埋下。
并且,这种痛和裂痕,并没有经过时间的流逝而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
更大的问题在于,伊朗从1979年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在价值观、信仰等方面与美国存在着根本的无法调和的矛盾。
而且,美国要打开从阿塞拜疆遏制俄罗斯的通道,也必须解决伊朗,况且伊朗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最新数据显示:伊朗石油储量为15031亿桶,位居世界第三;天然气储量331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
通往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与美国的大棋局有什么关系呢?
前美国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博士指出:阿塞拜疆的位置使它成为地缘政治的支轴。它像“软木塞”一样控制着进入装着里海盆地和中亚富饶资源的“瓶子”的通道。独立的、讲突厥语的阿塞拜疆使俄罗斯不能独霸进入该地区的通道,这样也就剥夺了俄国对中亚国家政策的决定性的政治影响力。“独立的阿塞拜疆可以成为西方进入能源丰富的里海盆地和中亚地区的通道。”
而伊朗与俄罗斯一样,成为制约阿塞拜疆与西方联系的重要障碍。
如果拿下伊朗,阿塞拜疆与西方的联系通道就全部打开了,美国的中亚棋局就全部下活了,就能掌控绝对意义上的主动权。
那么,这是否与俄罗斯的利益又相抵触了呢?
相比之下,俄罗斯更担心激进的宗教势力的影响日益扩大。布热津斯基曾说过:“伊斯兰化的进程也可能会传染给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俄罗斯境内的穆斯林约占到俄国人口的13%。他们几乎不可避免地将在要求维护自己独特宗教和政治特性的权利方面变得更加咄咄逼人。”
因此,像车臣那样的极端宗教情结的扩散,更令俄罗斯担心。
这就是说,拿下伊朗,从美国的战略布局来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而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阻碍之一的俄罗斯,同样对伊朗心存芥蒂,这就排除了两者结盟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非要判定发生战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地方首选中东。伊朗是最明确的目标,而要打伊朗,中东之乱是必然的。
为什么?
美国如果打伊朗,伊朗必定攻击以色列,一如当年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做法,目的是制造以色列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对立,赢得更多帮助和支援。
我们知道,现代的军事武器发展和军事力量发展已经今非昔比,一旦开打,对于以色列这样的小国而言,它根本无法承受那种巨大的伤亡。也就是说,美国和以色列只要打伊朗,不能有任何闪失,必须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因此,在打击伊朗以前,美国必须首先摆平北非和海湾国家,尤其是曾经参加过“中东战争”的国家。我前文已经提到过,如果对照一下真正把领导人赶下台实现政权更换的国家,就会发现,它们都是曾经参加过“中东战争”的国家,突尼斯是,埃及也是,动荡上升到内战的利比亚和接下来马上就要轮到的叙利亚更是。
在这当中,利比亚、叙利亚尤其重要,拔掉这样的“刺头”,只不过是通往目的地的中间站,终点站则是伊朗。
从这个过程来看,美国打击伊朗的计划,其实已经在进行中。
枪口逐渐靠近伊朗
如果再进一步,判断战争的开启,那么,开启之役一般不会直接始于美国和伊朗的对决,而更大的可能,则是在扫除像利比亚、叙利亚和黎巴嫩境内激进组织的威胁之后,逐渐靠近伊朗。当然,美国还必须打掉盘踞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的拉登势力,否则,即使美国政府想打伊朗,美国民众也不可能给予支持。
因此,一旦美国竭尽全力抓捕拉登,并且,以色列(背后是美国)和黎巴嫩境内的激进组织之间开打,也就意味着对伊朗的战争箭在弦上。
有一点必须说明一下:伊朗一直声称自己发展核能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未来的能源危机,是和平利用。这种说法并非子虚乌有。
伊朗未来也面临着能源枯竭的危机。斯蒂芬?李柏在《即将来临的能源崩溃》一书中写道:“伊朗的年经济增长达到6%。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到2013年,伊朗将从石油输出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
这种情况有点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却是伊朗面临的现实困境。
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很难解读背后的东西。
伊朗虽然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10%,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但伊朗炼油设备和技术严重落后,国内的成品油供应,尤其是汽油供应十分吃紧。伊朗不得不大量进口汽油,满足国内需求,进口量已占到其国内消费总量的40%。这暴露出伊朗石油工业的软肋。
为了化解未来的能源危机和美国主导的经济制裁带来的巨大压力,伊朗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一是努力提高炼油能力。伊朗曾经不止一次地把成品油的自给自足作为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尽管这个目标很少完成过,但伊朗人很快会用新的计划替代旧的计划,以保持希望的永久性存在。
二是提高油价。限额内油价从每升1000里亚尔上调至4000里亚尔,约合27元人民币。而限额外的油价格从每升4000里亚尔上调至7000里亚尔,约合47元人民币。
核能中杀机重重
除了上述措施,就是发展核能。
因此,伊朗发展核能源,实在是没有太多更好的选择,至少从伊朗自身的角度来看,排除核能安全性不提,伊朗这种选择相对而言可以说是有远见的。更何况,发展核能的确有助于核武器的研发。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也是伊朗效仿的对象。
日本是一个核能大国。为了获取核燃料,日本采取了一种名为“核燃料循环”的政策。为此,日本开始累积钚。军控专家、清华大学教授李彬指出,“钚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做核武器。”而日本累积的钚的数量达到了令人恐惧的地步:到2009年时,日本已拥有足够造出5000枚原子弹的钚!
退一步说,如果日本不是为了发展核武做准备,这种庞大的储备对于日本自身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岂不等于自残?显然,日本的目标非常明确,随时发展核武器,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超级核大国!
中国必须高度警惕这一点。
事实上,国际社会一直在质疑,日本储存钚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在2009年5月15日公开的资料中,日本一家名为原子能情报资料室(简称CNIC)的民间机构就日本储存的钚到底可以造多少枚原子弹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每颗原子弹需要8公斤钚来计算,日本境内目前储存的钚(9吨)可以制造1000枚原子弹;如果加上日本在国外储存的钚(38吨在欧洲),那么足够造出5000枚原子弹。
美国的大忌
伊朗效仿日本,大力发展核能,同时犯了以色列和美国的大忌。以色列和美国都担心伊朗趁机发展核武器,引发核扩散,导致无法估量的后果。同时,美国还担心,一旦伊朗在核能利用方面取得进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石油的依赖,那么,伊朗继续扮演原油出口大国的角色,就将继续对国际油价产生影响,就继续有跟美国叫板的底气。
美国要做的,就是废掉伊朗的这种影响力。
美国做事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一致性,在很多时候,比利益本身更重要。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美国不能容忍伊朗在核利用方面走得更远。这种不信任感远远超过了经济利益本身所能涵盖的范围。
这是美国和伊朗在核能利用方面高度对立的原因之一。美国要做的,就是阻止伊朗在核能利用方面的努力,使其错过转型期,继续靠出口原油维持发展,继续做一个资源消耗型的国家。只有这样,才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自2002年8月,伊朗核设施被媒体披露至今,美国不断推动和强化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从相关内容的对比来看,不仅制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制裁的领域越来越大,制裁的力度也越来越严厉。
可以想见的是,在这种严厉的制裁之下,伊朗要在核技术方面取得进展是非常困难的。
伊朗同样面临着国内反对的声音:德黑兰爆发的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导致两人死亡,数人受伤。
显而易见的是,对美国而言,如果伊朗内乱能够引发伊朗政府的更替,让亲美势力掌权,是整个大棋局中最好的方案!
有一点不难想象,欧盟与美国的联手,对伊朗的制裁会变得越来越严厉。
当然,中东的博弈并不止于此。我此前讲过,如果一旦美国和以色列确信伊朗即将研制出核武器,将不惜一切代价对其进行军事打击。美国人做事从来都是早早就做准备。在这个大棋局上,另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美国对它的态度,决定着其下一步的计划。这个国家历来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在伊朗问题上,它将如何取舍?
这个国家在大棋局上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小觑。它就是俄罗斯。美国动伊朗,必须用利益安抚好俄罗斯。俄罗斯民族最幸运之处在于,他们遇到了我所认为的国外最杰出的四位领导人中的两位:梅德韦杰夫和普京。
注释
①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母之一,排水量达98万吨。“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调遣,往往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②此处为什么单列这三项呢?因为石油——美元——粮食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是美国具有绝对掌控权的优势。
③(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琳达?J比尔曼斯三万亿美元的战争卢昌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④俄专家:朝鲜不用核武就能消灭韩国百万人口环球时报,2009-6-13
⑤朝鲜万门大炮瞄准韩国首都布兵突出奇袭战略世界新闻报,2009-4-29
⑥前原诚司在日本被誉为是“日本的布莱尔”,是最有潜力的下届首相竞选人。2011年3月4日,前原诚司爆出“政治献金丑闻”:他在2010年4月接受了一位旅日韩国女性20万日元的政治献金,前原承认接受了5万日元,并表示愿意退还并修改相关收支报告。3月3日,前原诚司因此宣布辞职。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天接受了前原诚司的辞职请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对政治家清廉的要求,是何等之严格。国内很多民族主义者对前原诚司辞职欢呼雀跃,我却感到可惜:前原诚司的强硬,还能促使中国人觉醒,促使中国人正视问题,换上一个表面对中国友好的外相,国人的神经马上又会放松下来。对于我们这个缺乏忧患意识的民族而言,前原诚司辞职,让中国失去了一面镜子。
⑦中东是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欧洲、非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是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16~17世纪,欧洲殖民者向东殖民时,把距离欧洲的地理位置按远近划分成了:近东,中东,远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近东的说法被“中东”取代,两者常通用。本书中所指的中东,沿用传统的界定。
⑧埃及政府禁止民众游行集会新京报,2011-1-27
⑨埃及为公务员涨薪以平息不满京华时报,2011-2-9
⑩(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美国曾经与伊朗有过难忘的蜜月。美国帮助巴列维推翻莫沙德哈,掌握伊朗大权,并向其提供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和在中东的战略存在。但是,随着美英对伊朗经济命脉的控制,以及腐败等原因,导致伊朗国内矛盾重重。1978年,伊朗爆发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迫使亲美英的巴列维国王于1979年1月16日流亡国外。2月11日,忠于国王的军队倒戈,巴列维王朝覆灭。同年4月,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逐步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兰体系。霍梅尼因为被亲美的巴列维逼入绝境而被迫走上流亡之路,当他重新执掌政权,对美国的仇恨可想而知。1979年11月,霍梅尼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大使馆,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为人质。人质事件一直持续到1981年1月20日,长达444天。
伊朗上调石油储量估测值重回全球石油储量第三新华社,2010-10-13
(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伊朗石油自给路漫漫中国石油石化,2010-5-20
伊朗启动经济改革补贴减少油价涨4倍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2010-12-20
日本为发展核武储存原料累积核燃料可造5000枚原子弹国际先驱导报,2009-5-22
俄罗斯华美转身
无论是在朝韩对立为代表的东北亚棋局中,还是在以伊朗为目标的中东棋局中,俄罗斯的重要性都是无可替代的。在这个周期内,没有俄罗斯的配合,美国的棋局是死棋。有了俄罗斯的配合,则变成活棋。
俄罗斯的战略布局与西方有着巨大差异。俄罗斯更关注经济利益,等强大之后,再有力量做进一步的布局。而美国与欧盟,则先定大棋局,占据有利位置,再争取利益。
无论是挥起天然气大棒,还是石油大棒,俄罗斯要做的,就是迅速积累起发展壮大的资金——这是成长的必要前提条件。俄罗斯巧妙地在相关国家之间周旋,争取利益最大化。
当普京的光环还没有褪去,另一个具有大智慧眼光的领导人梅德韦杰夫登场。俄罗斯在戈尔巴乔夫手中完成格式化,在叶利钦手中走向新生,在普京手中走向全面复苏,而在梅德韦杰夫手中,则可能走向强大——但梅普双雄则可能让未来发生变数。
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关系的演化,对俄罗斯乃至整个世界棋局都会有影响(暂且不能用“改变”)。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所做的,仍是蓄势待发,竭尽全力为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等俄罗斯真正走向强大,它才会真正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