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08400000016

第16章 人类的航天史(1)

火箭实验的创始者

罗伯特·戈达德是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是“火箭实验创始者”,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

戈达德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在他17岁的时候就向往火星之旅了。十年以后戈达德认识到,唯一能达到这个目的的运载工具就是火箭。从那时起,他就决定将自己献身于火箭事业。24岁从渥切斯特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克拉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11年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14年他开始用火药制成许多小型固体火箭,对火箭理论进行实验性研究。他发现要使火箭达到宇宙航行所需的能量和速度,只有采用液氧、液氢为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才能取得成功。

1919年,戈达德在经典名着《到达极高空的方法》中,透彻地阐述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原理,同时详尽论证了火箭把人和仪器送上月球的可行性,开创了航天飞行和人类飞向其他行星的时代。1922年3月,戈达德向克拉克大学提交了液体火箭的总体设计方案,研制出用液氧和煤油来推进的液体火箭。

1925年在他的实验室旁的小屋里,一台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进行了静力试验,1926年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飞行。在马萨诸塞州的奥本,冰雪覆盖的草原上,戈达德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液体火箭。火箭长约3.4米,发射时重量为4.6千克,空重为2.6千克。飞行延续了约2.5秒,最大高度为12.5米,飞行距离为56米。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成功,它的意义正如戈达德所说:“昨日的梦的确是今天的希望,也将是明天的现实。”

戈达德于1929年又发射了一枚较大的火箭,这枚火箭比第一枚飞得又快又高,更重要的是它带有一只气压计、一只温度计和一架来拍摄飞行全过程的照相机,这是第一枚载有仪器的火箭。

1931年,戈达德采用与现代火箭相仿的程序发射方法,他首先采用陀螺仪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火箭的飞行时速猛增至885千米,飞行高度达到了2500米。1935年,戈达德的火箭冲破了20千米,时速超过1193千米,首次实现了人造飞行器的超音速飞行。

此外,他还获得火箭飞行器变轨装置和用多级火箭增大发射高度的专利,并研制了火箭发动机燃料泵、自冷式火箭发动机和其他部件。他设计的小推力火箭发动机是现代登月小火箭的原型,曾成功地升空到约2千米的高度。他一共获得过214项专利。

戈达德的研究极端缺少经费,而且挑剔的舆论界也不放过这位严谨的教授。

《纽约时报》的记者们嘲笑他甚至连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识都不懂,而整天幻想着去月球旅行。他们称戈达德为“月亮人”。为新闻界左右的公众也对这位科学家的工作表示怀疑和不理解,但这都不能撼动顽强的戈达德。最好的办法是走自己的路,继续自己的研究,而对公众的反应保持沉默,因为他很清楚这种讥讽是不会持久的。

意想不到的是报界的报道引起了美国航空界先驱人物之一林白的注意。在亲自考察了戈达德的试验和计划之后,他立即设法从格根海姆基金会为戈达德筹得5万美元。这对于极端缺少资金而又迫切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的戈达德真是雪中送炭。这时马萨诸塞州对于戈达德的计划就显得太拥挤了,于是在1930年他的全家和四个助手迁到新墨西哥州的罗斯威尔建立他的发射场。到1941年,除了短暂的中断之外,他在这里从事了在科技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个人研究计划。

戈达德虽然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但最初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到他逝世时美国的火箭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德国。直到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上天后,美国才发表了戈达德30年来研究液体火箭的全部报告。后来,他被誉为美国的“火箭之父”,被追授了第一枚刘易斯·希尔航天勋章,美国宇航局的一座空间飞行中心被命名为“戈达德空间研究中心”。

戈达德的坎坷而英勇的一生,所留下的报告、文章和大量笔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仅对后人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各国航天的历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他的工作,冯·布劳恩曾这样评价过:“在火箭发展史上,戈达德博士是无所匹敌的,在液体火箭的设计、建造和发射上,他走在了每一个人的前面,而正是液体火箭铺平了探索空间的道路。当戈达德在完成他那些最伟大的工作的时候,我们这些火箭和空间事业上的后来者,才仅仅开始蹒跚学步。”

运载能力最大的商用运载火箭

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商用运载火箭。当进行单星发射任务时,它可以把65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而进行双星发射任务时,可以把60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相同的轨道。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枚现代运载火箭是在1957年10月由苏联发射成功的,它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从此为人类发展航天运输和空间应用技术开创了先河,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即使欧洲在“二战”期间,由德国研制了着名的V-2火箭,它被公认是后来人类现代运载火箭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展的雏形。但“二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这项技术不仅被迫搁置,而且美国还从德国掠走了大量的火箭部件和技术设计人员,从而壮大了本国的火箭开发实力。由于历史政治原因,欧洲一直没有大规模发展航天运输技术,直到1973年7月31日欧洲空间局成立时才结束了这种局面。

1973年12月,欧洲空间局开始联合投资研制阿丽亚娜型运载火箭,这是一种液体三子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历时6年,投资费用约10亿美元(1988年币值)。1979年12月,第一枚阿丽亚娜1型火箭首次亮相,并圆满完成了第一次飞行任务,1981年正式投入商用。自此,欧洲的运载火箭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商业通信卫星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大量应用,推动了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欧空局又在阿丽亚娜1型运载火箭基础上陆续研制了阿丽亚娜2型、阿丽亚娜3型、阿丽亚娜4型和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从而使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最初的1850千克增加到6500千克。

由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通信卫星质量不超过5.5吨,而大部分商业通信卫星的质量介于2.5~4吨之间,因而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不仅具有发射世界上最大的高轨道商业通信卫星的能力,还具有一箭发射两颗较大高轨道卫星的能力,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用户费用。

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由4种型号组成,它除使用了改进的一子级外,还使用了在阿丽亚娜4型运载火箭三子级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型低温上面级,经过改进后,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8吨(单星)。而运载能力最大的阿丽亚娜5型改进型改进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提高到12吨(单星)。2002年第一种改进型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后,欧洲空间局停止生产旧的阿丽亚娜4型运载火箭。

在过去十几年里,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不仅在激烈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推动了人类现代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动其他航天大国开发研制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分别研制了“德尔它4”“宇宙神5”“安加拉”和“H-2A”系列运载火箭,由于这些运载火箭全部采用了“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并且由于引入了高性能发动机等,不仅使其具有了与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相当的运载能力,还使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这些运载火箭在本世纪初陆续发射成功,并在未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大批新型运载火箭涌入国际航天发射市场后,必将对未来的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的竞争优势也必将受到影响。

第一颗人造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号是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天气晴朗。人造卫星发射塔上竖立着一枚大型火箭。火箭头部装着一颗圆球形的有4根折叠杆式天线的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随着火箭发动机的一声巨响,火箭升腾,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了。

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各国为之震惊,世界各大报刊都在显要位置用大字标题报道:《轰动20世纪的新闻》《科技新纪元》《苏联又领先了》《俄国人又打开了通往宇宙的道路》等。

这颗卫星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

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

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兆赫及40.002兆赫,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S,间歇时间与此相同。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化学电池。尽管这颗“小星”在天空不过逗留了92天,但它却“推动”了整个地球,加快了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的步伐。

它在拜克努尔发射场由一支三级运载火箭发射。起飞以后几分钟,卫星从第三级火箭中弹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进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它距离地面最远时为964.1千米,最近时为228.5千米,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5毅,以96.2分钟时间绕地球1周,比原来预计的所需时间多1分20秒。在秋夜的晴空中,有时它像一颗星星在群星中移动,肉眼可以看到它。这颗卫星的运载火箭于1957年12月1日进入稠密大气层陨毁。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92天,绕地球约1400圈,行程6000万千米,于1958年1月4日陨落。为了纪念人类进入宇宙空间的伟大时刻,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个人造天体的复制品。

历史总不乏戏剧性,据当年担任苏联航天泰斗科罗廖夫第一助手的切尔托克院士近来在莫斯科透露,在那次震惊世界的航天发射中,苏联航天设计师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洲际导弹发射实验,送人造卫星上天只是顺便的搭载实验而已!

原来,苏联航天设计师们只想尽快打造一枚能携带核弹头并能达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那时,面临这项主要任务的苏联航天设计师们根本瞧不上实验携带的人造卫星,认为它不过是颗圆铁球、“小玩具”,不会有太大的用途。因此,卫星发射上天的消息会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是苏联航天设计师们根本没想到的。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失败了,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却上天了!苏联也因此戴上了“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的桂冠。

不久,为了给载人航天预做试验,苏联又发射了第一颗载有名叫“莱依卡”的小狗乘坐的“卫星”2号人造地球卫星。据有关报道,当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被苏联这个强劲的对手的惊人之举惊呆了,整个美国航天界为此整整反省了一周。

第一艘航天飞机

1976年9月17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被拖出了罗克威尔的帕玛戴尔总装大楼。这架编号为101,取名“企业号”的航天飞机是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中第一架原型机。“企业号”航天飞机长37.2米,宽23.8米,高17.4米,空重72.6吨,载荷舱长18.2米,宽4.6米,能将29.5吨重载荷送上370~1110千米高的空间轨道,并可从空中带回1.45吨重载荷。在具有辅助电源的前提下,可在太空停留30天,并可执行各种太空使命。“企业”号航天飞机如今已经退役,在完成了它的测试使命并进行过一系列遍及海外多国的展示之旅后,美国政府将其捐给史密森尼学会作为馆藏。

第一艘载人飞船

“水星号”飞船(Mercuryspacecraft)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系列。飞船由圆台形座舱和圆柱形伞舱组成,在发射时,水星号飞船的顶端还有一个高约5米的救生塔。在座舱外面大钝头处覆盖一层很厚的防热材料。飞船返回前点燃制动火箭,然后抛弃制动火箭组合件,再入大气层,下降到低空时打开降落伞,航天员与飞船一起溅落在海上,由直升机和打捞船只回收。1961年5月5日“水星号”飞船进行了首次亚轨道载人飞行,运行中航天员曾试验使用手控装置保持飞行路线,进行滚动和偏航飞行,拍摄了地球陆地构造、气象云图和天体等照片。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系列从1961年5月至1963年5月共发射6艘。前两次是绕地球不到一圈的亚轨道飞行,后4次是载人轨道飞行。主要目的是试验飞船各种工程系统的性能,考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在失重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遇到超重的忍耐力等。

“水星”飞船是美国的第一代载人飞船,总共进行了25次飞行试验,其中6次是载人飞行试验。“水星”飞船计划始于1958年10月,结束于1963年5月,历时4年8个月。“水星”计划共耗资3.926亿美元,其中飞船为1.353亿美元,占总费用的34.5%;运载火箭为0.829亿美元,占总费用的21.1%;地面跟踪网为0.719亿美元,占18.34%;运行和回收操作费用为0.493亿美元,占12.6%;其他设施为0.532亿美元,占13.46%。“水星”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载人空间飞行的突破,把载一名航天员的飞船送入地球轨道,飞行几圈后安全返回地面,并考察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在失重环境中的工作能力。重点是解决飞船的再入气动力学、热动力学和人为差错对以往从未遇到过的高加速度和零重力的影响等问题。

“水星”飞船总长约2.9米,底部最大直径1.86米,重1.3~1.8吨,由圆台形座舱和圆柱形伞舱组成。座舱内只能坐一名航天员,设计最长飞行时间为2天,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为34小时20分,绕地球22周。“水星”计划的6次载人飞行共历时54小时25分钟。

“水星”飞船的姿态控制系统以自控为主,另有两种手控方式作为备份。

同类推荐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敏豪森讲得非常投入,有一个听众还不时地递给他一杯茶,对此,敏豪森感到特别骄傲,讲得更加精彩了:说自己如何跟飞船握手,让飞船把自己带到月球上;来到月球,如何与三条腿的人们一起吃饭、游玩;在海里游泳时被一条鳄鱼吞进肚子里,又如何杀掉鳄鱼捡回性命;还讲月球上的人们与地球上的人大不一样,他们不但长着三条腿,而且脑袋和身体可以分开……
  • 机器人的故事

    机器人的故事

    卡尔文博士给我讲述了一些机器人的故事。从给人当保姆的机器人、在小行星上采矿的机器人、会管理宇宙空间站的机器人、可以带领好几个机器人一起干活的机器人、能够帮助人类制造宇宙飞船的机器人,甚至到参加竞选当上市长的智能真人型机器人,个个故事都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 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名人幽默故事

    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名人幽默故事

    本书精选几百篇内容精彩的中外名人幽默故事,涉及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位名人,如伍子胥、孔融、冼星海、林语堂、爱因斯坦、达尔文、萧伯纳、小仲马、海明威、雨果等,内容广泛,故事引人入胜,是青少年休闲益智的首选读物。
  • 智慧熊猫

    智慧熊猫

    超凡入圣的智慧熊猫找到快乐的真谛,从而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但让大熊猫的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得以实现,就连竞争对手米老鼠也与他握手言欢。天下英雄以智慧熊猫为榜样,齐聚“智慧熊猫乐园”,尽享和平盛世,共筑美好家园!
  • 走进科学·草木奇葩

    走进科学·草木奇葩

    在自然界中生长着各种奇花异草,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奇异功能,等待着科学家们揭秘枝叶与光合作用与之融合后所产生的奥秘。
热门推荐
  • 无限溺宠:妖孽殿下冰冷妻

    无限溺宠:妖孽殿下冰冷妻

    一朝魂穿,最强女特工成了同名同姓的废才。她,冰冷无情。他亦冷酷无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偿还!”“谁敢欺她,就等着灰飞烟灭吧。”某男妖孽地说。
  • 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不孕不育中医外治法

    本书由人称“送子观音”的中医临床专家编著,共分9章,概要介绍了中医外治疗法的起源与发展简史、作用机制与治疗手段,收集中医古籍中有关不孕不育的外治方法,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不孕症和不育症的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施治及各种具体外治方法。
  • 《我怕我把世界都忘了》

    《我怕我把世界都忘了》

    如果所有的故事都有始有终,那么我希望能够一直一直的记着你。可惜世事无常,太多的过去被模糊,被逐渐的取代,以至于心里所有的难过都像是城市的雾霾一样烟消云散。我怕我忘了你,就像我怕我忘了世界,因为那是我藏在心底最深的思念。
  • 极品寻宝王

    极品寻宝王

    宠物能鉴宝,人生乐开花!刚刚下山的愣头青刘胜宇,为了帮自己的宠物蹭灵植盆栽的灵气,栖身小古玩店给美女老板娘打工,却一不小心,将小古玩店,培养成了世界级的超级珠宝集团!公子哥嫉妒打压,不怕,踩之,美女商业间谍潜入,很好,泡之,性感杀手来袭,嘿嘿,那啥之,刘胜宇桃花朵朵开,与众多美女产生了不解情缘……
  • 今生前世.神魔之女.颠覆天下

    今生前世.神魔之女.颠覆天下

    她,神魔之女,一出生便拥有不凡的命运,一出生便注定这一生的不凡。她,不仅仅只是一个女孩,她,还是一个恶魔,可是,她,一身白衣,你只会觉得他是一个仙女,笑里藏刀,棉里藏针,往往,你会被她恶魔般的笑容毁灭。可偏偏有一个他,愿意拥有她,愿意接受他的笑容。她的恶魔在世人眼中只会觉得可怕,可在他眼中只会觉得可爱。他腹黑狡诈,她纨绔恶魔。当这两人见面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爱比记忆

    爱比记忆

    韩国现役艺人KANGTA一直忘不了已新婚的前女友柳素雅,服役期间被不断写信鼓励他的歌迷恩惠感动而振作,却不知另一歌迷林敏珠冒充恩惠身份与自己接触。因林敏珠多次设计,害恩惠备受谴责与误解。与此同时,许多仰慕KANGTA的女人通过各种渠道陆续出现在自己身边,KANGTA被各种谎言蒙蔽了双眼……罗世恩依靠权势设计打击各情敌,当她得知柳素雅的女儿为KANGTA骨肉的秘密,以此威胁KANGTA,不想遭到曾被自己陷害的对手报复…….深爱恩惠的李硕无法容忍恩惠再为KANGTA受伤,屡次与家庭和公司冲突………面对舆论的压力,恩惠为更好地保护KANGTA,选择留在李硕身边还情债……..此外,各演艺公司及各艺人之间的竞争成为本书主线,复杂的情感中掺杂伦理道德则是另一道亮点。
  • 古剑天风

    古剑天风

    古剑的世界,浩瀚无边,剑道的修炼更是无边无界……这里没有鲜衣怒马、锦衣玉食,有的是一个低贱的下等人出身、并且是废物修炼资质的穷家少年,在一系列不服输、不服命运的奋斗挣扎中,拼尽全力只为了赢得那一份上等人面前的尊严和尊重,并最终逆天改命、成就无上巅峰的故事……废物中的废物又怎样?下等人又怎样?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灭,永远都不会是绝路!虽缺乏优良的修炼天赋,但聂枫却发现自己拥有着超绝的铸剑天赋,那就将铸剑融于修炼吧!--------------------修炼体系:剑者,剑师,剑宗,剑神,剑圣,剑尊,剑天
  • 桓香奇缘

    桓香奇缘

    北宋末,香云-----本是御史中丞韩忠之女,天真烂漫但天命道乖,被蔡京一党所诬,家破人亡,沦落为官妓。赵桓-----宋徽宗之子,虽贵为太子,但从小郁郁寡欢,忍受着孤独的煎熬。直到,他们相遇,香云在乱世之中逐渐找到依靠,找到继续坚强活下去的人生意义,赵桓也在乱世的洗礼中逐渐成长,打开自我,逐渐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力挽狂澜的皇帝······
  • 神秘的地域

    神秘的地域

    本书介绍了诸如响沙、悬棺、玛瑙湖、象牙矿、古崖居、“迷魂阵”、“大气魔镜”、等神秘之地,以及“世外桃源”、“度日如年”、“颠倒时空”之地等等。
  • 梁启超教子家书

    梁启超教子家书

    本书收录国学大师梁启超写给其子女的84封家书,内容涉及学业、责任、健康、情感、事业、处世、理财、健康等多个方面,在每封家书后面附有家教方面的专业点评,介绍了一些有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