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胜利
“此乃祥兆也。王爷不用担心。”
“何解?”
“飞龙在天,必会引起风雨。至于瓦堕,是要易黄皇也。”
朱棣听完自然心中高兴。
新帝知道燕王已经誓师,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八月派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宁忠次之,率三十万众讨伐朱棣,希望可以借助老将的威名一举击败朱棣。大敌将至,朱棣有何对策呢?
“30万大军将至,王爷有何良策。”
“耿炳文此人非同一般,久战恐对我军不利。”
“咱们给他来个战前易帅,如何?”
“这谈何容易啊?”
“这个就得你配合演几场好戏给允文看了。”
“怎么办?”
“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我军整体实力不如对方,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几个胜仗再说呢。”
“在他未立稳脚跟前,先给他个下马威。”
“耿到真定之后,必分营滹沱河南北,先锋军必不足万人以驻雄县。”
“我趁其无防备,举重兵一举歼灭雄县驻军。”
“昨日我收到密报,南军虚实正如此图。”
“此图为何人所献?”
“我不是说有一支奇兵吗?耿部下张保所献。”
“此人可靠吗?”
“锦衣宗的人是不会背叛组织的,何况是八宫主之一呢。”
“张保是?”
“伊震。”
“我这个宗主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我本也不应该告诉你,我必须为他们的安全做考虑,只恐王爷有疑虑因而说之。”
“飞鸽传书给伊震,让他配合我们来个翁中捉鳖,我在这里,这里,这里部署人马,令张雄引一路兵马与之正面交锋诈败,将彼军引至,我亲引一路于后断其援军。”
“好计。”
仪华急忙回到锦衣宗的总坛,飞鸽传书给伊震,突然间觉得我得为锦衣宗的成员们向未来的皇帝讨一块保命的金牌,谁知道我走了之后他会如何对待他们呢。
这些日子的战事很顺利,一直按她们预想的结果进展,雄县一举消灭先锋驻军9000人,并于月月漾桥智擒潘忠、杨松,攻陷鄚州,真定一战,耿炳文部队蹈藉死者不可数计,李坚、宁忠、顾成等大将都被朱棣一次擒获。
耿炳文没有料想到朱棣动作如此之快,他自己三战三败,也深以为耻,所以对朝廷的军报也是讳言不清,这正给了她们可乘之机,朱棣抓住他的弱点,故意把南军大败的情况做了夸张的描术让京城里的皇帝知道,果然,皇帝中计,走马换将,以以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耿炳文领军,付之五十万倾国之兵。
“就如王爷所愿了。”
“李景隆不足为患了。他只是纸上谈兵还可以,若论实质,只是无能之辈。”
“你何不奔袭大宁?”
“大宁在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十七弟被封于此。”
“你取大宁,断辽东,取其边骑助战,王爷意下如何?”
“谁来守卫北平?”
“我是吃白饭的吗,愿为王爷效劳呢”
“如此有劳王妃了。”
“你且诈兵败求救于朱权,与他道尽兄弟之情,说明自己被逼无耐才起兵,而且也是为了大明江山,诛奸臣,清君侧。以清除他对你的防备,试机下手。”
“正合我意。”
于是朱棣领兵一万,趁吴高攻取永平的机会,自刘家口间道奔往大宁,言战败求救,宁王深信不疑,邀请朱棣入城,兄弟见面,自然大哭一番,诉说各自的委屈,朱棣极言自己是被逼无奈才起兵,实在殆非本意,宁王表示愿意上表为朱棣申辩,几天之后,宁王戒备更加松弛,朱棣就利用朱权给自己送行的机会,在城外伏下重兵,俟朱权郊迎礼毕,伏兵四起,软禁了朱权,至此,精悍骁勇的朵颜三卫均归朱棣所有,一时兵威大振。朱棣起兵靖难,命仪华与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3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
李景隆也学着朱棣的办法偷袭北平,可仪华与高炽却早有准备,她早知朱棣大宁之师会迅速回援,她们只需守住北平城即可,不必与之交战,并早就在几日前带领全城将士于城墙上泼水,此时值冬日,很快结冰,只几日间,北平城就成为了座冰城。任你李景隆如何叫阵,我就是只守不攻,李景隆来到北平城外,也十分的气恼,想要偷袭北平城,却无从着手。只得日日叫阵。也就在她们双方纠缠不休的时候,朱棣引大宁精锐赶回,李景隆大败,逃到山东德州。
皇帝闻李景隆兵败,问策于子澄,黄子澄说,南军不习北方天寒,士卒不堪天气,暂退回德州,待来年春天再进攻不迟。
“进展很顺利哦。”仪华有意无意的说起。“最近真是辛苦你了。”看着朱棣在行军图前皱着眉头。
“我想进攻大同,王妃以为可行否?”
“攻大同,李景隆必救,大同苦寒,南军不适应天气,必然战斗力大减。”
“李景隆必会中计,我军原属北方,将士早已习惯,并且常年征战我军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南军,此战必胜。”
“好吧,只是此次出战你必久不回北平,遇有难事可以与道衍商议,此人之智不比我差。”
“我把金忠留给你镇守北平。”
“我虽不在你身边,但这里有三个锦囊你放好。攻东昌时拆开第一个锦囊,攻济南为难之时拆开第二个锦囊,进京后拆开第三个锦囊,一次要到时候再拆。”
朱棣将三个锦囊收好后,她接着说:“各地的锦衣宗分坛实力也已经不小,你每到一处可先燃放烟花,自会有宗内门众与你接头并告之情报。记得收好你的宗主令牌,锦衣宗内见令牌同见宗主。”
“记得照顾好自己。”
“放心吧,我还等着你的三年之约呢。我一定会为你守好北平城的。到是你,凡事要谨慎,万不可骄兵啊。”
“想起以前晓桐给我讲孙子兵法,我以前叫她凤儿的。”
“她或许在某个地方等着你呢。”
“或许她根本就没有和我一起回来,她在我心里永远是个遗憾。”
“不会的,你一定会见到她的。”
“或许她一直都是我心里的痛,所以我没有办法接纳别人。”
“本来我也只是你名义上的王妃而已,不要多想。为了你爱的那个女人也要保重自己。你掌管了天下,想找人还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可我现在隐约并不想找到她,或许真爱是永远放在心里面的吧。这么久了就算找到她也已经物似人非了。”
她们二人沉默了,谁都没有再开口。各自回房,等待着明日的出征。朱棣,她知道他是聪明的,但是一直胜仗的你必然会起骄躁之心,所以我也料定在不久你会有一次败仗要打,只是一定会有惊无险的,因为她会救他。但吃了这场败仗之后,她为你守护北平城,他再南下的路她多半也顾及不上了,所以他会通过这次败仗更快的成熟起来的。
朱棣在李景隆龟缩德州之际攻了大同,李景隆分军来救,朱棣拖着李景隆几十万大军于冬季严寒之中奔走,景隆兵多冻馁死者,不见敌而还。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会同援军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总兵官平安等统军六十万布防白沟河一线,朱棣也率领十三万大军,以张玉驭中军,朱能将左军,陈亨统右军,为先锋,丘福自领步骑殿后。
白沟河一战,由于南军统帅多头、号令不一、指挥失措,以致于让北军得手,南军鲜有冲锋大将,这时,大风忽起,我军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李景隆在短时期之内已经不能完全打败朱棣,故而两军处于相持阶段。
锦衣宗把最新战报源源不断的从战场送回,仪华也一直在为朱棣担心,眼看就要攻打东昌了,她得提前做好准备。
她与金忠商议,由他镇守北平城,她带北卫去见朱棣,如果平安无事,她们便不露面,如果朱棣并没有及时打开我送的锦囊,她便要出手相救了。
“王妃,你说王爷会这么一路胜下去吗?”
“我不知道,但我想这次我们是来接他的。”
“王妃,你到底是从何而来啊,你一点也不像原来那个白家小姐。”
“你调查过我吗?”
“是的。你多了很多以前你不知道的记忆。”
“此话怎么讲?”
“我听到你那天唱的歌。”
“那又怎么样。”
“我们这里的人没有会唱那样的歌。太美了,但却有些伤悲。”
“呵呵,你还算是有心的。”
“我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远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我已经记不起以前的事,你也就不要再多问了。”
“属下明白。”
“王爷可能没有及时打开锦囊。他已经开始出兵了。”
“那我们需要快些。”
她们快马加鞭的一路向朱棣的大军赶去,可是还是晚了,他已经攻破了沧州,正在向东昌进发。盛庸于东昌府之外邀击北军,东昌大战就此拉开序幕,朱棣北军仗着前两次战胜的骄横,左冲右突,盛庸使用火器大面积的杀伤北军,朱棣一时恼怒中了盛庸的计,亲领少数军队杀进盛庸布置好的中阵,结果被重重围困。
她们赶到东昌的时候,朱棣已经身陷重围,道衍提醒朱棣不是有王妃的锦囊吗?朱棣这才想起我送他的锦囊,急忙打开第一个锦囊。只见我在上面只写了几个字:骄兵必败,小心埋伏。朱棣很后悔没有及时将之打开,如果及时的话,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受困了。
“北卫,快按这张图制作两只飞行器。”
“飞行器?”
“是,如今王爷身受重围,我们也只有像鸟儿一要飞进去才救的了他。”
“是。”
“今晚我们便进去。你去准备材料,我在山顶等你。”
“山顶汇合,王妃小心。”
北卫做了两个飞行器,所谓的飞行器,就是两个简易的滑翔机。她们需要在山顶这样高的地方助力起飞,她算准了方位,夜晚起飞不容易被人发现。
“北哥,你看好了,我先下去了。”
她演示给北卫看如何控制飞行器。北卫也算是聪明的紧,一看便会了。再她飞下去的一瞬即,北卫也利用飞行器飞了下来,她们准确的落在了朱棣的军营里。
“快带我们去见王爷。”
“是。”
还好遇到一个认识她的副将。要不然又是要自己人打斗一翻。
“王爷。”
“你们怎么来了。”
“我接到锦衣宗的消息,说你已经攻破沧州,我不放心,就和北哥一起来看看。”
“北平那里怎么样?”
“我已经安排妥当。王爷自当放心就是。”
“你们怎么进来的,四周都是敌军啊。”
“飞进来的。”
“这一仗你有把握反败为胜吗?”
“没有,我只有把握救你活着出去。”
“为什么?”
“因为你命里有此一劫。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今夜突袭可否?”
“今夜我们集中兵力,向北冲出一条路,回师北平。你攻破沧州之时,兵力已经很微薄了,我已命朱能率蒙古骑兵来此接应,只在子时内外夹击攻出一条血路来。”
此一战,朱棣手下第一号大将张玉也被迫从督战变成亲临战阵,张玉为了救护朱棣被射死马下,朱棣仅以百名起兵卫护逃离,精锐兵力丧失殆尽,朱棣回师北平,这是朱棣自起兵以来第一次失败。
朱棣回师北平之后,很多将领都劝朱棣歇军再战,只有道衍不同意,他坚决主张再度进军,朱棣采纳了他的意见,于建文三年春三度举兵,南出保定,盛庸和朱棣对决于夹河,盛庸虽然阵斩朱棣大将谭渊,然而自己的骁将庄得等人也都战死,战至酣热之际,东北风大起,利于北军,于是,南军大败,这时,朱棣部将李远又焚粮艘于沛县,盛庸二十万大军无粮草可以坚持,只好退避三舍,进入德州。
朱棣初到济南可谓“尽力以攻,期于必拔”,然而三个月过去了,济南坚固依旧,而北军损失大增,朱棣只好被迫还师。朱棣自起兵以来,连败南军,唯独一个济南城把他弄得毫无办法。
这时朱棣打开了仪华给他的第二个锦囊,“越过山东,直趋金陵!”这是她给他的建议,这却是冒险的一博,而这一博,使朱棣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而仪华留给朱棣的第三个锦囊写的是“切莫斩尽杀绝。”于是关于建文帝的下落究竟如何,朱棣也并没有深究,只是对外宣称建文帝于宫中****而死。
这一场持续三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当务之急便是发展经济。
朱棣完成了他的三年之约,燕王妃理所当然的当上了皇后,可是她却不愿意与他一起入住南京,所以她总是以一些理由推脱不肯进南京,一直留守北平,北平要以明朝的国防前线,政权建立不久,风雨飘摇,她要为朱棣守好这道防线。
朱棣多次劝说无效后居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迁都北平。
其实迁都北平也无非是个明智之举,只是明朝的大臣们哪里会舍得江南的富庶之地来到北平这苦寒之所呢,一场关于迁都的辩论正在进行中。
其实北平具有优越的军事地理环境,抗击北元是明初巩固政权的当务之急,面对故元的军事威胁,北平西北、正北、东北三面环山,其中险关危隘众多,易守难攻,北平南部、东南部是广阔的大平原,交通便利,便于迅速提供有效供给,军事地位比较重要。她心里暗想,朱棣的想法还是很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