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41000000032

第32章 官吏的称谓

中国的称谓最复杂,一般人的家庭、亲戚、朋友的称谓名目繁多,无法搞得清清楚楚,不像西方人的简明,他们凡是姻亲只须在血亲称谓之下加in-law两字便得,什么岳父母、姨父母、舅父母、姑父母等等都不必啰嗦。官的称谓当然比平民更为复杂,令人看书时看不懂。

至于看戏剧、影视中的称谓,更是怪样百出,使人喷饭绝倒。我在一出讲清代辛酉热河政变的电视剧中,听到有人称恭亲王奕为“恭大人”;蒙古亲王、嘉庆皇帝的郎舅之亲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竟被人贬称为“僧将军”,这位蒙古亲王贵倨异常,若有人贬称为将军,一定会大发雷霆的。咸丰皇帝称他的宠臣肃顺为“肃中堂”。在编剧的人以为“大人”是最崇敬的称谓了,不知亲王的地位远在一般大臣之上,决不能以“大人”或“将军”称之;而皇帝称臣子只是直呼其名,决不会以官衔呼之,何况肃顺又是他的侄儿辈。那除非年迈当过帝师的老臣才有时予以殊礼,或如历史上的董卓、曹操等权臣才会“天子不名”,这在汉、晋以降也是极罕见的。清代的皇帝一时高兴,康熙称查初白为“烟波钓徒查翰林”,乾隆称沈归愚为“肤的诗友”,曾使两位诗人骨头轻了好一阵。

对官的称呼,视其官职的尊卑,有严格的区别,不能随便胡叫,而且也不能单凭字义,需要根据习惯,例如最普通的称呼“大人”、“老爷”、“太爷”三者,看字眼好像以“太爷”为最尊。实则大谬不然,三者以“太爷”最为卑下,只是在县令之下的卑秩如县丞、典史等八九品官的称呼,七品的县令便要称为“老爷”了。虽然民间背地口头上也常惯称“县太爷”,但当着县令的面便决不敢这样,也许还要在“老爷”之前加一“大”字。“老爷”之称,从知县到知府而止,四品以上的官便要称为“大人”,但清代后期,知府(从四品)也升了格称为“大人”了。“大人”之称,从四品的道员直到正一品的大学士都可称,不过再高的官,一回到家中,则只能被家人叫“老爷”,而且不“大”。《红楼梦》里的贾政,从他的妻子王夫人和儿子贾宝玉口中,都口口声声叫他为“老爷”。至于贾赦之被称为“大老爷”,那是因为他是长子,是排行而非尊称。

除上述三种面对的称呼外,口头上或书面上对官的别称,其繁琐和复杂,更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适从。要一个现代学生去理解,则并无专书可稽,真是困难重重,使人废书长叹。

一个知县,别称有“邑侯”、“明府”、“百里侯”、“大令”,但可不能称知县为“县官”或“县主”,因前者为天子的别称,后者是女人的封号。知府有“刺史”、“太守”、“郡守”、“郡侯”,道员有“观察”、“道台”,臬司有“按察”、“廉访”、“臬台”,藩司有“布政使”、“方伯”、“藩台”。至于巡抚和总督,因为他们属于钦差体制,称谓更繁,除了巡抚称为“中丞”、“抚军”、“抚台”,总督称为“制军”、“制台”、“大帅”之外,还可以其本职(见《官的“任”与“差”》一节)称为“侍郎”、“中堂”、“尚书”、“都堂”等等。那些别称,随着着书或写信的随意称呼,并无一定的准则,造成读者不少的困难。

京官比外官更要复杂。先从做官的出身——科举说起:

第一个阶段是“秀才”,大家听熟了“秀才”这个称谓,其实秀才并不是正式的名称,而是多种“生员”的总称。“生员”倒是正式的称谓,可是并不为一般人所称呼。如“贡生”、“附生”、“廪生”、“监生”、“荫生”,所以也叫“诸生”,别称则有“茂才”、“明经”等等,有了这一资格才可以去应第二阶段的乡试,或以“监生”的资格,有一个正式的衔头,叫作“举人”,“举人”的别称是“孝廉”,也叫“举子”、“领乡荐”、“发解”、“登贤书”、“公车”、“计谐”等词,都是指举人说的,天下的举人三年一次或逢着“恩科”汇集京师去应礼部的考试,中试的有一个短暂的衔头,叫作“贡士”。“贡士”的名称不大为一般所知晓,而且在文字上也很少见到,因为它的存在为时极短促,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消失了。

原来礼部的春闱考试在二三月间,取中的“贡士”大致有二三百人,到了四月间便要去应最后一次的考试——殿试。殿试只是一种甄别的考试,是没有落第和中式的,只是把所有“贡士”分成三个“甲”,都称为“进士”,一甲赐进士及第,仅只三名,第一名便叫状元,次为榜眼和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各若干名。这样,“贡士”的衔头便自行消失了。但也有一个多月时间内,贡士死了或因丁忧,不能参与殿试,则前者只好以“贡士”终其身,后者则三年之后还可以补行殿试,所以贡士之称,为数也不多。一甲的三名立即授官,状元最特殊,还为他在翰林院特别设立一个官职叫做“修撰”,从六品官;其余二人则授为“编修”,是七品官;其余二甲、三甲的进士,则还要经过一次拣选,名次较高的选到翰林院去教习,叫作“庶吉士”,较低的按次序分发六部,授职为六品的主事或七品的“中书”,最低的则分发外省做知县或教授。一个书生,从诸生不到一年便跻身六七品的官,这确是平地一声雷的幸事。便是最低那批知县,也非一般候补县令可比,它叫“榜下知县”,也叫“老虎班”,是遇缺即补的,而且补的都是“冲”、“繁”等美缺,不像在翰林院教习的庶吉士,还要清苦多年才能获得美差。

状元是世所艳称的衔头,所以别称也特别多,除了在翰林院的总称为“太史”之外,状元还被称为“殿元”、“龙头”、“殿撰”。他的“翰林院修撰”本职,是不作其他官员升降之途的。这在明代还不是那么严格,到了清代,仅有金坛人蒋超以探花升迁为修撰,这是清代科举史上一个特例。从六品的修撰是做官的终南捷径,要是不受挫折,平平庸庸地过二十年便可跻身于官居极品的正一品大学士;大学士不是翰林出身是不能充当的。

明清两代政府最主要施政部门一直是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官分两种,一种叫“司员”,是属员;一种是领导,叫“堂官”。此外便是不算是官的“吏”,这要在另文中专门谈到。司员分三种,最高的是“郎中”,犹如现代的司长,次之为“员外郎”和“主事”,五六品的中级官吏,犹如现代的科长和科员,他们是政府组成的中坚分子,国家的一切庶政之所由出。

郎中和员外郎倒并没有什么别称,只有主事也可称为“主政”,是观政某部的意思。但有一莫大的笑谈:清季民初的上海长三堂子里的老鸨也被一些倡门才子称为“主政”,为她是主持妓院里的觞政的意思;这正和北京的男妓被呼为“相公”一样,这个最下贱的职业和当时最尊贵的高官大学士同一称呼。明代嘉靖年间着名文士宗臣的《报刘一丈书》中便有“相公厚我,相公厚我”的名句,这个“相公”便是指当时权倾朝野的严嵩。“相公”的别称一直沿用于明、清两代,想不到会与男妓同垂不朽。

这三种六部司员还可以用所属的部作为别称,他们在京师的寓所,往往张贴一张红纸,如“吏部王”、“户部李”之类,人们也可以称他们为“吏部”或“户部”,分不清究竟是三种司员中哪一种。但只能用“吏部”或“户部”两字,若在两字之上加上“大”、“少”字样,如“大冢宰”、“少宰”、“大司农”、“少司农”,则是尚书和侍郎们堂官的别称,司员是不可以僭称的。不过也有称他们为“小宰”或“小农”的,则并不十分通行。这种别称非常不规范,六部之中兵部最为特出,兵部的堂官称为大司马和少司马,但兵部的司员则不可称为“司马”,这个称谓被移称到外吏身上去了,那便是知府的佐贰郡丞、同知和通判之类的别称。白居易《琵琶行》的着名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他并不是兵部司员,而是谪官江州的丞倅。

六部的堂官各有别称,吏部叫“冢宰”,又叫“天官”;户部叫“司徒”;礼部叫“宗伯”,又叫“地官”;兵部叫“司马”;刑部叫“司寇”,又叫“司败”;工部叫“司空”,各冠以“大”、“少”分别其为尚书或侍郎。清代因为是满族,所以尚书、左右侍郎各设满、汉各一人,每一部共有领导成员六人之多,一直到宣统年间官制改革才废除。

明、清两代的官,主要是在六部,其他闲官冷署不计其数,其实那里的官终日无所事事,只是供官阶升迁的闲曹而已。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都察院,其堂官是左都御史和副都御史,下面便是佥都御史和各道的监察御史。奇怪的是都察院只有左都御史而没有右都御史,这个右职是作为外省的总督“实官”用了。左都御史的品级也是从一品,和尚书相同,因为是风宪官,所以别称为“总宪”,御史则称为“侍御”,虽只有五品官,却可以专折奏事,背地里大家称为“都老爷”,因有“风闻奏事”之权,大家不敢得罪他们。

礼部是教育部门,也可以说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它相辅的还有一个教育机构,叫做国子监,便是后来的京师大学堂,品级不高的领导层只有四五品官,叫作祭酒和司业,人称“大司成”和“少司成”,却是个非常清贵的衙门,入其中的非翰林出身的饱学之士不可。清代吴梅村、盛昱、王懿荣、王先谦等都是有名的祭酒。

刑部是司法行政机构,也有个相辅的审判衙门,有似现代的最高法院,在众多的卿寺中,大理寺的品级最高,也较为重要。其他的卿寺什么太常寺、光禄寺、鸿护寺、太仆寺等等都属徒具形式的闲散官署,只有太常寺卿被称为“奉常”而已。还有一个教育机构、是明代专为辅导皇太子而设的,叫做“詹事府”,清代康熙之后不再立皇太子,但这个衙门还一直存在着,作为翰林院官员的升转之途。到了戊戌变法和较后的官制改革,便和上述一些卿寺一起废除了。

清代最高的官阶便是大学士,但大学士在明代的品级并不高,只是区区的五品官,是作为入阁的尚书、侍郎等参与机务重臣所加的衔。到了清初,一切官制都仍明代之旧,而大学士的品级逐渐加高,成为文阶最高的正一品了。大学士头衔的上面还系以三殿三阁的名称,那些殿阁都是宫殿之名,如文华、武英、保和三殿与文渊、体仁、东阁三阁,所以也可以用殿阁之名来称呼大学士。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之后,便给他一个武英殿大学士的崇衔。在文坛怪杰王闿运的文字里,常出现“曾武英”这种字眼,要是不知道曾国藩有此衔头,任何书中是查不出“曾武英”这位大人物的。除湘绮老人行文好奇之外,在其他人文字中倒不曾见到过。

大学士的别称多得很,最为人知的是“相公”、“相国”、“中堂”,较为通俗和出现在小说中的则为“阁老”,如传说为乾隆皇帝生身之父的雍正朝大学士陈世倌,便被称为“海宁陈阁老”。

清代中叶以降,大学士一直被称为“中堂”。到了光绪年间,左宗棠平定西北立了大功,他只是个举人,不曾中进士入翰林院,照例是不能入阁拜相的,他便耍了一个无赖,要敲朝廷一记竹杠,于回疆军务紧张之时,适逢会试年份,他居然上折要求解除军务到京参加会试。这在功令上是许可的,但在那个军事紧张关头,怎能让他离开西北重任呢?于是只好由皇帝钦赐他一个翰林院检讨(翰林院最起码的从七品官),这样,官居总督的左大帅便成一位“太史公”。功成之后回朝,自然名正言顺地可以入阁拜相了,但始终只是居殿阁之末的“东阁大学士”。他身后还得到“文襄”的美谥,若不敲竹杠,不是翰林出身是不能谥“文”的。左宗棠入阁做了大学士,人家便不能称之为“中堂”,因为“宗棠”和“中堂”之音相近,当然不能直犯其讳,于此有一段时间又恢复大学士为“相国”这个旧称。

明、清两代主要官吏大略所述如上,事实上其他不重要的官不知凡几,限于篇幅,只好从略。至于武官,那时并不为人重,当然也有称谓,最高的武阶是提督,称做“军门”,总兵、参、游、都司等武官,均在第一字下加一“戎”字,都司则称为‘都阃”,也就不必多谈了。

另有一种官称,文武很是混淆,那是“将军”,一般人根据现代和外国的习惯总以为“将军”定是带兵的武官了,但在清代则“将军”之称有三种官员:

其一是带兵的武官通称;

其二是满人独任的各地驻防最高长官的将军,清人入关之后,为了防备汉族的反抗,把八旗兵丁分驻在各省要冲地方,划定地区供满人生息,设有将军、都统、佐领等官,将军的地位还在总督、巡抚之上。这“将军”性质在不文不武之间;

其三则是宗室的世爵,设有“镇国将军”、“奉国将军”等爵位,其地位在亲王、郡王和贝勒、贝子之下,当然也是文官。

上文说到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像电视剧中称他为“僧将军”,能不令这位漠北红面大汉勃然大怒吗?

同类推荐
  • 楸梧千官冢

    楸梧千官冢

    一直在踟蹰徘徊,怎样才能向青睐这本书的年轻人清楚说明准确的创作用意?堆砌起来的这几十万字,不是历史人物的一般传记,——叙写他们生平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我只是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那个光头的王小利一样,抢过话筒来要往祖坟上刨。功名利禄人人向往,有人所向披靡,有人却举步维艰,在这一条荆棘遍布的路上行走,是需要些内力和手段的。信仰固然重要,厘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真谛。我们都被正统的文字蒙蔽误导了,信以为“天生我才”。剥开灵魂给大家看看,但求后来人少走些弯路,这便是书写他们的初衷。为不致寂寞生涩,我不时伴着现时的影像前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话说春秋战国那时候儿

    本书(作者张宇龙)以时间为基本顺序讲述了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故事。周王室东迁后逐渐衰弱,诸侯趁机做大,并出现了五个霸主。到春秋中叶,战争更是不断,国与国之间,甚至在诸侯国内都有规模不小的战争。进入战国时期后,各国间已经没有了友好,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本书在介绍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以后的战国时代时,前期多以历史故事为主,后期多以人物为主,人与事相辅相成,一直讲述到大秦统一。
  • 史前文明之谜(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史前文明之谜(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人类已知的文明史不过数千年。从刀耕火种到文字的产生,从火把照明到电的发明,从半导体的使用到电脑的普及,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类文明是从低级开始,逐步渐进向高级发展起来的,人们也坚定地认同宇宙飞船是二十世纪末才飞向月球的,还可以自豪地坦言,更加文明先进的未来正等着人类去探索。
  • 造神时代

    造神时代

    从零开始,占地为王!万千白骨,造神之路。一个痴迷于空间理论和机械制造的年轻科学家,因为一场谋杀穿越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平行世界,他辗转征伐于世间各种势力之间,还要应对来自传说中神灵的审视目光。他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友情提示:本书非玄幻,历史流,不喜勿喷。】
  • 宣读胜负

    宣读胜负

    宣宁和天守两国征战已久,这是发生在宣宁朝的故事。数十年前,天守名将步迟迟挥师南下,踏过通天道,越过望穿天,一路攻城掠寨十数座,大军逼近宣宁北方重城——平广。谁料天意难测,步迟迟病死在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数十年后的今天,天守大军卷土重来,他们是否能延续当年步迟迟的辉煌战绩。而后世宣宁靖帝的一声叹息,是否能把宣宁贺陵王的神秘传说卷入那厚重发黄的重重史册之内……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求点击,求票票。
热门推荐
  • 孤命如星

    孤命如星

    你有试过一个人背驰整个世界,一个人背道而行的感受吗?影絔懂得那种无人相聚的感受,还好,世界这么大,命因自己而变,她最终还是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
  • 极品凰女太轻狂

    极品凰女太轻狂

    她是一个穿越到异世被家族背叛而被外祖母家接受的孩子。一朝灵力觉醒,看她如何搅拌异世风云!看医毒双绝的她如何活死人肉白骨!背叛她的,虽强必诛!她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的,可是,这谁能告诉她这个绝世的男人怎么那么霸道?
  • 强娶豪夺22次:盛宠大牌娇妻

    强娶豪夺22次:盛宠大牌娇妻

    “陌锦,你竟然对我用强的?!你还是不是男人了?!”男人闻言,嗤笑出声,“我是不是男人,你不是最清楚不过了吗?”话罢,朝着身下的女子用力一顶——她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却不想,进错了门。认错了人,她还起了色心,将美男扑倒在地,最后落得个被追杀的下场——“你什么时候爱上锦少爷的?”婚礼上,有人问新娘。女子歪了歪脑袋,嘴角轻勾,“从我见到他后,想扑倒他的那一刻起。”:
  • 影火之传说

    影火之传说

    每个看火影的人都有一个梦在心中些许无奈些许忧伤些许彼此的梦
  • 魔神的传说

    魔神的传说

    从小开始,龙星辰就只会做同一个梦:在一片浩瀚的星空之中,一只龙对他说:“我将赐予你无上的荣耀和地位,和我签订契约吧。”他再梦里总是回答说:“不。”但十六岁生日那天,他说:“好。”“断刃重铸之日,战神归来之时。”——龙星辰
  • 后汉书

    后汉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错位之恋:校草少爷太腹黑

    错位之恋:校草少爷太腹黑

    【1对1宠文】苏安念回国当天遭人绑架替换,一个可以与天仙媲美的女生利用苏安念的身份进入苏家。她于聪明貌美集聚一身,18岁的她冒充16岁的苏家千金进入皇家学院…从而与腹黑校草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开学第一天,她遭腹黑校草金凌枫警告:“苏安念,我讨厌你,所以离我远点。”苏安念一笑而过,从那天开始她确实,离金凌枫远远的。但,一场阴谋却将他与她的命运绑在一起。从此以后,苏安念每天的耳边都会出现一个讨厌鬼的声音。“苏安念,你只能喜欢我。”“苏安念,你这么丑,不如和我在一起怎样!”苏安念秀眉紧蹙:“金凌枫,给本小姐滚远点!”PS:签约以后,上架要收费,说没钱看书的…最好别看!
  • 嫡女三嫁:不做邪王妃

    嫡女三嫁:不做邪王妃

    她穿越而来原本以为此生有他相伴足矣,奈何天意弄人最爱之人却是最恨之人,相伴五年如履薄冰最后却落个家破人亡。“天若怜我不死此仇此恨必十倍报之”十五岁的相遇,五年的光阴五年的相伴到如今竟只是个笑话。凤凰台上再次相见她亦不在是她,帝师之名威慑三国,爱不过是叫人寻死的毒药,恨方是让人活下去的唯一。“我无情我冷血还真是好笑至极、怕是我死也是那无主之魂无家鬼”谁造就了这一切,又是谁无情谁冷血。三国鼎立太平盛世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谁能谋得这江山天下。
  • 克隆双子星

    克隆双子星

    “忘了一切,只要记住,从今往后你就是双子星!”男人蹲下身,抚摸自己千辛万苦才制造成功的第一个产品——克隆人的脸颊。没错,她是克隆人,被复制的是当今商业街龙头霸主双豆的女儿。八年后,她在机场看到和自己长相完全一致的女孩,从此,命运开始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弃妃倾城泪

    弃妃倾城泪

    她曾因弹的一手好琴,而名震东黎国,并成为东黎四大家族之首赫连家的琴师。怎想,赫连家长子心间上的人造奸人投毒,而成为半死人,所有的矛头则都对准了她。一时间,她从受人敬仰的琴师,变成了赫连府的阶下囚,受尽折磨。直到后来邂逅了他,以为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却怎想,依旧是造化弄人。她为了成全自己所爱之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直想致其于死的的人,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无情的抛弃。原来,世间男子皆薄幸。从万丈悬崖上飞身而下,以为一切的痛苦都会因此而结束。没想到,老天却不远收了她这条伤痕累累的魂,让她在涯底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当她以另一个身份重新回到了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身边,她会将所有的痛苦和折磨加倍奉还。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片段1:看着身下缓缓就出的血红,她竟放声的大笑了起来。只是这笑,让在场的所有人不寒而栗。北堂浩宇,你其实从来没有相信过我。既然不信,又何必留我在身边。我恨你,你是杀人凶手。是你亲手杀了自己的孩子。片段2:寒风凛冽的涯顶,两人相识而立,她站在涯边,他不敢靠近。“阿宇,我们这一生,终究还是有缘无份,与其相互折磨,不如彼此放手。如果有来生,我定会躲的你远远的。”她的表情淡然,已是心如死灰,终究还是迈出了通往地狱的一步。看着那抹白色身影消失在自己的眼前,他能抓住的,只是冰冷的空气,泪水悄然而落。起身,看着眼前的万丈深渊。他是爱她的,这种爱,可以穿越生死。陌离,我来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