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13800000021

第21章 开国君主李渊(三)

隋朝灭亡后又经过几年的艰苦争战,李渊统一了全国,开创了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基业,中国古代历史步入最辉煌的时代。

古人形容中国各个朝代时有一句谚语: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所谓的“唐乌龟”是说唐朝宫廷里面红杏出墙的事情格外多,许多帝王不明不白地戴上了绿帽子。但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妻子窦皇后却恰恰相反,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

李渊的结发妻子窦氏是京兆始平人,她的父亲是隋朝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一生下来头发就垂过颈项,三岁的时候一头瀑布似的乌发长得与身子一样齐。她喜欢读《女诫》、《列女》等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周武帝特别喜欢这个外甥女,让她在宫中生活。当时周武帝纳突厥女子为皇后,但是他很厌恶这个突厥女子。幼小的窦氏便悄悄地对周武帝说:“现在四边不静,突厥的力量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抑情抚慰突厥皇后,以苍生为念。只要得到突厥的帮助,江南、关东就不能为患了。”周武帝听了她的话十分吃惊,便采取了她的意见。

父亲窦毅听到了这件事,就对妻子长公主说:“我们这个女儿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配凡俗人,应当为她求得一个贤夫。”于是在女儿长大出阁的时候,窦毅在门口的屏风上画了二只孔雀,给每一位求婚者两支箭让他们射孔雀,让窦氏藏在帏幕中偷偷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男子。

前后数十位求婚者都没能射中那只孔雀,这时李渊来了,他拉开弓两发皆中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十分高兴,藏在后面的窦氏也看上了风姿倜傥的李渊。于是二人结成了一段良缘。

周武帝死后窦氏追思不已,如同丧了亲生父亲那样。后来隋文帝逼迫北周末帝禅位,窦氏听到了消息后流泪不止,她自投于床上说:“恨我不是个男子,以救舅氏的危难!”窦毅与长公主急忙掩住她的口说:“你不要再妄言,这是灭族的话!”

窦氏侍奉元贞太后,以孝而闻名。元贞太后一向有羸疾不愈,时常达到了撒手人寰的地步,后宫诸妃因为太后性情严厉,探望时远远看一眼就匆忙离开了。只有窦氏昼夜服侍,几乎不脱衣服鞋袜,动辄一个月。

据《隋唐嘉话》记载,隋炀帝大宴群臣,因为李渊的脸上有皱纹,隋炀帝便戏谑地称他为‘阿婆”。李渊回来后很不悦,窦氏劝慰他说:“这可是吉兆,你封于唐,唐就是‘堂’,阿婆就是堂主(唐主)。”李渊听了非常高兴。

窦氏还善于书法,她模仿李渊的笔记没有人可以分辨出真假,她的文章好存规戒。当时隋炀帝荒暴,民间流传许多谣言,比如“桃李子,有天下”、“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等等。隋炀帝也十分疑心,后来瓦冈起义的李密任左亲侍,他长得额锐角方,二目黑白分明,而且顾眄非常,隋炀帝就将他罢了职。还有郕公李浑因为姓李被夷族。隋大业年中,李渊做扶风太守,养了几匹骏马,他对这些骏马非常珍爱。窦氏常劝李渊说:“现在的皇帝疑心很重,他一向好鹰爱马你也知道,这些东西应该进御,不可留在家里,否则万一有人背后进谗言必受身累,希望你好好考虑。”李渊犹豫未决,不久便因为骏马的事情丢了官。

过了不长的时间,窦氏死于涿郡,年纪四十五岁。李渊追思窦氏的话,才考虑了一条自安之计,找了些鹰犬以进献给隋炀帝,因此而擢拜为将军。他流泪对儿子们说:“我早听你们母亲的话,居此官已经很久了。”

窦氏前后生下了四男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因为她死得早,开始的时候葬在寿安陵,李渊死后葬献陵,尊为太穆皇后。

从有关史料看,李渊的军事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

李渊早就有起兵代隋以取天下的思想。《大唐创业起居注》说他“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李靖和刘文静也早就察觉他有“四方之志”(《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传》、卷五十七《刘文静传》),他自己也认为,他们家是“继膺符命”者。当隋炀帝要将其执送江都时,他曾单独对李世民说:“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末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律之师。”(《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他将自己比作周文王,要李世民等像周武王会盟诸侯伐殷一样推翻隋朝,夺取全国政权。他认为,刘武周等称帝是“陈涉狐呜,为沛公驱除”(《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又将自己比作刘邦。为准备起事,他派李建成、李世民等“潜结英俊”、“密招豪友”;以防御突服为名,招募士兵;用急而示之不急的策略廉价购买突胶的马匹。为隐蔽企图,他“纵酒纳赂以自晦”(《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等。这些都说明,他早有起兵之意,并极富政治和军事才能。晋阳起兵的决策也是他最后决定并付诸实施的。在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时机成熟之后,他以“通突厥”的罪名将反对起兵的副留守虎贸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斩首,从而正式起兵反隋。从酝酿到起兵,体现了李渊周密计划、积极准备、韬光养晦、乘机起事的思想。

李渊起兵的战略是:因势惜力,发展自己,先取关中,号令天下,进而统一全国。所谓“因势”,就是因天下大乱之势;“借力”,是借突厥、李密等外部势力为己所用。当时突跃的力量相当强大,“中国人归之者甚众”;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起义军。另外割据朔方(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的梁师都,马邑(今山西朔州)的刘武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武威(今属甘肃)的李轨等,均对李渊构成直接威胁,比较之下,李渊的势力还比较孤弱,他要兴兵起事,必须取得某些外部势力的支援。为了将成为后顾之忧的突厥转化为可以借用的力量,他卑辞厚礼以结交之,甚至许诺:“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战所得子女玉帛可汗有之”;给突厥可汗的信不署“书”,而署“启”,大有“心大能作小”之意。使始毕可汗转而积极主张李渊取隋而代之。他派刘文静去突照时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当粟,聊欲借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六月)可知派刘文静去的任务名为借兵,实是联络突厥,防止其与刘武周联合南侵。对李密,他则“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于我,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水丰,阻崤函而临伊洛,东看群贼鹬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夫矣”(《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于是他写信称李密为“当今司牧”,希望他“早膺图箓,以宁兆庶”,讲到自己,则称“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极尽谦恭吹捧之能事,使李密得意忘形,从而心甘情愿地为李渊充当“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厄”的角色,李渊得以乘虚入关,夺取长安。入长安后,他推戴代王杨侑为帝,倡言“废昏立明”,扛着拥隋的旗号,欲行挟天子令诸侯之故事,达代隋之目的,将“弑逆”的罪名留给他人,而把自己竭力塑造成“应天顺人”的新主形象。这些,均体现他因势借力、以屈求伸、发展壮大自己、成就大业的思想,较当时群雄过早地争相称帝高出一筹。

李渊在取得长安后,不但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而且在政治上更是得天独厚,他出身关陇集团贵族,在关中有很大影响,入长安后,可以取得当地人士的广泛支持;同时,占据京城,挟持隋帝,号令天下,有高屋建瓴之势,为统一天下建立了最为理想的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

夺取长安是李渊统一全国战略的第一步;歼灭群雄、消除割据则是其第二步。第二步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和好突厥,经略西北,巩固根本;第二阶段是消灭关东、江南等群雄,统一全国。基本方略是各个击灭,先北后南。

李渊入据长安后,曾“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氏、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资治通监》卷一八五《唐纪一》,高祖武德元年正月),用政治招抚手段达到了不战而胜、拓土徕民的目的。在此后征服群雄中,他也多采用军事进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手段,如在派李世民征薛举父子之前,他用认亲和封官的手段相抚了李轨,从而对薛举形成战略牵制;后又派人深入李轨内部,得以不战而降其地。在平萧铣后,他命李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岭南96州等,都体现了军政并用以制胜的策略思想。

当时关东李密与字文化及、王世充等杀得难解难分。因此,李渊对他们仍采取坐观虎斗、以敌制敌的策略,专力对付西北群雄。他采取各个歼灭、先急后缓的战略,派李世民先消灭对长安威胁较大的薛仁杲;在刘武周南犯时,又“悉发关中兵”,派李世民击灭之。在解除了这些后顾之忧后,才派李世民东出攻打王世充,夺占洛阳。为平定萧铣,他于武德二年(619年)就派李靖入蜀协助赵郡王李孝恭做水战准备,因准备充分,用人得当,指挥得法,此役亦迅速告捷。而后又平定了刘黑闼和辅公祏,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很明显,李渊在战略上运筹周密,决策正确,用得其人,是取得这些作战胜利、从而统一全国的首要条件。

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

李渊在作战指导上善于正确料敌,在此基础上作出决策。如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以不足5000人迎击占优势的突厥南侵之兵。他分析说:“突厥所长,惟侍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以矢为爪牙,以甲育为长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苔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今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被知无利,自然不来……若不决战,难以图存。”可见他对突厥情况了解甚深。李渊采取这一对策后,突厥兵果然不敢来战。“如此再三,众心乃安,咸思奋击”,李渊乘机“纵兵击而大破之”(《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上)。他用“空城计”败突服兵,亦是建立在正确料敌基础上作出的决策。霍邑之战,根据他对末老生的了解,采取了诱敌出城、断其退路、前后夹击的打法,取得了胜利。南下攻长安时,他派王长谐等从梁山渡河,营于河西以待大军。他对王长谐说:“屈突通精兵不少,相去五十余里,不敢来战,足明其众不为之用。然通畏罪,不敢不出。若自济河击卿等,则我进攻河东,必不能守;若全军守城,则卿等绝其河梁,前扼其喉,后柑其背,彼不走必为擒矣。”(《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八月)他根据屈突通“野战非其所长,婴城善为扞御”(《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的特点,采取了避攻坚城、野战歼敌的方略。这些都体现了他正确料敌、因势定策的作战指导思想。

另外,李渊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集众人之智为智,合众人之长为长,从而作出正确决策。如在南下攻霍邑途中,传来突厥联合刘武周进犯太原的消息,他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然后择善而从,决定继续南下。大军受阻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众将或言先克河东,然后西进;或言避开河东,直取长安。李渊吸取了两种意见的合理部分,留部分军队围河东,自引军西趋长安,亦是得策。汾阳人薛大鼎、河东县户曹任瑰提出早日渡河以取关中的建议,李渊都虚心听取。倾听各种意见并择善而从,做到多谋善断,先胜后战,正是优秀的军事统帅所必备的素质。

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李渊重视军队制度建设,其基本做法是因势定制,有沿有革。起事初期,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他建立大将军府,下设左、中、右三军,由三个儿子分别统领,形成了有力的统一指挥体制;为扩充兵源,实行募兵政策。武德二年(619年),他提出,为提高军队战斗力,必须“各因部校,序其统属”(《唐大诏令集》卷一○七《备御》),恢复府兵制,分关中为12道,置12军。三年,12军各立军号,分道治军,耕战结合。建立12卫和东宫6率,完善了中央军事体制和府兵的编制,沿用了隋朝的一些做法,又有所发展。在治军上,为适应兴兵起事的需要,他注重广施恩惠,不惜重赏;同时又强调严肃军纪,禁止侵暴百姓。积极争取起义军的支持,收编其队伍,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对归顺者封以高官,如对关中起义军首领孙华;对抗逆者,在将其打败后,一般只诛敌首,对其余人采取赦“诖误者”和善待俘虏的政策。强调赏罚公平,不分贵贱。霍邑之战后论功行赏,有人主张应募之奴不能与良人同,李渊坚持按功行赏,因而较大地调动了军队作战的积极性。在用将上,注重用其所长,如对李世民、李靖、李建成、李世积等人的使用,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使他们在唐初几次重大作战中都较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王夫之认为:“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为能顺天之理,契人之情,放道以行,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绥民志于未苏,故能折箠以御袅尤,而系国于苞桑之固,非秦王之所可及也。”(《读通鉴论》卷十一《唐高祖》)这一看法是比较中肯的。李渊作为开创唐朝大业的统帅,提出并实行了许多高明的战略,其军事思想理应受到重视。

同类推荐
  • 篡三国

    篡三国

    徐浩,精锐特种兵,在一次越境打击犯罪集团时,中弹身亡。穿越到东汉末年的徐浩,身份竟是董卓军的一个小卒。为了自保,无奈站在了各诸侯的对立面,这让他意识到在军阀四起的年代,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在乱世求存。最终他掌兵夺权,渐渐成为一个军阀,但这时候他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生存了,而是逐鹿天下,谱写一段荡气回肠的铁血生涯。
  • 大国秘史

    大国秘史

    大国崛起,这是一个喧嚣已久的话题。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拉开了世界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国家先后崛起,夺得了海上的控制权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这些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荷兰如何从一个与海搏斗的“低地之国”迅速崛起,在17世纪的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如何崛起为全球最富有、最强盛的”日不落”帝国?现代法国是如何诞生的?美国又是如何从仅有200余年历史的国家崛起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本书将为您一一生动解读。
  • 清朝八爷到现代

    清朝八爷到现代

    讲述清朝康熙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八爷、八阿哥)在古代女主角死后,穿越现代,如何适应现代生活,面对与女主爱情及多角恋,八爷又该如何面对,在现代生活又该如何改变自己。经过种种波折之后能否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是否能收获自己爱情与女主在一起。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父辈的旗帜

    父辈的旗帜

    两个亲兄弟,在日寇进犯中华的时候共同参加抗战,阴差阳错,两兄弟站在不同的阵营。为了胜利,为了亲情,为国为家谱写出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热门推荐
  • 我在古代是只鬼

    我在古代是只鬼

    她是一缕魂魄,靠吸食别人的梦魇为生。每吸食一个人的梦魇,她便看见一个人痛彻心扉的故事。她一直以魂魄之身在世间游荡,她尝尽不同心酸的爱情,却不知道其实她自己就是一个悲剧。本文以女主为主线,贯穿几个独立的故事,穿插的故事什么风格的都有,结局都是悲剧,但女主的故事是HE,女主有点二,男主腹黑,清雅。此文没有存稿,完全是想哪写哪,大家娱乐娱乐就好~
  • 霸道总裁甜蜜爱

    霸道总裁甜蜜爱

    他,冷酷总裁,她,豪门千金。她逃婚遇见他,他却爱上了她。不知不觉的沦陷,他独宠她。新手啦,多多支持,谢谢!
  • 呆萌审判者

    呆萌审判者

    反正女主就是各种呆萌、各种逗逼。原本男主是一个比较闷骚的男生,但是在女主各种呆萌、逗逼的情况下也和女主一样变。。。逗逼了!俗话说“一言不合就让你变逗逼”
  • 良夫傍娘子:江城的美景良人

    良夫傍娘子:江城的美景良人

    她,江城有名的才女却是相貌丑陋,家人的改变,爱情的改变,让她欢喜让她忧。<br/>洞房花烛那一刻起,她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也许,那一刻起,她爱上了他----,她遇到了自己此生的良人。<br/>江城女子婉约可人,才情显露,爱情事业双丰收!
  • 修道成灵

    修道成灵

    ‘大道无情,天道无私’。这是一个人人追求道之极限的世界;‘群星乱舞,妖魔将出;帝星偏离,异数乱世’。这是一个乱世英雄与祸世枭雄对决的故事。
  • 白玉京

    白玉京

    “天上白玉京,五楼十二城,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求仙之路悠远漫长,与其追求那飘渺的结果,不如尽情享受这刺激的过程。他不想改变什么,整个天元大陆的格局却因他而改变!他只想追求真相,最终却被推上至尊的宝座!一路征程,铸就一代传奇!激情似火,热血如铁!一切,从东荒开始!
  • 夫君太坏太狂野:逃妻为妾

    夫君太坏太狂野:逃妻为妾

    原本帝王身,为何化妆娇红颜?原本童养媳,何事成了别人妃?原本暴君命,奈何万般为佳人?分不清江山红颜孰重孰轻,道不明相知相守为何那般艰难,更不知半世红颜飘零究竟为谁?狼烟起,胭脂灭。帝王权,万宗归。这天下,到底是谁负了谁?卷一:她,调皮可爱,刁蛮任性,却也善良可人。他,冷酷无情,狂妄自负,奈何身世成谜。一个贵为云府二小姐,一个权踏摄政王。皇帝宠她疼她迁就她。却也俱他防他陷害他。一场桃花林的匆匆相遇,她和他,注定就是要纠缠了这一生。卷二:青萝,十三青涩翠年华,青楼匆匆一遇爱上了一身白衣孤傲悲凉的他。从此,二八娟娟好年华里布满的是苦涩的泪水和不甘。玉龙麟,半生容颜一笑为的只是魂牵梦绕的她。
  • 家有恶妻:娘子,我错了

    家有恶妻:娘子,我错了

    她和他原本是契约关系:洞房花烛之夜被踹下床,娘子大人发话:以后家里我说了算!倾国倾城的祸水男人要我当他情人的替身:我说我真的爱上你了你相信吗?小丫头你知道我只是把你当成了奈奈的影子。深受打击的她扑到夫君的怀里:相公,你家娘子我被人甩了!娘子乖,相公带你去闯荡江湖。
  • 请叫我天师大人

    请叫我天师大人

    一只很暴力的兔子,一位高逼格的天师,一个有尿性的故事。喂,贱人!贱尼妹啊!请叫我天师大人!
  • 先婚后爱:宠妻无度

    先婚后爱:宠妻无度

    “婚姻本就是赌注,赌对了幸福一辈子。错了,说明我不好。”七年付出,无爱。半年相识,结婚。我们都是需要爱的人,却阴错阳差失了爱,最后谁获得了幸福?谁留下了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