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却不肯用功,这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你一定对方仲永的故事耳熟能详吧?
在初一的课本上就有一篇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课文,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为没有后天的良好教育与自我努力而沦为平庸之辈的故事。
故事中的方仲永,5岁就写得一手好诗,受到乡里县里秀才们的高度赞扬。同县的人对这个神童的才华感到惊奇,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花钱求方仲永题诗。
于是方仲永的父亲每天牵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再让他继续学习,这等于让方仲永聪明的脑子停滞下来。果不其然,方仲永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才华退步了,又过了7年,他完全同平常人没有区别了。
这是一幕活生生的天才少年荒废自己聪明头脑的悲剧,在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惨剧?
文章最后感叹道:仲永的通达智慧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好的后天训练和培养。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好好使用聪明的头脑,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又怎么可能获得卓越的成就呢?
方仲永遗憾地没有挖掘出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天赋才能,而他的爸爸更是骄傲地以为自己儿子最聪明了,再学习也不可能更聪明了,就扼杀了他继续学习的权利,使方仲永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
中国有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了。中国古往今来有多少类似的神童,在这样的骄傲中耗费了智慧呢?现在又有多少有聪明才智的孩子因为没有后天的学习机会,或丧失学习的兴趣,而葬送所有智慧的火花呢?我们的国土难道只能永远容忍庸才么?
脑子聪明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有脑子,只是有的聪明些、有的笨些。笨鸟反而先飞,聪明若骄傲自满也只能是掉队的大雁。
即使你在班上脑子第一聪明,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因为别人赞扬几句,就停下努力的脚步,那就是浪费。
“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听得耳朵起老茧,可是,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的又有几个呢?一般,人们将焦点放在赞美乌龟的毅力上,只有那些像聪明的兔子一样,曾经有过打盹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在兔子不屑一顾,咧着嘴嘲笑乌龟的笨拙,而沉入梦乡,美滋滋地想着自己会得到第一的时候,乌龟却凭着恒心,一步步向前,结果反比活蹦乱跳的兔子更早到达了终点。
这其中的兔子就是骄傲自负、不愿意用功而终致落后的实证。
还记得吧,小时候,在你家墙上、床头,总有一些励志名言被写成大大的毛笔字条幅挂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恐怕是用滥了的一句。的确,做锋利的宝剑、成高洁的梅花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有了好的材料还得锤炼、打造,方能变利刃,同样,有了聪明的头脑,不开发、用功,也是枉然。
看看你的班上学习成绩靠前的那些同学,他们的脑子未必就最聪明,而那些脑子聪明的,为什么不肯太用功呢?是他们太有自信,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小儿科、小菜一碟,于是他们不肯谦虚,不肯深入钻研,总是浮在表面。他们高估自己的聪明,没有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骄傲必定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假如你的头脑还不太笨,还犹豫什么呢?这个世界不欢迎等待者,赶紧开始用功吧,骄傲只会使自己的潜能发挥不出来。
一天的勤奋是很容易的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你肯定厌倦懒惰,因为你听有名的大人物说过,懒惰使人生锈,的确,经久不用的钥匙真的会生锈。
接着,相对应的话砸过来,“而经常使用的钥匙是闪闪发光的”。你想躲都来不及,因为这些道理确实说得太多了,几乎每一本励志书上都有,每一本名人名言必再三刊登,每个学校的墙壁上都贴着,还有大大的典范人物的头像。
你可以很厌烦这些老生常谈,但我相信你肯定想发光,不喜欢生锈;喜欢前程远大,不喜欢自己葬送美好时光。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给懒惰人的。有一个有趣的关于懒惰的故事说,一个懒人躺在枣树下张开嘴,路过的一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建议,即使你躺一辈子,天上也不会掉一个枣到你张开的嘴里的啊。于是他近前来,用脚指头夹一颗枣给懒人,懒人闻到脚臭一跃而起,愤愤不平地说,别人都说我是天字第一号懒鬼,没想到你比我还懒啊。
懒惰的人处处可见,勤奋呢?
一天的勤奋谁都能做到,难就难在一直坚持勤奋的精神。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如果想俯瞰大地,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那么,请不要害怕登楼时的艰辛。你每攀登一步,境界就将开阔得多,这一步步是很重要的,少了一步都登不上楼顶。
那么,且看看种田的人是怎样做的吧。年复一年,他们在土地上流汗耕作,在阳光中、在风雨里,一年到头,不管收成怎样,没有停歇。
如果只是头脑发热,一时的激情发作,断不会如此沉浸其中。
劳力的农夫理应先得粮食,因着他们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一茬茬金黄的稻谷收进了谷仓,一堆堆麦子在等待扬场。
这种持之以恒的宝贵品格从哪里来的呢?是对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深沉的大爱。
如果你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在学习中像和田一样来辛勤劳作呢,是怕累吗,是畏难吗,还是根本就缺乏学习的兴趣?
也许,这些都不重要。持之以恒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勤奋并非意味着要你风里来雨里去,磨砺得风霜满面。持之以恒是热爱生命的人对每一分每一秒的珍惜,他不愿耗尽生命在漫无边际的无聊中,而是积极起身行动,切切实实感受生命的跃动。生命的活力还在血管间涌流,还很蓬勃,还很激情,这是自由上进的生命状态。
农夫在耕田的时候,他没有强求,也没有精心计算要收割多少,因为他只相信种什么种子就收获什么果实,他相信的是天地间恒定的法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一直在耕作,在整理,坚持守护庄稼的成长。
学习也是另一种耕作,需要年复一年不间断地努力向前,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止境。
学习是敞开的,面向未来的。庄子那老头子感叹,我的生命有限,我的学问无涯啊。
没错!一天的勤奋是很容易的,一时的头脑发热也是很简单的事,难就难在坚持到底、激情四溢、一发而不可收的勤奋。
只有持之以恒地勤奋工作,才能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孜孜不倦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因为坚持不懈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是生命之舟上的白帆,是雄鹰借以翱翔天际的双翅。如果你羡慕班上优等生出色的成绩、老师对他们的赞许、同学对他们的钦佩,请不要忘记,在你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也许他们正在静静地读着课文、做着习题呢。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走过的都是奋斗不止的不平路。人不可能常常处在顺境,逆境反而,能激发你的潜力。
有时候在学习中,你可能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年都不顺心。没有毅力的人垂头丧气;而一个有志之士却会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无论前方是阴森的沼泽还是黑暗的森林。因为他知道,这是唯一的途径,唯有勤奋,只有拼搏,再也没有退路。如果每一天都能勤奋的学习和生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坚持不懈不是永远守着一件事情不放,不是漫无目的地勤奋,而是全心全意做好眼前的事,向自己的理想逐步靠近。先求耕耘,再问收获。从零碎的小事做起,每天比别人早起床,比别人多做些题目,随时寻求提高效率的方法。
天才不是靠一天的勤奋就能成功的,最聪明的人也未必一定能得到幸福。只有勤奋学习,坚持不懈,在困境面前心志不移,在顺境面前也不放松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难怪就连拥有最智慧头脑的爱因斯坦也坦白:“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在一天的勤奋与一生的勤奋之间,你愿意选择哪个?假如你不想沦为庸才的话,答案是毫无疑问了。
学习,并非只要无条件努力就好
你思考过同样是学习,为什么有的轻轻松松就成绩优异,有的却拼死拼活依旧没多大起色么?为什么有这种差异?这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小时候,你肯定听过许许多多刻苦勤奋成就大事的例子,比如,最常听到的故事莫过于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头悬梁锥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借光……
那些陈年旧事都快老掉渣了,往往都是超出常人能忍耐的范围,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走自己的路,独立思考,你要让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同时行走在新时代。让那些榜样先在我们头脑里打个回旋,再来看看它还剩几斤几两吧。
古人有古人的法子,今人有今人的招式。如果你是愚公,你聪明的脑袋稍微一转,肯定不会铲掉王屋与太行两山了,与其舍命去破坏大自然,不如举家搬到宽敞开阔的地方吧;同样,你一定不会去死死磨那根铁棒,耗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花几分钱买根针算了,况且铁杵还不一定能磨成针呢;悬梁刺股就更非我辈愿为了。
至于映雪囊萤、凿壁借光等美事,好像是一件古代的浪漫事情,现在是没法复制了。现在的地球气候变暖,雪飞得越来越稀少,农村的孩子都很少见萤火虫了,况且现在电力发达,墙壁也凿不穿了。
当然,这种事发生在古代是情有可原,想想吧,他们的条件这么差,不努力行吗?现在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多了,可是我们的作为呢?
努力固然是好的志向,但并不需要拼死拼活的的架势,因为学习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奏效。没有方法和窍门的努力只是卖力蛮干,或者埋头苦干。功课不是这么学的,也不是这么教的。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请问将1至100之间的所有自然数相加,和是多少?老师承诺,谁做完这道题谁就可以放学回家。
你肯定想到世界知名的伟大数学家高斯了吧,没错,就是他。他就坐在童年的课堂上。
像你一样,为了能尽快回家享受那自由而快乐的美好时光,同学们都努力地演算起来,有的同学甚至额头上都渗出了晶莹的汗珠。
只有小高斯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一只手撑着下巴,一只手在无意识地摆弄着手中的铅笔,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在寻找一种可以快速解答这个问题的办法。
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手交答案了。
“老师,这道题的答案是5050。”小高斯很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