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92400000041

第41章 中国与美国、拉美、澳洲文学关系的研究(1)

中美两国文学发生关系的历史并不太长,其联系也谈不上广泛和深刻,但两国的某些作家、某些流派之间,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却发生了深刻的交汇和共鸣。由于美国文化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中国学界十分重视对美国问题的研究,中美文学关系问题也吸引了许多学者,并出现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随着拉美文学在1980年代的大量译介与中国作家对拉美作家创作艺术的学习借鉴,中国作家与拉美文学关系的研究也有所收获。中国与澳大利亚文学关系的研究,则与移民澳洲的华人的历史密切相关。

(第一节)中国与美国文学关系的研究

一、中国文学对美国文学影响的总体研究

中国文化和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最初表现为孔子及儒家思想对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诗人爱默生和梭罗的影响。然后表现为20世纪初美国的新诗运动、对以庞德为代表的所谓“意象派”诗歌的影响。这种影响在1930—40年代曾一度减弱,但在50—70年代以唐代寒山诗为中心,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诗人中再次受到普遍欢迎。总体看来,中国文学对美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诗歌的影响。戏剧方面除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对中国道家思想表示共鸣外影响很有限,小说方面则微不足道。因此,中国的中美文学关系的研究及中国文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研究,也清楚地反映出了上述的实际情形——研究中国诗歌对美国影响的最多,其次是研究爱默生、奥尼尔与中国古代思想之关系。

首先是对美国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系的研究。较早研究这个问题的是赵毅衡和丰华瞻。赵毅衡发表的《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第4期)是改革开放后中美文学关系研究的发轫之作,此后他连续发表了《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热》(《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9期)、《关于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影响的几点刍议》(《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第4期)等系列文章。丰华瞻也连续发表了《艾米·洛厄尔与中国诗》(《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4期)、《庞德与中国诗》(《外国语》1983年第5期)、《意象派与中国诗》(《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等系列文章。

1985年,赵毅衡出版了《远游的诗神——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堪称在这个课题研究上的集大成的成果。

《远游的诗神——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是对美国现代新诗运动所受中国诗歌影响问题的总体的、系统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到那时为止,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都是个案性的,研究的对象局限在某某诗人、某某诗派或某个具体问题。赵毅衡的总体研究融会、借鉴和消化了美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大量地接触了原始的、第一手的材料,包括有关诗人的诗作。

作者将20世纪初的美国诗坛摆脱英国传统的束缚、革故鼎新的新诗运动,从时间上界定在1912年至1922年的十年间。他的论述也以这十年为中心。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影响的存在;第二章:影响的中介;第三章:影响的分析。《影响的存在》一章,运用了比较文学的传播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有力地证实了中国影响的存在。作者引述了新诗运动的几个代表人物的言论,又对影响的若干实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对新诗运动中影响最大的诗人艾兹拉·庞德以及埃米·洛厄尔、哥尔德·弗莱契、哈丽特·蒙罗、伐切尔·林赛、卡洛斯·威廉斯等人的诗作,做了细致的分析,说明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是一种普遍的时代潮流,而不是个别现象。鉴于美国的新诗运动除受中国影响外,还受到了欧洲各国、印度、日本及拉美的影响,而中国的影响在这多重影响中居于何种位置,发挥了什么独特的作用,也是作者试图进一步回答的问题。作者认真分析了当年美国新诗运动中的几个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异国诗歌的翻译、研究与评论,并做了统计表格。

这些统计数字表明,有关中国诗歌的翻译、研究和评论的数量名列前茅。虽然中国诗歌在影响美国的中介环节,如渠道、信息、人员往来等方面和法国、日本、甚至印度相比都有诸多不利条件,但中国的影响在新诗运动初期之后,迅速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的影响源。作者指出:“日本的影响使美国诗人觉察到日本背后存在着的巨大的艺术宝库——中国,而且日本诗人和学者的中国文学修养帮助了美国诗人接触中国诗。

换句话说,日本成了中国影响进入美国新诗运动的向导和桥梁。”因而作者不同意美国当代学者厄尔·迈纳关于日本诗的影响大于中国的看法。在第二章《影响的中介》中,赵毅衡对中国诗歌影响美国新诗运动的中介因素做了分析研究,其中包括外交与通商的因素、美国诗人的访华、在美国的中国人所起的作用,还有中国艺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西传,特别是中国诗的翻译——例如庞德译中国古诗集《神州集》——所起的巨大作用。在第三章《影响的分析》中,作者分析了中国诗能够影响美国新诗运动的根本的社会历史的根源,认为这反映了美国人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现实的超越和逃避,而在艺术上的原因则是借着中国诗来反抗英语诗歌的僵化了的传统。美国诗人发现,中国古诗本质上是简约的,而英语诗歌乃至西方诗歌传统则是夸饰型的;中国诗歌在感情上是讲究含蓄节制的,西方诗歌则常常是“滥情主义的”。

而美国意象派诗歌就是推崇这种简约和叙述的节制。另一方面,庞德等人在翻译中国古诗时完全不顾汉诗本有的格律,将古诗译成了一种自由体诗,使当时的读者认为中国古诗本来就是自由体诗,而这种作为自由体诗的译诗对于冲破英语诗歌的传统格律和句法,又起了重要作用。从逻辑上环环紧扣的印欧句法,到省略环节、隐藏逻辑,让名词词组和意象孤立并置,这些都是出于对中国诗的模仿。

总之,赵毅衡的《远游的诗神》将丰富史料的引证与大量的文本分析结合起来,文风扎实严谨,熟练老到地运用了比较文学的各种研究方法,显示了他在这个研究领域中的博学多识。稍感遗憾的是有些地方在理论上的总结和提炼还不够。作者在学术上的独到见解与发现,某些规律性的结论的提出与总括,如不加以突出强调,有时就很容易被大量具体的个案研究所掩蔽。

十多年后,也就是1996年,我国台湾中山大学教授钟玲博士出版了另一本与上述赵毅衡的研究课题大体相同的著作,书名是《美国诗与中国梦——美国现代诗里的中国文化模式》(台北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这部书所探讨的时间范围比赵著要长,主要论述1950—90年代美国现代诗与中国诗学(包括诗的理论、诗的实践、诗情、诗的表达方式等)的关系。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美国现代诗与中国文化》,是对美国诗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的提纲挈领的总体论述。作者认为,在美国的诗歌运动中,以20世纪头十年的意象主义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旧金山文艺复兴两次诗歌运动最为开放。

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主的中国文化,连同其他边缘文化,如日本文化、印度文化、印第安文化等,都被吸收到美国诗歌中。在对美国诗歌为什么会吸收中国文化,美国诗人如何看待中国诗学进行了分析之后,钟玲指出:“总体来说,对于美国人而言,20世纪里的中国,是他们歧视、好奇、同情、援助、仇视,或唾弃的对象,但从来不是他们向往、仰慕的对象。对20世纪一些美国诗人而言,他们持一种奇怪的二分法,好像现实里的中国与中国文化是不相干的,他们可以对美国社会上的华人或对中国抱歧视的或忽视的态度,但对中国古代文学却抱极度推崇的心理。前者多少反映了白种人的种族优越感及帝国主义思想,后者则应该是文化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或是诗人颠覆帝国主义思想的一种手段。”

在第二章《中国诗歌译文之经典化》中,作者将美国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特别是庞德、韦理、宾纳和雷克罗斯等人的翻译中普遍存在的背离原文的翻译现象与方法,称之为“创意翻译”。

“创意翻译”这种概括也是颇有“创意”的。作者指出“创意翻译”是以译者把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观感受用优美的英文呈现出来为目的。这些翻译在当时得到了包括评论家在内的普遍的赞赏和推崇,并被选入相当重要的美国诗歌选集中。更重要的是,这些译文本身通常被美国读者视为创作,而不视为翻译作品。这样一来,“创意翻译”以其独特的优美的风格、简洁而自然的句法、鲜明强烈的意象而具备了其美学价值,从而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诗坛建立了经典地位。

在第三章《美国诗歌中的现实中国》中,作者运用比较文学的涉外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美国现代诗歌中的中国形象,认为在美国现代诗歌中,中国的形象分为现实的中国和古代的中国两种形象,并具体分析了几位诗人的涉及现实中国的作品。在第四章《中国思想之吸收及转化》中,作者指出:“美国诗坛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之旧金山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比较广泛地吸收中国文化及思想。这种文化移入的现象在文学界和那一代青年之中都相当普遍。其后不少美国人认为中国文化思想已成为他们必要吸收之学识及经验。

在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期间,固然许多参与运动的人都读过《道德经》之英译本,学日本禅,读中国诗及日本俳句之英译文等,更值得注意的是‘搜索的一代’(大陆地区通译‘垮掉的一代’——引者注)年轻人也一样喜欢这些读物及作品。因此对东方思想之追求乃当时的一种风气,并非全是美国一些作家之偏好。”在诗人中吸收道家思想最多的是雷克罗斯、史奈德及罗拔·布莱三个人。作者从具体的作品分析入手,详细地阐述了道家思想在他们创作中的运用与表现,指出了他们的诗作中所呈现出的“中国式的物我关系”,即表现出的“无我之境”。在第五章《人物模式之吸收及变形》中,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诗隐”及“闺怨”两种人物模式,被美国现代诗歌所吸收。其中,雷克罗斯、史奈德、詹姆斯·乌莱特、罗拔·布莱等人的作品,较多地采用了中国隐士模式。女诗人嘉露莲·凯莎则直接采用了中国古诗中的闺怨体模式,表现了“中国式的爱情”。

中国诗隐的形象主要是从庞德的《古中国》(一译《神州集》),还有韦理、雷克罗斯等人的英译汉诗中呈现出来的,这些诗隐的人格特征是不追求权力与荣华,而醉情于大自然之美,并寻求达到智慧的境界。第六章《整体艺术观》则考察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一体的整体艺术模式对美国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有关书籍的插图和美国诗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模仿。钟玲的《美国诗与中国梦》的六章内容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分析、阐释和呈现了美国现代诗歌中的中国文化的诸种模式。钟玲教授作为学者与作家兼于一身的人物,也兼具深厚的学识与良好的审美判断力。她成功地将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文学本体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将传播研究的史料实证、影响研究的作品审美分析、平行研究的文学特征对比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细致入微的分析与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有机结合起来,将现有史料的引证与具体作品的分析结合起来。书中引用了不少英文原诗,并做了切中肯綮的分析。这部著作与上述赵毅衡教授的《远游的诗神》可谓相得益彰,共同呈现了美国现代诗歌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因缘。

钟玲的《美国诗与中国梦》一书,充分展示了我国台湾地区的中美文学关系研究的学术实力。从总体上看,在中美文学的比较研究方面,台湾学者着手较早,研究人员的投入及成果也较多。有关的研究者常常在美国—台湾—香港三地辗转任教,在信息、资料和视野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在《美国诗与中国梦》一书出版之前,能够集中展示台湾地区中美文学比较研究成果的,还有郑树森主编的《中美文学因缘》(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5年)。这是一部由九篇论文组成的论文集。

其中有郑树森写的《前言》,王建元的《从超越论到人文主义——论中国对爱默生的影响》,凯第的《梭罗〈华尔腾〉里的儒家经典》、郑树森的《俳句、中国诗与庞德》,叶维廉的《静止的中国花瓶——艾略特与中国诗的意象》,傅澜思的《尤金·奥尼尔与中国》,钟玲的《体验与创作——评王红公英译的杜甫诗》,奚密的《寒山译诗与〈敲打集〉——一个文学典型的形成》,华力克的《道家思想与法西斯主义的接触——狄克〈在高堡中的人〉研究》等。除凯第、傅澜思、华力克等是外籍作者外,大部分论文都由中国台港地区的学者执笔。不少文章具有相当的独创性。其中,王建元在《从超越论到人文主义》一文中认为,美国学者在对超越论(祖国大陆通译“超验主义”——引者注)及其代表人物爱默生所受东方文化的影响的研究中,多将印度哲学与波斯诗歌作为影响美国超越论的亚洲文化的主流,从而忽视了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实际上,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存在的,不能忽视的。

而对《孟子·公孙丑·上篇》,“称之为‘重大的影响’并无不当之处”。作者又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很可能也影响到爱默生的思想”,对这些问题做了令人信服的分析论证,并指出:“爱默生越是关心政治,越是致力于社会的改革,也就越接近儒家的作风。”后来,大陆学者钱满素女士在《爱默生与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一书中,也提出了与王文相似的看法。郑树森在《俳句、中国诗与庞德》一文中,阐述了庞德与日本的俳句及中国诗的关系,指出那时的庞德认为“意象的并置”是日本俳句的独特表现方法,还不知道这种技巧也存在于中国诗中,但由此可以见出日本的俳句也曾是庞德与中国诗之间的一个桥梁。

在《静止的中国花瓶》一文中,叶维廉认为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艾略特的诗歌受到了中国诗的影响,但可以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艾略特与中国诗做比较研究,他认为艾略特诗歌中意象的组织力和暗示力,与中国诗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奚密在《寒山诗与〈敲打集〉》一文中,研究了史奈德翻译的24首寒山诗,并从主题思想、创作技巧与诗歌音律等层面分析了这些译诗与史奈德的第一部诗集《敲打集》之间的关系,认为《敲打集》是对《寒山集》独到的扩充与发挥。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唐诗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三百首

    本书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和实际需要,精挑细选了在当今仍然极具艺术价值和符合时代思想的三百余首唐诗、宋词,力争做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而又不失原诗的语言意境和艺术风格。为解决读者对整体语意不能充分理解的缺憾,《青少年纯美阅读:唐诗宋词三百首》特地安排了“文意解读”,让不了解古诗词的朋友,找到一条快速而方便的学习捷径。同时书中还插入了作者简介,帮助读者加深对诗人、词人的了解,增加对古诗词的兴趣。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感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感悟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一对少小相伴、相知相爱的男女,一对缠绵悱恻、恩爱至极的伴侣,一对灵魂高度契合的文友,一对生离死别的诗人,一对相思而亡的短寿夫妻……他们留下了《赠妇诗三首》《答夫诗》《述婚诗二首》《赠妇诗》《与妻书》《答夫书》《重报妻书》《誓与兄弟书》等一系列诗文。
热门推荐
  • 李悦传

    李悦传

    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后由平阳公主推荐给汉武帝,获封夫人,深得汉武帝的宠幸,并为汉武帝生下儿子昌邑哀王刘髆。李夫人死后,以皇后之礼安葬。汉武帝死后,李夫人配祭宗庙,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李夫人病逝后,汉武帝思念不已。忽一日武帝梦到李夫人后,想与李夫人再见一面,便找来方士设坛作法。武帝在帐帷里看到烛影摇晃,隐约见一身影翩然而至,却又徐徐离去,便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武帝又自作赋以寄恨焉。
  • 逆紫灵

    逆紫灵

    圣尊——12岁的王者继承人泪雪,不屈服于暗无自由的命运,倔强地闯入了凌星磊的世界,却不知这也是命运的开始。。。灵神——为何相爱的两人却只能残酷相斗?为了爱,绝不妥协,就算要前往未知异世,也一定要与你相守!!!
  • 斗战不灭

    斗战不灭

    诸天神佛,独断万古,万族群起,不朽长生一个流氓少年偶得斗战传承,踏上漫漫逆仙之路我一生斗战,踏血而行
  • 拽萌公主:复仇女王

    拽萌公主:复仇女王

    她爱他至深,可他却不爱她,连一丝的怜悯之情都不肯给她。直到那次,她被重创,眼睛瞎了,可他却无情的给了她一把掌,说她恶毒,说她残忍。她终心灰意冷,可连自己最好的闺密,自己最信任的哥哥都不相信她。他们把盲了的她扔到荒郊野外,让她自生自灭,心中的恨意无一不在怒嚣。恨让她重新崛起。当她华丽转身,负她之人可准备好了?
  • 大韩十三年

    大韩十三年

    她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到回到过去的方法。只为能再见他一眼。她很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因为在身体里有着她想要保护的东西。她是原本是韩王的爱女,有着世上最美好的一切,只要如同一般的王族子女一般,学一些琴棋书画,做一些附庸风雅的事情,嫁一个权势新贵便可。可是命运自认幽默想法太多,让她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让她爱上一个不能爱的人。回首沧海千百度,那人却已妄成空。
  • 大神助理:大叔很暖很贴心

    大神助理:大叔很暖很贴心

    【停更,慎入!!】大叔非总裁,但很有钱!月入千百万,他的职业是网络作家,写文十年,网络文坛巨神。招小助理一枚。大叔:小梅子,去给我查查历史资料,笔记要做好字要写得我认识,错字漏抄的话就给我卷铺盖圆滚滚的滚~小梅咬牙点头,有什么招尽管放过来吧大叔,她都接着。可是为什么,大叔在家里又宅又呆又腹黑,没想到走出去,在别人面前却是酷酷的,拽拽的!后来发现,其实大叔暖暖的很贴心哦!额,那个大叔的女粉丝们,请矜持一点啊喂~
  • 盖世冰帝

    盖世冰帝

    要么没有玄气,当个普普通通的人,要么把玄气练到极致,当个俯视众生的人!我叫方三,尔等记好了!
  • 我的女尊传奇

    我的女尊传奇

    一朝穿越,成为太女,十岁定情!也是十岁离开!!五年后!回归!!心却已碎。继承王位,却心不在!浪迹天涯,却救下两人。结拜姐妹,却是他国之人.寻找悉日姐妹之时,却又突遭谋杀,再度醒来却,只记得前世,却忘了自己的身份爱上了谋杀自己的主谋!是谁的情!是谁的债!是谁负了谁的情!又是谁一直在坚守宁为无情!不做负情女!不做悲伤女!谎言揭开之时,她!又该何去何从?回到现代,却发现,爱。还在。是接受,还是!转身离去?由自己把握!!!
  • 易烊千玺,半夏微凉不成殇

    易烊千玺,半夏微凉不成殇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你的视线,请不要来找我。”“为什么?”“因为这是我送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 奇兵无限

    奇兵无限

    一本游戏类的无限流,会涵盖我玩过的很多游戏,只是想写出一些游戏里的遗憾,不会有太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