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五节 适者生存——枪手博弈
甲、乙、丙三个枪手彼此仇视,互不相容。有一天,他们在街上不期而遇。一时间,氛围紧张到了极点。在这三个人中,甲的枪法最好,十发八中;乙的枪法次之,十发六中;丙的枪法最差,十发四中。如果三人同时开枪,并且每人只发一枪;第一轮枪战后,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枪手博弈,指在多人博弈中常常存在很复杂的关系,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策略。
多方竞争:实力最强,存活率最低
在前面这个问题中,很多人认为甲的枪法好,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一些。但结果并非如此,存活几率最大的是枪法最差的丙。
只要分析一下各个枪手的策略,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枪手甲的最佳策略是先对枪手乙开枪。因为乙对甲的威胁要比丙对甲的威胁更大,甲应该首先干掉乙。同理,枪手乙的最佳策略是第一枪瞄准甲。乙一旦将甲干掉,乙和丙进行对决,乙胜算的概率自然大很多。枪手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对甲开枪。乙的枪法毕竟比甲差一些,丙先把甲干掉再与乙进行对决,丙的存活概率还是要高一些。
那么三个枪手在上述情况下的存活几率分别为:
甲:24%(被乙、丙合射40%×60%=24%)。
乙:20%(被甲射100%-80%=20%)。
丙:100%(无人射丙)。
从上述心理及概率分析,我们发现枪法最差的丙存活的几率最大,甲和乙的存活几率远低于丙的存活几率。
如果改变游戏规则,假定甲、乙、丙不是同时开枪,而是轮流开一枪。
先假定开枪的顺序是甲、乙、丙,甲一枪将乙干掉后(80%的几率),就轮到丙开枪,丙有40%的几率一枪将甲干掉。即使乙躲过甲的第一枪,轮到乙开枪,乙还是会瞄准枪法最好的甲开枪,即使乙这一枪干掉了甲,下一轮仍然是轮到丙开枪。无论是甲或者乙先开枪,乙都有在下一轮先开枪的优势。
如果是丙先开枪,情况又如何呢?
丙可以先向甲开枪,即使丙打不中甲,甲的最佳策略仍然是向乙开枪。但是,如果丙打中了甲,下一轮可就是乙开枪打丙了。因此,丙的最佳策略是胡乱开一枪,只要丙不打中甲或者乙,在下一轮射击中他就处于有利的形势。
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发现,三个枪手中实力最强的甲的存活率最低。
竞争亦是如此,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不要以为自己实力最强,所以存活率最高,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才是取胜的关键。
让合作者助你登上赢家宝座
在“枪手博弈”的基本模型中,人们发现,枪手乙和枪手丙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在甲被杀死以前,他们相互间之不是敌人,即丙和乙之间达成了一个攻守同盟。
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毕竟人们总要优先考虑对付最大的威胁,同时这个威胁还为他们找到了共同利益,联手打倒这个人,他们的生存机会都上升。
其实,这一策略历史上很早就有人用过。
《史记》记载,秦始皇称帝后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十八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受秦始皇的宠爱。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琊,再取道西返。七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病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扶苏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办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赵高三个人,其他大臣一概不知。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丞相李斯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还要报告政务,赵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两人关系密切。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赦免了他。这时,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的遗命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受到宠信,对他不利。这个时候,扶苏成了赵高的最大敌人。为此,赵高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遗诏,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吗?”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您、我和李斯三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此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事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在心中也把李斯当做一大对手,但是在眼前的情势下,他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任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你的荣华富贵不仅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受到伤害。公子胡亥,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共同利益的考虑,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去办。
而后,三人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而原先处于强势地位的扶苏最终在赵高和李斯的攻守同盟中落败。
这种与竞争对方合作从而在多人博弈中取胜,实际上在进行着一种类似于枪手丙和乙之间的攻守同盟,形成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心灵魔法屋:学会坐山观虎斗
《史记》中有这样的话:“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这是成语“坐山观虎斗”的出处之一,它的意思是在进攻之时,不妨对敌我之间的各种利害关系进行灵活把握,这样才能用最省力的方法成为主动的一方,正是枪手博弈中枪手丙最佳策略的写照。
东汉末期,袁绍在仓亭被曹操打败之后,心情抑郁,不久便得病身亡。临死前,袁绍立幼子袁尚为继承人,任命其为大司马将军。曹操这时斗志正旺,亲率大军讨伐袁氏兄弟,企图一举平定河北。曹军以破竹之势攻占了黎阳,很快便兵临冀州城下。袁尚、袁谭、袁熙、高干等带领四路人马合力死守,曹操一连几天都攻打不下。
曹操的谋士郭嘉献计说:“袁绍废长子立幼子,兄弟之间必然会为争夺权力相互争斗,各自树立自己的势力帮派,他们之间在情况危急时刻还可相救,一旦危机解除就会彼此相互争斗。不如先举兵南下攻打荆州,征讨刘表,等袁氏兄弟相互争斗发生变故之后,再来攻打他们,就能一举而定。”曹操认为郭嘉言之有理,便留下贾诩镇守黎阳,曹洪镇守官渡,自己则率军征讨刘表去了。果然,曹操大军一撤走,长子袁谭便同袁尚为争夺继承权大动干戈,互相残杀起来。袁谭打不过袁尚,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再次出兵北进,杀死袁谭,袁熙、袁尚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曹军很快占领了河北。
平定河北之后,夏侯惇等人劝曹操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没有臣服我们。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他,必定成为我们的后患。不如趁他们还没有防备之际就去讨伐,这样就能取得辽东了。”曹操笑着说:“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几天之后,公孙康会把二袁的首级亲自送来。”诸将都不相信。没过几天,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众将大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说着,拿出郭嘉临终前留给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写道:“如果听说袁熙、袁尚去投靠辽东,主公千万不要加兵。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被吞并之后,二袁去投奔他。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们肯定并力迎敌,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公孙康、袁氏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方。”
原来,袁绍在世之日就一直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对袁氏家族恨之入骨。这次袁氏二兄弟去投奔,公孙康就存心想除掉他们,但又担心曹操引军攻打辽东,想利用二人助己一臂之力。所以,袁熙、袁尚二人来到辽东,公孙康并没有马上相见,而是派人迅速前去探听曹军的动静。当探子回报曹操并无攻打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将袁熙、袁尚斩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
现实世界里,无论哪个领域,竞争对手往往不只两方,那么,你不妨在其他对手矛盾突出、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显露时,坐山观虎斗。要知道,操之过急常常会促其形成暂时的联合,从而增强敌方的还击能力。不如坐等其他对手之间的矛盾发展以致出现互相残杀的局面,就能达到削弱敌人、壮大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