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一日,关羽在府,忽报:“内院二夫人哭倒于地,不知为何,请将军速入。”关羽乃整衣跪于内门外,问二嫂为何悲泣。甘夫人曰:“我夜梦皇叔身陷于土坑之内,觉来与糜夫人论之,想在九泉之下矣!是以相哭。”关羽曰:“梦寐之事,不可凭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请勿忧愁。
小说中对于刘备和诸位夫人之间的感情描写少之又少,所以这一段甘夫人梦见刘备乃是难得的体现甘夫人对于刘备的一片深情所在。心之所念夜之所梦,甘夫人牵挂刘备,乃是妻子对于丈夫爱恋的本能表现。虽然说封建社会丈夫是妻子依仗一生的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牵挂往往仅仅是担心失去丈夫后半生变无所依靠,****色彩是有限的。但是在这一段描写中,同为刘备之妇,糜夫人没有做梦,偏偏甘夫人做梦,两人对于刘备感情的深浅也可以意见高低了。甘夫人对于刘备的牵挂应该是出自于内心对于刘备的深切爱恋。
小说卷六《关云长封金挂印》中也有一段类似的描写:
宴罢,公遂回家,参拜二嫂于内门之外。甘夫人曰:“叔叔西番出军,可知皇叔音信否?”公答曰:“未也”。关公退,二夫人于帘内痛哭甚切。糜夫人曰:“想皇叔休矣!二叔恐我姊妹烦恼,故隐而不言。”正哭之间,有一个随行老军,听得哭声不绝,于内门外告曰:“夫人休哭,主人见在河北袁绍处。”二夫人曰:“汝何以知之?”军曰:“跟将军出征,有人在阵上说来。”夫人急召云长,责之曰:“皇叔未尝负汝,汝今受曹恩养,忘旧日之义,不以实情告我,使我姊妹忧愁身死。叔要自享荣贵,就借宝剑斩我姊妹之首,以绝汝之疑碍。叔无相瞒也!”云长顿首流泪曰:“兄今委在河北。未敢教嫂嫂知者,恐内走泄也。事须缓图,不可以速。”甘夫人曰:“叔宜上紧,不可缓之。”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甘夫人唤关公问曰:“叔叔近日行藏若何?”公曰:“只在早晚辞了曹公,便请嫂嫂上车。堂中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寸丝亦不可带去。”甘夫人曰:“叔宜上紧,勿得迟滞。”
这一段描写实际上也写出了甘夫人迫切的思念刘备,牵挂刘备的心情,如果说没有深厚的夫妻感情作为基础,恐怕甘夫人是难有此行为的。一旦听说有刘备的消息后,也是甘夫人“急召云长,责之”,还有再三催促关羽出发前去寻找刘备,这些细节描写都形象生动的勾画了甘夫人内心的对于刘备的真挚的情感。
综上所述,罗贯中在史实的基础上对于甘夫人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新的塑造,虽然这个人物的描写笔墨有限,但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有胆有识、贤良淑德的女性形象,同时甘夫人也是对于刘备有着深切爱恋之情的妻子。
卷七《刘玄德襄阳赴会》还提到:时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降生刘禅。是夜,有白鹤一只,栖于县衙屋上,鸣四十余声,望西飞去,守衙之兵,皆以为异禽。临分娩之时,天香满室,经日不散。甘夫人夜梦仰吞北斗有孕,故名阿斗。
甘夫人和刘备之间还有儿子刘禅,孩子是夫妻感情升华的纽带,跟何况这个孩子是刘备的嫡子,所以甘夫人对于刘备的感情也不仅仅是夫妻情深,还有对刘备作为自己孩子的父亲的情义所在,在诸位夫人中,对于刘备感情最深厚的恐怕也就数甘夫人了。至于其余的几位夫人,糜夫人投井而死,也未见小说中有什么糜夫人对刘备的眷顾缠绵之情;孙夫人嫁与刘备后又返回东吴并从此后不见刘备(关于孙夫人投江而死乃毛本所加,通俗演义中无此情节),也谈不上什么夫妻情深。至于吴夫人小说中也未见其对刘备的感情描写,故只有甘夫人才可以称得上与刘备有患难之情、难舍难分的妻子。
我们再来看看刘备对自己这位夫人的态度。应该说在刘备的诸位夫人中,唯有甘夫人和刘备之间是有真感情的,在刘备心目中最重视最爱恋的还是甘夫人。黎东方先生在《细说三国》一书里说过:“刘备对甘夫人始终怀念,于称帝以后追封了甘夫人为皇后。他不曾追封糜夫人为皇后,也不曾对孙夫人有过什么怀念的表示。”胡莉《刘备的妻妾、后妃考述》也提出类似的观点:“分析刘备的这几位妻妾,双方有夫妻感情的可能只有甘夫人。”
在小说中刘备对于甘夫人的态度明显迥异于其他几位夫人。对于其他的几位夫人,刘备确实显得很无情甚至于冷漠。糜夫人为救阿斗而投井自杀,回来赵云向刘备汇报情况,刘备假意摔了阿斗,但是却没有对糜夫人的死表示出半点哀伤,等安定后再也不曾提糜夫人,可见刘备对于糜夫人真够冷血的。至于孙夫人也是如此,孙夫人回归东吴后,刘备也未表示出任何牵挂和想念之情,晚年追封诸位夫人的时候也丝毫没有想起这位孙夫人。
再来看看对于甘夫人的态度。吕布偷袭刘备,刘备仓皇而逃,甘糜二位夫人落于吕布之手,当张飞告知刘备这一消息的时候,刘备“默默无语”。这里刘备默默无语笔者这认为并不是说刘备对于夫人的被困而无动于衷,而是心有所牵挂然现实又很无奈的一种表示。这在刘备劝阻张飞自杀的时候有详细的描写。
张飞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其剑而言曰:“古人有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而尚有更换;使手足若废,安能再续乎?’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日生,誓愿同日死。今虽无了城池老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吕布掳吾妻小必不害之,容作方略救援”遂皆大哭一场。(卷三《孙策大战太史慈》)
值得注意的刘备说完之后,大哭。我想这里的大哭应该不仅仅是感怀兄弟情深,收买人心,在这番大哭里面应该或多或少的包含了对于甘夫人的牵挂和安危的担忧。所以刘备对于妻子的无情也是有选择性的。他所说的这番话并不是真的不关心落于敌手的自己夫人的命运,笔者觉得更多的是为了劝阻张飞的自杀行为而不得不使用的苦肉计而已。
等刘备在袁绍处暂时安定后,有这样一段描写:
却说刘备在袁绍处,日夕烦恼。绍曰:“玄德何故常有忧也?”玄德曰:“二弟不知音信,妻子陷于曹贼;上不能报国,下不能保家,安得不忧也?”卷五《云长策马刺颜良》
这里清楚地写明刘备是在为妻小担心,而且是很担心——日夕烦恼,假如真如刘备所说“妻子如衣服”,那他就大可不必为妻子烦忧了,再找一个就行了。故刘备所说的“妻子如衣服”可以看做纯粹是为了安抚张飞的,实际上刘备并非是真的把妻子看成是可以随时更换的衣服而毫不在意,否则也不会为落在曹操手中的妻子整天担心烦恼了。
再来看甘夫人去世的时候刘备的态度,我们会发现和糜夫人去世的时候是天壤之别。小说写到甘夫人去世时候场景:
细作回报:“荆州城中扬起布幡做好事,城外别建新坟,军士各挂孝服。”瑜惊问曰:“没了甚人?”细作曰:“刘玄德没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殡葬。(卷一一《周瑜定计取荆州》)
从这一段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甘夫人葬礼的隆重程度,全城全军都为甘夫人戴孝,可见刘备是以国丧的礼仪来为甘夫人举行葬礼。而且小说中还提到:“却说玄德自没了甘夫人,昼夜烦恼。”一句“昼夜烦恼”也点出了失去甘夫人对刘备生活的影响和打击。相比之糜夫人去世的无动于衷,甘夫人如此隆重的葬礼和刘备寝食难安的表现已经足以说明他对于甘夫人的思念之情。
等到东吴派人来提亲,刘备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直接拒绝了。
范曰:“某近日闻公丧偶,有一门好亲,故不避嫌,特来作媒。未知尊意若何?”玄德曰:“中年丧妻,大不幸也。肉尚未冷,安敢望此?”(卷一一《周瑜定计取荆州》)
可见刘备对于甘夫人的死是非常在意的,自己也坦言是“大不幸也”,并不想很快的再娶妻子,因为甘夫人尸骨未寒,刘备实在不忍心再娶新人。故刘备对于自己的夫人不是无情,而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这位自己早年所娶回来的,且陪伴自己半生颠沛流离、患难与共的妻子——甘夫人,刘备是相当珍惜和爱恋的。并且在对于甘夫人的种种态度中,亦充分体现了性格中缠绵多情的一面,而这一性格特征往往被淹没在刘备善于玩弄权术和笼络人心的大前提下。郭英德先生就说过:“刘备性格中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的,就是对女色的迷恋,身边不能没有女人。”这一说法也直接推翻了刘备对于女色不在乎,对女子无情无义的结论。
从刘备与诸位夫人的联姻中我们也看到,刘备的多情和无情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追根溯源,刘备对于自己娶回来的甘夫人,也就是他的妻子中唯一和政治利益挣不上关系的,他是最挚爱的,相反那些因为政治需要和利益关系而娶回来的妻子,刘备则确实表现无情无义。笔者认为,刘备对待妻子的无情无义并不是他性格的主导,他的无情无义是有选择性的,不是一概而论的,正所谓人性是复杂的,虽然《三国志通俗演义》在人物的刻画上往往被人诟病太过于简单直接和人物性格的出场定性,缺少发展和变化,尤其鲁迅先生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更是成为这一论断的有力支撑。但是仔细的去阅读文本我们依然会发现,在人物的主流性格之下,依然是体现出了其人性的复杂一面。一个对妻子本来就不在乎的人,说出妻子如衣服的话,也许只是表现了这个人的无情无义,一个对妻子很重感情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却展示了其复杂的内心挣扎,舍去儿女情长,才见英雄不同凡庸。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刘备的胸怀大志,有意淡化了这个人物的儿女之情,但是由于这个历史人物本身的丰富性,使得这部历史演义小说在按作者的意图塑造人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显露出人物的丰富性。
刘备对于妻子的无情实际上源自无爱的婚姻,对于刘备而言,他的婚姻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使命,这样结合的夫妻,情感是最不需要考虑的,关于这一点,易中天先生在《闲话中国人》里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结婚从来就不是双方当事人的事,而是谈们双方家族的事……这样的婚姻,当然是无爱的婚姻。”这不代表刘备在内心深处无视妻子的存在,他的无情针对的是和他无爱的女人,比如糜夫人和孙夫人、吴夫人;他的多情也是倾注在他所爱恋的女人身上,比如甘夫人。所以笔者认为厘清刘备和甘夫人的关系,对于我们去理解和解读刘备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甚至对于我们更好的去解读《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都有一定的裨益。
糜夫人,生卒年不详,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妻,安汉将军糜竺、南郡太守糜芳之妹。
糜竺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本为陶谦左右手,后来认为刘备是明君,将亲妹糜氏嫁给刘备做继室,并大力以金钱资助刘备。
糜竺之妹,为刘备夫人,性情贞烈。长坂兵败,她怀抱年仅两岁的刘禅在乱军中走散,被赵云发现;但糜夫人因为赵云只有一匹马,不肯上马,在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而亡。
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蜀书·糜竺传》
糜夫人是刘备的夫人,糜竺,糜芳的妹妹。
曹操南攻荆州,刘备抵挡不住,长坂兵败,抛妻弃儿。糜夫人怀抱甘夫人未满周岁的儿子于乱军中左躲右藏,后来又受伤了,实在是走不动了,遂于一枯井边的矮墙下休息,为赵云发现。赵云劝夫人抱幼主骑马逃走,然夫人因赵云只有一匹马,不肯上,遂托付阿斗于云后称云不备,投井而亡。读三国,每每读到此处我都感慨万千啊,多么伟大的女性啊。试想当时乱军之中,别说是女人了,一般男人也早乱了阵脚,见有人来救,还不言听计从。可是糜夫人却很镇静的判断过当时的形式后认为,如果她抱阿斗骑马,风险太大了,加上她又受了伤,多半冲不出重围,可是她不走,赵云又不可能离开,最后只能是3人同亡。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赵云抱着阿斗冲出去,这样成功的机会大。而此时,她便成了赵云的包袱了,怎样才能帮赵云把包袱扔掉呢?唯有自杀。可见她在把儿子交付赵云时就抱了必死的决心,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壮哉!
正是有了夫人的让马以及曹操的爱才,才成就了子龙的光辉事迹。话说甘,糜二夫人,自从跟随刘备之后,多次与刘备于乱军之中失散,颠沛流离,可是甘夫人最后还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可是糜夫人却落个乱军之中,投井而亡。由于史书中关于糜夫人的介绍不过只言片语,便留给了后人一片臆想的天空。但观其一生,确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真可谓自古红颜多薄命啊!悲哉!
当时的情况下,具体如何?我认为想了解真相其实并不难。从人性的角度,还有从当时历史背景,还有当时所处的战场氛围。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糜夫人为赵云所杀!
阿斗是当时刘备唯一的儿子,这在做臣子的眼里,就跟太子没什么区别,那么,救阿斗在当时的情况下重于一切。
而阿斗为甘夫人所生,与糜夫人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为救阿斗牺牲掉糜夫人对赵云来讲是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的。
当时的情况是,赵云保糜夫人及阿斗从乱军人突围,四周无外人,这点很关键,当时在场没有外人,而斗是个不会言诘的孩童。在乱军中糜夫人都没有放弃,现在暂时脱险反而会去自尽?人之本性如此,求生是本能。一般来说看到了救命稻草:“勇武非凡的赵将军”,直觉会求他保自已离去。
看当时的情况,赵云很清楚,如只带阿斗一个没什么重量的儿童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带上一个百八十斤的妇女一起冲出去可能性几乎没零。时间紧迫,四周又没人,顺手结果了她,再把井一埋!埋井一节恰恰说明赵云心中有鬼!乱军之中,死亡百姓无数,多有女子。时间如此紧迫,他居然有空去埋井?为什么还怕一井中遗尸?这一具井中尸体是没有任何人在意的,只有一个人在意,那就是赵云!他不想任何人看到这具尸体。于是才有为保糜夫人尸体不受辱而埋井之说。
杀糜夫人,并不是说明了赵将军如何残忍,不忠!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了赵将军乃真男人、大丈夫也!当时的情景,如果还酸不拉机的讲什么忠孝仁义,只怕三个一起玩完。省时度势,弃最无用的糜夫人而保幼主突围,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也算是壮士断腕了。那有人会说,既如此,没必要杀糜夫人,自已带阿斗走就是了,何必杀阿斗。呵呵,那就是妇人之见了,当时的道德环境,如果赵将军真如此做,一旦糜夫人被敌人所获,或死于乱军而被人看见,或糜夫人自行逃脱,只怕赵将军这一世的英名就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