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对头目胀痛、闷重的治疗,所采用的是针刺“泻头上五行(五条经脉),行五(每条经脉各取五个穴位)”,就包括了属于督脉的百会穴,同时也有“泻出其血”的要求。可见,秦鸣鹤的治疗是正确的。
每每至此,笔者就联想到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因疑心华佗的“谋害”,不仅杀害了一代神医,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害人害己。李治与武则天就要开明与豁达得多,因此也就受益多多。
这真是:
针刺疗效实在好,御医胆大手段高,
皇帝开明病得除,女皇豁达折玉腰。
(第二节)笔者的亲身经历
有关针灸疗法神奇的效果,如果说历史上的传奇已经久远,只见于文献所载或者民间流传,未能目睹,那么笔者的亲身经历却是真真切切的。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的针灸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地钻研与发掘针灸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广泛运用于许许多多的病证,甚至是危急重证或疑难怪证的治疗之中,还打破了某些古代文献记载所不能针刺、艾灸的“禁区”、“禁令”,其疗效卓著,屡屡见诸各种专业文献和宣传媒体。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与医学的广泛交流,针灸疗法已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古老的针灸疗法逐渐被世界各地的人们认识,并因它所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极低的副反应率,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曾几何时,在海外掀起一阵阵的“针灸热”以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针灸疗法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笔者并不想用见诸媒体或文献的报道来强行说服读者,因为那毕竟是他人的成就;而是通过本人所亲身经历的二三事来告诉大家,针灸疗法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一、最难忘——针刺人中解除“尸厥”
四十一年前笔者刚行医不久,是一名乡下的“赤脚医生”。
一个深秋的傍晚,一个青年乡民突然飞奔而至,告知他的父亲突然昏倒在地。我火速赶往事发之地,只见该乡民仰面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双目紧闭,面色苍白,肢体冰凉,呼吸微弱。还真有点像虢太子所患的“尸厥”症,不过那时候我还没有读过《史记》,也没有看过《黄帝内经》。
我立即取出银针,迅速消完毒,对准病人的人中穴扎了下去,只听见病人大叫一声,立即苏醒了过来。紧接着,又在病人的百会穴、神阙穴、关元穴上进行了艾灸,不一会儿工夫,病人的面色开始红润,周身转暖,完全恢复了正常状态。
或许是刚行医不久就取得成功的喜悦,更或许是亲身见证了针灸的神奇,它就像初恋一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尽管已经过去了四十一年,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二、最快意——十宣放血退热定惊
笔者之子在婴儿时期经常生病发烧,而且一发烧就在39℃以上。记得有一天深更半夜,小儿又突然发起了高烧,体温竟高达40.2℃,满面通红,周身滚烫,肢体时时抽动,眼看就要发生中医学所说的热极生风、西医学所说的高热惊厥。而此时的屋外正在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家里又没有可供使用的药物,连银针都没有一根。通常的物理降温也用了,高烧就是不退,孩子的母亲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情急之中,我猛然想起书中的一句经典名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无奈之下,取出缝衣针,消毒之后,在孩子的十指尖也就是十宣穴上进行点刺出血。此举虽然遭到孩子母亲的抱怨,但当看到孩子随着大汗出而热退身凉时,她又破涕而笑。
在事后的二十多年里,孩子的母亲还常常以此戏谑我的“残忍”行为,而我却感到快意无比,所谓“残忍”的后面,却是真正的仁慈,小小的缝衣针退高烧于瞬间、止抽风于顷刻,而且简便、价廉,又无毒副作用,针灸疗法的巨大作用可见一斑。
三、最感慨——阿是止痛名不虚传
四年前笔者本人不慎跌跤,左脚背骨折,虽经外敷、内服药物,可还是疼痛不止,尤其在夜间更是难以忍受。急中生智,找了几个阿是穴进行针刺,居然见效,疼痛立止。一时得逞,天天照办,就这样我顺利地度过了恢复期。
你可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我心里的感慨?那就是对《黄帝内经》更加的赞叹,对“药王”更加的崇拜。
四、最常见——一针入穴诸病若失
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是具有二十四年临床治疗经验的针灸专职医师,在长期的医疗生涯中,凭着一根根银针、一支支艾条,不知道解除了多少患者的病痛。
一位病人因患突发性耳聋,双耳失聪近两周,她选用耳门穴、听宫穴等进行针刺,就在留针之际,患者已能微微听到医生的话语。三次治疗后,听力已然完全恢复。
另一位妇女产后不到两个月就患上了偏头痛,也就是西医学所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经常发作。每次发作,右侧头部剧痛不止,有如刀劈斧砍,难以忍受,还有些类似于曹操所患的头风病。近二十年来,遍服药物,虽能止痛一时,却未能彻底治愈,痛苦不堪,曾经数次有过自杀的可怕念头。经过她的针刺治疗,一周而缓解,一月而告愈,至今多年不见复发。
还有一位年高八旬的老太太,“中风”后偏瘫在床,不能动弹,仅仅经过她两个月的针刺治疗,双手就能捏拿东西,身体也能坐起来了。
这就是古老的针灸疗法,中医学中的一朵奇葩,还是那句话:
不管你相信也好,怀疑也罢,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实。
(第三节)针灸为何能治病
针灸疗法的效果既然如此的神奇,那么,它究竟是通过什么作用而产生效果的呢?
说起来很简单,但也是取得疗效的关键,那就是经络。
一、经络究竟是什么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所谓的经络,在《黄帝内经》的理论中,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又像遍布大地的江河沟渠,网络着全身。
《黄帝内经》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
显而易见,经脉与络脉,两者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
经脉之所以叫“经”,是取径路、道路之意,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就像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干线,如同古时候的官道、如今的省道、国道,又如同大地上的大江大河。
经脉比较粗大,以纵行于人身的上下为主,而且深深的循行在肌肉之间,外而不见。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络脉之所以叫“络”,是取联络、网络之意,它细密而繁多,是经脉的分支部分,就像交通干线的支线、小路、甚至还有羊肠小道,又像大江大河的分支以及小溪沟渠。
络脉比较细小,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常常显露于体表皮肤之间,视而可见。当然,也有分布在脏腑组织之间,难以见到者。
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二、经络有哪些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首先用手、足将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
《黄帝内经》中说:“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由于十二正经的每一条经脉,都隶属于某一个脏或腑,因此隶属于脏的经脉又叫阴经,循行于肢体内侧,隶属于腑的经脉则叫阳经,循行于肢体外侧。
按照上述规律,也为了便于一听其名就知道它们与脏腑的隶属关系、阴阳属性、循行走向等,将十二经脉命名如下: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脉、阳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与脏腑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配合关系。
所有这些与十二经脉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叫“奇经”。奇,具有奇特、区别等意思,因其共有八条,所以统称为“奇经八脉”。
三、经络有哪些作用
经络,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而重要的生理作用,也正是这些作用,决定着针灸疗法的效果。
1.沟通作用
人体由五脏六腑、形体骨肉、五官九窍等构成,这些组织器官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那么,这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之间,依靠什么来联系呢?
结论只有一个,依靠经络的沟通作用而得以联系。
《黄帝内经》中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支节。”“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孔)窍。”“系目系”,“入耳中”,“挟鼻”,“连舌本”,“挟口环唇”,“络嗌(咽喉)”,“过阴器”。
以上描述,足以说明经络的这一极为重要的功能作用,也正是有了经络的内外沟通、上下联系,人体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好比各个城市、各个地区之间,依靠着道路、河流等的贯通,才得以实现人员、物资等的交流,从而成为一个整体的社会。
2.运载作用
人体的脏腑、骨肉、官窍等各有各的功能,尤其是五脏六腑的功能,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核心。然而,所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必须依赖于气血精津的滋养,才得以发挥。
那么,气血精津依靠什么来承载与运输,才能及时地灌溉到各个组织器官呢?
结论还是只有一个,依靠经络的运载作用而得以灌溉。
《黄帝内经》中说:“阴脉营其脏,阳脉营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以上诸多论述,无可争辩地说明是经络的运载作用,把气血精津适时地运送到全身内外上下的各个组织器官,为之提供人体功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才保证了人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运转。这同样好比只有道路、河流的交通运输正常,才能适时地保证各个城市、各个地区内人员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物资,从而使整个社会正常运转。
3.传递作用
人体的脏腑居于内,要支配在外的形体官窍;而形体官窍列于外,在接受脏腑支配的同时,也要反映脏腑的变化。
那么,这中间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依靠什么来实现呢?
结论仍然只有一个,依靠经络的传递作用而得以实现。
所谓的传递作用,就是指经络既能将体内脏腑各种活动的信息,及时地传达到体表各处,又能将体表各处各种活动的信息迅速地反馈到体内的脏腑,使内外的各种活动信息得到适时地交换。
《黄帝内经》中说:“(刺)中气穴,则针(刺的感觉)游(传导)于巷(即沿经络循行之处)。”“刺其听宫穴,中(感觉传递到)其眸子(眼睛),声闻(感觉声音传递)于耳(中),此即输(传递)也。”“刺之要,气(感觉传递)至(病处)而有效。”
这些论述,不仅是对经络传递作用的具体描述,更是说明了针灸治疗就是通过经络的传递作用而显效的。
因此,当体表受到针刺、艾灸、按摩等的刺激后,由此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就会沿着经络马上传到疾病之处,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经络具有沟通、运载、传递等独特的作用,并且它网络全身内外上下,无处不到。针灸疗法恰恰就是通过针刺、艾灸以及按掐等方法,对穴位给以刺激,通过经脉的作用,来调节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从而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修复作用,达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或者养生保健的最终目的。
因此,《黄帝内经》中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愈),学之所始,工(医生)之所止(研究、掌握)也。”“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