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7000000008

第8章 人皆可为尧舜?——洞悉人性,赢得先机(3)

王阳明说:“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再如知痛,绝对是他自己痛了,才知痛。知寒,绝对是自己觉得寒冷。知饥,绝对是自己肚子饥饿了。知与行怎能分开?这就是知与行的原意,不曾被人的私欲迷惑。圣贤教人,一定是这样才可以称作知。不然,只是未曾知晓。”

【心学解】

唐德宗时期的名臣裴佶曾讲过一个故事,裴佶年轻的时候,姑父在中央政府部门当官,一直以来名声都很好,既没有谁说他贪污腐败,也没有哪里传出他的绯闻,更加难得的是没有人上访投诉过他。

就是这么一个人,很多人都觉得他不错,觉悟很高,一定是将《论语》中的精神深入贯彻到了自己一言一行当中,是个君子。

一般来讲,若是真正的君子,的确会自始至终保持清廉高洁,不过有些人却只是貌似君子而已,其真正人品并不高,区别只是放在他面前的利益够不够。

很可惜,这位裴佶的姑父便是这样的人。

这天,裴佶去探望姑母,正遇上这位“清官”姑父下班回家来,两人聊了几句,姑父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对着裴佶长叹了一声,说:“崔昭这个人实在是不怎么样,他何德何能,朝廷上下竟然有那么一大帮子人帮他说话,哼,要我说,肯定是他给这帮人都送了礼,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啊!”

裴佶很是为姑父的这份忧国情怀所感动,对姑父的不肯同流合污又多了一分了解。但就在姑父牢骚还没发完的时候,下人进来通报说:寿州刺史崔昭前来拜访。

姑父一听,心里正窝着火呢,立刻挥挥手把下人骂了出去,连说“不见”。想想又觉得不妥,便磨磨蹭蹭了好一会儿,做出一副不情不愿的姿态就出去迎接了。

主人和客人相见之后,很快地,裴佶发现姑父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又是叫人上好茶,又是请人坐高座,脸上的笑容绽放得那叫一个灿烂,就好像吃了几十斤蜜糖一样,让人腻味得不行,连带着对崔昭的仆人也照顾得周周到到。

如此神奇的川剧大变脸,让裴佶的姑母都觉得十分奇怪:今儿这老头是怎么了,之前那么怠慢,这会儿又这么客气热情的?

客人走后,裴佶抽了个空子问姑父:“我说姑父,您老怎么突然对崔昭改变了态度呢?这崔昭不还是那个崔昭吗,没什么特别的啊?”

姑父神神秘秘地挥挥手打发裴佶去房间休息去,自己从怀里摸出一张纸片,裴佶偷偷一看,原来是一张崔昭的礼单,上面写着:赠送官绸一千匹。

原来如此!崔昭的一千匹布绸,就让一个官声甚好的“清官”,改容相待。这可真是,送礼的作用大大的啊。

人人都知行不一,这是人性。有个网络段子说:女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背叛的筹码太低;男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受到的诱惑不够。这段话可以为“裴佶姑父一事”做个严丝合缝的注脚。其实,人来到这个社会上就受到各种诱惑,有大有小。聪明人会一直装腔作势,在小利小惠面前装出圣人的模样,而耐心等待大诱惑;而愚蠢的人面对诱惑则来者不拒,搞得声名狼藉。还有个网络小故事可以再为“裴佶姑父”做个延伸阅读。一位富豪招请十对声称忠贞不渝的情侣,对男人们说,我给你一百万,你把情侣让给我,男人们轻蔑地冷笑。可当价钱提高到一个亿时,有男人就同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把自己想得太高尚,面对巨大利益,谁都会放下尊严。坦白说,“趋利避害”是人性本能,谁也别为受不了诱惑而自责,重要的一点是,先问问你的良知,是否它会为你做的错事、丑事而谴责你。

8.世间太多老好人

薛尚谦、邹谦之、马子莘、王汝止侍坐,因叹先生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有言先生功业势位日隆,天下忌之者日重;有言先生之学日明,故为宋儒争是非者亦日博;有言先生自南都以后,同志信从者日众,而四方排阻者日益力。先生曰:“诸君之言,信皆有之。但吾一段自知处,诸君俱未道及耳。”

诸友请问。

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

尚谦出曰:“信得此过,方是圣人的真血脉。”

——《传习录·钱德洪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的几个弟子薛侃、邹守益、马子莘、王汝止陪王阳明坐着,众弟子都慨叹王阳明自征讨宁王朱宸濠以来,天下非议诋毁王阳明的人与日俱增。王阳明于是让他们说说其中的原因。有的说,老师您的功业权势日益显赫,因而天下忌妒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讲,老师您的学说影响力越来越大,因而替宋儒争地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有的说自正德九年(1514年)后,尊崇您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天下排挤阻挠的人也越来越卖力。

王阳明却说:“各位所言,相信很有可能存在,但就我的感觉,各位还没有谈及。”

众人都询问。

王阳明回答:“我在南京以前,尚有一些言行不符的表现。如今,我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随手拈来,再也不用隐藏着。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狂者’的胸襟。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也毫无关系。”

薛侃站出来说:“有这份自信心,才是圣人的真血脉啊!”

【心学解】

中国原始儒家把人格风范分为四种:中行者、狂者、狷者、乡愿分子。中行者是中庸之人,彻底恢复良知的圣人。狂者是不拘一格,气势猛烈,蔑俗轻规的人。狷者则是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的人。狂狷往往并驾齐驱,因为狂者持进取姿态,像一个不惧老虎的牛犊,不停地撞树,当撞树不能得逞后,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狷者。狂狷一文一武,一张一弛,符合了中庸的攻守之道。

王阳明在江西南昌摆平宁王朱宸濠,回到浙江正式提出“致良知”概念后,曾问他的弟子们,为什么现在非议我的人与日俱增?

有学生说,老师您摆平宁王,功业权势日益显赫,那些非议您的人是羡慕忌妒恨。也有学生说,是因为您心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那些理学的卫道士疯狂反扑您。还有学生说,其实这是个辩证问题,尊崇先生的人越来越忠实,所以排挤阻挠的人也越来越卖力。

王阳明说:“你们所言,只是细枝末节,真正的根,诸位却没有挖掘。”

学生们就询问根源。

王阳明说:“我在江西时,还有一些言行不符、表里不一的表现。这就是乡愿的意思。如今,我确信良知的真是真非,随手拈来,再也不用隐藏着。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狂者’的胸襟。即便全天下人都讲我言行不符也毫无关系,因为我真的就是按良知在做事,所以是表里如一的。”

有学生立即站出来赞叹说:“老师您有这份自信,良知学宗师,舍你其谁啊!”

离圣人境界最近的是狂狷,和圣人境界最远的就是乡愿分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好人。

乡愿分子最受圣人鄙视,因为他们是道德老好人。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却不能明辨是非。实际上,乡愿分子并非不能明辨是非,而是不想。人人为了生存压力,都喜欢做乡愿,因为乡愿的特征就是不得罪别人,别人说一,他向来不说二,他只是随声附和。当他们本应该据理力争时,却保持沉默;当他们本应该揭穿假丑恶时,却害怕得罪别人而选择龟缩。这就是典型的乡愿分子的写照。

一些心灵励志鼓吹“当你遇到不公平时,别抱怨社会,请先反躬自省”的论调实在让人作呕,因为它是典型的乡愿做派。我们可以按这种论调举一个例子:当你被权贵欺压时,你不去抗争,却选择反省。反省的内容应该是:我所以被权贵欺负,可能是因为我上辈子做了缺德事,这是遭到了报应。

这种乡愿分子固然没有得罪外在的任何人,但他得罪了自己的良知。良知从未让人在受到外界欺压时,选择王八策略。

实际上,提倡这种论调的人永远不会这么去做,他的论调恰好能证明自己是个表里不一的乡愿分子。

很多人在未受到生活压力时,其实也有乡愿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我们经常会言不由衷地赞赏某个人,会刻意地去取悦某些人。这种人所以这样做,只是不想引起矛盾,不想让自己的人生有风险。我们经常会遇到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其实,溢美和拍马屁只有一线之隔,虽然都是过分赞赏别人,但内涵不同。溢美是纯粹出于良知,出自内心的真喜欢来夸赞某人或者某事。而拍马屁,是绕过了良知,对一些人和事进行纯粹嘴巴上的赞美。

如果王阳明说的是真的,那他在提出“致良知”之前,其实也是表里不一的。比如他在龙场得罪了当地的官场大老爷后,道歉信上就有言不由衷的话。可是,经过对心学的体悟,他终于发现了迎合别人或者是取悦别人的做法太违背良知,活起来太累。

本真的人可以从孩童身上看到,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因为良知未被沾染恶习,所以他们想做的和想说的,都是良知的命令。“童言无忌”就是证明。

孩童就是一种狂狷的层次,在良知的照看下,释放人性。王阳明就有一次宴请弟子,参加者百余人,酒至半酣,或歌唱,或投壶,或击鼓,或泛舟,兴致盎然,很有狂放不羁、任情恣意的态势。王阳明大为高兴,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请记住,不要违反自己的良知去取悦别人,因为你来到世上不是为取悦别人而活的。更不要不辨是非,因为良知能辨是非,你不让它发挥作用,它会反抗,使你心灵受到折磨。如果它总不能发挥作用,就会消极罢工,到那时,你就会成为一个良知大大坏掉的人!

不做乡愿分子,才能做个心理合一的狂狷者,除了圣人境界外,狂狷才是最好的人生境界。可惜的是,人人都是乡愿分子,都是老好人。所以在社交过程中,千万要提防这种人。他在向你奉送鲜花的同时,也在向你的敌人送上微笑。

9.人人都在表演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如‘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情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传习录·徐爱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的弟子郑朝朔问:“至善也必须从事物上求得吗?”

王阳明回答:“你的心纯为天理就是至善,它怎样从事物上获取?你举个例子来说。”

郑朝朔好像明白了,于是说:“比如孝敬父母,怎样才能保暖避暑,怎样才能奉养恰好,该讲求适当才是至善。基于此,方有了学问思辨的功夫。”

王阳明回答:“如果孝敬父母只讲求保暖避暑和奉养恰好,只需一两天时间就可讲清楚,还说什么学问思辨的功夫?保暖避暑、侍奉父母双亲时只要求己心纯为天理,这样如果没有学问思辨的功夫,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所以,即便是圣贤,也要再加‘惟精惟一’的训示。如果认为把那些礼节讲求得适宜了就是至善,那么,有些演员在戏中恰当地表演了许多侍奉父母的礼节,他们也就可称为至善了。”

【心学解】

郑一初(1476~1513),字朝朔,广东揭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篮兜村人,最高官职为御史。郑一初是1505年的进士,曾到广西南宁担任知府,因性情刚直,不能在官场立足,所以辞官归隐。1507年,他在紫陌山修筑书室,以其号取名“紫坡台”并自撰一联:“万卷讲皇王帝霸,格天事业属儒生;四时咏雪月风花,乐地情怀归隐士。”因听说王阳明创建心学,所以到王阳明处求教,常常问王阳明,圣学可以学到手吗?1513年他去世时,王阳明哀恸不已,特意为其写了祭文。

郑一初问的问题和徐爱问的问题一样,只是认为,道理固然要从心上求,但道理中的一些细节礼仪,应该是心外求的。

王阳明的解释也和回答徐爱的一样,不过,王阳明却用了个戏子演戏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我们不在一件事上专心致志于天理,那和戏子演戏一样,都是假的。

其实人生在世,大家都在演戏。只不过有人偶然演戏,有的人终生在演。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没有人一上来就用真心,老祖宗教导我们,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未全抛一片心,而又让人感觉你在和他交心,这就是在演戏。我们经常能见到很多人,表现出来的一切都让你感动不已,但仔细回想,就会发现,他其实是在演戏,根本不是出自真心的。

我们在世上活着,需要演戏,因为大家都在演戏,一旦你全身心地投入,最后受伤的就是你。但王阳明却说,有些事情是真不能演的,比如对你的父母,对你的爱人,特别是对你自己,必须真心诚意地来投入。只有你真心诚意地投入了,才能寻找到天理,寻找天理和得到天理是我们人生中通往幸福之路的一个必经阶段,谁都躲不过去。

同类推荐
  • 人生应似不倒翁

    人生应似不倒翁

    跑得早不如跑得好,爬得高不如抱得牢!史上最强兔子冒险,成就非凡卓越人生!天灾至,众生蒙难!此时,一位英雄的出现,打破了兔界单纯等待奇迹出现的局面!这位英雄,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呀呀兔!宁可倒在去寻找梦想的道路上,也不愿饿死在已失去生存希望的村庄!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他以一种不倒翁的精神,坚信自己的努力,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退缩,不放弃,不言败,始终如一!人生应似不倒翁!这不仅仅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更是一部生存的法则与处世的哲学!在困难面前,很多人都会选择倒下,或者选择退出,但是如何化倒为立,化退为进,化险为夷,《人生应似不倒翁》用拟人化的描写,为您解答了在遇到挫折时如何去应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形象决定命运

    形象决定命运

    形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穿农打扮和外表长相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全面素质在人际交往中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中,个人形象的好坏部是影响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冈素。因此,无论你是什么性别,无论你是多大年龄,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无论你是金领、自领、蓝领还是职场菜鸟或正准备踏入职场的新鲜人,你不可不知——形象可以创造价值,形象可以决定命运!
  • 方与圆

    方与圆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方圆之道解读说话技巧、方圆之道解读处世方法、方圆之道解读商场风云、方圆之道解读职场准则、方圆之道解读爱情与友情、方圆之道解读人生禁忌。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犹太人智慧全集

    犹太人智慧全集

    犹太人在生存、处世、经商、谈判、教育等方面,开创并发展了属于自己独特而非凡的犹太智慧,这就是犹太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最伟大的最神奇的力量。本书浓缩了犹太智慧的思想精华,告诉读者:如何面对和看待金钱;如何赚钱、花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学习成长;如何对待人生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经过了千万个犹太人的证实,必将帮助我们到达成功的巅峰。
热门推荐
  • 星际修真网络

    星际修真网络

    在现今的世界,手机能够做什么?大多数人都能够说出几样:玩游戏、刷微博、朋友圈、听音乐、看电影、找异性……而叶惟的手机同样可以做到以上那些,不过他的手机有点特别,因为它连接的,是覆盖全宇宙的网络。“紫微星系发现上古修士遗迹,大家速来组团开刷!”“元婴期修炼攻略全解,有意者请私聊!”“蔷薇仙子最新写真集签售会,现场还有新歌试听,点击观看直播!”“星球开荒招人,结丹期修为以下勿扰!”“百兽门发生内乱,门下弟子死伤惨重,大乘期修士伤亡超百人,由旭日新闻报道!”……一个特殊的星际网络,一个壮阔的修真网络,将呈现在大家眼前!
  • 乱世红颜:匪娘

    乱世红颜:匪娘

    七国争霸,他的贤能被他的亲哥哥所忌惮,他心系天下,不曾想夺王位,却被步步紧逼为了还父一个清白,她接受条件,改名换姓去接近他,诱惑他,到头来却弄得自己进退两难乱世之中儿女情长,机关算尽,却抵挡不了命运的安排。
  • 霸爱之交易爱情

    霸爱之交易爱情

    因计谋而来的一夜缠绵,将女主禁锢,为了还债只能违背内心的渴望,被当作交易的条件。谁知逐渐相处后,尽也深陷其中,爱苗在无形中生长,爱火在交易中壮大,她能够得到他的心吗?渴望却不可及……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读《猎人笔记》,你会觉得,在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中发生的这种种悲剧,是多么的不协调,不应该。也因此告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努力为明天的更美奋斗。"
  • 木槿芳存:一世珍华

    木槿芳存:一世珍华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原名:黑道王妃穿越记)注:本故事纯属虚构,架空历史,部分镜头请勿模仿。我决心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姑娘是位穿越到瞾国的黑道小姐,但心地还算善良。除了偷钱和打架,也没别的什么嗜好了。处事的原则也不过那么几个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丫恁死你。姑娘人如其名,唤作金贝壳。但正常的言情小说里,是个姑娘总是要被帅小伙驯服的,想要驯服她的帅小伙是瞾国的五皇子凌亲王。但在此之前,这位帅小伙已经成功驯服了另一位姑娘,右相千金薛思思。可老人言岁月如刀,便真的就如刀,这把刀割断了凌亲王同薛思思的缠绵时光,日后,也割断了帅小伙送给金贝壳的木槿花山的筋脉。那一个黄昏下,他对金贝壳提剑抵喉,血溅在木槿花上衬得妖艳。多年后,她犹记得木槿芳存。多年后,他同她一世珍华。
  •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人前,她是他的专属秘书,公私分明,干练异常!人后,她是他的临时玩偶,一纸契约,她成他的囚!午夜时分,室内升温,“今生,你休想逃!”男人嚣张至极,自信满满!而她轻笑出声,“就凭你?还不够格!”一场猎心游戏,谁胜谁负?
  • 驭兽门人在都市

    驭兽门人在都市

    一只得到强化的蚂蚁能咬死一个全副武装的特种兵,这玩意我有好几窝。无数玉石大家趋之若鹜的昆虫玉雕,百变造型玉器,这只是我修炼五行法术时培养的虫奴尸,这个我多的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张本松,机缘获得了远古驭兽门的传承,从此地球都市中,多了个神一样的存在……驭虫、养兽、御禽,每一个驭兽门人,都是让人闻之丧胆的群战宗师,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哦。本书讲述张本松带领无数宠物小伙伴们,游玩都市的故事……
  • 独宠灰姑娘:总裁宠上天

    独宠灰姑娘:总裁宠上天

    一场社交cooc大会,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却走到了一起…“喂,女人,你只能是我的!”“喂,女人,你生日是多少?!”“喂,女人,你在想什么?”“喂,女人…”终于忍无可忍,灰梓夕一个巴掌拍过去。“白亦寒,本小姐有名字的!”“终于肯说话了,来,喝了这碗红枣汤,待会继续造人计划~”灰梓夕一口老血恰在喉咙里……这个无耻的王八蛋,白臭寒…脸皮厚的真是无耻。
  • 书名叫缱绻

    书名叫缱绻

    女冷强,男小白。一眼永亘,缱绻今生。作者良心深,尽量不挖坑。
  •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