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87000000021

第21章 花开见人我见花——社会交往中的关系互动(3)

徒弟看到这个孩子衣衫褴褛,一副凄惨的样子,心中虽然同情无比,但是身为方外人士,并无钱财上的进项,因此也只能无奈地对师父说:“这小孩真是可怜,这么小便失了亲人,也不知道他以后怎么办。可惜我们修道之人也是身无长物,不然却可以帮衬他一二了。”

道长抖了抖自己的拂尘,说:“有济世之心却因为缺少钱财而无法成行,你是否有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

徒弟点点头,深以为然道:“是这样的,我等修道之人虽自在无忧,修的道却也只是一人之道,只能成全自己,却帮不了别人,徒呼奈何。”

道长摇头笑笑说:“你真的这么想吗?那么你且看我的作为。”

道长说完走向了卖身葬父的小孩,让其抬起头,仔细地端详了一阵他的面孔后,高声说道:“无量天尊,我观你之面相,其后几十年福缘深厚,甚至可以泽被你身边的人,当可不必为以后担心。”

作出如此的断语后,道长便拉着自己的徒弟扬长而去。繁华的街上很多人都听到了道长的话,于是纷纷向卖身葬父的孩子围了上去。

远处,徒弟问道长:“师父如此做是何用意?”

道长说:“你没看见原本人人避之不及的场面现在却是人山人海吗?虽然我们无法在钱财上帮助他,但是却可以尽自己的力给他一些方便,相信经过我这么一说,很多人都会愿意将他买回去,而且人们对待‘福泽深厚’的人一般不会太坏。如此便是帮到他了。这样一来,你还会认为自己没有济世之力吗?”

徒弟点点头说:“原来如此,没有钱财却并不等于没有济世之力,只要有心给予他人方便,便是有德之人。”

道长一甩拂尘,道:“无量天尊,我等修道之人当如是。”

其后二人继续行走,为了锻炼弟子,凡遇上一些困难的事情,道长都会交与徒弟去做,如此三番几次之后,徒弟苦着脸向师父诉苦说:

“师父,我本不是天资聪慧之人,你却将这么些难办的事情交给我,我虽有心,却实在是做不来啊。”

道长抚了抚自己的长须,说:“我知你生性并不聪颖,不过若非如此,也达不到磨炼你的效果了。我且问你,你手上的这些事情,对于师父我来说是否难办?”

徒弟忙回道:“对于师父来说,自然是易如反掌。”

道长又说:“你可知当初你的师祖是如何评价我的?”

徒弟低头说:“弟子不知。”

道长说:“师祖对我的评价同样是‘才智不足,愚钝有加’。既然如此,为何同样的事情,对于你来说难于上青天,对于我却是易如反掌呢?”

徒弟深深思索说:“难道师父有何诀窍?”

道长点头道:“是有诀窍,而且不难,不过是多思多想,考虑精详而已。只要做到这点,即使愚钝之人,也可成为能人。”

徒弟闻言,豁然开朗,不再抱怨师父交与的事情,而是一心一意尽心去办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济世助人其实并不一定只能用到钱财,很多时候,其实只需要一些举手之劳,便能够给予他人很大的方便,这其实也是达到了济世助人的目的。这些举手之劳在人际关系中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便能够达到金钱所达不到的效果。关键是要有心,只要你用了心,心是不分大小的。

8.如何避免被欺骗

(欧阳崇一)来书云:“人情机诈百出,御之以不疑,往往为所欺,觉则自人于逆、臆。夫逆诈,即诈也;臆不信,即非信也;为人欺,又非觉也。不逆不臆而常先觉,其惟良知莹彻乎?然而出入毫忽之间,背觉合诈者多矣。”

(王阳明回答):不逆不臆而先觉,此孔子因当时人专以逆诈、臆不信为心,而自陷于诈与不信;又有不逆、不臆者,然不知致良知之功,而往往又为人所欺诈,故有是言。非教人以是存心,而专欲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以是存心,即是后世猜忌险薄者之事。而只此一念,已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矣。不逆、不臆而为人所欺者,尚亦不失为善,但不如能致其良知,而自然先觉者之尤为贤耳。崇一谓“其惟良知莹彻”者,盖已得其旨矣,然亦颖悟所及,恐未实际也。

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不虑而知”“恒易以知险”“不学而能”“恒简以知阻”“先天而天不违。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谓“背觉合诈”者,是虽不逆人,而或未能自欺也;虽不臆人,而或未能果自信也。是或常有先觉之心,而未能常自觉也。常有求先觉之心,即已流于逆、臆而足以自蔽其良知矣。此背觉合诈之所以未免也。

君子学以为己,未尝虞人之欺己也,恒不自欺其良知而已;未尝虑人之不信己也,恒自信其良知而已;未尝求先觉人之诈与不信也,恒务自觉其良知而已。是故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明、诚相生,是故良知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则如明镜之悬,而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矣。何者?不欺而诚,则无所容其欺,苟有欺焉而觉矣;自信而明,则无所容其不信,苟不信焉而觉矣。是谓“易以知险,简以知阻”,子思所谓“至诚如神,可以前知”者也。然子思谓“如神”,谓“可以前知”,犹二而言之,是盖推言思诚者之功效,是犹为不能先觉者说也。若就至诚而言,则至诚之妙用即谓之“神”,不必言“如神”;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矣。

——《传习录·答欧阳崇一》

【原文直译】

欧阳崇一的来信曾这样写道:“人情诡诈,层出不穷,如果用诚信来防御它,往往受到它的欺骗。要想觉察人情的诡诈,自己就会事先猜度别人会欺诈我,就会臆想别人不相信我。逆诈就是欺诈,臆不信就是不诚信。被别人欺骗了,又不能觉察到。能够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无故臆想别人不相信,而又常常能预先觉知一切的,唯有光明纯洁的良知才做得到。但是,其间的差别十分微妙,常常是背离知觉而暗合欺诈的事情发生。”

王阳明回答:不逆诈、不臆不信,但是做到先知先觉,这是孔子就当时的社会情况而言的。其时,许多人一门心思想着去逆诈、去臆不信,反而使自己陷于欺诈和不诚信。同时也有人虽不逆诈、不臆不信,但不懂得致良知的功夫,往往又受人欺骗,因此孔子有感而发,说了这番话。孔子的话并不是教人以此存心而一味去发现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存心去发现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正是后世猜忌险薄的人所做的事。只要存有这个念头,就不能进入尧舜之道。不臆不信却被人欺骗的人,尚且不失为善。但还比不上那些能致其良知、自然能预先觉知的人更加贤明。你认为只有良知光明纯洁的人才能这样,可知你已领悟了孔子的宗旨了。但是,这只是你所领悟的,并不能落实到实践之中去。良知在人的心中,恒通万古,充盈宇宙,无不雷同。

此正是古人所谓的“不虑而知”“恒易以知险”“不学无能”“恒简以知阻”“先天而天不违。天且不违,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你所说的背离知觉而暗合欺诈的人,他虽能不逆诈,但他或许不能真的自信。他或许常常有先觉的念头,但他却不能常有自觉。常常希望能够先觉,这样就已陷入了逆诈和不臆信,已足能蒙蔽他的良知了。这正是他不免背离知觉而暗合欺诈的原因。君子修学是为了自己,不曾忧虑被别人欺骗,只是永远不欺骗自己的良知罢了。所以,君子不欺骗,良知就没有虚假而能真诚,良知真诚就能光明。君子自信,良知没有疑虑而能光明,良知光明就能真诚。明和诚彼此促进,因此良知能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就仿佛明镜高悬,任何事物在明镜前都不能隐藏其美丑。什么原因呢?因为良知没有欺骗而诚信,也就不能宽待别人的欺骗,若有欺骗就能觉察。良知自信而光明,也就不能容忍不诚信,如果有不诚信存在就能觉察。此亦称为“易以知险”“简以知阻”,也就是子思讲的“至诚如神,可以前知”。但是,子思说“如神”“可以前知”,还是当两件事看待了,因为这是从思、诚的功效上论断的,仍然是给不能事先觉知的人讲的。若从至诚上来说,至诚的妙用即为“神”,而不必说“如神”了。至诚就能无知但又无所不知,也就不用说“可以前知”了。

【心学解】

人生在世,最担心的其中一件事是什么?恐怕是被别人欺骗。实际上,在世界上,欺骗是一种常态,我们不可能祛除它,只能避免。如何识破欺骗而不受骗呢?这是人类绞尽脑汁在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能找到一劳永逸的答案。

王阳明的弟子欧阳崇一在给王阳明的信中就吐露了这种沮丧:“人情诡诈多变,如果用诚信应对它,经常会被它欺骗。很多骗子正是利用了人们的厚道和诚信而屡屡得逞。但是,如果想不被骗,必须事先能察觉,可事先察觉的前提必须是把每个人都当成潜在的骗子。可这样就违反了孔子‘不要预先猜测别人欺诈自己,不要预先揣度别人不诚实’的忠告。换句话说,我这样做,就把自己变成了那种不诚实、不厚道的人了。我想,恐怕只有良知,才能在不怀疑别人的欺诈和诚实的基础上,就能察觉到欺骗吧。”

王阳明给欧阳崇一回信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而能先知先觉,这是孔子针砭时弊而言的,当时人们一心欺诈别人,做不诚信的事,而深陷于欺诈和不诚信的泥潭中;还有人不欺诈、不随意猜测别人,但是不知道致良知,而常常又被别人所欺诈。

孔老夫子并非教人事先存心去体察他人的欺诈和不诚信。只有心怀不轨的人才事先存心,把别人看成是骗子。可即使他时刻防备,也很难不被欺骗。原因很简单,他把别人当成骗子,就证明他也是骗子。他总是防备别人,心力交瘁,偶一疏忽,骗子就乘虚而入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防备别人欺骗的成本太高。

固然,不事先把别人当成骗子,不时刻提防别人的人会受到欺骗,但如果能使用良知的力量,就不可能受到欺骗。

良知在人的心中,横亘万古、充塞宇宙都是相同的。那些“不觉悟和欺诈不实”的人,虽然不猜度别人是否欺诈,但他们也许会有自我欺诈;虽然不去猜想别人是否诚信,但他们也许不能真有自信。这使他们常常有寻求先觉的心,却不能常常自我觉悟。常有探求先觉的心,就会沦落为事先怀疑别人欺诈和猜想别人不诚实的人,而这足以蒙蔽他们的良知。这就是不觉悟和欺诈不实不能避免的缘故。

我们应该记住: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不必忧虑别人会欺骗自己,只是永远不欺骗自己的良知罢了;不担忧别人对自己不诚信,只是永远相信自己的良知罢了;不曾事先探求他人的欺诈和不诚信,只是永远地存养自己的良知罢了。

所以君子不欺骗自己,那么良知就不虚伪而会很虔诚,虔诚则良知晶莹透彻;君子自信,良知就不会被迷惑而变得晶莹透彻,晶莹透彻也就虔诚了。晶莹透彻和虔诚相互促进,所以良知能经常觉悟、经常澄澈。

经常觉悟、经常澄澈的良知就像高高悬挂的明镜,万事万物在它面前自然能显现出美丑的原形来。这是为什么呢?良知不欺诈而真诚,那么也就不能容忍欺骗,假如有欺骗便会察觉到;良知自信澄澈,那么就不能容忍不诚信,假如有不诚信就会马上察觉。

一言以蔽之,想要不被欺骗,想要不必每天担心被骗,你就应该光明良知的力量。如果暂时还不能让良知完全光明,那么,请你记住下面这句话,它来自《菜根谭》:你相信别人,别人未必都是诚的,但你却是诚的;你怀疑别人,别人未必都是狡诈的,可首先你自己就成了个狡诈的人。

9.包容使人动容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传习录·黄修易录》

【原文直译】

王阳明说:“朋友在一起辩论,即便有浅近粗疏的地方,你如果想因而显才扬己,都是毛病在发作。只有对症下药才行,不能因此而怀有轻视别人的心。不然,就不是君子与人为善的心了。”

【心学解】

大师荀子说过这样一段话:自己做出昏乱的事情,却憎恨别人的责备;做尽丑恶的事情,却希望别人称道;把正经当作笑柄,把忠诚当成贼寇,这些都不是君子应有的行为。君子尊崇师长,亲近朋友;时时痛恨自己心中的贼寇(邪念),从不议论、轻视他人的弱点。

同类推荐
  • 心灵鸡汤精粹版6

    心灵鸡汤精粹版6

    也许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关键是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放弃意味着什么?
  • 歌德格言集

    歌德格言集

    歌德的所有格言都新颖别致而闪着智慧之光。句句意味深长、催人向上。本书中的格言以埃克曼著《歌德谈话录》中的语句为主,精选了其中如宝石般璀璨夺目的箴言,从人生、工作、生活、信仰等各方面展现了歌德的智慧。为便于读者理解,每句格言都附有简短的解释。
  • 最受欢迎的说话方式

    最受欢迎的说话方式

    一个人说话的魅力,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这种真诚就像阳光一样,是别人能够体会和感受到的。真诚不仅会赢得对方的尊重,还会提高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际交往中,真诚的赞美往往能快速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人,总是喜欢被赞美的,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有位企业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就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成功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成功

    本书通过介绍不同的成功人士不同的大学生活,以及他们在大学积累的成功要素,为大家提供典型的参照与借鉴。
  • 投资致富金点子

    投资致富金点子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全面认识投资、股票投资金点子、基金投资金点子、债券投资金点子、外汇投资金点子、期货和期权投资金点子、黄金投资金点子、房地产投资金点子。
热门推荐
  • 行者之心

    行者之心

    一个人的信念有多大,他的力量就会多大。艰难险阻,只为今生相见。风雨历程,只为心中无悔。一个小人物的寻亲之路,,看各方风云该如何为其涌动
  •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死亡文化》力求拓展视野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从时间与空间的十字维度,从主流与边缘的社会广角,为您挖掘早己深入骨髓却始终被忽视的死亡文化。
  • 神医废材小姐逆袭之路

    神医废材小姐逆袭之路

    简介无用,请看正文她是二十四世纪的神医特工,却穿到一个白痴又不受宠的小姐身上,但是这位小姐好像并不是那么的没用。斗气,魔法,御兽,炼药,弓箭她样样全包,冷血无情,懒惰是她的代表但一切的转折因为遇见了他........
  • 圆夜仙返

    圆夜仙返

    面对资源过度透支的修仙界带来的威胁--封界休养几千年的五行界终于迎来了一个群星升起的时代,各种灵物宝物出世,机会与死亡并存,看方圆夜如何脱颖而出。
  • 夜帝泯神传

    夜帝泯神传

    洪荒初辟,众族初次轮回大战,终以神族胜利而告终,尽千族被灭族,最终上古种族传承之下寥寥无几,众人族均奉神族为头上神灵,殊不知,千年前,神族不过是域外蛮族。一小小少年,得一神秘戒指,内藏三万里乾坤界,看少年在妖兽横行,神族统治之界,劈荆棘,斩神将,踏万千神人之尸,拥百灵神火,将那域外蛮族,步步驱逐!
  • 恶魔总裁:小丫头太强势

    恶魔总裁:小丫头太强势

    一次意外让他们相遇,又是一次意外,让他认出了,他想和她相认,可奈何她居然失忆了,某大神好伤心,各位宝宝快来安慰安慰……"夜少,你媳妇儿被人欺负了!""怎么欺负的?""被摸大腿了!""把摸得那只手砍了,扔去喂狼!""被骂了!""把那人舌头割了!""夜少,你媳妇儿跑了!""掘地三尺,‘请’回来!""……"
  • 伐道击法

    伐道击法

    石猴出,天地震,乾坤动,宇宙崩。一猴一术万道屈,一妖一棍神魔亡。亦仙亦妖伐万道,亦神亦魔击万法。创不朽,显伐戮。眨眼天地裂,抬手星辰陨,伐万道,破万法,挥手逆乾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徒混世

    仙徒混世

    仙路漫漫,大道无边,一本混世仙徒道不尽的茫茫仙路,且看一无名小子如何在这无边仙途中踏出一条不平凡的路……求仙路漫漫,一柄长剑祭苍天……(书中有幽默的桥段,温情的画面,热血的场景,激动的时刻,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良心制品,你值得拥有)
  • 狐妖是红娘

    狐妖是红娘

    新婚当夜,表哥小叔华丽丽的来抢婚,寒魅雪:“表哥,求放过啊,小叔我一点儿也不幸福,“幸福?本少让你幸福。寒魅雪:”…”,几年后,小包子说:“妈妈他们谁是我爸比呀?”
  • 真三国无双吕玲绮

    真三国无双吕玲绮

    第一眼看到你时,我的心已经动摇了。你是吕布大人的女儿,而我只是一个无名士卒············第三卷无双笑传(若本卷有内容不小心击中你的笑点,那纯属无心之过,还望海涵。)(ps:本作更新不稳定,所以读者朋友们可要想好要不要收藏,因为一收藏,可能就得做好十天半个月看不到此书更新的心里准备(囧),另外,感谢收藏了此书的读者朋友们,对本书不离不弃)(书友群:26072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