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5800000036

第36章 熊廷弼:战场得意官场失意(1)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将领,字飞百,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建州叛军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因当时王化贞是东林党人叶向高(当时首辅)的弟子,所以熊廷弼被东林党人背黑锅。五年(1625年)被冤杀,并传首九边。

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帝,建国后金。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从此崛起,成为一支不可遏止的政治力量,并逐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明对此虽并非毫无认识,然万历朝“天子又置万几不理”,“漠然不闻,致辽东大坏”。明在辽东的势力被不断削弱,却必须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允许后金向前发展,更不能让他们迫近京师,危及社稷。此种对立及其发展必然激化为战争,于是辽东之争就势在必行了。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努尔哈赤一举攻陷辽东重镇抚顺。明廷震惊,方意识到“辽左覆军陨将,虏势益张,边事危急。”四十七年正月,任命杨镐为兵部侍郎经略辽东,兵发四路,进攻后金,师期为三月二日。于是历史上有名的萨尔浒战役爆发了。战争从三月初一至初五,历时五天,努尔哈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明军四路出师,三路败北,文武将吏死310余人,军士45800余人,名将杜松、刘铤均力战身亡。

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第二年进士,“授保定推官,擢御史。”赴辽东任之前,熊廷弼已经做到了大理丞,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之所以起用熊廷弼,是因为他在万历三十六年曾巡按辽东,情况比较熟悉。但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镐兵败的后遗症。明廷对辽东的形势缺乏正确判断,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小看了后金的力量,以为努尔哈赤像万历朝早期的蒙古部落勃拜、云贵土司杨应龙一样,只要明军大兵压境,势必土崩瓦解。在“大彰挞伐,以振国威。”的方略受挫之后,既然进攻不成,遂改策略为防守。主守的方略自然更受重视。但一当后金退却,朝廷则又倾向于进攻,这种决策的不确定性,一直贯穿“辽左兵端”的整个进程,一直到崇祯年军事优势完全丧失,彻底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之时。

当时方从哲为内阁首辅,朝政为浙党掌控。而熊廷弼主守的策略与浙党主张背道而驰,与浙党是敌非友。杨镐兵败后,浙党大受攻击,起用熊廷弼实非其所愿,属不得已之举。熊廷弼对此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人才到山海关,就上书求兵求饷,告白说:“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熊廷弼是自负之人,按他的想法,既然任用他,朝廷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全力支持他,方略、兵饷、用人都应该照他的意见办理。但对于辽东是战是守,朝廷并无确定的国策,且朝野党争激烈,各派互相攻击漫骂,彼此掣肘,皇帝听之任之,漠不关心。大家关心的并非军国大事,而首先是私人利益和利害冲突。所以也根本无法达成一致性的决定。

熊廷弼上任伊始,未出京,开原失,“甫出关,铁岭复失,沈阳及诸城堡军民一时尽窜,辽阳汹汹。”所以皇帝见疏后赐尚方剑重其权,基本认可了他的建议。有皇帝撑腰之后,“廷弼兼程进,遇逃者,谕令归。斩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以祭死节士。诛贪将陈伦,劾罢总兵官李如桢,以李怀信代。”整顿军纪之后,又加固防线,“督军士造战车,治火器,浚濠缮城,为守御计。令严法行,数月守备大固。”随后,又建议“请集兵十八万,分布叆阳、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诸要口,首尾相应,小警自为堵御,大敌互为应援。更挑精悍者为游徼,乘间掠零骑,扰耕牧,更番迭出,使敌疲于奔命,然后相机进剿。”一年时间干得有声有色,颇有成效,“辽东人心始固”。熊廷弼也一时踌躇满志,意在打造一条坚固的塞外长城。

不过,虽然熊廷弼确实治理有方,但并非一人之功,也不全是如后人所称许的全靠经略有方,使后金无隙可乘。这里面有努尔哈赤的大力“配合”。就在熊廷弼忙于整治边防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没闲着,而是征讨平定东北的其他部落,先指挥骑兵数万人马直奔金台失部的营地,激战一日将其消灭。接着又挥兵攻打白羊骨部。后金大兵突至,门千骨部穷途末路被迫投降,头目被杀,叶赫部落从此灭亡。此后,其他如抄化、暖兔部落等,也相继被收买分化。联络叶赫等部牵制后金,这本来也在熊廷弼的算中,可惜那时他自顾不暇,无力相助。这样到万历四十八年,除朝鲜尚未归顺外,努尔哈赤已基本平定东北各部,势力日盛。

而在辽东布防的熊廷弼却面临大量难题。首先是兵源,按他提出的守备计划,至少需18万军队,尽管朝廷给予了配合,从四川、云贵等地均调兵入辽东增援,但实际数目也就十二、三万左右,且大多未经战阵,素质不高。新兵更是三天两头开小差,由兵部赞画主事刘国缙招幕来的新兵,被派往戍守镇江、宽甸、清河等要地,没多久几乎全部队伍都逃之夭夭了。

其次是粮饷,防守并非易事,是相当花钱的。《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四十七年,天下加赋八百万,辽饷三百二十四万,另征车三万七干辆,牛七万四千头,加上打造器械、修缮城堡,构筑工事等费用,辽东饷总计每年五百多万。而这费用到崇祯末年,激增至九百多万。如此一笔军备开支,对经济衰退,正走下坡路的明朝,实为一大极为沉重的负担。而这大笔费用当然是“取之于民”的,这种竭泽而渔的盘剥让社会矛盾和冲突更为激化,反过来又使经济加速衰退,形成恶性循环。可以断定,以明当时之社会、政治、经济局面和事态,如熊廷弼设想的那样加固城垒,分兵布防,镇守要地,相机出击,在辽东构筑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固防线根本难以实现,充其量不过一条中看的“马其诺”而已。

此外,辽东战事当时为朝廷官员们的一大炒作对象。来往于朝廷的书信、奏章满天飞扬,大多是大话连篇的愚腐之见,纸上谈兵之荒谬言论,或于事无补的道德文章。且朝中党争激烈,大臣们以对骂为职业,以打倒政敌为目的,于国事未必真正关心。相互攻讦,彼此掣肘,结果是谁也干不成事情。礼教立国,文官治国的制度,一到政治严重腐败的时候,一切丑陋卑劣全都显露无遗。

因此,熊廷弼的免职也就在所难免了。

熊廷弼其人,虽早年乡试第一,倒也并非文弱书生。《明史》称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然而熊廷弼性格暴躁,心胸狭窄,且眼高于顶,盛气凌人,“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尽管早年官运亨通,那是靠考试和学问换来的,一旦独当大任,成为焦点人物之后,这种与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为人准则和官场处世规则背道而驰的特立独行,傲慢自负,就成为了别人攻击的靶子。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的话,熊廷弼后来的遭遇与其性格弱点有极大联系。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熊廷弼下令免去兵部赞画主事刘国缙,原因是刘国缙主张用辽人,但熊廷弼却坚持认为辽人不可用,于是二人争吵不休,乃至各行其是。后来“国缙主募辽人为兵,所募万七千余人,逃亡过半。”熊廷弼就以此事上闻,使刘谪官。当时巡按辽东的言官给事中姚宗文,与熊、刘本是旧相好,老交情。“廷弼为御史时,与国缙、宗文同在言路,意气相得,并以排东林、攻道学为事。国缙辈以故意望廷弼,廷弼不能如前,益相失。”所以,姚宗文回京之后,“疏陈辽土日蹙,诋廷弼废群策而雄独智……复鼓其同类攻击,欲必去之。驱逐熊廷弼的风潮、由此推波逐浪,愈演愈烈。

当然,熊廷弼不是好欺负的,说到攻讦,他也是个中高手,早年就有过“与巡按御史荆养乔相讦奏。养乔投劾去”的战绩,巡按辽东时也曾夸大其词,指责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弃地驱民”之过。他反唇相讥,说姚宗文等在辽东战事不利时,“各楸然禁声,不敢进一战字。比见臣收拾才足,而楸然者又复哄然,急急责战吴。毕竟矮人观场,有何真见?”不过,姚是浙党人,背后有人撑腰,而熊廷弼以其个性,得罪人多,也不会与任何一党有密切关系,又远在关外,故而孤掌难鸣,支持者寥寥。最终皇帝“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但倒熊官员们并不善罢甘休,继续上书指责,“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把熊廷弼气的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干脆撩挑子不干了,上书自称“辽已转危为安,臣且之生致死。”“遂缴还尚方剑,力求罢斥。”朝议商定之后,同意让熊廷弼辞职,以袁应泰为兵部右侍郎兼前职,代为经略。

不过熊廷弼是一头犟驴,不到南墙不甘心,尚不肯罢休。心想老子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才把辽东治理成这个样子,这么便宜就让那帮鸟人修理了,真他妈窝囊。天下岂能有这等不公之事?于是,天启元年,熊廷弼上疏要求调查其辽东过失,因为冯三元、董应嘉、张修德等人攻击最激烈,熊廷弼即奏请让这三人来调查。因有人反对,于是改命兵科给事中朱童蒙负责调查,调查报告更为离奇,“臣入辽时,士民垂泣而道,谓数十万生灵皆廷弼一人所留,其罪何可轻议?”(呵呵,百姓拥戴也是罪过,那样将置君恩于何地?)最后的结论还是不错,“廷弼功在存辽,微劳虽有可纪;罪在负君,大义实无所逃。此则罪浮于功者矣。”

就这样,事情不了了之,熊廷弼功罪相抵,被闲置待用。尽管有文武之才,战略眼光也远胜同僚,但说到政治手腕,圆滑变通,熊经略却真是幼稚如童子。

接替熊廷弼的辽东新经略袁应泰也为浙党,虽授任时“即刑白马祭神,誓以身委辽”,欲有所为,然缺乏兵机才能,虽在边有年,却因视野所限,未能另创宏观规划,又鉴于熊廷弼治辽之规虽有成效,却为主政党人所不喜而得咎,故为自家前途计力图迎合浙党,而对前任规划“多所更易”。熊氏以严治军,他则“以宽矫之”,又招降蒙古饥民补充军力,安插于辽、沈,“进谋进取”。

同类推荐
  • 宋末求生

    宋末求生

    小人物魂穿南宋末年,生逢乱世,不甘沦为奴隶受尽欺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为生存拼命挣扎,逐渐壮大,驱逐蒙元,重铸中华文明。
  • 将星吕绮玲

    将星吕绮玲

    简短讲述一代女将星,温侯吕布之女的人生事迹。
  • 沉默年代

    沉默年代

    刘世英为民国时期四川王刘湘之子,在重庆大学读书,是一名具有爱国情操的武术高手。九一八事变后,刘世英结识好友王名扬及女友林君玉,成立东岛西歪倒日同盟会,一起组建学生义勇军。不久,日本军国分子苍岛浪雄一行潜入重庆,大肆窃取军事情报。刘世英通过认识苍岛的女儿荷子与苍岛接触,反驳了他的侵华理论,并打败其手下空手道高手中村兵卫,与其发生一些列的冲突,最后成功逼迫苍岛离开中国大陆。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刘世英等人参军,随川军部队赶赴山西对日作战,后又转战徐州,拼死守卫滕县,在倒下前成功击杀苍岛及中村。与此同时,日机轰炸重庆,刘世英的女友亦亡。
  • 风云晋商500年

    风云晋商500年

    如果说山西商帮史是一首交响曲,那么盐商只是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这一乐章沉闷舒缓,从明初商帮萌芽开始,用了整整一个朝代兴衰的时间,才逐渐过渡到第二乐章。第二乐章讲述了晋中商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故事,以他们为主体的外贸商人,人才辈出。这一乐章,音域广阔,韵味悠长,精彩纷呈。
  • 中国往事

    中国往事

    从少年的成长中洞悉中国男人命运的成长小说,明显带有“自叙传”的意味。作者在结构上采取了带有春自创性的“个人编年史”写法,按照公元纪年分章并逐年写来。通过童年一少年视角的目击,展现出上世纪整个70年代中国社会所经历的重大转型,以及时代变迁给人民生活和心灵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热门推荐
  • 我家师父是废材

    我家师父是废材

    她天生仙骨,灵根纯净。他已是废材,骗她为徒。别人修仙拜师都是徒弟求师父,怎么到他这是就师父求徒弟了呢!唉~~~废材师父不好当啊!
  • 给我一支烟

    给我一支烟

    陪男友去应酬,却成了交易。我以为我的噩梦结束了,没料到只是开始。背叛,折磨,再也没有回头路。终于,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科技

    无敌科技

    人类与外星文明的精彩碰撞,波澜壮阔的文明史诗。预言之中的天选之子,脚踏着遍地的荆棘走向属于王冠的荣耀。世界终结走向黑暗,他将高举王的旗帜,独自面对末日的审判。
  • 九姑娘复仇记:二年三度负东君

    九姑娘复仇记:二年三度负东君

    一个女人一生中会遇见三个男人。第一个男人会让你刻苦铭心;第二个男人会让你永生难忘;第三个男人则会陪你执手天涯;简介:这是一个非常狗血的桥段,男主杀了女主全家,结果发现这只是一场误会。于是一场相爱相杀的复仇虐恋就此拉开序幕。高冷绝情女VS冷血面瘫男
  • 狂龙邪少

    狂龙邪少

    狗血的经历,离奇的遭遇,传奇的历程,神话般的人生且看--陈天!!百晓践行qq:778753583新浪微博:百晓践行
  • lol蛮王异界纵横

    lol蛮王异界纵横

    玩lol电脑爆炸,却被父母留下的眼镜带到了神殒大陆,神殒的传说是真是假?若真,殒落之神来自何方?有事何故殒落?看雷蒙如何为红颜怒发冲冠凭借一人一刀屠尽诸神。
  • 半桥烟

    半桥烟

    这是安野费了很多心血的作品,真的。,初看可能会有些繁琐,因为设定很庞大,但也是安野最喜欢的作品,他根本不适合网络小说,但是我那么固执的发了出来,希望你们能看见。第一章可能有点看不懂,先解释一下这是前世,如果觉得繁琐可以直接跳着看,我们用尽一生的温柔换来你的真诚,南安野是个很复杂的人物。后续会慢慢的提到前面的章节的,会是以一个少女的视觉看待十年后的安野,十年后的爱情。总之,我们都有信仰和无奈。这个世界初步估计会有五个职业会穿插不同的小故事。准确地形容,一个少女用一生的力量去挑战这个神权,神权亦或者是作者,这个后面的存稿会越来越明显,主人公颠覆了世界扣问着作者公平的含义。希望喜欢
  • 召唤怨灵

    召唤怨灵

    本书改名为《御灵录》,请移步点击《御灵录》阅读观看,谢谢!
  •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中国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都居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中心。不仅农耕绐济水平世界一流,政治制度趋于精密完善,文化创造力旺盛,而且还将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儒家文化圈。在经历艰难的近代变革之后,时至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发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在这里,中国人数千年的精彩画卷将为您展开!
  • 巴比伦与殷商

    巴比伦与殷商

    赖苏是个冷门专业的博士生,研究的是古代语言。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导师交给他研究的一件文物,似乎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竟然将他传送到了三千七百年前的古巴比伦!换个时代混生活倒也可以,混够了古巴比伦,再混古印度……嗯,还是老家古代中国好混。偶的神哪,四大文明古国咱就混了四分之三。失落的文明,神秘的传说,一万公里的迁徙,亲历三大远古帝国的缔造……这一路之上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了。不过,只要有美女陪伴,好友相助,沿途的那些艰难险阻,天灾战祸什么的,凭着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一身本领,又有什么可怕的呢?至于有人说赖苏创造了历史,嘿嘿,那也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什么?还没告诉您那文物到底是什么?算了,最好别提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