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5800000024

第24章 傅友德:戎马倥偬建功业的开国名将(1)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名将。宿州相城(今安徽淮北市)人,后来移居砀山。少年时就勇猛强悍,善于击刺骑射。

傅友德起初参加刘福通的起义军,由于作战勇猛,受到刘福通的赏识,跟随刘福通从山东进入四川后,归顺了明玉珍,但却得不到明玉珍的重用,于是傅友德率领队伍到武昌投奔了陈友谅。陈友谅只是一个渔家子弟,凭着力气大、武艺好,在县里谋到了一官半职,但因为与上司不合,屡受责备,才投奔到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部,因战功升为领兵元帅。后来,倪文俊想杀掉徐寿辉,可是没有成功,于是率兵逃到了陈友谅的防区黄州(今湖北黄冈),陈友谅乘机杀了倪文俊,自称平章,并且挟持了徐寿辉。而陈友谅控制政权后,并没有雄才大略,只顾着争权夺利。他过着十分奢侈、腐朽的生活,皇宫中的一切器物都很讲究,还把成群的美女弄到宫里当妃子,整日歌舞升平,根本不像个农民起义领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也有很多失策的地方,而且陈友谅不懂得用人,很多有能力的人在他那里得不到重用。可以说,陈友谅的政权是一个前途有隐患的政权。傅友德就是因为在陈友谅这里得不到建功扬名的机会,经常闷闷不乐,幻想着有一天能投奔明主。

朱元璋在歼灭浙江元军后,面临最大的威胁是东面的张士诚势力和西面的陈友谅势力,对这两个劲敌始终不敢掉以轻心。而张士诚当时自恃富足,轻视朱元璋实力,还杀了朱元璋派来通好的使者,但因军事上屡战屡败,因而也不敢轻易向西进犯。西面的陈友谅,在军事上采取防御态势,以守为攻,不轻出冒进。在东西两侧都有强敌威胁的险恶形势下,如果两线同时出击,以朱元璋当时的实力,一定是必败无疑,唯一可行的办法则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最终,朱元璋定下了先陈后张、各个击破的战略决策。

恰好这时,陈友谅的部下李明道刚刚归降,朱元璋就向他询问陈友谅的实际情况。李明道说:“陈友谅自从害死徐寿辉以后,他的将士都和他离心离德,政令不统一。他手下的勇将赵普胜,陈友谅也因为忌恨把他除掉了。这种忌上杀下的行为在军中激起了极大的怨恨。现在他虽然还有不少队伍,却不能够依靠。”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召集部下对他们说:“陈友谅谋害他的主公,篡夺王位,侵犯我们附近的边界,并杀死有功之将,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不消灭他已经不行了。因此我要带领你们去讨伐他。”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作为前锋,先行出发。

傅友德早就听说朱元璋善用贤才,知人善任,并深得民心。直到此时,听说朱元璋统率大军前来,他欣喜地说:“这次我可找到真正的主公啦!”于是立即率部前往小孤山,义无反顾地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麾下。和傅友德一起投奔朱元璋的还有陈友谅的另一个部下丁普郎。朱元璋一见到傅友德,惊喜不已,他久闻傅友德的勇猛神威,当即任命他为将军,跟随常遇春攻打江州。

傅友德投奔到朱元璋麾下后,跟随常遇春立即投入到了与陈友谅的战斗中,参加了朱陈主力角逐的第一仗——应天之战,这一战使得朱元璋不仅争得了地盘,也壮大了力量,为下一步打败陈友谅奠定了基础。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上开战。当时,陈友谅把巨船全都连在一起设阵,船上高建战旗和了望台,远远望去像座座高山。朱元璋船小,不能仰攻。双方连战三天,朱元璋军队损失很大。部将郭兴建议说“敌船太大,我船太小,不能相敌。这种情况,我看非用火攻不可。”朱元璋当即采纳了郭兴的建议,命令士兵束扎草人,给它们穿戴上盔甲,手持武器,然后安放在七条船上。老远看,草人一个个都像要和敌人搏斗似的。又在船里装好火药,船尾备好轻快小船,以便到时候乘它逃走。下午时分,刮起东北风,七条装好草人、火药的小船顺风飞速前进,快要迫近敌船时,船中草人、火药被点燃,陈友谅官兵看见敌船开来,以为船上装的都是士兵,光顾迎战,忘记了防火。火船点着后,乘风瞬间烧到敌船。陈友谅的几百艘巨舰同时全被点着。一时间烟焰遮天,湖水都映红。朱元璋乘势发起了猛攻,傅友德独自驾着轻舟冲向敌阵,势如游龙,几百名敌军都死伤在他的刀下。由于水上的交战激烈异常,傅友德身中数箭,还继续指挥自己的部队勇猛冲锋。在傅友德的率领下,他所率的将士更加奋勇,个个顽强冲杀。陈友谅的军队死伤过半,他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也都被烧死。朱元璋又乘胜指挥军队冲杀,杀死敌兵两千多人,获得大胜。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陈友谅军队战死和投降的人越来越多。而困守湖内的****,因运粮船都被朱元璋军队截获而军粮奇缺,饥疲至极,归路又被朱元璋军队截断,已经没有再战的可能。陈友谅无计可施,只好率百余艘楼船,向湖口方向冒死突围。当陈友谅率突围舰船驶到湖口时,突然遇到常遇春、廖永忠所率水师及江中火筏的猛攻,只得慌乱奔逃;走到泾江口(今安徽宿松东南百里,滨临大江),又遭到傅友德伏兵的截击。在混战中,傅友德命令军队万箭齐发,在一阵乱箭中,陈友谅中箭身亡,五万****投降。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春,傅友德受徐达之命攻克了衡州。不久,靖州军民安抚司前来归降。五月,徐达命令平章常遇春攻取湖广、湘、汉各郡,傅友德又立即随常遇春挥军襄汉。朱元璋曾经和徐达、常遇春谈论到襄汉的形势,对他们说:“安陆、襄阳跨越荆蜀,是南北两方的咽喉,是英雄必争之地,如果现在放置一边不去取它,将要给以后留下忧患。况且沔阳刚刚归附,城里的百姓又都是陈友谅过去的兵,地界相连,容易被煽动。这就好比树木,安陆、襄阳是树枝,沔阳是树干。树干如果受伤,那么枝叶怎么能够存在呢?现在应该增加兵力镇守沔阳,而出兵攻取安陆(今湖北钟样)、襄阳,才不至于失掉这个机会。”朱元璋命令常遇春率兵攻打安陆、襄阳。

看来安陆一仗非同小可,必须选派一名得力干将,常遇春思来想去,最终把攻打安陆的任务交给了傅友德。当傅友德奉命率兵抵达安陆时,发现防守安陆的是元朝同佥任亮。任亮派兵在城边设置了一层栅栏,以抵抗来犯军队。面对敌军的坚固之势,傅友德身先士卒,率兵奋力进击,在与敌军的交战中,身受九处重伤,仍勇猛拼杀。傅友德的勇敢作战大大激励了军队的士气,也使敌军军心动摇,任亮的兵将渐渐抵挡不住,四处逃散。傅友德领兵乘势追击,活捉了敌将任亮,攻克了安陆。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傅友德又带兵转战淮东,打败了江浙一带的周政权首领张士诚的援兵,缴获了上千艘战船。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元朝的平章扩廓帖木儿派遣使者与朱元璋通好。朱元璋又派遣都事汪河同尹焕章一起前往回访。结果汪河到了河南后,廓帖木儿却把他软禁在了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

在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正月,朱元璋再次派遣使者。当初,汪河被扩廓帖木儿软禁后,朱元璋曾写信和扩廓帖木儿联系,但没有得到回信。等到这次出访时,又再次给他写信,信中简单地叙述道:“我自从起义以来,开创江左地域,你的祖先以兴复祖业为名,率军攻取了河北。古人彼此之间的往来,最好的也不过是向对方表明诚意。现在汪河去了你那却不能返还,这样做所得的益处少而失去的却比较多啊!你的地域不能说不辽阔,部队也不能说不强大,所忧虑的是张思道在潼关挑起战火,李思齐在、陇等处与你抗衡,俞宝在眼皮底下蓄谋叛乱,王信在邻近郊区发难。阁下你已经功成名就,统治稳固,安如泰山,而坐视群雄互相勾结,大祸一旦来临,那时首尾难顾,这一点我非常替阁下你惋惜。所以多次派遣使者送信,其内容也可能有些不妥之词轻慢了你,这不过是我想要向你尽自己一点愚见,倘若你能够让派遣的使者立刻完成他们的使命,让汪河等人返回,那么既可以不失去我们以前的联盟,又可以取信天下。如果你不这样做,我便命令各路大军一起进攻。这时你的队伍恐怕抵挡不住!希望你三思而后行,不要耽误时机,而以后后悔!”

随后,朱元璋即刻命令傅友德镇守徐州,以防止扩廓帖木儿先发制人。果然不出所料,二月,扩廓帖木儿就派猛将左丞李贰进犯徐州,把军队驻扎在陵子村。傅友德坚壁固守,等待敌军开始出兵进犯后,将三千多骑兵用船运到上游的吕梁,弃船登陆向敌军发起了突袭。李贰派副将韩乙率部迎战。傅友德率先冲入敌阵,跃马挥槊,将韩乙刺于马下,元军迅速溃败。傅友德估计李贰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要增加军队再来决战,于是立即快速返回城中,打开城门率军出击,在城外列阵。他命令士兵们都手握刀枪趴在地上等待敌军,听到战鼓声再跃起出击。不一会,李贰果然率领大军赶来,傅友德马上命令击鼓进攻,将士们奋起冲锋,猛烈冲击敌军前锋。李贰的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溺死的士兵不计其数,俘获的敌军将士有二百多人,马有五百多匹。而李贰本人被傅友德活捉。

徐州一战,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傅友德巧用计谋屡次打败元军,被朱元璋大加赞赏。傅友德也因此而升为“江淮行省知政事”。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令诸将北进平定中原,任命徐达为征北大将军,命常遇春为征北副将军,率二十五万大军,从淮河进入河口,长驱北伐。傅友德跟随徐达北进中原,开始灭元之战。临行前,朱元璋召集各位出征将领,告诫他们说:“征战讨伐都是奉天行事,平定战乱灾祸。所以规劝各位将军在出征中,一定要争得民心。现在诸将中能以一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冲锋陷阵,所向披靡的,没人能比得上副将军常遇春。而参政傅友德、右丞相薛显,勇略冠三军,可以派他们独当一面。徐达则专门督管中军,派遣约束众师,运筹于帷幄之中,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古人说:‘将领在外率军作战,君王不参与指挥的可以得胜。’诸位应领悟其意思。”之后,朱元璋又专门将傅友德叫到跟前说:“这次出军征讨你应当更为努力。昔日汉高祖与项羽相争抗衡,彭越在山东与汉高祖互为侧应。今天从山东开始征讨,你要用他来勉励自己。”朱元璋将傅友德比作彭越,被朱元璋如此的器重是傅友德没想到的,他心里明白,对朱元璋的这份信任,除了效死疆场外无以为报。

同类推荐
  • 十六国演义

    十六国演义

    三百年恢弘历史;热血沸腾,刀光剑影;爱恨情仇,忠义仁孝;跌倒起伏,风云聚会,精彩不亚玄幻,刺激不差穿越。精彩的感官享受,壮阔的历史再现。
  • 解说十大佛语

    解说十大佛语

    对佛门中的十大佛语从个人的视角做出了全新的诠释。
  • 龙魂转世

    龙魂转世

    他,不得以而进入轮回转世,却成为灾难象征。他,只想孤身自守隐居山林,却因她踏入异空。他,穿越来到群英并起时代,却引发系列战乱。他,不是霸据一方实力诸侯,却左右三国时局。您,要想知道他的深切根源……
  • 梦舞三国煮酒论英雄

    梦舞三国煮酒论英雄

    虎牢关,吕奉先独挡群雄;凤仪亭,董仲颖计陷情迷;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卧龙岗,刘玄德三顾茅庐。乱世枭雄曹操,仁义之君刘备,任用贤能孙权,谁才是乱世中的霸王?四个穿越三国的青年,在乱世中又将如何发展?得到白发老者引导,却不幸卷入乱世三国,究竟是成为乱世炮灰还是改变历史?
  • 皋亭山

    皋亭山

    满城繁华转眼成云烟,世事变幻山河换新主。
热门推荐
  • 青春回忆录

    青春回忆录

    当我现在回首我从高中到大学毕业这几年的生活之时,我发现,这一切就像戏里面的一样。于此书,致我那操蛋的青春
  • 嫡女谋后

    嫡女谋后

    裔长乐被亲生母亲和哥哥一晚毒药害死。只因传闻她是灾星!死后被弃后山荒坟,结果阴差阳错裔长乐的前世女侯骊姬记忆苏醒,助她一臂之力,她得以重生。这一次,她带着偶然闪现的惊人预知力,定要让那些人千百倍偿还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

    本书是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每一封信,都饱含睿智与爱。面对大众,他们是镁光灯的焦点;面对孩子,他们是最平凡的父母。他们用世间最珍贵最绵软的爱写就的一封封家书,不仅是送给下一代的脉脉叮咛,更是一颗颗坦荡炽热的心走过遥遥岁月的回响。他们甘愿最大程度地还原本真之心,掏出沉淀半生智慧的肺腑之言,为孩子细数成长的酣畅与迷茫,生活的刁难与馈赠。三十封信,万千种爱,一个心愿——孩子,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
  • 邪王追妻:独宠冷相

    邪王追妻:独宠冷相

    春秋战国,强者存,弱者亡。她,灭门孤女,经历那年那夜的血雨腥风、忍受灭门之伤、失足之痛,浴火重生,开启复仇之路。没人知道那薄纱下是红颜倾城,更不会有人想到,她,罪臣之妹会是一国丞相;不良于行却撑起天下第一庄;素手巫医却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他,秦王皇子,纤尘不染,倾世之容,权冠天下,乱世棋局,皆在他运筹帷幄之中。美姬成群,却无一人能入其目,只一眼,却自陷芳华。当她遇上他,这天下的棋局又将如何变化?
  • 你被锁在我的心里

    你被锁在我的心里

    前世,他们生死相许,早已在心中埋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种。今生,她暗恋着他,主动告白后才得知,他对别人的冷漠全是因为她。可毕业后,他结婚了,而新娘却不是她。殊不知,他们都将对方,锁在了自己的心里。
  • 万炼仙魔录

    万炼仙魔录

    一个山寨的土小子陆晨,本该是子承父业当个木匠,却在一次偶然之下,踏入了一个颠覆了认知的修仙世界!有飞天遁地的人族修士,也存在能劈山断岳的妖鬼神魔!大千世界,人族与妖鬼神魔共处天地间,看《万炼仙魔录》、与陆晨一起走向巅峰强者!读者群:139266623
  • 王俊凯之樱花随风落

    王俊凯之樱花随风落

    沈落樱,她因为一场车祸失忆了,便从此以后叫沈欣梦,她恢复记忆后,又想和他在一起,可又因为总总误会又分开了,他,后悔了,她的心很累,跳海自杀了,可是又在东京相遇,她还爱他吗?他的心无时无刻的想着她,而,她的心已经死了……
  • 温情王爷狷狂妻

    温情王爷狷狂妻

    黄泉路上冷凄凄,彼岸花开亡灵路。奈何桥旁渡魂人,执念随碗孟婆汤。彼岸花啊,彼岸花,你的情劫到了,速速去凡间吧。狠厉公主,温情王爷,无情杀手,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一世,她错爱了人,当一切摆在她的面前,被一剑穿心,她会选择谁?当被禁忌束缚,能否逃脱?重重分离,重重伤痕,再一次的觉醒,步步而来,华丽逆袭。褪去稚嫩的青衣,桀骜归来的她书写自己的历史。“你恨我也罢,敬我也罢,若是得罪了我,那么便只有死!”
  • 盗墓之秘术江湖

    盗墓之秘术江湖

    一套西周神秘古墓的青铜编钟被长沙一群土夫子连夜盗掘,一起简单的文物走私案背后,掩盖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去?盗墓贼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盗墓之秘术江湖给你答案。
  • 菁华幻梦

    菁华幻梦

    漫漫黄沙,金戈铁马,她是大漠中一朵骄傲的曼珠沙华,表面冷艳无情,却只有知交才会读懂她的温柔;血刃霜刀,杀敌三千豪情万丈,她,一介女流又如何,纵然不说,依然有吸引众人神奇魅力;剑贯长虹,是她,不是他!她就是冷傲无双、智勇双全的九幽大陆的前朝公主——红棘!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神人鬼三界中,且看她是如何携众战友,力挽狂澜,救天下苍生渡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