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2900000008

第8章 新官上任的机会与陷阱(4)

党进是跟着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的一员武将,作战勇武,可惜目不识丁,文盲一个,不知道自己统率多少人马。皇帝一旦问起如何是好?党进想出一辙,将所率各队人马数字写在他的随身武器大棒子上。某次,赵匡胤问他,你统领的禁军有多少人?党进看着大棒子愣是一个字不认识,支吾了半晌,没答上来。情急之下,党进舞动大棒子说,全在这上面。赵匡胤就笑了(《事实类苑》)。还有一次,朝廷派党进去防秋[1],按照惯例,辞别之日须在宫廷侧门向皇帝致辞,说些保家卫国等表决心的话,边臣武将则不必,接到指令,带着禁军直接去就行了。指派防秋的文官多为进士出身,文化水平很高。文盲大老粗的党进非要说两句,于是吏员给笏上写了一段官样溢美之词。党进读几遍,觉得可以去面圣了。哪知见到赵匡胤,一紧张全给忘了。党进口无遮拦地冒出了两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这两句话驴唇对不上马嘴,“古风朴略”与“皇帝好好休息”毫无关系,逻辑上出现了错误。此言一出,笑得两旁侍卫直捂嘴。属下就问党进为什么要念那两句。党进解释说,你们哪里知道,我经常见那帮士大夫爱掉书袋转词,我转一句是让官家知道我也读书了(《玉壶清话》)。

赵匡胤算得上文武双全,经常责令宰相赵普多读书。领导给宰相上课,经常提倡的,下面的人要潜移默化地照做,不会也得做。党进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太难为他了,在他身上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同样说明了维护领导癖好的重要性。党进见不得养宠物,但凡市井间有买鸡鸭鹅喂鹰鹞的,一律抓起来。党进说,尚不能买肉供父母,反以饲禽乎?忽一日,党进见一个养马的养鹰,就让把鹰放生了。养马的低声回答他,这是晋王让养的。晋王也就是赵光义,时任知开封府事,他有养鹰的嗜好。党进一听急忙换了一副嘴脸,直接跑肉铺买了几斤肉,郑重告诫那人说,好生养着,无使为猫狗所伤(《事实类苑》)。

建立和维护与创业和守业相同,它是两个过程的转变,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先有前者才能有后者。先要通过上峰给外界的形象泄露出的信息找到[1]《旧唐书·陆贽传》:“又以河陇陷蕃已来,西北边常以重兵守备,谓之防秋。”古代与中原王朝接壤的少数民族部落往往趁着秋高马肥时南侵。中原王朝一入秋,边防军加派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某一点与之建立关系,然而才涉及维护层次。常言道“创业难,守业更难”,将这句话翻译成官场语言是“建立关系容易,维护难”。与上峰关系未建立,也就谈不上维护,所以维护要在关系建立的基础上。时间上,维护显然要比建立花费得更久、更多,有的时候甚至需要用一辈子保持与上峰的微妙关系,譬如太宗时的宰相李昉。

李昉参与编撰了《旧五代史》,主编《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三部类书(相当于今日的百科全书)。其中《太平御览》全书1000卷,《太平广记》全书500卷,《文苑英华》全书1000卷,皆卷帙浩繁之作,因此死后谥“文正”。李昉经过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百科全书《太平类编》的编纂工作,宋太宗每天看三卷,用了一年的时间读完,赐名为《太平御览》,成语“开卷有益”即由此而来。

李昉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拜相,到至道二年(996年),前后为相十三年。宋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属于宰执,宰相位置上并非一家独大,而是设置多人分相权,削弱相权与皇权的对抗。基于此,宰相同台执政,经常轮换的情况很多。诸如太宗时宰相张齐贤执政21年、吕端6年、宋琪2年、沈义伦4年、卢多逊7年、薛居正18年,赵普与吕蒙正三起三落时间较长,与其他宰相相比李昉的特长在于编撰文史方面,政绩较弱,两度为相,前后断断续续十三年。

《玉壶清话》载,一次春节期间宋太宗于干元门楼观灯,忽然想起了退休在家的李昉,急召至。太宗赐坐,又取御樽亲自给他酌酒一杯,李昉不胜惶恐。良久,赵光义叹曰,李爱卿可谓善人君子,服侍朕二十年,两在相位,没干过伤天害理之事,其他宰相就不好说了,然后君臣二人共饮一杯蹉跎的岁月之酒。两人闲聊,聊到平日藩邸唱和之事,聊你在家都看什么书,吟咏什么诗句。只见李昉恭恭敬敬避席,一口气背了宋太宗七十余首诗,一字不差。

赵光义惊叹道,你如何记得这么清楚?李昉解释说,他每天早上洗漱前要坐在道室焚香诵诗,每日背诵一首官家的诗,长年累月下来了然于胸。李昉作为当时的大学者对诗歌颇有研究,其实赵光义的诗作写得挺一般,在臣子眼里却变作金科玉律,远比圣贤书圣贤。赵光义听后非常高兴,力邀他写一首。李昉以不善书法婉拒了,但这并未扫了宋太宗的兴,当即“以六品正官与之”。此时的李昉已致仕,开在职时一半的俸禄,以七老八十的年纪退休返聘,余热散尽,根本干不了工作,所以这个“正六品官”等于变相给李昉的赏赐。正六品官相当于太学博士,月俸二十贯。值得一提的是李昉的特长与清代贪官和的同出一辙,和的书法“酷似御笔”从而“因人废字”,和的字模仿乾隆,笔法师从王羲之,两人的字写得极为相似,这或许是和屹立多年不倒的一个原因吧!

6.异地升迁的奇迹

陶谷、种放、曾公亮等等无论“新官三把火”烧得如何,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毕竟他们都是大宋子民,怎么闹那都属于宋廷士大夫内部矛盾。从打江山到坐江山的过程中,宋朝吸收各方势力,从而在朝野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力量,以皇帝为中心,团结在宋朝固有士大夫身边,共治天下。好比大集团发展的路上不断吞并小公司,名义上小公司原有的员工可以参与执政,实际上显耀位置上的领导都是原始人士。经过几代发展之后,这种界限才有可能被打破。

大宋开国迅猛,先后吞并了各地方割据政权。地方割据政权原有的官员除了战死的、被杀的,多半编入了大宋体制内,成为大宋朝的一分子。这就好像某一官员由地方调入中央,或者调到新单位工作,完全可以看作新官入仕。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甭管原来如何炙手可热只手遮天,新环境下必须拿出新的态度去适应官场生活。

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赵普“先南后北”的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先吞并临近的荆南,以其为跳板拿下富庶的后蜀,而后顺道灭掉地处今广州地区的南汉政权,如此一来对江南的南唐及吴越形成了包围之势。后周对南唐虎视眈眈居高临下,赵匡胤立宋先后摆平其他割据政权,着手解决南唐。当时的南唐吏部尚书徐铉奉命来朝,展开外交。徐铉对赵匡胤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天乃能盖地,然而父亲是要呵护孩子的。徐铉的外交目的旨在希望两国和平相处,息兵止戈。赵匡胤冷冷地回了他一句,既是父子,如何两处吃饭?继而,赵匡胤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谈渊》)。

徐铉外交失败,大宋对南唐全面用兵,统一战争打响了。宋军一路势如破竹,南唐朝野一致认为应该投降,免得伤了和气。时任中书舍人的张洎主张坚守,顽抗到底,并制蜡书散发求援。不凑巧,张洎发出的勤王军事文件落在了赵匡胤手里。金陵城破后,赵匡胤把蜡丸扔给他,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吗?张洎拿出各为其主的正气,没什么好说的,今能一死,也尽了臣子的义务。此前,南唐后主李煜倚重的两位大臣张洎与陈乔,约定死效李煜。张洎到底想不想死,或者说是否真心为国捐躯有待商榷,但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真心赴死是假的,以此求进耳。

张洎很清楚在他面前的赵匡胤才是他未来的领导,李煜整个一玩具店的枪炮——中看不中用。国家政局不稳通常是朝野官员人心思动时,不知有多少个南唐旧臣如同张洎一般,开始私下里为自己的仕途着想。赵匡胤对各大地方政权的头头脑脑妥当安置,他们清楚这一点。想来在地方小朝廷里做到头了,如果并入了大宋能否登堂入室?如同新科进士似的,他们都在琢磨着仕途的道路。面对赵匡胤的质疑,张洎斗胆赌了一把,用性命赌未来的仕途。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同样会有英雄惜英雄的情结,所以他敢赌,也赌赢了。赵匡胤见他这么有魄力,当即授官太子中允,希望他能在新单位好好工作。

张洎的仕途柳暗花明了,但此前已经说过要誓死效忠李煜的,如何对后主交代?陈乔实在,死了,张洎幸运存活,就对李煜说,我不是怕死,如果我死了,宋主责怪陛下久不归命之罪,就没有人能为陛下辩护了。所以,臣请随陛下一同入宋(《涑水纪闻》)。李煜害怕得紧,好糊弄。灭南唐的宋将领是潘美、曹彬,破城之日,李煜穿着一袭白衫来见两位宋军主帅。李煜先见潘美,拜了一下,潘美答礼。又拜曹彬,曹彬说,甲胄在身,恕不能答礼。曹、潘二将入舟,召唤李煜过来喝茶。船与岸有一定距离,有条独木脚道,李煜没见过这个,徘徊不前。曹彬命人把李后主扶进来,李煜哆哆嗦嗦地喝了几口茶。曹彬说,你回去收拾收拾行李,明天早上到这儿报到,来晚了问责,咱们一起回京。次日天还没亮,李煜如期而至。潘美疑惑不解,你不怕他跑了?曹彬说,放心吧,那不可能!过个独木桥都怕得要死,既然答应他活着去京师,他怎么会选择逃跑这条死路(《谈渊》)。

张洎糊弄了李煜,与他一同去开封见赵匡胤,才有了上面那一段。入宋后,南唐旧臣可以在各大重要部门任职,李煜政治身份特殊,等于被软禁了。赵匡胤执政时,张洎一直在中央任职,官位不轻不重,反正没什么油水可捞,没钱花他就去李煜那儿化缘。张洎经常到老领导那里敲诈,拿话吓唬他,吓得李煜无可奈何,只好交出少得可怜的私房钱。《十国春秋》载,李煜把自己的白金洗脸盆子贡献出来,张洎“犹不满意”。南唐旧臣因为自己的政治身份,在新单位过活得其实挺辛苦的。比如另一位叫张的官员,入宋后任史馆修撰,此乃一文职,月俸三十贯。张家里门客较多,跟菜市场似的,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当时的老板换了宋太宗,就问他,你们家宾客那么多,每天聚在一起干些什么?张回答说,臣的亲戚朋友多客居京师,生活上比较贫困。我的工资刚刚好够接济他们的,吃的也不过是粗茶淡饭而已。我觉得能够帮助他们一下,那是我应该做的,所以来者不拒。宋太宗不放心派人去查,果然粗茶淡饭,破碗瓢盆(《道山清话》)。如张洎、徐铉、张,对新单位毫无贡献,并在吞并战时制造了一定的障碍,那日子必然不好过。与另一位投降大宋的南唐旧臣樊若冰相比,冰火两重天。樊若冰在江南时不受待见,这可能是他投降大宋的原因之一。赵匡胤觉得他名字不吉利,“若冰”谐音“弱兵”,遂赐名“知古”。樊知古的主要贡献是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测量,获得了长江的重要水文地理数据,根据他的资料,宋军在采石矶建设了浮桥,才得以南渡。南唐灭亡后,樊知古为江南转运使,当初在金陵不待见他的那些仇家们倒了霉。每年除夕时段酒卖得最好。樊省长要求一老乡的酒店“按其所入以为额”,酒店最近的收入全额拿过来入贡。究竟是否入贡不得而知,敲诈造成的“遂破其家”那是现实(《能改斋漫录》)。所以说张洎敲诈李煜,也可以理解,毕竟在繁华第一都没钱花的日子伤不起。

张洎本人文章写得好,可能是在京城混熟了,与苏易简不和谐。苏易简那是状元出身,特能喝酒,宋太宗亲自嘱咐他少喝点,他也不听,最后到底喝死了。苏易简的才华不是盖的,按照文人相轻的传统,他们两位才子如果不掐起来那就不正常了。苏易简代表大宋朝臣,骨子里看不起南唐人。同样,南唐朝臣虽然入宋,但也看不起宋朝士大夫。每次谈论什么事,两人意见始终不统一,宋太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苏易简气得把张洎诗作原稿往桌子上一摔,警告他如果你再敢跟我臭美小心我把你的“灰堆诗”上呈官家。张洎曾经奉命入贡大宋,写了很多訾诋诽谤大宋京师风物的“灰堆诗”,基本是埋汰中原人民。《事实类苑》载,张洎见苏易简动真格的了,“闻之甚惧,稍为屈服焉”。

经过苏易简的郑重警告,张洎算是看清了形势。不管你在原单位如何位极人臣,现在工作的单位终究换了一个地方,今昔不同往昔。原来你怎么闹没人管你,那是你的码头,在新单位还敢为虎作伥,不怕死你就试试看,宋廷士大夫圈里潜水的高手鳞次栉比。

张洎明白,想要保住禄位没有靠山绝对不行,他经过观察发现,比自己小四十五岁的寇准乃好大一棵树。从年纪上看,张洎当寇准的爷爷都没问题。两人在一个单位工作过,当时寇准是领导,张洎是副手。张洎自恃年长倚老卖老,过不去心里那个结,“不肯委节事寇”。寇准也不理他,处理完政务正襟危坐地看书,一看一天。下班时,张洎一揖而退,不交一谈。某次寇准诗兴大发,出口吟诵道,“少年挟弹多狂逸,不用金圆用蜡圆(丸)”。诗句讥笑张洎在江南时发蜡丸求救的事儿,张洎强颜欢笑。后稍亲昵,到了有说有笑的地步。过不多久,三十三岁的寇准拜相,张洎这一步算是走对了(《玉壶清话》)。

张洎做通了小寇同志的工作,在寇准的举荐下,得以升任参知政事,可惜没干多久。由于他的政治身份特殊,所以工作中经常对宋太宗曲意迎奉,时间长了,太宗发现他除了会举手说同意外,没什么才能,遂降职为刑部侍郎。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四月,一次加班归来,天黑了,六月雨季,街道也没照明工具,张洎坐在马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突然,马前蹄陷入泥泞,老张一个狗啃屎扎进了泥里,得了病。七月份寇准被罢相,双重打击下,张洎不久去世了。张洎与大臣杨文侨是儿女亲家。杨文侨奉命修《南唐史》(后散失),当时张洎已经去世了,写到张洎传时,不耻亲家的为人,一句好听的都没给写。

张洎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政治形势的问题他被排挤在了大宋士大夫圈外,在太祖时仕途毫无起色。既然不能够改变环境,那么只有去适应。到了宋太宗时张洎开始学会适应,投降了宋廷士大夫。入群的利益显而易见,张洎很快得到了晋升。朝廷对地方旧臣的抚恤是一方面因素,也不能排除他“投降主义”的努力。头顶“外籍”的官员能够在新朝廷做到参知政事,不能说不算是个奇迹了。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大唐奇才

    大唐奇才

    一场猝死让他再回大唐。大唐的他没有主角的光环,却有一个名叫李淳风的爸爸。这是一场尔虞我诈的盛宴,没有胜者,没有最终的王。一介微尘,却要争辉日月。这是我的大时代。
  • 商末周初那些事儿

    商末周初那些事儿

    主要介绍了商汤所建立的商王朝,历经初兴、中衰、复振、全盛、弱势阶段后,到了商纣王即位时期,已步入了全面危机的深渊。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的西方属国——周的国势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
  • 仙、侠、道

    仙、侠、道

    中华哲学思想主要有道、儒、法、墨四家,儒、法、道三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过伸张,唯有墨家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君王得重视,本书是以秦汉时期为背景,假想墨家思想伸张后国家与人民的生活情况。本作品为王道作品,描写纯净的心里世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无善恶之分,事无对错之意,不同的民族与不同想法的人通过特殊的事件达到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 明末铁血新军

    明末铁血新军

    这是普通年轻人的明穿!这是每个平常人都可以找到的代入感!这是大叔和少年父子相继,铁血再铸大汉的闪亮光环!他们没有脑残的外挂厉害,却是坚定的一步步走来!诛胡虏,灭倭寇,征四海....从此我大汉民族再无遗撼!作者Q群:484969642欢迎添加交流!
热门推荐
  • 毒经传

    毒经传

    “要想快意江湖,需要什么?”“三尺长剑,四尺骏马,七尺男儿,足矣。”“想要天下无敌,成就一世英名,靠的是什么?”“侠骨柔肠,素手一双,热心一颗。”“想要潇洒一世,完成梦想,要做什么?”“码字,不断更!”……PS:本书属温水青蛙,属谋略得道,属杀伐天下,属正宗的传统武侠,不喜者慎入。泪痕弄了一个群:326716735
  • 骗婚女穿越:步步惊心后妃路

    骗婚女穿越:步步惊心后妃路

    他从垃圾箱边捡了她,把她养大,却把她培养成一个坑蒙拐骗的骗婚女。她不能忍受,终于奋起反抗,设计将他送进了牢房。谁料他竟然越狱回来报复她。她万念俱灰,只好杀了他,然后自杀。没想到居然穿到了一个架空的陌生王朝,而他,竟也尾随而来。为了逃避他的纠缠,她躲进了深宫,嫁于皇帝为妃,可依然逃不开他的纠缠!他说:小岚儿,上天入地,你永远也逃不开我的手掌心……
  • 鸡鸣三不管儿

    鸡鸣三不管儿

    到农村去!让人生价值在泥土芬芳的舞台上唱响。张昭大学毕业后,勇于破除“鲤鱼跳龙门”的传统观念,抵制住城里灯红酒绿,花海柳浪的诱惑,毅然回到家乡三不管儿。面对那地那水那人,一声呐喊,如雄鸡鸣啼,唤醒了沉睡日久的土地,向陈腐、粗俗、保守、贫困及至情感发起挑战,用汗水和智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 勋鹿虏心恋之情殇悲

    勋鹿虏心恋之情殇悲

    第一年,鹿晗招惹吴世勋,吴世勋讨厌鹿晗。第二年,吴世勋把鹿晗宠上了天。第三年,吴世勋带鹿晗去了他一个人的秘密基地。第四年,鹿晗和吴世勋第一次吵架了。第五年,鹿晗心伤透离开了吴世勋。...
  • 首席药剂师:圣座,快到碗里来

    首席药剂师:圣座,快到碗里来

    她是联盟的首席药剂师,一朝穿越到一个魔法与斗气横行的世界,没爹没妈,记忆全失,就连唯一的身份也被奸人剥夺。魔法天赋低下?很好,霜天寒气教你做人。首席药剂师即使是穿越了还是首席药剂师!一杆冰龙吟,横扫整个职业联盟!某女一枪撂倒一不长眼的家伙,挑了挑眉,道:“还有谁?没有的话我就去研究药剂了!”“还有我呢。”某个绝色美男子笑得轻柔。“圣座大大!快到我的碗里来!”什么药剂魔法都到一边去!圣座大大我来了!
  • 奸雄的妻奴之路

    奸雄的妻奴之路

    这是一个重生的曹操和带着空间的穿越女的爱情故事,乱世纷争,但他爱她,也终于做到了一世一双人。
  • 他和她的历史

    他和她的历史

    风茗和墨欣两个人,在世界遭到毁灭的时候,带着属于他们的历史书,穿越到一千万年的世界,寻找能阻止这场毁灭的方法......
  • 凰坼

    凰坼

    酒醒之后,她竟披上凤冠霞帔嫁为人妇。温暖如玉的郎君,不敢直面的错爱,她又该如何应对?前一世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爱情的理论派,这一世没有玄而又玄的武功,没有倾世美貌,又是怎样展开一场未知的人生?
  • 神印战神

    神印战神

    一个来自山村的小少年,因为一块石头而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然而从此在他的生命里,永远追逐不休,且看他如何成就符文秘境,展现极尽奥义!成就一段不朽的传奇!(新书开坑,欢迎各位捧场砸推荐票!)
  • 铁血空间

    铁血空间

    二世为人的秦牧,身藏即将死亡的空间意识,进入波澜壮阔的空间战争,为亲人、朋友赢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