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2900000022

第22章 当官是一门技术和学问(4)

曹家是将门,名将林立,诸如曹彬、曹翰、曹璨、曹玮等,一个比一个演技高超。曹玮的叔叔曹翰演起戏来堪称一绝。曹翰任幽州行营都部署时,开黑市赚钱,被贬谪汝州,以示惩戒。曹翰在汝州反省一待好几年,穷山恶水之地哪里有京城富足繁华。自己犯错在先,没什么好办法回京。正巧有这么一次机会,太宗密谕内侍官路过汝州去看看曹翰过得怎么样。内侍到汝州见到了他,曹翰一瞧翻身的机会来了,大演苦肉计,痛哭流涕,悔过自新,对不起皇上的培养与厚爱。曹翰说我知罪孽深重,承蒙圣恩不杀,死无以报,但现在我家人口众多,穷得丁当响吃不上饭了。我这里有一件旧衣服,随我征战沙场多年,抵押给你,借我钱十千,吃口饭,行不行?内侍官就笑了,说当然可以,借给你钱就是了,没必要拿什么抵押。曹翰坚持要抵押,并把衣服包裹严密封起来。内侍官无奈,行吧!收了衣服给他钱,回京复命。宋太宗一听内侍官汇报,感觉非常奇怪,曹翰为什么要坚持用一件破衣服做抵押?里面定有蹊跷,打开瞅瞅。打开一看,竟是一幅画,题曰《下江南图》。画中描绘当年宋灭南唐,曹翰为先锋英勇杀敌的场景。太宗恻然,念其功劳,下旨召曹翰回京(《东轩笔录》)。

曹翰这出后发制人演的是感情戏,企图以军功感动领导。按说朝廷待曹翰不薄,他是一名以战死沙场为荣的将领,和平年代恨天下无事,以军功自居,风风火火地干了一番“大事业”,直接把他干到不毛之地。军队领导开黑市,私自出售国家武器,没杀你已经皇恩浩荡了。曹翰在反省期间,估计经常挖空心思想怎么才能东山再起?等待了多年,内侍官忽然来到,曹翰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翻身的机会,能不能成功在此一举。首先要骗过内侍官,不能穿帮,曹翰卖力气演了一段哭穷。感动了内侍官后,托他把秘密武器带给宋太宗。要知道皇帝是行伍出身,这种在战场上铸就的革命感情比钢还坚比铁还硬,那是真正的过命兄弟。看到那幅图画,宋太宗必然忆往昔峥嵘岁月,如今曹翰已知错了,没必要拿枪指着战友。

6.物以稀为贵的“以假乱真”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4年),契丹铁骑南下,迅速推进到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毕士安等人的力争下御驾亲征。河北路老百姓人心惶惶,于是纷纷抢渡黄河,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失足落水的。当时丁谓任知郓州兼齐州、濮州等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相当于前线最高行政长官,所以老百姓渡河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眼瞅着老百姓在黄河边愈聚愈多,船夫忽然罢工了,来了一招坐地起价,大发国难财。能交得起钱的过了河,交不起钱的眼巴巴望着河对岸,时不时回头看看辽军是否追来。就在万分紧急的关头,身为前线行政长官的丁谓下令,所有发国难财的船夫就地正法。黄河边上排了一排,当着所有人的面斩首示众。船夫见长官怒了登时大惧,谁也没敢再干要钱不要命的买卖,黄河以北的老百姓得以悉数渡过黄河,到达安全地界。这是《宋史·丁谓传》中记载的一段故事。前线长官丁谓在最关键的时刻灵机一动,给广大船夫演了一把以假乱真。丁谓紧急从当地死囚牢里调出众多囚犯,在黄河边斩首示众,当然不是真杀船夫,如果那样的话损失了劳动力,会掌船的人挂了,等于间接地杀了对面的老百姓。丁谓在没有登上相位撺掇宋真宗封禅之前,脑子一直很灵活,深谙官场之道,对演戏非常之了解。“以假乱真”的要领在于假戏真做,做得像模像样,能流血那就更好了,达到震撼的效果,从而达到上级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艰难的工作目标。以假乱真的实质,其实只有一个字——骗,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欺骗,其手段暗合了当事人的心理,使你看得触目惊心,不得不信。船夫们见黄河岸边朝廷真的杀人了,人都是怕死的,性命攸关的情况下,挣钱与保命孰轻孰重他们自然能够掂量明白。

甭管什么情况下,演得逼真也好,有演员流血也罢,关键要深谙观众的心理,对他们的心理拿捏要至臻纯熟,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这么演,演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道具渲染,达到预期效果。显然丁谓成功了,单单就这一点而言他是合格的演员,所以他是合格的官员。以假乱真这招不单单领导频繁使用,也可以用于对付上级,那便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效果。

宋徽宗信奉道教,又称“道君皇帝”。但凡领导者的爱好公之于众,投其所好者趋之若鹜,这将是一个致命的危险,早晚会败在这上面,轻则落马下野,重则亡国北狩。当时投徽宗所好的人非常多,林灵素道长是众多打着道教旗号求入仕队伍中最成功的一位,得道者气焰赫然,时号“金门羽客”,而林灵素是他们的老大。《家世旧闻》记载,林灵素受到宋徽宗召见,上来就对皇帝说,我见陛下好生面熟。一句话落在了宋徽宗心坎上,试想两个未曾见过面的人,一上来说面熟,你会怎么想?生活中有人如是说,那是搭讪的一种方式,后面才是他要说的内容。宋徽宗也像模像样地回了一句,我见你也面熟。这句话正中林灵素设下的心理圈套,于是他说我知道每个人在天上是什么。徽宗一听这个来劲了,你说说看。林灵素说徽宗是神霄帝君,他是伺候帝君的神霄计吏,又说蔡京是左元仙伯、范致虚是东台典籍、王孝迪是西台详阅真文史等等。宋徽宗龙颜大悦,难怪君臣众人相处得其乐融融,敢情我们在天上都是同事。林灵素取得了宋徽宗的信任后迅速走红,时有记载宋徽宗给林道长拿钱讲公开课,一次竟达百万贯之多。大宋朝再有钱,也不能这么浪费。取得成功的林灵素为了守住金山,只得一直欺骗下去,遂来了无数次的以假乱真。有一次,宋徽宗去林灵素府上做客,恰好赶上林大师在给人治病,有盲人、哑巴、聋子、瘸子等等。徽宗在旁边看,林灵素在一边作法。林大师把符咒烧好浸在水里,喝口水一喷,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所有残疾人全好了。瘸子能走、哑巴能说话、盲人能看见,众人欢声雷动,感激涕零,我们这病都得了二三十年,幸亏林大师手到病除。宋徽宗见了甚感神奇,对林大师信任倍增。

很显然,在这则故事中,那些身负沉疴之人,都是林灵素的托儿,一帮训练有素的职业演员而已。正所谓当局者迷,外人一眼就能够洞穿林灵素的把戏,叵耐大领导对他深信不疑,走火入魔似的。林灵素也恰恰利用了他的心理渴求,不断地上演“以假乱真”的戏份,深深地抓住了宋徽宗的心。当然,这种把戏演个一场两场的算是弥足珍贵,经常演傻子也看出破绽来了。是以“以假乱真”乃迫不得已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演技招数,一两次稀奇,不宜过多。后来,林灵素经常上演各种神奇戏剧,被宋徽宗看穿了,踢出了朝廷。

威逼恫吓、假装糊涂、喜怒有度、体谅下属、后发制人、以假乱真等是众多官员的典型演技,还有诸多演技不再一一列举。诚然前文所述的官员演技较为分散,无论分类还是内容上比较杂乱,不成系统,仅供参考,那么是否有将所有的演技灵活运用的官员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范仲淹出场了。

7.范仲淹的得意仕途

很多官员深谙此道,为了仕途的晋升刻意树立形象,然而范仲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知不觉地树立了自己的官场形象。范仲淹,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两岁没爹,身世孤苦,母亲改嫁朱氏,长大之后母亲告诉了他身世,他泣别母亲,就读南京应天府,通过非常刻苦的学习,于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乙卯科高中进士,时年二十七岁。范仲淹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宰相范履冰之后,几百年后这名片已然失去了光环,所以范仲淹就是寒士。中进士后,范仲淹的故事不胫而走,遂恢复本姓,迎养母亲,这样一来导致了名声大盛。无疑他成了那一届受关注度最高的举子,人们对他的浓厚兴趣甚至超过了新科状元。

范仲淹入仕后历任泰州西溪盐税、理寺丞、楚州粮料院等官职,在仕途上升阶段遭遇了官场中的尴尬,母亲去世了,按照规定须守丧丁忧。刚刚树立起来的良好道德形象忽然之间大厦将倾,三年,在漫长的人生里不算长,在官场里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多数人无法预知三年后的政治环境是什么样子。严格地说范仲淹刚刚树立起一半的形象,道德管制的社会下官员树立道德典型那是必需的,道德形象是官员的必备形象,多数是将道德与政绩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形象。历任工作中可见,范仲淹政绩一般,没有曾公亮、王安石等人出类拔萃。恰好有这么一个机会,范仲淹决定剑走偏锋。

什么机会呢?南京应天府知府晏殊为当地的应天府学院四处寻找讲师,三找两找找到了范仲淹头上。他是应天府书院毕业的,又在朝为官,目前守丧在家,当讲师有点低了,当校长完全可以胜任。范仲淹非常乐意,于是晏殊聘请他为应天府书院校长。万不可小瞧了一个书院的校长,这里面有十分强大的政治关系网络。

官场朋党网络的组成无外乎同窗、同事、同乡、同年、师生、干亲、幕僚等几种关系,其中师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广泛。这个可以想象到,譬如同窗,一个班级就那么几个人,未必所有人都能够考中进士,所以这个关系尚可。同乡更不用说了,一个地方的人零星有那么几个同朝为官的。官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可能一个单位呼啦全来自江西,另一个单位全来自山东,恰因为同乡为官者略少,所以官员通常有乡愁情结,一旦有机会就会考虑提携同乡。同年即是同一年中举的,类似今天高校毕业的同一届,关系相对同窗、同乡较为疏远,但经常会提携。干亲更不用讲了,逢场作戏耳,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因为“干爹”犯事儿的。

范仲淹接受了晏殊的聘请,一方面三年守孝确实没事儿干闲得慌,另一方面范仲淹认清了形势,意识到了学术领袖的价值所在。应天府书院的前身是南都学舍,位于今商丘市睢阳区,所以又叫睢阳学舍,创始人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杨悫。最初规模不大,就一辅导班的规模,在第二代校长戚同文的努力下,得以发扬光大。其时宋王朝刚刚建立,朝廷急缺人才,从睢阳学舍出去的学生考中进士者多达五六十人,如兵部侍郎许骧、光禄大夫陈象舆、河北转运使滕涉等。因为升学率非常之高,于是睢阳学舍成了学子心中的圣地,一时间不远千里赶来求学的趋之若鹜。随着戚同文的去世,睢阳学舍曾一度关闭,当地人曹诚慷慨解囊,向学校投资三百万贯,扩建校舍150间,藏书1500卷,以戚同文孙戚舜宾为校长,戚同文儿子戚维、曹诚为讲师,广招学生。曹诚将此事上报州府,官方给予承认,更名为南京应天府书院,就在这一时期,范仲淹前来求学。

宋代有四大书院,它们是后来官场重要政治力量的来源,因为书院的不同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术门派,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四大书院分别是:南京应天府书院,范仲淹倡导儒学复兴,这里形成了高平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戚同文、许骧、陈象舆、范仲淹、韩琦、富弼、张方平、张载(理学“关学”创始人)、范纯佑、范纯仁、李觏、欧阳修、曾巩、周敦颐(理学开山鼻祖、濂溪学派创始人)等,众多人物中随便叫出一个,皆名噪一时;嵩阳书院,建校时间比较长,历史悠久,南北朝北魏庞士曾创办,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光、韩维、吕晦等;岳麓书院,即今天的湖南大学的前身,这里产生了《宋论》的作者、明末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白鹿洞书院,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重建学校在此讲学,民族英雄文天祥从这里毕业。宋时书院多为民办,朝廷为了加强控制,通过对书院进行拨款、赐额等手段,将民办书院变为半官办形式。书院就像学校一样,哪所大学不出两个封疆大吏,所以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

范仲淹再次执教,有三位学生非常著名,胡瑗、孙复、石介,这三个人在应天府书院或学习或交流,总之与范仲淹交集不浅。此三人是宋儒学复兴的“理学三先生”,元老级人物,真正在学术复兴方面做的工作与成绩远超过了先导范仲淹。如胡瑗是安定学派掌门人,该学派代表人物有程颐、刘彝、陈舜俞、周颖、钱公辅、杨适等。孙复、石介是泰山学派总瓢把子,代表人物有文彦博、姜潜、梁焘、晁说之、祖无择等。掌门人在给这些学子们讲课的时候,必然有意或者无意地提到导师范仲淹。范仲淹经过三人之口间接向广大学子宣传了形象,日后学子入仕凑巧碰到了范校长,谁不给个面子啊!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两宋之部》中提到,“在‘断画粥’的苦况下,而感到一种应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这显然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觉。然而这并不是范仲淹个人的精神无端感觉到此,这已是一种时代的精神,早已隐藏在同时人的心中,而为范仲淹正式呼唤出来。”范仲淹的伟大之处在于喊出了时代口号,扛起了儒学复兴的一面旗帜,也恰恰在这里宋代的官场形成了“讲原则、无方法”特点,口号喊得山响,实际没什么作为。喊假大空的口号渐渐成官员必备演技之一,讲的时候热血沸腾,其实毫无营养。

范仲淹母丧结束回到朝廷,很快发现了一个官场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建言”,给领导提意见,有用的也说,没用的也说,总之目的只有一个,让领导记住自己。宋仁宗即位时十二岁,由章献太后刘氏摄政。这是晏殊提出来的,晏殊害怕真宗朝元老大权独揽,想出了这么一个权宜之策。范仲淹能够回到朝廷任秘阁校理是晏殊举荐的。刘太后过生日时,晏殊为了拍太后的马屁,撺掇皇帝率领百官献寿于庭。朝中只有范仲淹一人反对,他说“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皇帝给皇太后过生日自然有家庭礼仪,百官给她老人家过寿成何体统?百官隶属朝廷,当有朝廷的礼仪,这是两码事儿。晏殊将范仲淹一顿痛骂,你这不是不识好歹吗,你自己怎么回京的不清楚吗?我提议给太后过寿,你给我拆台,有谁干的也没你去干这事儿的啊!范仲淹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我是坚持原则,这么做不怕得罪您,反而为您考虑,因为您举荐了我,反驳得晏殊惭无以应(《涑水纪闻》)。单单从这一点来看范仲淹对时局的判断非常准确,晏殊反而还在走老路。当时提出刘太后摄政是为了防止朝臣大权独揽,如今真宗朝那些个官员死的死,贬的贬,完全改头换面了,并且宋仁宗春秋正盛,已经长大了,具备了执政能力,反观刘太后七老八十,说不定哪天咽气,献媚于她有什么发展?于是范仲淹上疏,请求刘太后还政于宋仁宗,结果可想而知了。

同类推荐
  • 掉入尘埃的神话

    掉入尘埃的神话

    神话与历史,在字里行间到底有多少重影?创新与传承,长大的我们丢失了多少“童年的玩具”?每常读《山海经》,便为其奇崛瑰丽的想象、逶迤壮阔的山河、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痴如醉,然而亦未尝不为其只言片语、晦涩艰深扼腕叹息。它原本是否是一个长篇累牍的故事,一部恢弘磅礴的史诗,一块纪录文明草创的“甲骨”?它到底要向我们讲述怎样的一个上古世界?我们无法断言。我心里有个关于她的故事,犹豫着是否将它写下来,恐惧着遭到你们的嗤笑,然而突然有一天想起曹先生的一句话,除《四书》外,杜撰的多了,偏只我杜撰的不成?愿穷尽所知,以荒诞不经的幻想,为你们解读最为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捕捉藏在这些故事背后,历史促狭的尾巴!
  • 中国历代君臣得失之道

    中国历代君臣得失之道

    本书不仅把正鉴、反鉴、侧鉴、明鉴、暗鉴等合而为一,而且使其成为一部可供人生大用的实用典籍。集各种经典案例并解其中深道,力图举一反三,化为已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读史的根本目的在于一个“用”字。权掌握于人,人如何用权为政,自是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之败臣,都有一个通理,即以权谋私,以权图利,结果把自己逼上一条绝路。这叫败于权。此等教训已经司空见惯,为何不能根除?领导学始终都刻有“正大光明”四字,做不到这一点,就会走入阴暗狭路。比较那些一生为国的真正忠臣、能臣,他们肝胆相照。
  •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

    靖康之祸,宋金之战,中原战火燃烧。赵家皇室全部被俘,信王赵榛苏醒而来,灵魂却是千年后的特种兵赵榛。苏醒的特种兵成为信王赵榛,他在被俘中逃脱,要报仇!要抗金!要恢复河山!信王赵榛是在五马山重演历史失败?还是在烈火中崛起?且看他如何在纷乱的战火中抗金复土。解救家族!
  • 宋代军火商

    宋代军火商

    一群军火贩子在一次任务当中意外穿越到古代,在这完全陌生的一个环境里,军火贩子们凭借手中先进的现代化热武器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这并不是长久的,总会有弹尽粮绝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这几个军火贩子的命运又该如何。且看现代格斗术对阵古武术的较量,现代化热武器与古代冷兵器的交锋。两个时代的人物又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谁才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领导者,谱写出一段传奇之路。。。
  • 解读王朝 王子卷

    解读王朝 王子卷

    封建帝王们的后妃多,生的王子也多,从十多个到数十个,有的帝王生的子女甚至多达百个。然而龙椅却只有一张。为了成为万人之上的那一人,于是杀父继承者有之;兄弟互相杀戮者有之;杀子废立者有之;特别是被指定接班的王子,往往成为诸王子们阴谋杀戮的对象。据统计,从春秋战国的公元前770年到1911年清朝灭亡,约有290个王子死于非命。他们自己也读史书,殷鉴不远,然而他们仍然在不断地重复历史。
热门推荐
  • 医妃遮天:邪王的妖孽毒妃

    医妃遮天:邪王的妖孽毒妃

    一夕穿越,佣兵界王牌医师沦为王府废柴小姐,容貌丑陋?容她改头换面亮瞎众人眼!测不出斗力?谁让她是百年难遇斗气天才!江湖盛传,麒王府大小姐医术了得,只是容貌奇丑,无人愿碰!圣灵学院小师妹貌若天仙,但全身是毒,无人敢沾!只有某妖孽,白天缠这个,晚上缠那个,麒王府,她怒掀他下床,“信不信我毒死你!”他笑的从容,“说好的神医呢?”
  • 神则歌

    神则歌

    一个公主瑶,一个上神离。本来刚要成亲,但是...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许苏!把好好的一对有情人打下了凡间!一个当了皇帝,一个当了歌姬兼舞姬,啧啧..地下没好过,当然天上也没好过:可怜的许苏被一直赞赏他的神尊和圣尊“赏”了十八道“诛神雷”!啧啧...这可让深爱许苏的冰曦心疼死了。许苏这小子受完诛神雷后,又被扔下了凡间....啧啧,自作孽不可活啊....
  • 恬忆念梦

    恬忆念梦

    第一部小说,希望大家支持并且多多提意见!
  • 原来爱没有刚刚好

    原来爱没有刚刚好

    一声再见,将两人的世界彻底隔绝。此刻,她的泪水已决堤。何舒浅六年的等待,就在这一声再见中化为灰烬,如果此刻你回头,也一定会看到他的泪……
  • 哈佛全脑训练题大全集

    哈佛全脑训练题大全集

    本书在简单介绍大脑思维常识的基础上,以轻松的笔触、有趣的内容和循循善诱的训练,取代生硬刻板的说教灌输模式,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参与中达到激荡脑力、激发思维潜能的训练效果,完成大脑思维的一次质的飞跃。
  • 混炖神决

    混炖神决

    一名无法修真的家族弃子,在一次外出时,遇到一位玄魔,得知自己体内的逆天能量。上蜀山,进绝地收复神兽,飞升仙界,神界。一把混沌神剑诛天神,杀神王,灭神尊。我欲逆天,谁能挡我,神挡杀神,魔挡杀魔。
  • 红尘情深

    红尘情深

    高训奇是一个在读大学生,他因与父亲赌气最终导致离校出走,离开校园后的他拼命找工作。好在他的美女上司陈密始终关心爱护着他,这让他的心疼得到了稍微的缓解。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立志勤学(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立志勤学(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豪门宠婚:老婆大人休想逃

    豪门宠婚:老婆大人休想逃

    那一年,他遭遇车祸,双腿瘫痪,遭遇悔婚,进入人生低谷!那一年,她倾城无双,甘心受辱,执着嫁他,正值年华璀璨!他性情大变,暴躁狠戾,她悉心照顾,坚定不移,终获他痴情相对时,却被人拍到她和青梅竹马酒店春风一度,打入地狱……
  • 鬼医毒妃

    鬼医毒妃

    那时他对着她温柔的笑着,那笑蓝子汐从来没有看过,从前也没有,现在,她愣住了,第一次有人用这种微笑看着她,是暖暖的,暖彻心底的笑。从此,她说:“你,就是我最珍视的人,我会变强,我会永远保护你”。但是,却是他一次次的救了她。那时她坚强的背影,震撼了他,他对她微微的笑,不同以往的虚伪,那是发自内心的笑,他看见她愣住的深情,他听见她那稚嫩的承诺,他又笑,更暖的笑,从此,他的心中拥有了对她一生一世的承诺。